徐忠(明朝靖難名將)

徐忠(1362年-1413年),字仲達,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朝靖難名將。

徐忠早年曆任河南衛副千戶、濟陽衛指揮僉事,鎮守開平。成祖靖難時,徐忠率部投降,屢立戰功,累升至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永康侯。

永樂年間,徐忠留守南京,輔佐太子監國。永樂十一年(1413年),病逝,追封蔡國公,諡號忠烈。

基本介紹

  • 本名:徐忠
  • 字號:字仲達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合肥
  • 出生時間:1362年
  • 去世時間:1413年
  • 主要成就:隨明成祖靖難
  • 官職:前軍都督府左都督
  • 爵位:永康侯,追封蔡國公
  • 諡號:忠烈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靖難建功,封侯輔政,主要成就,軼事典故,人物評價,家庭成員,親屬,侯爵世系,史籍記載,墓葬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徐忠早年襲父職為河南衛副千戶,屢隨明軍北伐,俘獲頗多,積功升任濟陽衛指揮僉事,洪武末年時鎮守開平(在今河北唐山)。

靖難建功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連破居庸(在今北京昌平)、懷來(在今河北張家口)。徐忠在開平投降燕軍,並與陳旭一同攻取灤河。同年十月,朱棣在會州(今河北平泉西南)整編軍隊,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徐忠因驍勇善戰,得以統領前軍,並在鄭村壩之戰中擊敗南軍主帥李景隆
此後,徐忠隨軍攻破濟南(今山東濟南)、滄州(今河北滄州)、東昌(在今山東聊城)、夾河(在今河北衡水)、彰德(在今河南安陽)、西水寨(在今河北保定)、東阿(在今山東聊城)、東平(在今山東泰安)、汶上(在今山東濟寧)、靈璧(在今安徽宿州),累立戰功。

封侯輔政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不久稱帝,是為明成祖。徐忠由指揮同知升任都督僉事。同年九月,徐忠被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永康侯,食祿一千一百石,子孫世襲,並獲賜鐵券
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巡視北京,留太子朱高熾監國。徐忠因老成持重,奉命輔佐太子,統領南京兵政。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敕命工部修建大報恩寺塔,並命徐忠與內官太監汪福鄭和工部侍郎張信擔任監工官。
永樂十一年(1413年)八月,徐忠因風疾病逝,時年五十二歲。訊息傳至北京,成祖廢朝一日,追封蔡國公,賜謚忠烈,並命有司為他治喪。同年十一月,徐忠被葬於江寧縣安德鄉長岡之原。

主要成就

徐忠在洪武年間數次參加北伐,建文年間又參與靖難之役。他在成祖欽定的靖難功臣中名列第十一,並於成祖北巡時輔佐太子監國

軼事典故

白溝河之戰時,徐忠單騎沖陣,在激戰中被流矢射中手指。他無暇拔箭,便抽刀將手指斬斷,繼續率軍死戰。正在高處督戰的朱棣看到後,贊道:“徐忠真壯士也!”

人物評價

楊士奇:① 公臨戰奮勇,百夫莫當,出入敵陣,率在眾先。……其馭士卒,撫恤誠至,人人歸心,而號令嚴明,所過無擾。② 公沉毅質恪,有孝行,旦暮出入,必先詣家廟。事繼母敬愛兼至,小有訓責必跪受,雖貴不變。所得上賜必謹視之,約己守法,未嘗有過。接人恭謙,和氣滿容,語簡而誠,洞見底里。
張廷玉:① 忠每戰,摧鋒跳蕩,為諸將先。而馭軍甚嚴,所過無擾。善撫降附,得其死力。事繼母以孝聞。夜歸,必揖家廟而後入。儉約恭謹,未嘗有過。② 張武陳珪諸人,或從起藩封,或率先歸附,皆偏裨列校,非有勇略智計稱大將材也。一旦遘風雲之會,剖符策功,號稱佐命,與太祖開國諸臣埒,酬庸之義不亦厚歟!

家庭成員

親屬

父親:徐用,原為元朝宣城守將,歸降太祖後授管軍百戶,官至武略將軍、河南衛副千戶。
妻子:武妙順,河南衛中所總旗武興之女,徐安嫡母,親生三子(晏保、僧保、三保)皆早卒。
兒子:徐安,徐忠庶子,襲永康侯爵位。
女兒:徐妙源,側室白氏所生,嫁黔國公沐斌

侯爵世系

徐忠的永康侯爵位共歷九世十一代,至明亡而絕。
第二代:徐安,永樂十六年(1418年)襲爵。
第三代:徐錡,徐安之孫,成化十八年(1482年)襲爵。
第四代:徐溥,襲爵時間不可考,應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至弘治十八年(1505年)間。
第五代:徐源,徐溥庶兄正德八年(1513年)襲爵。
第六代:徐喬松,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襲爵。
第七代:徐文煒,萬曆十一年(1583年)襲爵。
第八代:徐應坤,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襲爵。
第九代:徐錫胤,天啟元年(1621年)襲爵。
第十代:徐應垣,徐應坤之弟,崇禎三年(1630年)襲爵。
第十一代:徐錫登,襲爵時間不可考,崇禎十七年(1644年)遇害。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四》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墓葬紀念

徐忠墓
根據朱偰先生所著《金陵古蹟圖考》記載,徐忠墓位於南京天隆寺西南王家牌坊處,1930年代時尚存兩塊石碑,皆已殘破,僅餘巔質,神道側有石坊殘石,額曰“蔡國公墓道”。
蔡國公神道碑殘碑蔡國公神道碑殘碑
蔡國公神道碑
蔡國公神道碑立於明成化十年(1475年),由山東提督學政周濠撰文、禮部侍郎倪謙書寫。2014年在肥東縣店埠鎮發現,現僅存一塊完整碑額和保存一大半的殘碑,碑額上有二龍戲珠紋,還有九個篆字“誥封蔡國公神道碑銘”。
永康侯胡同
永康侯胡同位於今北京東城區,因永康侯徐忠的住宅在此而得名。清乾隆時稱前永康胡同宣統時稱觀音寺(明天順年間所建寺廟)。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西段稱觀音寺,東段則改稱前永康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又將觀音寺併入,改稱前永康胡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