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療法

強化療法

強化療法又稱操作條件療法,是指系統地套用強化手段去增加某些適應性行為,以減弱或消除某些不適應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

強化是指通過施加或呈現一定刺激來加強對某種行為的刺激。強化療法是以操作學習理論為基礎的。

即個體活動的結果直接影響其行為在以後發生的機率,如果行為的結果是積極的、就會形成條件反射,這種行為在以後還會發生;如果行為的結果是消極的就只會產生消退作用,個人在以後就不會再出現這種行為。心理醫生可通過“操作”這種關係,改變患者的不良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化療法
  • 外文名:Reinforcement therapy
  • 又稱:激勵療法
  • 基礎:操作學習理論
  • 類型:行為治療法之一
  • 來源: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強化的四種類型,強化療法的治療技術,強化的方法,注意事項,漸隱技術,代幣獎勵法,一般做法,行為消退法,

強化的四種類型

(1)正強化:給予一種好刺激,比如獎勵。為了建立一種適應性的行為模式,運用獎 勵的方式,使這種行為模式重複出現,並保持下來。
(2)負強化:去掉一個壞刺激,是為引發好的行為的出現而設立。例如一位小學生有咬手指的習慣,這種行為一出現就受到指責,但一旦他不再咬手指了,就應立即停止對他的指責。
(3)正懲罰:施加一個壞刺激。這是當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時。給予處罰和一種方法。往往是給對方一種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隨地吐痰,當即罰款。在實行這種處罰方式時必須注意,意義要明確,時間要適當。
(4)負處罰:去掉一個好刺激。當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時,不再給予原有的獎勵。使用強化療法,可起到三個作用:增加適應性行為;提高期望行為發生的可能性;降低過剩行為。

強化療法的治療技術

行為塑造技術是通過強化手段,矯正人的行為,使之逐步接近某種適應性行為模式的強化治療技術。在行為塑造過程中,多採用正強化的手段,即一旦所需的行為出現,就立即給予強化。這是行為療法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
行為塑造技術可用於許多行為領域,例如學生學習社交行為和運動行為,尤其在用於單一行為方式的建立時,則更為有效。下面是套用行為塑造技術治療緘默兒童症的實例。
洛瓦斯(Lovaas)及同事將行為塑造技術,套用於幫助有嚴重情緒障礙的緘默兒童,以建立其言語反應,如叫“爸爸”、“媽媽”。緘默兒童只會偶然發出一些類似於元音的聲音。
施治者先得尋找強化這些聲音的機會,為以後將這些聲音塑造成字、字連成句子打下基礎。
為了發現這樣的機會,施治者有二種選擇:一種是單純地等待,另一種是主動幫助兒童發出聲音。例如,施治者用手捏住兒童的雙唇,然後突然鬆開,從兒童嘴裡衝出的氣流可能產生這種聲音。如果聲音果真出現了,施治者就立即用東西進行強化,如給兒童糖果吃等。如果孩子有看著施治者唇部的行為,也應給予強化。
一般來說,一段時間後,孩子能在每5秒鐘發出一個聲音,並且有50%的時間能注視著施治者或別人的嘴部。於是,施治者就可改變強化的目標,如果大人說出一個詞,如“寶貝”,孩子能在5秒鐘內作出反應,如發出一個聲音,便可得到食物強化;如果在5秒鐘之外,則不予強化。
完成了這一步,強化的目標又可以進行改動。這一次應是強化孩子的言語模仿能力。如果大人說:“媽”,孩子也跟著說“媽”,則給予強化。達到這一行為目標的標準是,孩子能連續10次準確無誤地跟著說“媽”。如果需要,還可以將這種行為塑造繼續下去。例如,上面的目標是讓孩子學會說“媽媽”。大人先說一句,如果孩子跟著模仿,就得到強化。完成這一目標的標準,也可以定在連續10次準確無誤地跟著說“媽媽”。如果希望孩子在餓的時候能說“媽媽我餓”,而不是用哭或其他方式來表示,就得讓孩子再學會“我”和“餓”。在孩子餓的時候,讓他模仿著發出“餓”,等他學會後,再將目標改為“我餓”,最後,讓孩子跟著說“媽媽我餓”。這樣一步步地塑造兒童的新行為反應。

強化的方法

陽性強化法(正強化)為例子。陽性強化法分為四個步驟:
1.確定要改變的是什麼行為 由專人(治療者或經過訓練的護士或病人家屬等)隨時記錄,例如記錄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污言穢語的次數。 2.確定這一行為的直接後果是什麼 如當這個病人講污言穢語後是否有其他病人圍觀他,是否有醫生護士無意中注意他,而在安靜時無人注意。如果是,那么可能正是這種關注的結果強化了病人的行為。
3.設計一個新的結果取代原來的結果 例如當病人污言穢語時旁人不予理睬,給予忽視,而在其安靜時給予關心和強化。強化物可以是病人喜歡的活動,某種享受,權利或者僅僅是讚許的目光。
4.強化的實施 治療執行者應如實記錄患者的不適行為和正常行為,並在其出現正常行為時立即給予強化物,而在其他時候不給。
精神病房中常用的陽性強化法是代幣或獎券法。當病人出現良性行為時獎以代幣或獎券,代幣或獎券可以換成病人喜歡的東西,如糖果、香菸等。Paul(1977)比較了代幣和環境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療效,為時六年。發現代幣法可使89%的患者的行為得以改善,而後者則只有46%。
陽性強化法主要用於慢性精神分裂症兒童孤獨症癔症、神經性厭食及貪食症等等。

注意事項

使用行為塑造技術時還要注意:
①可利用的反應類型和持續時間等變數。即觀察需要幫助的對象,弄清他什麼反應出現最經常?其前因和後果是什麼?
②根據觀察到的資料,考慮一下需要塑造的最終行為目標,是否能從求治者現有的行為反應中衍生出來。如果可行,便要考慮朝向最終目標的第一步應該是什麼。假如要塑造孩子的利他行為,最終學會關心他人,第一步應做到,孩子吃他喜歡的東西時先詢問大人要不要吃;第二步做到,真的將東西給大人吃;第三步再擴展到鄰居的孩子。如此下去,才能一步步接近並達到期望的行為目標。
③確定達到第一步的評估標準。在確定標準時,可以將行為反應分為兩類:通過的和沒有通過的。若孩子在第一步時詢問了大人,雖然沒真的把糖果給大人,也達到了第一步標準應予以表揚。在第二步時,若他只是問了父母、爺爺、奶奶要不要,沒真的給時,不要再表揚他,只有在真的把糖果給大人吃了時,才給予表揚。
④改變環境條件,造成求治者有表現被期望的反應的最大可能性。如果被期望的反應涉及到其他人員,在進行行為塑造時應該有他們在場。如上述小孩在第三步時,應在孩子擁有吃或推的東西時,鼓勵他參與戶外活動,並取得鄰里小孩的配合。
⑤強化那些通過的行為反應,不強化那些沒有通過的行為反應;使用的強化物,對求治者來說,應該是最強有力的。
⑥不斷地改變中間過程的行為目標,使其接近最終的行為目標。如果一個中間行為目標經過反覆強化,總也不能通過標準,就應考慮適當降低或修改這箇中間行為目標。假如上述小孩的第四步標準是主動給陌生人以各種幫助,小孩在經過多次強化後仍不能達到,就可將此標準降低為,當陌生人提出要求時希望他給予幫助。
⑦在行為塑造過程中應重視使用言語、體態和手勢進行指導,以加速學習的進程。

漸隱技術

(2)漸隱技術
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個體要想適當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就需要迅速而準確地抓住那些在此時此刻什麼是適當行為的環境線索。例如:看見十字路口的紅燈則停止前進;聽見國歌應起立行注目禮;走進圖書館應壓低話音;見門關著,進之前得敲門等。在社交場合中,更有許多約定俗成的微妙線索指示著我們行動,對年長的、年幼的、同性的、異性的、朋友、領導及陌生人,都要求採用相應不同的交往方式。有些人由於不能準確抓住這些線索,產生刺激識別缺陷,最終導致行為障礙,或做出了與環境不相適應的舉止,或對錯誤信息線索做出了反應。漸隱技術就是通過利用明顯刺激(線索)改變非適應性行為,建立新的適應性行為的方法。
漸隱技術先利用明顯線索,幫助形成正確的反應,然後逐漸消退這些線索,使它們達到與自然環境相同的水平,再讓行為者利用這些自然線索,做出正確的反應。例如:一個初學鋼琴的人在琴鍵上寫上1、2、3、4……等阿拉伯數字,以幫助他擊鍵正確。在練習過程中,由於手指不斷敲擊琴鍵,鍵上的數字便會慢慢褪去。儘管線索已隱去,但由於學習者在練習中熟悉了琴鍵的位置,數字也就不再需要了,即線索隱去了,但行為卻仍保留著。

代幣獎勵法

它是用對來訪者感興趣或有價值的代幣來強化來訪者的適應性行為,而使不良行為逐漸消退的一種行為矯正方法。
用作獎勵的代幣指的是可以在某一範圍內兌換物品、服務或權利的票證、籌碼、記分卡和貼上紙等。來訪者只要表現出預期的良好行為,就可按規定得到相應的代幣。持有代幣的來訪者可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按特定的兌換規則,去換取某種物品、活動或優惠待遇。

一般做法

施行代幣獎勵法,一般做法如下:
(1)確定目標行為。
(2)選定所使用的代幣。
(3)確定支持代幣的強化物。
(4)制定行為評分標準和等級。
(5)建立代幣兌換規則、時間及地點。

行為消退法

行為消退法就是通過停止對某種行為的強化從而使該行為逐漸消失的一種行為矯正方法。
實施行為消退法的具體步驟是:
(1)收集相關資料,識別不良行為的特定強化物。
(2)實施消退,並增加良好的替代行為。
(3)促進替代行為的泛化和維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