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秋

張勁秋

張勁秋,男,漢族,為合肥台縣人,1947年10月生。安徽省鳳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字學方向學術帶頭人、安徽省語言學會副會長、華東修辭學會理事、中國教師教育學會理事。並於1995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主講“古代漢語”等課程。文革期間曾下鄉插隊落戶,併入工廠當過工人。1977年恢復高考後,於次年參加高考並考入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曾師從其父——著名語言大師張滌華先生,1982年1月畢業,獲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合肥師範學院參加工作,曾任合肥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主講古代漢語,訓詁學,音韻學,文字學等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勁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合肥台縣人
  • 出生日期:1947.10
個人簡介,三代學人,

個人簡介

主要著作:
《中國畫論(卷一)》(安徽美術出版社1995年9月版,1998年獲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可愛的張爺爺可愛的張爺爺
《古文辭類篹評註》(參編,主編為吳孟復、蔣立甫;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版)。
《新編古今漢語詞典》(參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等;
主要論文:
《“倜儻有丈夫氣”——談李清照詞的一個藝術特點》,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82年5月。
《從杜甫的五首詩韻看唐代入聲的演變》,《安徽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2月。
《略談李清照詞的修辭手法》,《修辭學習》,1985年1月。
《古今字淺談》,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86年1月。
《互文·錯文·變文》,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88年2月。
《修辭例話二則(舉輕與舉重·尊題與罵題)》,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2月。
《說辭藻--兼論語文詞典收列詞藻的原則》,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2月。
《“據境索義”概談》,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2月。
《語文叢拾》,《學語文》,1992年3月。
《古今字四題》,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3年2月。
《修辭例話二則(奪胎與換骨·正仿與反仿)》,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4月。
《訓詁札記》,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1月。
《試論漢語的靈活性》,《學術界》,1997年3月。
《論論古漢語語法研究中的語用分析》,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3月。
《成人師範高校“推普”工作的思考與實踐》,《語言文字套用》,1998年3月。
《“詞類活用”說之再認識》,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5月。
《從古今字看漢字的特點和規範》,《語言文字套用》,1999年3月。
《再說古今字》,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4月。
《州來語考源》,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2月。
《《論衡》雙賓語句淺論》,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2月。
《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文言文語言文字教學》,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5月。
《《論衡》總括範圍副詞試析》,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5月。
《〈論語〉何晏注訓詁研究》,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4月。
《據境索義與文言詞語訓釋》,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2月。
《〈春秋經傳集解〉訓詁術語略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春秋經傳集解〉被動句式考》,滁州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春秋經傳集解〉對訓詁學的貢獻》,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春秋經傳集解〉總括範圍副詞考》,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主持人的話》(張勁秋 《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 第4期)
古籍整理著作獲安徽省高校社科二等獎1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省級一等獎1項。

三代學人

張氏一家祖孫三代學人的名字,依次為:張滌華、張勁秋、張焱。
“滌老!”是他的同事、朋友、學生,對已故前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張滌華先生親切而又尊敬的稱呼。滌老是名人。滌老的名人頭銜來之不易。在動亂的年代,高等學府的知識分子已經不敢再去做學問。做學問是要挨批判的。有些社科類的研究人員,被逼得什麼也不敢研究,就只好去一頁一頁地數《毛澤東選集》究竟有多少字和多少標點符號。滌老沒去數數。滌老出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毛澤東詩詞小箋》。那時的毛澤東還沒有從神壇走下來,神的眩目光環還照耀著億萬中國的老百姓。滌老竟然敢給“神”的文字作箋注。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滌老該有多大勇氣吆。滌老的箋注,我們是從頭至尾細細地讀過的。記得主要是給毛澤東詩詞中所引用的歷史典故作箋注。滌老的箋注文字不拘於逐詞逐句的解釋。總是以通俗簡明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滌老是一個大學問家,但是滌老給偉人毛澤東詩詞作箋注時,卻說是“小”箋。這,一則表明滌老是多么謙遜,另則表明滌老的謹慎和惶恐。滌老握管時,是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今天,我們不得而知,卻可想而知。滌老不是只有一本“小箋”,滌老其實還有幾卷本的《現代漢語》專著和其他著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追求,滌老在花甲之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令許多後輩晚生汗顏。九十年代初期,滌老高齡而終。滌老在省城合肥的學生,委派省教科所傅繼業先生等做代表,專程赴江城參加有關的弔唁活動。
滌老之子張勁秋,是“文革”後首屆大學生。學生時代即為一班之長。學生時代就以“道德文章”、“君子之風”享譽同窗間。畢業後,勁秋就職於安徽教育學院。記憶中,勁秋曾到武漢大學進修過一段時間,此後,便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地耕耘在三尺講壇上。今天的社會風氣,與二十年前已大不一樣。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勁秋始終如一地堅持做學問。在勁秋的案頭看他給幾百萬字的繁體字字典書稿作校對,讀他的學術論文,就不難看出勁秋在語言學方面極深的造詣。勁秋的職稱,也因此由講師而副教授而教授。今天的人情世態,與二十年前也大不一樣。上班族,為什麼累?累就累在處人。換句話說,處人是最累的事。勁秋不幸當了安徽教育學院中文系主任。當主任沒幾年,勁秋的頭髮就有些花白。勁秋的大學同窗都非常憐惜勁秋。他們認為勁秋的頭髮不應該白得這么早。或委婉地面慰。勁秋總是苦笑笑說,事情總得有人去做吧。勁秋其實是認認真真地在做。勁秋給中文系營造的氣氛:寬鬆、祥和。至今,勁秋的“道德文章”、“君子之風”仍然沒變。
勁秋之子張焱的名字是爺爺“滌老”給取的。滌老的另外兩個第三代人的名字分別是張磊和張淼。張焱在合肥一中參加了這一年的高考。一舉考中北京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光電子專業。十幾個同窗應勁秋夫婦之邀,趕到省教院食堂旁邊的小餐廳“同喜同喜”。也沒等好客的勁秋夫婦勸酒,眾位同窗便你來我往地兜圈子乾杯。僅二三十分鐘內就倒空了七八個酒瓶。這是真的為勁秋高興,所以,一個個才放浪形骸,醉他一回。那一天晚上,勁秋家的廚房、客廳、衛生間一片狼藉。張焱沒有辜負眾位叔叔阿姨的美好祝願,他成了清華園裡的高才生。這個一直都品學兼優的少年郎,畢業前夕,參加了全國大學生科技創新設計競賽,並榮獲一等獎。好事連連,緊接著,張焱就被保送為本校電子工程系電子通訊專業的研究生。世紀之交,張氏一家三代學人,給了我們許許多多啟迪和聯想。
最後,我來交代一下我與張氏家庭的關係。讀大學時,滌老給我們講過課,勁秋大概有兩年時間是我們的班長。張焱在高考前夕,曾聽我分析過一套語文試卷。按照中國的習慣,他和我的師生關係也是逃不掉的了。因此,我是滌老的學生,勁秋的同學,張焱的老師。因為,我粗線條地了解他們祖孫三代是如何地做學問和如何地做人,所以,我就寫了他們一家“三代學人”。
《人民日報》 (2000年06月17日第七版) 曹無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