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機器局

山東機器局

山東機器局,由山東巡撫丁寶幀創辦。丁寶幀為開辦機器局製造軍火,考慮已久,但未找到適當的主管局務人員。1872年(同治十一年),曾奏請咨調廣東溫子紹到山東,溫未到職;1874年奏請調道員張蔭桓籌劃建局,亦末成事;1875年5月(光緒元年四月),咨調江南製造局徐建寅到山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機器局
  • 建造人:丁寶幀
  • 建造時間:1875年5月
  • 作用:製造軍火
籌建工作,規模,項目,發展,業績,沿革,

籌建工作

山東機器局的籌建工作,丁寶楨是從選人材、擇廠址、購機器三方面進行的。
丁寶楨將選人材視作辦廠的第一要事。他說:“練兵必先利器”製造尤貴得人。”於是他調用了徐壽之子,曾在江南製造局“考核多年,翻譯各種書籍,於化學、機器、槍炮、軍火講求有素,而於中外情形尤為熟悉”的徐建寅;又把“於機器、洋務頗能講求”的濟東泰武臨道薛福辰也調來了。丁寶楨委派徐建寅為機器局總辦,薛福辰為會辦,凡事皆與徐、薛兩人商量,他們也確實成了創建山東機器局的得力人物。
第二,選擇廠址。丁寶楨對此是作過一番慎重思考的,最後決定“在省城外爍口迤東相度形勢高亢之區,價買民田三百餘畝”作為廠址。他之所以把廠設在濼口,是因為有此三利:“設廠內地,不為彼族所覬覦,萬一別有他事,仍可閉關自造,不致受制於人,利一也。附近章邱、長山等縣煤鐵礦產素饒,民間久經開採,但就內地採料,已覺取資無窮,縱有閉關之時,無虞坐困,利二也。秦、晉、豫、燕、湘、鄂各省由黃、運溯流而上,一水可通,將來製造軍火有餘,可供各省之用,轉輸易達,利三也。”考慮的出發點主要為了防禦外寇是顯然的。廠址擇定後,丁室楨就派人採買木石雜料,開窯自造磚瓦,並先造了工務堂一座,供委員、司事人等辦公休息。
山東機器局生產車間山東機器局生產車間
第三,購買機器。丁寶楨在著手建廠的同時,即速派徐建寅於1876年初去上海,通過他素所相識的英國蒲恩公司購買製造洋火藥和馬氏呢洋槍的機器。徐建寅在洽購機器時,先付定銀四分之一,其餘價款到這一年10月機器全運到後再付清。濟南離通商口岸較遠,運輸諸多不便,為了加快運輸速度,丁寶楨特從福建調來“萬年清”號輪專事運輸,這樣,機器很快在是年年底前裝配起來了。
由於丁寶楨抓緊了選人、擇廠、購械三件大事,故山東機器局的建廠工作辦理神速,“全廠告成,為期不逾一年”“自春及秋,業將機器廠、生鐵廠、熟鐵廠、木樣房、畫圖房、物料庫、東西廂、文案廳、工匠住房大小十餘座,一律告成。其火藥各廠,如提硝房、蒸磺房、煏炭房、以及碾炭房、碾琉房、碾硝房、合藥房、碾藥房、碎藥房、壓藥房、成粒房、篩藥房、光藥房、烘藥房、裝箱房,亦次第告竣。其各廠煙筒高自四十丈至九十丈,大小十餘座,亦俱完工。”
另外,機器局附設的煤礦里有兩部機器,“一部八匹馬力,另一部六匹馬力,供抽水之用,從井底運煤到井口也使用機器。”廠內還有一條3尺寬的小鐵軌。設備較完備。值得稱道的是,山東機器局的廠房建造和機器安裝全部是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丁寶楨一再強調:“所有一切建廠造屋及備辦機器,並將來製造各項,均須自為創造,不準雇募外洋工匠一人,庶日後操縱由我,外人無從居奇,乃於國家有利。”在此思想指導下辦成的工廠,外國人曾比較客觀地評述道:“這機器局值得注意的是一切廠房,一切西洋機器,……全部系在中國人監督下裝配起來的,沒有雇用一個外國人。所有的機器都完美地轉動著,沒有絲毫震盪。這種良好的成果應歸功於總辦徐建寅,即上海的徐壽之子,他曾在江南製造局受過教育。”

規模

徐建寅到山東後,丁寶幀令其總理局務,並派道員薛福辰為會辦。1875年10月29日,丁寶幀奏明朝廷,設山東機器局於濟南城外濼口。當月,徐建寅在濼口購買民地300餘畝,動工興建廠房,並赴上海向美國蒲思公司訂購機器設備。1876年10月,建成機器廠、生鐵廠、熟鐵廠、木樣房、畫圖房、物料庫、文案廳、工匠住房以及製藥廠的提硝、蒸硫、福炭、碾藥、壓藥、成粒、光藥、供藥、裝箱等廠房,陸續安裝設備。12月,開工試生產,製成黑色火藥,1877年正式開工生產。又在章丘縣、長山縣購買煤井,開井採煤,解決燃料來源。
山東機器局的開辦經費和常年經費統由本省自籌。開辦經費來自藩庫銀94000兩、糧道庫銀72800兩、臨清關稅銀20000兩,總計耗銀186800兩。文格任山東巡撫時,因修建火藥庫、章丘煤礦、生產備料等,又用銀36398兩。常年經費按章每月向藩庫領銀3000兩,不足時隨時奏明添撥。通盤計算,每月實需經費5000兩,年約60000兩。此外,丁寶楨還從南北鹽務餘利項下撥出一部分款子補充山東機器局經費之不足。丁寶楨升任四川總督後又決定四川省每年向山東省籌撥銀兩,由山東調撥軍火相抵補。

項目

山東機器局投產後,主要製造黑色火藥,並造鉛丸和銅帽等產品。丁寶幀在創辦機器局中,“不使外洋一人夾雜其中”,機器設備雖購自外國,生產方式亦吸取洋法,但不使用洋匠,而依靠徐建寅等一批中國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廠房,安裝機器和組織生產。1876年,丁寶幀了解到湖南候選通判曾昭吉,通曉機器製造,令他仿造英式馬梯尼亨利槍,不到兩個月,造出121支,在射程和靈巧輕便方面與英式相同,靶勁優於英式馬梯尼亨利槍。當年11月,丁寶幀上奏朝廷,升任曾昭台為同知。

發展

1879年,清廷根據奏議曾考慮停辦山東機器局,將經費移治黃河。經巡撫周恆棋奏明,機器局支用經費有限,登榮水師,煙臺練兵,全由該局供給火藥,才免於停辦。
山東機器局公務堂舊址山東機器局公務堂舊址
山東機器局設文案、錢糧、物料、機器廠、火藥廠、煤井委員和工程委員,有員工300餘人,加上章丘、長山礦井採煤工役,全局有員工400餘人。熟悉製造技術的工匠,多在浙江、直隸招用,藝徒工役等在當地啟用。生產、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參照江南製造局和天津機器局制訂。
1883年添造部分槍彈機器,1884年起,陸續出品林明敦、哈其開斯、毛瑟等後膛槍彈。1888年至1896年,還出品後膛炮彈。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軍火需求大增,清政府又加強了海防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山東機器局的生產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山東機器局所生產的軍火,全部由清政府調撥給各地駐軍抵禦外敵。一是撥給山東駐軍使用,如登榮水師、煙臺練軍;另一是調撥四川,因為,1877年丁寶楨就任四川總督後,曾讓四川省給山東機器局解決一部分經費,而山東機器局供給四川省一部分軍火,四川省套用軍火取之內地,較之購自洋商節省實多;此外,1880年,清廷曾令山東局調撥一部分軍火支援吉林,運去了1·5公斤火藥和60萬粒銅帽。而從山東機器局歷年的產量上看,軍火產量最多的是1884年—1886年中法戰爭海防吃緊之時,可見,山東機器局的主要作用還是抵禦外寇。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山東沿海軍務緊急,為加緊趕造軍火,巡撫李秉衡對機器局進行擴充,添造機器,加蓋廠房,員工兵夫增加到近千人。1895年,各種槍彈月產達10萬發,並試製成功後膛抬槍,定名堅利遠抬槍,此槍具有毛瑟槍和哈乞開斯槍的優點,射程可達2000公尺。
1897年,向德國購進既能製造抬槍又能兼造毛瑟槍的機器60餘部、各種配件和工具170多種,建起了新式槍廠、槍彈廠、熟鐵廣、軋鋼廠、化鋼廠,建築形式和布局,全按西式建造,使機器局規模擴大。還在機器局西南的無影山建成火藥庫房30座,可儲存火藥18萬公斤。
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後,在1900年也對山東機器局進行了一些擴充。他派專人“至湖北、江南、上海考求槍炮製造各局辦法及布置事宜,並擬添設無煙火藥及磺強水等廠。”
周馥繼任山東巡撫後,為了使山東局能生產當時各地軍隊多已改用的小口徑毛瑟槍,於1904年和1905年,向德商瑞記洋行購進7.9毫米槍彈機53部及全副修理器具,再加上安裝費,共用庫平銀約8萬兩左右。這些機器安裝後,製造新式槍彈,日產6000—7000發。直到辛亥革命清王朝滅亡時,山東機器局一直維持比較興旺的勢頭。

業績

山東機器局從1876年至1907年的32年間,製成黑色火藥238.3萬公斤、各式後膛槍彈2279.8萬發、各式後膛炮彈23萬餘發、各式後膛槍1489支,修配各式後膛槍6.34萬支。其中1901年至1992年黑色火藥平均年產16.4萬公斤,1905年至1907年各種後膛槍彈平均年產174.32萬發。馬梯尼亨利、堅利遠等後膛槍雖試製成功,但末大量生產。

沿革

辛亥革命後,山東機器局先後更名為山東兵工廠、濟南新城兵工廠,產品仍以軍火為主。1929年~1937年更名為濟南兵工廠,除造槍彈、火藥外,還製造飛機炸彈、手榴彈、導火索等。日本占領濟南時則利用山東兵工廠剩下的設備和廠址重建兵工廠稱新中華火藥廠。1945~1948年為國民黨軍管的四十四工廠第五製造所。
解放後,曾更名為工業局三廠,1951年改名為新城化工廠,1953年改稱為山東化工廠。
2002年,根據國家體改委要求,整體改制為山東北方現代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