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寅

徐建寅

徐建寅(1845~1901),字仲虎,江蘇無錫人。其父徐壽為為中國近代化學啟蒙者和造船工業先驅。自幼受其父影響,熱愛自然科學1861年隨其父在安慶軍械所供職。1875年山東機器局任總辦。1879年出使德、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1886年在會辦金陵機器局時,採用西法製成新式後膛招槍和鑄鋼。1889年維新變法時任農工商督辦。後任福建船政局馬尾造船廠提調,湖北省營務總辦,保全火藥局、漢陽鋼藥廠督辦。1901年3月,在鋼藥廠與員工試製無煙藥時,失事殉職,是中國近代犧牲在科研崗位上的第一位科學家。著譯有《造船全書》、《兵學新書》、《化學分原》、《水雷錄要》、《歐遊雜錄》等40餘種。

基本介紹

  • 本名:徐建寅
  • 字號:字仲虎
  • 所處時代:清道光-清光緒年間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時間:1845年3月7日(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九日)
  • 去世時間:1901年3月31日(光緒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 主要作品:著譯有《造船全書》、《兵學新書》等40餘種。
  • 主要成就維新變法時任農工商督辦
  • 父親徐壽為中國近代化學先驅
個人經歷,人物評價,職業生涯,人物傳略,主要論著,翻譯,著作,論文,

個人經歷

1845年出生於江蘇無錫錢橋社岡里(今無錫市郊區山北鄉會西村)
1860年前在鄉里讀書,並隨其父徐壽與華蘅芳研習“博物”之學。
1861—1866年隨徐壽在安慶軍械所供職。
1867—1873年在江南製造局做技術工作,並從事翻譯西方科學技術書籍。
1874年在天津機器製造局主持制酸的研究。
1875—1879年總辦山東機器局
1879—1881年以駐德使館參贊名義去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
1882—1885年在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譯書、著述,並為父徐壽服喪守制。
1886—1889年督辦金陵機器局,主持技術工作。
1890—1893年會辦湖北鐵路局。
1894年由駐英法意比國大臣薛福成奏報功績,發直隸待命。
1895年奉光緒特旨召見,派赴天津等地查驗船械及威海戰敗情形。
1896—1897年任福建船政局提調。
1898年維新變法中任農工商總局督理。變法失敗後回無錫、上海閒居。
1900年總辦湖北全省營務,督辦保全火藥局兼漢陽鋼藥廠總辦。
1901年3月於漢陽鋼藥廠主持製造無煙火藥時殞職。
徐建寅徐建寅
徐建寅(1845~1901) 現代兵工學家字仲虎。江蘇無錫人。清末科學家。其父徐壽為中國近代化學先驅。自幼受其父影響,熱愛自然科學1861年(鹹豐十一年)隨其父在安慶軍械所供職。在徐壽研造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時,“屢出奇思以佐之”。1867年(同治六年)後,在江南機器製造局任提調,協助其父研製輪船多艘,開中國造船工業之先河。徐建寅父子與西人傅蘭雅金楷理協作翻譯了《化學分策》《冷機尺寸》《炮和鐵甲論》等西方科學技術論著。其間,徐建寅還與傅蘭雅等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為傳播近代科學知識,興辦近代科學教育起了示範作用。1875年(光緒元年),應山東巡撫丁寶楨聘請在濟南籌辦山東機器局(今山東化工廠前身),被委任為總辦。該廠創辦中未用外國人,從選址到規劃設計、施工安裝,皆傾心為之,徐建寅“胸有成竹,親標規尺,一人足抵洋匠數人”,受到清政府的褒揚。翌年,山東機器局建成投產。1879年(光緒五年)6月,奉調北上,以駐德國二等參贊名義出使德、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寫成《歐遊雜錄》2卷,為我國最早派出國外考察的工程技術人員之一。1886年(光緒十二年)在會辦金陵機器局時,採用西法製成新式後膛招槍和鑄鋼。1889年(光緒十五年),維新變法時任農工商督辦。後任福建船政局馬尾造船廠提調,湖北省營務總辦,保全火藥局、漢陽鋼藥廠督辦。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3月,在鋼藥廠與員工試製無煙藥時,失事殉職。著譯有《造船全書》、《兵學新書》、《化學分原》、《水雷錄要》、《歐遊雜錄》等40餘種。
1861年,徐建寅17歲,隨徐壽一同到洋務派首領曾國藩安慶創辦的軍械所供職。當時,徐壽與華蘅芳正籌劃試造一艘用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為此事,他們“日夜凝思,苦無法程”,徐建寅“累出奇思以佐之”。在徐建寅的協助下,1863年,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黃鵠”號第一艘實用輪船試航成功。
1867年曾國藩推薦徐壽、徐建寅父子到上海江南製造局工作,此時江南製造局剛遷進新址,百事草創,頭緒多端,為提高製造能力,以徐壽為主提出了翻譯西書、開煤煉鐵、自造大炮、操練水師的四條建議。在徐氏父子倡議下,江南製造局於次年即設立了翻譯館,並聘請了英美學者偉烈亞力、傅蘭雅等,專門從事翻譯出版西方科學技術書籍的工作。
徐建寅在江南製造局任職七年,“於船炮槍彈多所發明”。1868年,他協同徐壽、華蘅芳製造成中國第一艘汽機兵船“惠吉”號,為中國近代造船工業拉開了序幕。
在此期間,徐壽、徐建寅還都作為“華方董事”的代表,與西人麥華陀傅蘭雅等用募款集資的辦法,在上海創辦了一所專門向社會青年傳授科學技術知識的“格致書院”。它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辦學形式,為中國興辦近代式的科學技術教育開了先例。
1874年,徐建寅應李鴻章的邀請,到天津機器局主持硫酸(時稱鏹水)的研造。經過籌劃、採用鉛室制酸法,不久便研造成功。為天津機器局解決了所用之鏹水依賴進口的問題。
是年,清政府徵用人才,江蘇巡撫丁日昌素識徐建寅的才學,要其籌論時局,徐建寅遂“上書萬言”,詳陳時勢,受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重視,並“奉旨以出使大臣記名”。
1875年,徐建寅應山東巡撫丁寶楨聘請,來山東協助其籌劃機器局的創建。並受命他為機器局總辦,全面規劃,統籌一切。山東機器局,在徐建寅一手經管下,不逾一年,即已全部建成。開創了由中國自己的工程技術人員設局建廠的先例。
1879年,徐建寅被委派以駐德使館二等參贊的名義,出國進行技術考察。這是中國第一個被派往外國專門作技術考察的工程技術人員。徐建寅這次出國考察,主要有兩項任務:一是訂購鐵甲艦船,是考察英法等國生產製造技術。從1879年至1881年兩年間,他先後對英、德、法三國80多家工廠和科技部門,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考察,並將其所見所聞詳細作了紀錄,尤其對生產設備、工藝技術方面中的些重要問題,更為專注。對於訂購鐵甲艦船,徐建寅更是盡心竭力。他考察了英、德兩國最著名的一些造船廠,經過對比、考證,最後選定德國最大的一家造船廠(伏耳鏗造船廠),訂造了兩艘鐵甲艦船。這就是清政府北洋艦隊中的兩艘主力艦:“鎮遠”和“定遠”號。
1886年,兩江總督曾國荃聘請徐建寅督辦金陵機器製造局,主持技術工作。徐建寅在這裡工作了兩年多,利用舊設備改造成可自己鑄煉鋼材的設備,減少了進口,節省了開支。同時,還研造成了新式後膛抬槍。另外,對人事任用、生產調度等管理工作也作了不少改進。1890年,徐建寅應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邀請,會辦湖北鐵路局。是時,張之洞正興辦漢陽鐵廠和槍炮廠,急需大量用煤。為減少從外國購買,他於大冶附近“勘得真煤層”一處。經試開,質量極佳,“與英國之上等煤足堪匹敵”,並且也足夠這兩個廠使用。
江南製造局江南製造局
1895年,光緒特旨召見徐建寅,並派其去天津威海查驗船械戰敗(中日戰爭)、失利的情形。
1896年,徐建寅被調到福建船政局任提調。在公務之餘,他博覽中外有關書籍,撰寫了一部因時而作的名著:《兵學新書》。
1898年,在維新變法、實施新政中,徐建寅被任命為農工商總局督理,並授予他三品銜、可隨時“專摺奏事”的待遇。變法失敗後,徐建寅亦被列入“禁錮謫革”之內,由於他“參與事晚”,被革去“三品”後,以回鄉掃墓為名,在無錫、上海閒居一年多。
1900年,張之洞約請徐建寅去湖北督辦全省營務。是時,八國聯軍正入侵中國,外洋火藥已不再向中國出口,張之洞派徐建寅去督辦保全火藥局,為應急需,遂“慨然任之”。徐建寅日夜操勞,只三個月,便將保全火藥局建成投產。
在此之前,張之洞於漢陽建造了一個無煙藥廠,因外洋工匠此時都已離廠,生產研製無法繼續進行,張之洞又派徐建寅總辦無煙藥廠研造之事。徐建寅為不受制于洋人,又挑起研製無煙藥的重擔。為儘快研造出合格的無煙藥,他“日手杵臼,親自研煉”。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研造成功。1901年3月31日(光緒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他親自到拌藥房合藥拌料,正準備開工生產時,不竟機炸藥轟,與在場的其他15名員工同時罹難,時年57歲。
為表彰徐建寅的功績,清廷照張之洞等的請奏,按軍營提督陣亡的例子給予優恤,並追贈為二品銜內閣學士,交國史館立傳,入祀昭忠祠等。

人物評價

徐建寅是中國近代一位愛國的、在許多科技領域中卓有建樹的科學家,是傳播西方進步文化、翻譯和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先驅。他一生從事和任職的工作部門,幾乎包括了清政府規模最大的幾個機器局、造船廠,為近代中國的造船事業、軍事工業、化學工業及現代科學技術教育的創立與發展做出了貢獻。徐建寅,字仲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出生於江蘇無錫錢橋社岡里(今無錫市郊區山北鄉會西村)。是清末著名科學家徐壽的次子。徐建寅一生及其在中國近代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成就,與徐壽的教育和直接影響分不開。
北洋艦隊北洋艦隊
徐建寅在其父的教育影響下自幼聰敏好學,隨徐壽、華蘅芳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有時參與他們做實驗。人稱其“少勤敏,善察微”。
徐建寅勤奮好學,對事業刻意求精,一生翻譯、撰寫了許多名篇、巨著,為傳播西方進步文化,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盡心竭力,筆耕不輟。他翻譯出版的書籍、專著共有40多部、篇,合計170多萬字。其中翻譯出版的有18種,專著4種,論文10多篇。另外還有許多未出版、未發表的書稿、手抄本等。內容包括化學物理數學天文、製圖、機器製造、工藝技術、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方面。在這些翻譯出版的書籍、專論中,有不少是中國出版史上問世最早或首次發行的。
天津機器製造局天津機器製造局
1872年,他與傅蘭雅合作翻譯出版的《化學分原》,在中國是最早問世的一本有關實用化學工藝和分析化學的書。這本書講述了多種玻璃器皿、器材的製做方法。介紹了做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怎樣配製做定性、定量分析的試劑等。這樣一本科普啟蒙的書籍,對當時的中國社會來說,是非常實用和新穎的。
1870至1880年十年間,為適應造船、製造機械的需要,先後與傅蘭雅等合作翻譯出版了《運規約指》(幾何學)、《器象顯真》(機械製圖)、《汽機必以》(蒸汽機製造)以及有關建築工程、製造機器常用的工具書《藝器記珠》等10多種。
在歐洲幾國考察期間,他將其所見所聞,編著成《歐遊雜錄》一書。其中介紹了造船、機械、槍炮、火藥、熔鐵、鑄鋼、採煤、開礦、電器、印刷、水泥等幾十個門類和行業。涉及到設備、工藝、機器安裝、船塢建造等方面的就有200項。此外,還有關於金屬加工方面的60多項。這些內容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和創辦,都是非常及時和有益的。
《歐遊雜錄》,也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價值的書。因為這部書把19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最進步、最有代表性的製造技術、生產工藝、機器設備及工廠管理方法等,全面真實地紀錄下來,在許多方面至今仍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另外,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譯著,還有《造鐵全法》、《造石灰法》、《測地捷法》、《聲學》、《電學》、《談天》等多種。
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翻譯出版的書籍及論著,有《水師操練》、《輪船布陣》、《船政叢書》、《兵學新書》等多部。其中,有的也涉及到科技方面的一些問題。
不亢不卑的愛國主義精神
徐建寅生活的時代,正是帝國主義加劇侵略中國、清政府日益腐敗的時候,“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富國強兵”的思想主張,也逐漸為徐建寅所接受。由於社會形勢及現實各方面的影響,徐建寅對於兩方的“文明”,不是盲目崇拜,而是有他自己的見地和認識。
1879年他去西方幾國進行考察時,是本著“取其所長,為我所用”的目的。一次,他去法國考察一家染絲廠,看到這個廠的機器設備齊全而精緻,生產工人很多,工藝也比較複雜,“但染成之絲,皆脆而易斷,且不能成艷色。”相形之下,他認為反不如中國的簡易方法,用人既少,而所染出之絲,色澤好、效率高,且成本較低。由此,他聯想到中國固有的長處,也有不少值得西人所學習的。
鴉片戰爭之後,帝國主義列強常以“教案”為藉口,不斷侵略中國。一些傳教士也依仗武力和不平等條約的“特權”製造事端,對此,徐建寅深感不安。1889年,他在督辦金陵機器局時,鎮江發生了一起外國巡捕打死中國人的事件,由此激起鎮江民眾的憤怒,搗毀了洋行和領事署,英美兩國藉此擴大事態。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荃對此束手無策,便派徐建寅去處理此事。開始,徐建寅“以本籍未便為辭”,後在曾國荃敦促下,“卒以一人獨當數國,據理辯論,不亢不卑,未及三月,竟得和平結案。”
徐建寅(左)與華衡芳、徐壽在江南製造局徐建寅(左)與華衡芳、徐壽在江南製造局
1891年,湖北宜昌人民,因反對法國傳教士拐買中國兒童。美國傳教士無理開槍擊傷民眾事,宜昌民眾群起燒毀了外國人的教堂。事情發生後,清政府懼怕美法等國的威逼,恫嚇,又以賠款、處罰中國民眾結案。對此,徐建寅極為不平。他寫信與駐英、法、意、比大臣薛福成,說此案是因外國人不遵守中國的法律“定章”造成的,宜昌民眾起來反抗,燒了教堂,這是“洋人咎有自取”,宜昌民眾是無辜的等。在這裡,表現了徐建寅不畏強權,憂國愛民的思想和一定的民族精神。
1896年,中日戰爭後,徐建寅被調至福建船政局任提調。這時,他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形勢,對清政府昏憒無能的當權者、主和派,愈加有了認識。在公務之餘,他激憤地一氣撰寫了《兵學新書》一部。在這部書的自序中,闡述了他對人和物、兵器與操訓的初步認識。他寫道:“兵之強,不全恃軍火之利,而在其操練之精。”在訓練兵士方面,他主張要有中國懂兵學的有志之士“講求兵學”、“訓練兵士”,而不能請外國人為中國培訓兵士。對於民族的危急,當局屈辱投降的政策及避戰“主和派”,在這裡也作了深刻揭露。他說:“惟是割地、償金主和者,其所割之地,系國家之版圖;其所償之金,系民間之脂膏。”“這是慷他人之慨,大作人情,以圖顯達,並可從中染指而牟其利。”而受害、受恥辱最深的,是“中國四萬萬民人”。
1898年,在維新變法、施行新政中,徐建寅被任命為農工商總局督理,說明這時期的徐建寅在思想認識上,又前進了一步。

職業生涯

近代造船先驅
徐建寅一生致力於科學技術事業,不僅為創辦和發展中國近代的軍事工業、化學工業做出卓越的貢獻,並且也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奠基者。19世紀60年代,作為水上運輸和軍事裝備用的主要工具汽機輪船,在西方一些國家早已使用,但在中國卻依舊是傳統的木製帆船,“搖櫓划槳、背纖使舵”。當時,清政府要從外國購買或租借這種新式船隻,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如需請洋人來中國建造或修理。“則糜費更多”。
山東機器局山東機器局
1861年(鹹豐十一年),在安慶軍械所從事技術工作的徐壽,向提倡“洋務”的曾國藩建議,不需洋人自製輪船的構想,很快得到曾國藩的支持。為實現這個願望,徐建寅、華蘅芳多方搜尋資料,他們參照一些零星資料,先造出了蒸汽機,又據英人合信氏編著的《博物新編》中的一幅輪船插圖,以徐壽為主設計製做了船的模型。在試製過程中,一些技術問題和零部件的設計製造,徐建寅、華蘅芳都做了不少工作。經過多次試驗、改進,1863年,一艘木殼機動輪船便試造成功。這就是被命名為“黃鵠”號的、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己設計製造出的第一艘輪船。1864年徐壽、徐建寅在“黃鵠”號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加大。1865年,便成功地製造出一艘長55尺、載重25噸、時速21.2里的機動輪船。當這艘船在長江下水時,外國人辦的《字林西報》,以《中國人的機器技能》為題作了專門報導,說這艘船的“全部工具器材,連同雌雄螺旋、螺絲釘活塞、汽壓計等,均經徐氏父子親自監製,並無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協助。”
1867年徐壽、徐建寅經曾國藩推薦,到上海江南製造局工作。江南製造局在1865年由李鴻章初建時規模很小,以製造槍炮為主。1867年由虹口遷到高昌廟後,先後增設了造船、鍋爐等一些新廠。為吸取西方各國先進的造船技術,製造局根據徐氏父子的提議,設立了專門翻譯出版西書的翻譯館。於此徐建寅一面協同徐壽等研究造船技術,一面同傅蘭雅等合作翻譯科學技術書籍。經過努力和幾次改進,1868年以徐壽為主,為江南製造局造成了第一艘木殼明輪兵船,即“惠吉”號。這艘船,“長180尺,寬27.2尺,吃水8尺,馬力392匹,載重600噸,船上並裝有大炮8門。”這艘兵船的船體、噸位、時速及製造速度等,都遠遠勝過了“黃鵠”號。“惠吉”號製造成功,不僅拉開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序幕,同時在中國的造船工業史上,也標誌著開始朝著自立、自主的方向邁進。在技術理論研究方面,也較前有了很大提高。這一時期除徐壽與西人合作,翻譯出版了《汽機發軔》等有關書籍外,徐建寅與傅蘭雅共同翻譯出版了《汽機必以》、《造船全法》等科學技術書籍。
惠吉”號下水後,又陸續造成了“操江”、“測海”,1000噸級的“威清”及2800噸級的“馭遠”等大型艦船。徐壽、徐建寅不僅為中國近代船舶工業開創了局面,也為中國培育了第一代產業工人和造船骨幹。
徐建寅在西方考察兩年多時間裡,幾乎訪遍了英、德、法三國的所有造船廠,對他們的製造能力、設備、技術狀況以及各種船艦的性能、裝備,優缺點等都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考察和了解,並把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詳細作了紀錄。這對正起步興建中的中國造船工業,是非常適時和有益的。
1896年,徐建寅被派往福建船政局做技術工作(提調職)。福建造船廠,又名馬尾造船廠,是清政府於1866年在福州馬尾建造的個規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廠。初期,這個造船廠的切大權都由法國人總攬,技師、工頭等也都是高薪招聘的法國人。1884年中法戰爭時,這個廠遭到了極大破壞。1894年中日戰爭之後,生產製造更趨下降。徐建寅到此後,處處從實際出發,以他多年治廠和製造的經驗、閱歷,在恢復生產和治理整頓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此期間,他親自設計並督工監造了、當時被稱為國內最大的一座船塢,即“青州船塢”。他在這裡工作了一年多,深為時任船政大臣裕祿的賞識。說,“該員才識練達,究心時務”。“於機器製造情形極為熟悉”等。
近代化學工業開拓者
中國近代化學工業開端,從軍事工業方面說,是從制酸(當時稱鏹水)和製造新式火藥開始的。火藥,是中國最早發明的,但在清政府創辦機器局的初期,製造槍炮彈所需用的火藥,包括黑火藥,大都購自外國,或聘請洋師、洋匠來華主持製造。對於當時被西人稱為最新的無煙火藥,其製造方法更秘不示人。而製造火藥的主要原材料硫酸硝酸等,都是從外國高價購進,即此一項每年就要花費很多銀兩,而且還因為長途轉運,有時延誤了生產製造。對此,徐壽、徐建寅父子深有感受。為解決用酸問題,他們積多年對化學的研究,尤其徐壽在這方面的造詣,首先在江南製造局藥水廠化學房裡開始試製,不久便在龍華火藥廠研造成功。與此同時,他們父子還研製出了鏹水藥棉及汞爆藥等,為中國製造火藥的技術開創了新局面。
徐建寅《歐遊雜錄》徐建寅《歐遊雜錄》
1874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調徐建寅到天津機器製造局,主持鏹水的研製工作。是時,天津機器局正擴建新廠,加大槍炮彈的製造,對於鏹水更為需要。徐建寅到天津後,殫思極慮,因地制宜,參照龍華火藥廠的“鉛房法”,不久便試造成功。其質量“與外來無異”,而價錢卻便宜了數倍。由於能自制鏹水,為天津機器局之後的大規模發展、新火藥的研製,都開創了有利條件。
1876年,上海《格致彙編》春季卷上記載著:“近知中國已有兩處置鉛房造硫鏹水,皆得其法。所造之鏹水,可與西國來者相比,難分軒輊矣。一在上海龍華火藥廠,系徐雪村創造之;一在天津火藥廠,系徐仲虎造雲。其兩處所自製之硫鏹水,已足敷兩廠之用,無須向西國購辦矣。”
經過實踐和總結,以徐壽、徐建寅為主,先後為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編寫了有關制酸、淋硝等各種工藝和製做規程,如《淨提毛硝法》、《熬煉鏹水法》、《提濃鏹水法》、《提濃磺鏹水法》等。這些方法、規程,有些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軍事工業專家
徐建寅從弱冠之齡到57歲殞職,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中國近代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幾個機器局或軍火生產廠里負責技術工作,並擔任過總辦、督辦、會辦等重要職務。由他一手經營創辦起來的山東機器局,更發揮了他在建設軍事工業方面的工程技術才能。
1875年9月,徐建寅聘調來山東,受命總辦山東機器局的創建工作。徐建寅經過勘察和多方面了解,首先確定了廠址問題。他選定了“不切近海口”、“水陸運輸便利”、附近又盛產煤鐵的濟南以近。對於建設規模、生產製造、置辦機器、選工募匠等。也都“詳加考究”。在徐建寅經營規劃並“躬親實踐”的帶動下,一個能生產火藥、製造槍炮的中型製造局,只用了一年時間便已全部建設完備。所用的經費,與同時期的其他各局相比節省了許多。
山東機器局,是清政府創辦機器局以來第一個沒用洋人插手,也不是照搬西方的模式,而是由中國的第一代工程技術人員、自己設計建造起來的。對此,丁寶楨李鴻章等都稱讚不已,並多次上報清廷,保獎徐建寅的功績。
山東機器局的另一特點,是設備“精良”,技術工匠“熟練”。為購置機器設備,徐建寅幾次去上海,走訪許多家外國商行,經過對比、考驗,達到了實用和節支的目的。在人員工匠配備方面,他通過各種渠道,從浙、滬、寧等地招聘來一批“熟手巧匠”作為生產技術骨幹。因此,山東機器局從創辦到數十年後,設備、製造都非常良好。被譽為“設備堪與西洋諸廠相比”,“製造的各種軍火悉皆精良適用”。
其他,如對馬尾造船廠大型船塢的設計、監造,湖北保全火藥局竣工投產的速度等,都充分顯示了徐建寅這位工程技術專家的才能與智慧。

人物傳略

徐建寅(1845~1901),字仲虎,江蘇無錫人。為中國近代化學啟蒙者和造船工業先驅徐壽的次子。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隨父入曾國藩幕,翌年又與其父一起進安慶內軍械所,協助徐壽、華蘅芳等製造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輪船“黃鵠”號。清同治六年(1867年)隨父到江南製造總局,先後參加惠江、操江、測海等輪船的製造,並參與製造槍炮、彈藥,製造硫酸、硝酸,試製硝棉火藥和雷汞等。
清同治七年四月(1868年5月),與英國傳教士博蘭雅合作翻譯《運規約指》,是江南製造總局最先譯出的三本書之一。曾國藩將此書和其他所譯三書稱之為新譯四書,遞至同治帝閱覽。
清同治七年六月,江南製造總局成立翻譯館後,又與傅蘭雅、金楷理等合作翻譯大量近代西方科技、軍事方面的著作:《化學分原》、《器象顯真》、《汽機必以》、《汽機新制》、《聲學》、《水師操練》、《輪船布陣》、《電學》、《造鐵全書》、《藝器記珠》等,對發展中國近代科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其中《化學分原》一書,原名《實用化學及分析化學導論》,是西歐化學名著,從定性、定量分析方面,詳細介紹分析儀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許多金屬、非金屬元素的分離、分析方法;以及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常用數據和化合物鑑定方法等。這本書連同徐壽、傅蘭雅合譯的《化學考質》、《化學求數》的出版,對中國近代化學的形成和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使中國近代化學進入以實驗為基礎的發展階段。清同治七年,調往金陵督辦金陵機器局,煉成鑄鋼,並仿照西方製造後膛抬槍,還仿西洋法進行人事機構和工資改革。
清同治十二年,任江南製造總局提調,與其父一起潛心研究現代火藥,率先在江南製造總局用鉛室法製成硫酸。江南製造總局成立龍華火藥廠後,同治十三年,他奉調至天津製造局,建立淋硝廠,主持技術工作,繼續從事火藥研究及用鉛室法生產硫酸。
清光緒元年(1875年9月)調至山東機器局任總辦,親自設計火藥碾壓機和成型機。光緒五年任駐德使館二等參贊,赴德、英、法等國考察西歐工業發展情況,訂製鐵甲戰艦,成為中國科技人員中第一個對西歐近代工業進行系統考察的人。在2年出國考察期間,深入工廠、礦山,邊參觀邊記錄,撰寫7篇專論寄回國內,由《格致彙編》刊登,並撰著《歐遊雜錄》、《水雷汞要》兩書,介紹西歐近代先進工藝技術、軍工企業和管理制度等。參觀4個化工廠時,了解油燭、肥皂、香水、硫酸、提純硝酸、樟腦、硼砂、氯化銨、漂白粉、氫氣等產品的生產情況,考察先進工業技術200多項《歐遊雜記》所介紹的許多工藝技術,在當時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清光緒二十四年被派任福建船政局提調。光緒二十六年任漢陽鋼藥廠總辦,試製無煙火藥。經過2個月的努力,終於製得成品,試驗後與進口火藥相仿。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1年2月12日),在同工人一起操作時,不幸火藥爆炸殉職,是中國近代犧牲在科研崗位上的第一位科學家。

主要論著

翻譯

1徐建寅,傅蘭雅.運規約指(幾何學).上海:江南製造局,1870.
2徐建寅,傅蘭雅.器象顯真(機械製圖).上海:江南製造局,1871.
3徐建寅,傅蘭雅.化學分原.上海:江南製造局,1872.
4徐建寅,傅蘭雅.汽機新制.上海:江南製造局,1872.
5徐建寅,傅蘭雅.汽機必以(蒸汽機原理與構造).上海:江南製造局,1873.
6徐建寅,傅蘭雅.聲學.上海:江南製造局,1874.
7徐建寅,傅蘭雅.水師操練.上海:江南製造局,1874.
8徐建寅,傅蘭雅.輪船布陣.上海:江南製造局,1874.
9徐建寅,傅蘭雅.格林炮操法.上海:江南製造局,1875.
10徐建寅,傅蘭雅.電學.上海:江南製造局,1880.
11徐建寅,傅蘭雅.造鐵全法.上海:江南製造局,1880.
12徐建寅,偉烈亞力,等.談天.上海:江南製造局,1881.
13徐建寅,金楷理.伏耳鏗廠管工章程.上海:格致彙編,1881.
14徐建寅,傅蘭雅.藝器記珠(建築、機械工程手冊).上海:江南製造局,1884.

著作

15徐建寅輯編.德國議院章程.徐氏自刻本,1882.
16徐建寅.德國合盟紀事本末.上海:質學叢書,1887.
17徐建寅.美國合盟本末.上海:西政叢書,1887.
18徐建寅.歐遊雜錄.上海:小方壺齋輿地叢書,1887.
19徐建寅.兵學新書.徐氏自刊,1898.
20徐建寅.測地捷法.徐氏自刊,1898.

論文

21徐建寅.論血內鐵質之功用.上海:格致彙編三年五卷,1880.
22徐建寅.論造火磚火泥風管法.上海:格致彙編三年七卷,1880.
23徐建寅.論造玻璃瓶及燈罩.上海:格致彙編三年七卷,1880.
24徐建寅.煉銅鑄銅軋銅板等法.上海:格致彙編三年十一卷,1880.
25徐建寅.水雷外殼造法.上海:格致彙編四年四卷,1881.
26徐建寅.造石灰法.上海:格致彙編四年七卷,188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