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文(中國演員)

張連文(中國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連文,男,(1945年2月——2019年1月4日),吉林省長春市人。北京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演員。1960年考入北京藝術學院表演系科,學習話劇表演,開始了他的表演藝術生涯,經過兩年的 表演專業學習,1963年到山西晉中文工團參加工作,1997年參加《挺立潮頭》影片攝製, 獲1997年政府獎、中宣部優秀影片,現正在籌拍大型故事片《忽必烈》的導演工作。

2019年1月4日,表演藝術家張連文因病去世,享年74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連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吉林長春
  • 出生日期:1945年2月
  • 逝世日期:2019年1月4日
  • 職業:演員
  • 畢業院校:北京藝術學院
  • 代表作品:《艷陽天》《挺立潮頭》
簡介,參與影片,“創業”故事,經典台詞一:,經典台詞二:,經典台詞三:,

簡介

1973年北影廠導演林農為拍《艷陽天(1973)》請他扮演蕭長春,這是他第一次拍電影,在導演的熱情鼓勵下,他以樸實,細膩的表演風格使蕭長春站立在銀幕上,《艷陽天(1973)》的拍攝,成為他藝術生活的又一個新起點。在拍攝影片《創業》時,他反覆研究劇本,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捕捉生活的感受,推敲人物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終於在銀幕上創造出真摯感人、鮮明生動的石油工人代表周挺杉的光輝形象,這兩部影片的拍攝成功,使他成為觀眾所熟悉的青年演員。
張連文
之後,他又在《沸騰的群山》中飾演焦昆,《巨瀾》中飾鐘遠、《婚禮》中飾岳志鵬,《許茂和他的女兒們(1981北京)》里飾鄭百如等。
他在一系列的影片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藝術形象,力求開拓戲路,在表演上有突破。

參與影片

挺立潮頭 (1997)
泰山恩仇(1991)
普通人家ORDINARY FAMILIES(1984)
海囚(上下集) CAPTIVES(1981)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XU MAO AND HIS DAUGHTERS(1981)
婚禮 WEDDING(1979)
巨瀾BILLOWS(1978)
沸騰的群山(1976)
創業 (1974)艷陽天(1973) 參與 電視劇 敵營十八年
張連文

“創業”故事

“我知道/創業的故事讓人永遠難忘/當那聲解放了的吶喊代替了祖國母親在呻吟中道出的蒼涼/我們做兒女的心頭/才真正懂得了母親雙肩所承載的力量/漸漸地/我看到了創業者的汗水在銀色的畫面描繪出了發憤圖強/漸漸地/我看到了創業者的決心定格在一個畫面/那就是繁榮富強……”這首詩名叫《創業感懷》,一旦朗誦起它來,張連文的聲音就會立刻變得沉實、有力。這種力量仿佛能在瞬間將時間凝固,使人忘記年過花甲的他剛剛還辛苦地咳喘過,腦海中的影像則迅疾回溯,看到35年前他是怎樣神情堅毅地站立在大慶壯闊的油田上,猶如一株挺拔的杉樹。
那是1974年,張連文在電影《創業》中飾演男主角周挺杉。這部以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國石油會戰為背景、以中國石油工人艱苦奮鬥史實為依據的電影,譜寫了一曲中國石油工業艱難而壯烈的創業頌歌,影片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堪稱我國工業題材電影的代表作品。然而,比電影場面更加深入人心的,則是周挺杉的形象,這個以“鐵人王進喜為原型的石油鑽井隊長,被張連文演繹得真摯動人,自登上螢屏以來不僅成為鮮活地躍動在觀眾心中的經典人物,更以他火熱的激情和幹勁,成為一代中國人奮起精神的代名詞。

經典台詞一:

“血總是熱的”
1970年底,時任大慶油田文化局副局長的薛濤觀看了阿爾巴尼亞影片《海岸風雷》,這個反映工程師為搶救輪船犧牲的故事使他想到要把戰友王進喜的事跡也拍成電影。隨後,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剛剛恢復創作的長春電影製片廠。此時的長影廠正向全國各地派出隊伍尋找電影創作題材,薛濤的提議正中大家心意。於是,長影廠當即組成創作班子,邀請薛濤擔任寫作組組長,將創作計畫上報了文化部。隨後的幾年間,創作組蒐集了大量素材,並草擬了劇本提綱,但由於種種原因,拍攝工作始終沒能如期進行。直至1974年,時任石油部部長的余秋里受周恩來委託,指示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一部以反映大慶石油會戰為題材的電影,原先的拍攝計畫才又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長影廠很快組織由謝鐵驪任組長的《創業》籌備小組,由導演了《蘆笙戀歌》、《節振國》等影片的於彥夫執導,著名編劇張天民寫作劇本。為不辱使命,張天民又數度深入大慶採訪,最終從原先積累的大量資料及真實事跡中提煉出了《創業》的劇本。
張連文(中國演員)
劇本完成,選演員卻成了一件令攝製組頭痛的事情。在多次試鏡未果的情況下,謝鐵驪提出了一位候選人——張連文。“那時候我剛剛拍攝完《艷陽天》,人還正在長春。謝鐵驪看過《艷陽天》之後,對我飾演的蕭長春這個角色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就推薦我去試戲。”張連文回憶:“看劇本的情形我至今難忘。試戲的頭一天晚上我拿到劇本,上下兩集的本子,我是一口氣看完的,看完後興奮得根本睡不著覺。好本子啊!光是看文字,我就已經感動得直落淚。”於是,邊回味邊興奮,張連文記不清自己是怎樣迷迷糊糊睡著的,但卻清晰記得,因為過度興奮而遲睡,致使第二天的試鏡竟然遲到了。“記憶中我演了多少戲試鏡從來沒遲到過,只有這次遲到了。幸虧趕到時還來得及,迅速化妝、上鏡頭,拿膠片拍了一段後,劇組覺得我從造型氣質各方面都還比較符合,很快就定下了由我飾演周挺杉。”
為了真實再現當年大慶工人創業的情景,電影拍攝前,全體演職員專程進駐大慶體驗生活。“與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前前後後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吧。”張連文說,“當時正是冰天雪地,零下20多度,他們一天十幾個小時站在井台上,如果趕上起風的時候就更苦。大家這才真正體會到石油工人的不容易,才知道劇本里那些激情萬丈的豪言壯語,不是嘴裡喊出來的,都是在實踐里乾出來的。”而更令張連文觸動的,還是聽工人們講王進喜的故事。“體驗生活的時候,聽了很多石油工人對‘鐵人’的描述,覺得他真是鐵錚錚的漢子!據說當年運鑽機時,從火車站運到井站還有一段距離,一台有幾十噸重,即使拆開後一個零件也都有好幾噸,但是運輸設備有限,後來是靠王進喜組織工人們靠雙手硬生生抬上井台的,沒用一台機器,現在想來真是不可想像的壯舉。”鑽井開鑽後一直打不出油,王進喜守在井台上三天三夜都沒合眼,事情傳開後,當地一位大娘感嘆:“這人真是個鐵人啊!”就這樣,王進喜有了“鐵人”的稱號。“就是這種‘鐵人’精神,後來為大慶油田打出了第一口油井。50多年過去了,這第一口井至今還在出油。”張連文“嘖嘖”感嘆。

經典台詞二:

“不蒸饅頭爭口氣”
“不蒸饅頭爭口氣”,這是張連文記住的第一句周挺杉的台詞,它既道出了戲裡周挺杉打油井的決心,也呼應了戲外張連文乃至整個攝製組拍電影的信心。有了之前充分的生活體驗作基礎,攝製組對拍攝過程的艱苦也有了一定準備,但是開機後的實際情況還是超出了想像。在張連文的記憶中,隆冬里有零下三十多度的大雪天,酷夏里則有至今想來都令人“膽寒”的兇猛蚊子。“都說東北三個蚊子一盤菜,那次拍攝算真的領教了。所有的演員都要‘特殊保護’,但當時的條件不比現在,最特殊也就是每人一頂草帽,草帽上再掛塊紗布把臉蒙上,否則臉上叮個大包,鏡頭就不能用了。”說到這裡,張連文呵呵地笑起來。
當然,有些記憶是可以笑著提起的,無論當時多艱難,事後談及都可以風兒吹過一樣輕,因為畢竟過往。但是還有一些記憶卻不能夠笑,因為它就此留下,不再過去。張連文記得,那次是為了拍一場晨戲,劇組天不亮就出發了,因為剛下過雨,道路泥濘,劇組的車幾乎是一路被推到拍攝現場的,路上的顛簸把照明燈罩震碎了,為了不耽誤拍攝進程,道具師就做了一層紗網代替燈罩。但是紗網畢竟不便,拍攝中難免有忘了用的時候,於是,意外出現了。“當時,我突然感覺到眼睛刺得慌,就像沒睡醒的時候睜不開眼的感覺,對鏡子一看,兩隻眼睛通紅。化妝師拿來眼藥水給我點,沒想到點上之後眼睛更紅了。回到駐地的時候,眼睛已經疼得眼皮不敢碰眼珠子了。當時以為是早上起得太早,連續拍攝又太累了,睡醒可能就好了,可是眼睛疼得又睡不著,直翻騰了大半夜。第二天,眼睛腫得桃子一樣。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紅光燒傷。”從那時起,張連文的眼睛就落下了毛病,陽光稍強就會流淚,年齡大了之後,出門就更加離不開墨鏡了。從天氣到設備,儘管先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在大慶精神的鼓舞下,攝製組還是積極克服了重重困難,於年底完成了電影的拍攝任務。《創業》拍攝完成後,經由當時國務院文化組審查通過,確定為重點影片宣傳,向國內外發行。影片在全國四屆人大會議閉幕式上首映,受到了代表們的一致好評。《人民日報》整版以“毛主席文藝路線勝利萬歲”為標題進行了評價。隨後,《創業》全國公映,並立即引起了轟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從文化到精神的貧瘠,使人們更加驚喜於《創業》的出世,影片裡所折射出的精神好似一道曙光,照亮了人們的心靈,更鼓舞了人們的鬥志。然而不幸的是,就在公映後不久,《創業》很快遭到了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極力打壓,荒唐炮製了“十大罪狀”指責並禁映該片。為了還《創業》以清白,編劇張天民冒死將一紙申辯信輾轉交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由他轉交給了毛澤東本人。親自看過影片的毛澤東被電影情節感動落淚,批示道:“此片無大錯。罪名達十條之多,太過分了!建議發行。”這一批示在當時的文藝界引起軒然大波,但並沒能令《創業》直接復映,張連文等主創人員仍舊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直到1976年“四人幫”被打倒,《創業》才得以重見天日。
張連文(中國演員)

經典台詞三:

“人沒精神輕飄飄”
“《創業》里有句台詞,凡是看過的人都知道——‘人沒精神輕飄飄,井沒壓力不出油’,這句話最能說明精神對人的重要。”說到“精神”二字,張連文很是激昂:“《創業》之所以能夠給一代又一代觀眾帶來震撼和感動,就是因為電影裡那種不怕萬難、艱苦奮鬥的精神是穿越時代的。尤其是現在四五十歲的人,對這個影片應該有更深刻的印象和體會,那個歷經浩劫的時代,人們不知道自己的精神信仰在何方,而《創業》的出現恰巧鼓舞了大家。人是需要精神支撐的,電影裡說‘一個國家要有民氣,一個軍隊要有士氣,一個人要有志氣’,這三種‘氣’歸根到底指什麼?就是精神信仰。”
這件事發生在張連文退休後,山東淄博有一位素不相識的企業家專程趕到北京求見他,自稱是張連文的忠實影迷。《創業》放映的時候他年紀不大,因為喜歡這部電影,曾經跟著放映隊走了六七個村子追看。後來,他做了當地一家服裝廠的廠長,憑著在《創業》里學來的幹勁,將一個瀕臨破產的廠子發展壯大,如今已經是身價上億的私企老闆。直到現在,他還經常會給員工們放映《創業》,經常會在大會發言時念幾句《創業》的台詞來激勵員工。“他說現在他身體不好,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在還活著的時候來見一見我。這件事給我觸動很大,一部電影竟然能有這么大的感染力!”
在張連文看來,《創業》之所以能夠有如此持續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根源就在於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對於已經退休在家的張連文來說,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籌拍一部反映中國石油發展史的影片,把從解放到現在60年所走過的歷程梳理總結為影像,從而告訴大家——“‘鐵人’不是孤立的,他只是眾多石油工人的代表。‘鐵人’的精神,就是石油隊伍的精神,也是中國人民最寶貴的民族精神。只要有這樣的精神在,沒有跨越不過的難關,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沒有突破不了的極限。”
談到同樣以王進喜的故事為原型的電影《鐵人》即將公映,張連文很激動。“在我們那個年代,由於歷史的原因,《創業》里不可避免地摻雜了很多階級鬥爭方面的描寫;另外,按照當時的規定,為了避免出現活著的真人真事,主人公的名字也從‘周鐵杉’改成了‘周挺杉’——甚至連一個‘鐵’字都不能出現。這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其實是很遺憾的,”張連文感慨萬千地說,“現在同樣的故事重拍,影片的名字直接就叫做《鐵人》,這本身已經代表了一種進步。我期待看到重拍後的作品,尤其是對‘鐵人’這樣的故事來說,重拍很重要也很必要,時代在進步,作品也要進步,只有不斷更新的解讀和創作才能更適應當代觀眾的審美,將‘鐵人’精神更好地傳揚下去。
經典台詞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