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儒

彭儒

彭儒(1913年3月6日——2010年10月5日),女,原名彭良鳳,湖南省宜章縣人,原江西省委書記陳正人同志的夫人。她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黨紀律檢查戰線的傑出領導幹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女戰士,原中紀委委員。彭儒同志從1913年3月6日出生,到2010年10月5日去世,98年間,從15歲開始投入革命鬥爭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與了湘南暴動、井岡山鬥爭、中央蘇區鬥爭、長征、延安整風、解放東北、開國大典大躍進、 “文化大革命”、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等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見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3年3月6日
  • 逝世日期:2010年10月5日
  • 信仰共產主義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社會評價,

個人履歷

彭儒(1913年—2010年),女,原名彭良鳳,1913年3月6日出生於湖南省宜章縣碕石村。彭儒同志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記錄了中國革命鬥爭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全貌。
1937年陳正人與彭儒在延安1937年陳正人與彭儒在延安
1927年在湖南衡陽第三女子師範學校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四·一二”事變後,回家鄉做秘密交通和宣傳工作。湘南起義後隨軍到井岡山,在紅四軍任宣傳員。1928年在中共湘贛邊區特委做婦女工作並與陳正人結婚。
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起,任中共江西省行委、贛西南特委、永吉泰特委婦委書記,江西省委委員,福建汀州市委組織部部長、代理市委書記。發動、組織民眾配合紅軍作戰。後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31年曾參加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34年任中共中央局婦委委員兼秘書、長勝縣委宣傳部部長,並參加長征,途中因病返回根據地,曾任中共於都縣委宣傳部部長。
1937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後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科長、延安幹部家屬學校補習科科長。1939年入中共中央馬列學院、中央黨校學習。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民運工作團團員、中共延吉市
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探望老紅軍彭儒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探望老紅軍彭儒
委組織部部長、吉林省委黨校組織科科長、副處長。
1949年起,歷任江西省總工會組織部部長、副主席,南昌320廠黨委組織部部長,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人事處副處長、機關黨委副書記、黨組成員,農業部監察室副主任、主任,農墾部人事宣教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1960年底起,任國務院農林辦公室機關黨委專職書記、辦公室副主任、中直機關黨委委員,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駐水產部監察組副組長,國家水產總局顧問。1979年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兩案辦公室副主任、機關黨委委員;曾是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離休。
2010年10月5日,彭儒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年。彭儒是中國工農紅軍最早的女戰士之一,她參加過井岡山鬥爭和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大會,是和平時期的“全國三八紅旗手”,是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

人物生平

彭儒,原名彭良鳳,1913年3月6日生於湖南省宜章縣迎春鄉石村
彭儒(前右)參加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彭儒(前右)參加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
彭儒從承啟學校畢業後,1926年到衡陽入省立第三女子師範求學。在校接受了進步思想,1927年4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革命。“馬日事變”後,被派回家鄉作秘密交通員、宣傳員,積極參加碕石暴動。不久隨湘南起義隊伍上井岡山,任紅四軍政治部及二十九團宣傳員。1928年7月郴州戰鬥中,部隊被打散,有人跑回家鄉,15歲的彭儒卻堅定地跟著隊伍返回井岡山。
1928年秋,陳毅同志照顧彭儒年齡小,把她從部隊調到地方,調往湘贛邊界特委作婦女工作。從此長期致力於根據地的婦女運動。彭儒與先後擔任湘贛邊界婦女運動委員會負責人的宜章戰士吳仲廉曾志,被譽為井岡山婦女運動的“三傑”。
10月14日,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在茅坪步雲山召開。通過了《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等決議,譚震林當選為湘贛特委書記,陳正人當選為副書記。
此後,彭儒和陳正人見面的機會多了。一天,彭儒突然收到陳正人的一封來信,信是用毛筆公公正正地寫在一張粉紅禮札紙上的。信中表達了陳正人對彭儒的感情。因為用的是文言文,彭儒看不太懂,就去找賀子珍和吳仲廉商量。她們都很贊成,說正人年輕、幹練,工作能力很強,作風樸實,立場堅定。吳仲廉拿出一副大姐的樣子說:
“這個人很不錯,人家寫信你不回,人家來你又跑掉,這怎么行呢?你回他一封信吧。”
“這種信怎么寫呀?”彭儒不好意思地說。
賀子珍也在旁邊笑著極力贊成。吳仲廉幫彭儒起草了回信。就這樣,經過一段接觸,彭儒和陳正人井岡山茨坪結婚。
結婚時,既沒有房子,也沒有床和被子,暫借了傅穆的房間,更談不上穿什麼新衣服了。婚後,彭儒仍然和康克清同志住在一起。彭儒也沒好意思把這事告訴她。過了兩天,陳正人去找彭儒,康克清覺得奇怪,說:“這是怎么回事呀?”
彭儒、曾志、江華、譚震林合影彭儒、曾志、江華、譚震林合影
陳正人高興地告訴她:“我們不久前已經結婚了。”
康克清裝著生氣的樣子,輕輕地打了彭儒一下,說:“你這個小鬼,這么大的事也不告訴我一聲。”說得彭儒的臉都紅了。
過後,遂川縣委的同志知道陳正人、彭儒結婚連被子也沒有,就想辦法送來一條印花布的薄棉被。前方的紅軍回到山上,鬧著要吃喜酒。他們請縣委的同志幫忙買了一隻大母雞和幾斤豬肉,又搞了些米酒,架起木板當桌子。陳毅、宋任窮楊至成等同志參加了陳正人、彭儒簡樸的婚禮。此後革命風雨50年,始終堅貞不渝,生死與共,白頭偕老,可謂革命夫妻的楷模。
井岡山鬥爭時期,一男一女的自願結合被稱之為——革命伴侶。據考證,井岡山鬥爭時期的男女雙方組成革命伴侶的很少,而陳正人、彭儒就是其中的一對。另外還有毛澤東賀子珍朱德伍若蘭蔡協民曾志;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由相識、相戀到結為革命伴侶均發生在井岡山的只有兩對,一對是毛澤東與賀子珍,另一對就是陳正人和彭儒。
1929年秋,陳正人送彭儒到永新大灣生孩子,住在大灣村共產黨員秋古子(後犧牲)家裡。當時什麼都找不到,連被褥也沒有,只墊了些稻草。孩子生下3天就送給附近田溪村一個老表撫養。從那以後,陳正人、彭儒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孩子。解放後聽說孩子6歲那年生病,因沒錢醫治,死了。
1929年初,紅四軍贛南進軍,新婚的彭儒與時任特委副書記的丈夫陳正人留守井岡山。不久即被打散,到寧岡、荊竹山等地找地方組織聯繫未果,被大雪困在大山里40餘天,且有孕在身,度過了極其艱難的日子。
1930年,彭儒先後在安福中心縣委、江西省行委、贛西南特委等地從事婦女工作,期間組織婦女民眾積極配合紅軍九次攻打吉安。1930年6月2日,由彭國梁介紹,彭儒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1931年11月,參加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秘書處的工作。隨後,先後擔任閩西汀州市委組織部長、代理市委書記,中央蘇區中央局婦委委員,長勝縣委宣傳部長等職。1934年參加長征,不久因病又返回蘇區中央分局。1935年2月,蘇區中央分局決定彭儒隨陳正人突破封鎖線去白區治病,先在廣州、番禺,1936年回到碕石家鄉。在碕石村民眾幫助、掩護下,原任江西蘇區主要負責人的陳正人化名胡思義,夫婦倆邊教書,邊治病,秘密宣傳革命。在碕石期間,陳正人還寫下一本《鄉居一年》,其中有首五言詩寫道:“欲抱凌雲志,漫雲力不勝,不為艱險阻,壯志誓當伸;奮鬥違十載,榮功一旦成,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彭儒(前右)與出席12屆四中全會代表合影彭儒(前右)與出席12屆四中全會代表合影
直到1937年春,周禮從延安寫信回碕石後,陳正人、彭儒才分路輾轉南京、西安,歷盡艱難先後到達革命聖地延安。
1937年6月,彭儒進延安中央黨校學校,任總支委員。9月後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科長、延安幹部家屬學校補習科科長。1939年至1944年先後在延安馬列學院、中央黨校參加學習、整風。
解放戰爭時期,彭儒先後在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吉林省延吉市委組織部、軍大高幹班、吉林省委黨校等處任職,以忘我地努力工作和奮鬥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她是“彭家將”英雄兒女中歷經劫難一直堅持鬥爭到全國解放的唯一倖存者。
曾慶紅、何勇、孟建柱等探望彭儒(2006年)曾慶紅、何勇、孟建柱等探望彭儒(2006年)
1949年後,彭儒先後任江西省總工會副主席、全國總工會幹校負責人,並在農業部、農墾部、國務院農林辦、國家水產總局等處任職,是中直機關黨委委員,1960年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獎。
文化大革命動亂年代,彭儒同許多老革命前輩一樣受到政治迫害。1972年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過問下恢復工作,任國家水產總局顧問、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彭儒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委員、兩案辦公室副主任、機關黨委委員。
1979年5月,中央第一次安排一批老幹部前往日本訪問,由廖承志粟裕帶隊。婦女老同志有曾志、彭儒、鐘月林朱仲麗薛明郝治平林月琴張潔清林佳楣等。他們乘坐“中日友好之船”,從海上去訪問日本。這樣一批開國元老及家屬子女第一次訪問日本,引起國際廣泛關注,成為中日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
1982年參加中共十二大,再次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85年9月向組織請退離休。
1987年、年8月1日,彭儒應邀出席了慶祝建軍60周年大會,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親切地對她說:“你是我們工農紅軍中最早的女戰士,以後年年建軍節我們都要邀請你。”
彭儒(右)與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同志在一起彭儒(右)與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同志在一起
彭儒同志在晚年接受過《毛澤東傳》作者菲力普·肖特為法國電視台製作的採訪和義大利《晚郵報》記者法比奧的採訪。
2006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和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專程前往彭儒的家中看望了她;曾慶紅還回憶了1949年彭儒從吉安鄉下把他接出來,教他打開水龍頭,有生第一次用自來水洗澡的情景。
2010年10月5日,彭儒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年。彭儒是中國工農紅軍最早的女戰士之一,她參加過井岡山鬥爭和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大會,是和平時期的“全國三八紅旗手”,是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

社會評價

80多年來,彭儒同志共產主義信念堅定,忠於黨,忠於人民;始終堅持立黨為公,不爭名,不爭利;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和現代化建設;德高望重,令人崇敬,是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女性。
彭儒(左)南下時在山海關合影(1949年)彭儒(左)南下時在山海關合影(1949年)
陳正人與彭儒婚後育有子女6人,其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要求子女“要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要同工農子弟交朋友,多向他們學習”,不能搞特殊化。陳正人、彭儒的嚴格教育和要求,使子女陳瑞生、陳洪生等6兄妹都能刻苦學習,勤奮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才智。
彭儒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黨的事業奮鬥的一生。她的逝世使我們黨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失去了一位忠於革命、品德高尚的典範,失去了一位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不息的楷模。我們一定化悲痛為力量,繼承革命先輩意志,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建設者和捍衛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