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攀義

張攀義

張攀義,1936年1月出生於四川忠縣汝染區趕場村的一個貧農家庭。

張曾在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當話務兵。部隊撤回到吉林省長春市後,先後任偵察班長、指揮班班長,並於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的幾年中,受連、營、團獎勵14次。1960年3月,張攀義轉業到華北電力建設公司北京工程公司工作,多次評為先進生產者。

1965年7月,張攀義回響黨中央開發建設攀枝花的召喚,從北京來到渡口電力指揮部,在政治部做了兩個月文書,10月任送變電工程公司送電一連政治指導員。工作中,張攀義以鐵人為榜樣,帶著一連職工樹立勤儉辦企業的思想,走艱苦創業的道路,在一無技術,二無圖紙,三無設備的情況下,很快建起了鐵塔鍍鋅廠,組織三結合小組,改革二灘線路的設計方案,為國家節約了大筆資金,做到了“有塔架線,無塔架塔”,使送電一連,多次評選為渡口市和電力系統先進連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攀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經歷,榮譽,

經歷

1970年上半年,為確保攀鋼“七·一”出鐵,領導決定調送電一連參加向陽變電站110千伏安裝大會戰。連隊有一些人認為送電工搞變電是瞎胡鬧,怕完不成任務影響“七·一”出鐵交不了差。在這關鍵時刻,張攀義挺身而出,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關於三線建設的指示,宣傳渡口建設的偉大意義,鼓勵同志們邊學邊乾。通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大家愉快地投入了搶建向陽站的戰鬥。張攀義以身作則,不分白天黑夜拚命乾,發燒39.5℃仍堅持參加戰鬥。在他的帶動下,有的同志也幾天幾夜不睡覺,有的帶病堅持工作,有的搶著髒活重活乾,終於保質保量地提前完成了這一艱巨任務。
1970年6月的一天晚上,同志們都興高采烈地慶賀工程的勝利完成,而張攀義卻在沉思:工程完了,明天就要投入運行,線路上還有什麼問題沒有便毅然決定再去檢查一遍。於是他帶上工具,拿著手電筒,同兩個同志一道,在漆黑的夜裡,爬陡坡,越深溝,登上一個個鐵塔,用電筒照著檢查。當登上29號塔時,發現有一串瓷瓶被打壞了,便立即將它換了,為線路安全運行掃除了故障。檢查完時,天已大亮。
1971年,張攀義被選為渡口供電公司黨委委員,他仍象以往一樣,同民眾保持著魚水關係。一次,他察覺熊承忠心情非常苦悶,就找熊談心,原來熊的父親病重。家中經濟困難,無錢醫治。他一面安慰,一面拿出自己準備寄回家的40元錢送給熊承忠,使熊深受感動,表示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搞好工作,感謝指導員的關心。事後熊這樣回憶道:“張指導員真是一個難得的好領導,我知道他用自己的錢資助經濟困難的同志是很頻繁的,甚至經常自己掏腰包買書讓大家學習,在他帶領下,大家都非常團結,親如兄弟。”
張攀義白天干活,深夜還要一個個房間查鋪,給同志們輕輕蓋上被子。冬天,一早起來,便給同志們送熱水洗臉,平時有空,就打掃公共衛生,幫同志補衣服,到伙房幫廚、賣飯,一天到晚忙個不停。
1972年4月8日,張攀義參加變壓器檢修車間挖保坎基腳。10時左右,正當大家埋頭苦幹時,突然發生塌方。“來了,快跑開!”張攀義用盡全力猛推在他身邊的李立成,使李脫了險,而他自己由於用力過猛,碰倒在坎壁下,埋得最深,救援工作又無法用鐵鍬進行。聞訊趕來的上百名同志,用手把他從土裡掘出來,立即送往醫院。市領導也趕到醫院探望,指示全力搶救,上百名同志飽含熱淚,排著長隊爭著為張攀義獻血。終因搶救無效,而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榮譽

1972年5月,張攀義被電力指揮部追認為“鐵人式的好乾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