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橋水庫

後橋水庫

後橋水庫位於南安市東田鎮後橋村九十九溪北支流彭溪上,壩址建在後橋村蔗溝附近。集雨面積33.2平方公里,水庫為多年調節,校核洪水位100.4米(石壟),正常蓄水位98.5米,死水位84.5米,總庫容4040萬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78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000萬立方米、死庫容260萬立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橋水庫
  • 外文名:Nanan rear axle reservoir
  • 位置:福建省南安市東田鎮後橋村
  • 集雨面積:33.2平方公里
  • 校核洪水位:100.4米(石壟)
簡介,樞紐建築,壩後電站,管理和效益,

簡介

工程於1959年10月開工,由省水電工程局施工,1960年7月停建,其時主、副壩及進水塔接近完成。1964年繼續施工,至1965年水庫灌區基本完成,渠道通水灌溉。1977年至1980年完成水庫保壩加固工程。總共完成工程量175.23萬立方米,投工315.94萬工日,國家投資1022.55萬元。
後橋水庫
灌溉渠系工程分總乾渠和左右乾渠,總長51.13公里,其中砌石段33.33公里。總乾渠長1.49公里,右乾渠長25.27公里,左乾渠長24.37公里。支渠17條長58.7公里。沿渠大小建築物70座。
灌區渠道設有量水槽3處、梯形堰74處、放水涵126處,為實行流量包段和按方收費提供計算依據。 包括保壩工程在內,共完成土石方175.23萬立方米,投工315.9萬工日,總投資1022.55萬元。

樞紐建築

樞紐建築由主、副壩、輸水涵管和溢洪道四個部分組成。
主壩 為粘土心牆壩,最大壩高30.28米,壩頂長236米、寬6米,壩頂高程102.48米(石礱)。
副壩 Ⅰ為粘土斜牆壩,其餘2座為均質土壩。3座副壩總長620米,以副壩Ⅰ為最高,最大壩高15.7米。
輸水涵管 鋼筋混凝土壓力管,管徑1.6米,長64米,洞後進口段呈喇叭形,進口高程84.5米,洞口設定攔污柵一扇和一啟閉豎井,配備螺桿啟閉機1台,最大放水流量9.0立方米/秒。
後橋水庫
溢洪道 為寬頂堰加閘門控制,堰頂高程93.5米,淨寬10米,設定5.5×10米的鋼架木面板弧形閘門一扇,後改為鋼絲網混凝土面板弧形閘門。最大泄洪量293立方米/秒。

壩後電站

1965年壩後電站開工,至1967年6月竣工發電。壩後電站裝機2台,容量800千瓦,實際多年平均發電量100多萬千瓦時。

管理和效益

水庫管理處壩區設電站、養魚場和果林場,灌區設官橋、豐州、城關和東山電灌站4個管理站。設計灌溉4.02萬畝,其中南安縣2.95萬畝、晉江縣1.07萬畝。1986年,效益覆核灌溉3.42萬畝。建庫以來,灌區面貌發生很大變化,糧食產量從開灌前一年的1964年畝產432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762.5公斤,種植果、茶600畝,已投產300畝。水庫管理處人員40人,負責工程維修、管理、繼建配套及開展綜合經營。1985年後,繼續完成維修配套工程項目,有主壩防浪牆、壩頂道路整修、溢洪道弧形閘門改裝,輸水涵管通氣孔改造,以及電站增設減壓閥等。庫內養魚及庫邊種果300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