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給力

很給力

世界盃期間,網友們說得最多的詞是什麼?不是越位,不是進了進了,而是給力。“西班牙太給力了。”“不給力啊,德國。”……類似於這樣的感嘆聲不絕於耳。但是追根溯源,一些網友卻又納悶了,這“給力”一詞究竟從哪來的呢?其實,秘密就在由“cucn201”配音組配的六集《搞笑漫畫日和》中。

在第一部第十話《西遊記——旅程的終點》一集中,畫面一開始,師徒三人(動畫設定為八戒仙去了)歷經磨難到達天竺後,卻發現所謂的天竺只有一面小旗子,上書“天竺”二字。弄得師徒三人都愣了神,悟空不無抱怨地說:“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濕。”悟空的這番話也成為後來“給力”一詞的淵源。所謂“不給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預想的目標相差甚遠。而“給力”自然就是有幫助,有作用,給面子的意思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很給力
  • 讀音:gěi lì
  • 詞性:感嘆詞
  • 近義詞:“很帶勁”
介紹,用英文表述,詞語來源,詞語原本的意思,地方語言,

介紹

給力gěi lì,感嘆詞,類似於“牛”、“很帶勁”、“酷”
本意就是給予力量的意思。
用法如:“這課上得好枯燥,不給力呀!”、“這BOSS真給力啊!”、“這裝備真給力啊!”……
又如:“這個動畫太給力了!”。
尤其是當某個事件或某個現象給人以強烈的刺激,讓人精神為之振奮,例如dota里隊友的犀利操作,內涵的歌曲或視頻, 我們就說:“太給力了!”

用英文表述

請看例句:“Being smart, acrid, alternatelysharp and sentimental, Jackie Peyton is compelledto make sense of the chaos and to level the playing field whenever she can. There’s a forcefulness to the character.”
“聰明且尖刻,時而嚴肅冷酷,時而多愁善感;在諸多複雜情況面前,傑基佩頓不得不保持清醒,能屈能伸。這是一個十分給力的角色。”
forcefulness to the character給力的角色,這句話里用了forcefulnes表示很給力的東西。
當然還可以用How fantasitic、cool、awesome,etc!---感嘆詞表達
還可以用strong, powerful, cool, awesome, etc形容詞來表達。總之,視語境不同,表達方式多種多樣……

詞語來源

詞語原本的意思

原本屬於網路語言,最早出現於日本搞笑動漫《西遊記:旅程的終點》的中文配音版,屬於東北方言和日語的混合產物,意思類似於“牛”、“很棒”、“酷”,常作感嘆詞用。另外,在實際使用中也可加一個否定前綴,如“不給力”,表示某個事件或某個人帶給自己一種很失望的感覺。另一種說法是,“給力”一詞是從閩南話演變過來的,意思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2010年,“給力”一詞流行起來,並在世界盃期間被網友廣泛使用,
以上出處不全面,其實“給力”一詞是從閩南話演變過來的。會說潮汕話(潮州汕頭地區與閩南話接近的方言)直接用“夠力”來解釋“給力”就便一目了然!!而潮汕話“夠力”,大意為足夠的力度,達到預期的目的。

地方語言

閩南話、海南話中,給力就是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在茅台話裡面,“給力”可以用“得力”來表達。
閩南漳州話夠力”與官報上的“給力”一詞的意思並不很相稱,用閩南漳州話里的“激力”一詞更恰當,見下段的解釋。可查“閩南話漳腔辭典”,或見“台灣教育部閩南常用詞辭典”中的“激力”。
“給力”一詞解釋:給力不是外來詞,它是閩南漳州話,來原於古中原的閩南話。這個詞的“給”的漳州讀音和讀“自給自足”里的“給”讀音,與“激”、“革”、“戟”本地讀音一樣為[kik] ,不是讀為國語的“gěi ”,“力”也不是讀為“lì”,原讀音 [kik-làt] 。“給力”是動詞,也可做形容詞。表示凝神、用勁、發力。例:在漳州,嬰兒學上台階,抬腿邁上時,大人會說“給力”;又如:某人盡其十分力氣幹完某事,人家會稱讚“真給力”。江蘇給力“文化強省”一文,以漳州話而言十分貼切。
“給力”的閩南話是“激力”,讀為 [kik-làt] 。使力、使勁。憋氣而使盡力氣。例:伊激力激甲規個面紅記記。I kik-làt kik kah kui-ê bīn âng-kì-kì. (他使力使得整個臉紅咚咚的。) “新詞”“給力”其義其音參見台灣教育部閩南常用詞辭典中的“激力”,見下面擴展閱讀連結。
閩南話漳腔辭典(見下面連結)中解釋【激力】 gik7-1lat8
①憋足勁:伊~共門踢開(他用力將門踢開)。②使自己的肌肉緊張:汝(手)~,我甲會好拍針打針。(你的手用力握緊,我才好打針)③〈和〉力氣不肯全部使出來:汝即箇囡仔做功課定定做,做則久猶未完成。(你這個小孩子一直憋著勁做作業,做這么久還沒完成。此句中,~後帶“仔[a]”,與不帶仔意思正好相反)
再如:恁佫伓激力,仙也無法。(你們還不努力,仙人也沒有辦法幫你)
閩南話漳腔辭典(見下面連結)中解釋【夠力】 gao5-3lat8
①力氣足夠;力度足夠:我家己一箇講猶無~,恁大家攏去佫講。(我自己一個人講還不夠,你們都去再說一下)②=【夠節】-zat7達到很嚴重的程度或地步:寒甲~(冷得厲害)︱去互伊罵甲真~(讓他罵得很厲害)︱伊在山頂跋一下有~。(他在山頂上摔了一跤很嚴重)
閩南話的“莫”讀為[bo?k],表示否定的意思。其義及讀音參見教育部台灣閩南常用詞辭典中的“莫”。閩南漳州話“莫激力”意思為沒有使勁。
此外,漳州話中的“無要(合音為[bvue3-1])”、“伓愛[m6-5ai5]”“無”、“免”、“正”、“真”等詞可以和“激力”一起用,其義分別為:不肯用力、不願用力、沒有用力、不必用力、真的用力、很用力。
不給力”即由“激力”、“莫激力”轉變而來的,來自於閩南話,說更早點則是來自古中原的河洛話,非新詞。
網友“夜x里x花”提出,“給力”一詞適用於書面語,網路上習慣在口語中使用一些書面語來增加談話氛圍或者用於調侃。“給”如果單個出現,音為“gei”,如:把東西給(gei)我!如果以詞語的形式出現則為“ji”,如:請給(ji)予幫助!所以“給力”讀作“jili”。
昨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海波博士透露:經他考證,最熱的網路辭彙“給力”其實是一個古詞。
昨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講師高海波博士向《長江日報》記者透露:經他考證,“給力”是中國古代官府給官員支付薪酬的一種方式,即以力役的形式向官員支付薪俸。具體而言,就是朝廷根據官員的等級,撥給數量不等的勞役,為官員免費耕種田地或提供家政服務。在劉國新編撰的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政治制度辭典》(1990年版)中,就有“職官給力制度”詞條。
高博士介紹說,秦漢以來,歷代朝廷都制定法律規定,百姓除納糧外,成年男子必須為朝廷服力役和兵役。服力役的百姓,有“力”、“事力”、“吏力”、“力人”等不同叫法。所以朝廷向官員供給勞役就叫做“給力”。即使在力役制度取消後,朝廷仍然按給力人數,折成錢糧後然後支付給官員,這筆費用往往超過官員的工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