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療法

意義療法

意義療法(Logotherapy)是一種在治療策略上著重於引導就診者尋找和發現生命的意義,樹立明確的生活目標,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和駕馭生活的心理治療方法。該方法由美籍德國心理學家弗蘭克V.E.Frankl(1946)所倡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意義療法
  • 外文名:Logotherapy
  • 倡導者:弗蘭克 V.E.Frankl(1946)
  • 套用學科:心理學
起源,適用範圍,基本命題,意志的自由,意義意志,生命意義,獲得生命意義的途徑,創造和工作,體驗意義的價值,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所採取的態度,治療技術,意義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注意事項,

起源

弗蘭克爾(Viktor E.Frankl)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醫學家和心理學家。該治療方法以存在主義哲學為思想基礎,弗蘭克認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的需求滿足的互動作用統合而成的整體,生理需求的滿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滿足使人快樂,精神需求的滿足使人有價值感。"對生命和生活意義的探索和追求是人類的基本精神需要,人所追求的既非弗洛伊德所說求樂意志,也非阿德勒所說的求權意志,而是追求意義的意志(即Will to meaning)。而一些人在患重病、絕症,或遭受生活挫折,年老孤獨或環境劇變時常常會感到失去了生活目標,對生活的意義感到迷惆,出現“存在挫折”或“存在空虛”的心理障礙。表現出對生活的厭倦,悲觀失望或無所適從。
意義治療就是用來解決存在挫折這一問題,幫助人們尋找、發現生命的意義。因此,意義治療的目的是使求助者挖掘發現他自己生命的意義,其中至關重要的是使人改變對生活的態度和方式。保持對生命意義的追求。

適用範圍

意義療法適用於意向性神經病。弗蘭克把缺乏生活意義的狀態稱之為意向性神經病,患這種病的人生活狀態是缺失意義、缺失目的、缺乏目標的。意義療法特別適合於因各種原因而出現抑鬱、空虛、迷惘、絕望的就診者。除此以外,意義療法對於存在著精神性存在性問題的神經症、精神病,它同樣有效。在對這些病症進行治療時意義療法所關心的既不是症狀,也不是心理病原,而是患者對疾病。

基本命題

弗蘭克爾認為人的存在是由身體、 心理、 精神三個層面構成, 其中精神層面為人類存在的最高層面。意義療法包括三種相互聯繫的基本假設: 意志的自由、 意義意志以及生命意義。

意志的自由

弗蘭克爾認為人每個人都是自由的, 但與此同時人的自由又是有限的, 人總是受到生物、 心理和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意志自由表現為人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和立場。他反對泛決定論, 否認人完全受本能、 遺傳或環境決定, 人的心理並不自由, 但他認為精神層面可以超越這些限制, 人的意志可以超越這些限制, 意義自由奠定了意義療法存在的基礎。他認為人類具有精神上的自由, 態度上的自由, 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 擁有自己獨特的人生。通常在人生的緊要關頭, 人超越現實的精神自由就會表現出來, 意義自由是瞬間體驗到的。弗蘭克爾指出人有選擇的自由, 但也需要承擔選擇後果的責任, 人們有責任實現自己生命的獨特意義, 每個人都會被生命所詢問, 只有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這一問題。

意義意志

弗蘭克爾認為完整的人包括生理、 心理和精神三個部分, 其中精神部分就是人追求意義的意志, 它是主動的、 原發的, 它是實現人生責任的基礎。弗蘭克爾認為人的最基本的動機不是自我實現, 而是在存在中儘可能地發現更多的意義並實現更多的價值。意義意志不僅對心理健康有益, 而且能幫助個體擺脫痛苦和憂傷的狀態。意義意志是屬於精神層面的, 是具有主動性的, 是一種人類的基本的生活態度。尋找意義是人們生活的目標, 人們的生活意義是獨特的, 只有達成對個體而言具有獨特意義的事, 才能滿足其生命意義感

生命意義

意義問題是人的本質問題,追求生命的意義是人類存在的一種基本需要,它標誌著人類存在的本質。弗蘭克爾認為生命意義具有兩重性,既包括客觀性也包括主觀性,一方面意義是可以發現的,而不是給予的,意義本身就具有現實性,它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另一方面,每個人的生命意義又具有獨特性。每個人不論性別、年齡、種族,他們都會具有與生俱來的生命意義。

獲得生命意義的途徑

創造和工作

創造和工作是與實現創造性價值相關的。人應當從我們所給予生活的東西中, 從我們的創造物中實現創造性價值, 進而發現生命的意義。工作是發現生命意義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工作使人的特殊性在對社會的貢獻中體現出來, 從而使人的創造性價值得以實現, 但簡單的機械工作是不夠的, 人必須把握工作背後的意義和動機, 只有這樣, 人才能在對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的感悟中實現生命的意義, 積極的、 創造性的、 有責任感的態度賦予工作以意義。

體驗意義的價值

發現生命意義的第二個途徑與實現經驗性的價值有關, 可以通過體驗某種事物, 如工作的本質或文化,尤其可以通過愛體驗某個人, 實現經驗性價值, 從而發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認為, 愛是進入深人格核心的一種方法, 它可以實現人的潛能, 使他們理解到自己能夠成為什麼, 應該成為什麼, 從而使他們原來的潛能發揮出來, 愛可以讓人體會到強烈的責任感, 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性, 在體驗愛的過程中, 可以發現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意義療法引導人們學會並樂於接受愛, 以及伴隨而來的責任。

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所採取的態度

與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所採取的態度對應的是態度性價值。弗蘭克爾認為人對命運的選擇完全取決於人的精神態度, 即使面對無法抗拒的命運力量, 人仍然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通過實現態度性價值人們可以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視角, 了解對於自己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 從中獲得新的認識。當人們面對苦難時, 重要的是人們對於苦難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用怎樣的態度來承擔苦難。弗蘭克爾認為許多症狀都是由不良的態度導致的, 通過改變態度可以使這些症狀得到緩解。

治療技術

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有意義分析、矛盾意向法和非反思等具體治療技術。意義療法的特點是: 較少回顧與較少內省,儘量不強調所有惡性循環的形成及反饋機制,將著眼點放在將來。在傾聽和同感基礎上儘可能讓來訪者認識到當下存在狀態的意義,或將他們引入對未來生活意義的追尋上。

意義分析法

意義分析主要針對精神神經症以及精神緊張等症狀的一種治療技術。弗蘭克爾認為, 產生於神經、精神和自我方面的精神神經症,可能是由價值和意識衝突以及發現生命意義的終極挫折中造成的,可以通過幫助來訪者找到應投入的事業、應建立的關係和應實現的價值來醫治, 也就是幫助來訪者分析其存在的意義,使人的精神因素復甦, 從而全面地認識自己和責任。

矛盾意向法

矛盾意向法也叫矛盾取向和自相矛盾意向法,矛盾意向主要用於強迫症、恐懼症,尤其對那些潛伏的預期性焦慮症的來訪者。這種方法可以控制住焦慮,讓人鬆弛、從容地應對環境, 其主要思想是: 當來訪者出現某種心理症狀時,勸解來訪者不要與症狀鬥爭,相反採取一種讓症狀繼續下去的行為和思想,以此來解脫症狀。當來訪者停止與症狀的抗爭, 轉而對情境採取一種幽默的、 嘲諷的態度時, 他便不再與症狀結合在一起, 而是從更高的位置, 以一定的距離來審視自己的症狀。如此便打破了惡性循環,各種症狀也就隨之消失了。矛盾意向法表明人具有超越自我的能力, 而且也具有改變自身不良狀況的能力。

非反思法

非反思是意義療法的另一種技術,主要用於過度反思、過度注意以及過度自我觀察的治療。在這些病症中, 來訪者通常過於擔心行為表現不盡人意, 由此導致扭曲的過度意向和過度反思, 並將注意力集中於自我, 從而阻礙了行為的正常進行。為了尋求正常的表現或快感, 來訪者會將此視為目的本身, 進一步強化過度意向和過度反思。於是, 來訪者便被某種惡性循環包圍了。非反思法是用來應對過分反思的,有意識地抽回集中在這一症狀上的注意力, 取消自己對某一行為的強迫性關注, 使來訪者的預期性焦慮和注意力從行為本身或自我轉移到積極的方面, 轉移到外部事物,轉移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使個體不再被焦慮所困擾。許多人沉浸於反思自己的問題和自己的消極情感, 非反思的目的是系統地改變我們注意的焦點, 注意力的改變是導致生活中核心的意義變化的關鍵, 來訪者會發現新的生活意義, 確立新的生活目的, 通過參與活動學會發現和尋找人生的目的與意義。

注意事項

1、治療者的作用並不是告訴來訪者他們生活中的特殊意義應當是什麼, 而是應鼓勵他們自己發現意義。
2、當一些來訪者放棄了原來的價值觀, 但並不尋找新的更適應的價值觀來替代, 這時治療者應該鼓勵當事人嘗試用新的價值觀念來重新體驗生活。
3、因為抱負和承諾有助於來訪者改變原來的生活模式,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為不斷追求意義和有承諾行為的來訪者提供充分的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