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臣笑話相聲合編

張壽臣笑話相聲合編

作者整理了相聲大師張壽臣先生所演出的許多小笑話、對口相聲,書中收入了小笑話共六十餘篇;對口相聲近四十篇;書中還收入了《張壽臣先生談表演相聲的經驗》等三篇談藝的內容,以及張壽臣與一些名人交往的情況,並列出了其主要藝術活動記事、上演相聲目錄。

基本介紹

  • 書名:張壽臣笑話相聲合編
  • 作者張立林陳笑暇
  • 出版時間: 1988年4月
  • 裝幀:簡裝
簡介,作者簡介,

簡介

作者 :張立林陳笑暇
張壽臣笑話相聲合編
發表時間: 1988年4月。

作者簡介

張壽臣(1899年1月29日--1970年7月9日),小名雙兒,評書藝名張豫華(拜師雙厚坪),相聲大師,相聲藝術第四代門長,兼評書演員,父張誠甫,評書演員兼說相聲。十二歲在北京拜焦德海為師,則於京、津一帶。得到李德鍚指點。其代表作《小神仙》參考裕二福、閻德山的演出,精益求精。
他兼擅對口相聲,有《文章會》、《倭瓜鏢》、《地理圖》、《三節會》等,創作的有《揣骨相》、《哏政部》、《洋錢傷寒》、《夸講究》等。
他的作品除了摹繪世態,也摻雜政治諷刺,表現出愛國思想與正義感。如《揣骨相》中有“軟骨頭殘害同胞,吸盡民脂民膏;沒骨頭,金錢摟足,以外人為護符”都是諷刺那些投靠帝國主義的賣國賊;還有“大賤骨頭,賣國求榮,明知挨罵裝聾”更是把矛頭直接指向賣國政府。《哏政部》是說當時內閣要設哏政部,解決國家疑難大症,讓某甲去當部長,結果鬧得一塌糊塗,揭露了當時反動政府的無能。這些節目在當時的演出中,都得到觀眾的強烈共鳴。張壽臣李德鍚把相聲從“明地”(即街頭露天演出)挪進綜合曲藝場內,為適應當時的演出需要,還創作大量的相聲墊話,使他在舞台上不論接什麼節目,都能夠和前場節目適當的“墊話”連線,通過“包袱”很自然地過渡到要演的“正活”中來,現在流行的許多墊話小段,如《杜十娘》、《戰長沙》等,都是他當時接場時的創作。
張壽臣勇於創新,從現實生話中吸取養分,創造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如《洋錢傷寒》中的財迷形象,《哏政部》中某甲接到委任狀時的幾次感情變化,都使人感到真實可信。他還以豐富的社會常識和生活閱歷,增添作品的許多細節描寫,如在《倭瓜鏢》中對練武術的論述,《洋錢傷寒》的開頭對傷寒病的分析;他在演出《大相面》時,可以根據捧哏演員不同的面部特徵,有多種不同演法,能使舊社會以相面為職業的人聽後感到驚服。他運用“包袱”的特點是鋪墊平穩,翻抖自然。例如《倭瓜鏢》中,表現某甲兄弟二人保鏢遇劫時的割牛頭一段,通過鋪墊使人誤認分“將賊殺死”,結果是“把牛宰了”,這個“包袱”從鋪墊到抖開毫不費力,顯示出他對鋪墊與翻抖關係的深刻理解。又如《百家姓》入底時,他主動請觀眾出題,能以頂針續麻的方式,在五句之中準能接上“周吳鄭王”,所以每次演出中,每當觀眾出了題目(不論提出哪句話來),他在五句之中找到“周吳鄭王”時,立即轉身下台,不看觀眾,表現出他信心十足的勁頭,哪次演出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種表演卻是在穩重的基礎上顯示出瀟灑。與他合作時間最長的捧哏演員有陶湘如侯一塵等人。
陶湘如是玉德龍的弟子,捧哏時深沉穩重,文墨氣足;侯一塵郭瑞林的徒弟,在表演中純樸親切,善於節制,都對張的表演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張壽臣經常演出的單口節目《小神仙》、《麥子地》、《化蠟扦兒》、《五人義》及大笑話《滿漢斗》、《解學士》、《碩二爺》、《鬥法》等。
解放後,中國曲協編選傳統相聲。有他的《小神仙》、《巧嘴媒婆》、《三近視》、《看財奴》、《楊林標》、《麥子地》、《化蠟扦兒》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單口相聲選。張壽臣早在“九一八”事變以後,針對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在舞台上宣傳抗日,並拒絕為日偽宣傳,自得到吉鴻昌將軍的讚許。解放前夕,他改說評書,傳統節目有《清宮密史》《三國演義》《水滸》皆考證詳細,用語幽默,受到觀眾歡迎,並創作改編一些新聞類的評書,如《槍斃劉漢臣》、《白宗巍墜樓》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軍閥統治時期的社會生活。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其評書文本基本失傳.
1962年天津電影製片廠曾拍攝了張壽臣表演的單口相聲《賊說話》,收入舞台紀錄片《曲藝集錦》。曾任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曲協天津分會副主席。他的徒弟有劉寶瑞常寶堃、馮立璋、康立本葉利中朱相臣戴少甫,田立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