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健,男,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健
  • 出生日期:1967.7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個人簡介,研究方向,獲獎情況,科研,教學,近年科研項目,近年科研成果,論文,專著,國際交流與合作,

個人簡介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國家公派訪問學者。現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會員、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著有《自由的邏輯:進步時代美國新聞業的轉型》、《民意表達與危機治理》、《當代電視節目類型教程》等專著、教材;在《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獲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多項獎勵。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傳播、新聞傳播史論、廣播電視新聞學。

研究方向

媒介與政治傳播、新聞傳播史論、廣播電視新聞學。

獲獎情況

科研

1.專著《民意表達與危機治理:2010年網路輿論熱點案例評析》,蘇州市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4年;
2.專著《自由的邏輯》,江蘇省高校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2年;
3. 論文《從“開年大戲”探央視競爭戰略》,第十一屆蘇州市新聞傳播理論作品獎二等獎,2012年;
4.專著《徘徊在“教堂”與“國家”之間》,獲江蘇省高校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0年;
5.專著《徘徊在“教堂”與“國家”之間》,蘇州市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9年;
6. 蘇州大學第七屆蘇鑫獎科研獎,2009年;
7.論文《破解電視頻道經營中的電視劇迷思》,第七屆蘇州新聞獎/新聞理論作品獎二等獎,2008年。
8、論文《複合型依賴敘事視角的形成與得失》,第六屆蘇州新聞獎/新聞理論作品獎一等獎,2007年。

教學

獲蘇州大學2011年度交行獎教金

近年科研項目

1.主持“新媒體語境下政治認同的建構路徑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5年;
2.主持“美國總統選舉中的民意調查與政治(1932-2008)”,教育部社科項目,2011年;
3.主持“央視頻道集群的品牌化建設研究”,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2012年;
4.主持“中國新聞業編營分離制度研究:以美國為鑑”,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 2007年;
5.主持“網路輿論危機的生成與網路執政研究”,江蘇省教育廳高校社科基金項目,2010年;
6.主持“地方公共危機中的傳播引導研究”,蘇州市社科聯項目,2011年;
7.主持橫向項目“泰興市廣播電視節目創新研究”,2011年。

近年科研成果

論文

1.《行動邏輯對社會結構的呼喚與轉型:西奧多·羅斯福之成為“首位傳媒總統”原因探析》,《新聞大學》2015年第2期;
2.《是“探照燈”還是“閃光燈”?美國進步運動期間publicity的意涵變化簡析》,《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2期;
3.《模擬投票1824年在美國出現的制度前提與歷史語境》,《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2期;
4.《學科邊界·學術共同體·知識想像力:新聞傳播學科的知識社會學追問》,《現代傳播》2015年第8期;
5.《“科學民調”隱含悖論:現代民意調查方法1948年遭遇首次“滑鐵盧”》,《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4月22日B02版;
6. 《被取樣方法所忽略的民意波動:1936年<文學文摘>民調“滑鐵盧慘敗”之再解釋》,《中國傳媒報告》《中國傳媒報告》,2014年第4期;
7.《警惕熱播動畫中的媒介暴力現象》,《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7.17,B02版;
8.《信息模式與故事模式的異同分析》,《新聞大學》,2013第6期;
9.《應對老齡化:傳媒的建構危機與轉機》,《中國電視》2013年第9期;
10.《埃米爾·胡爾亞:美國政黨民調的先驅》,《國際新聞界》2011年第2期;
11.《編營分離制度為何可能被逐利的美國新聞業主接受》,《國際新聞界》2010年第1期;
12.《論中國傳播學研究的“路徑依賴”現象》,《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13.《中國傳播學:概念的演進與意涵分析》,《國際新聞界》2008年第7期;
14.《美國進步主義時代資本對新聞業的控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6.13;A07;
15.《網路春晚:對傳統電視“春晚”模式的解構》,《中國電視》2012年第2期;
16.《從“尷尬的親戚”到“高高在上的主人》,《新聞大學》2010年夏季號;
17.《報業企業制度轉型的新聞學意義》,《新聞大學》2009年秋季號;
18.《話語型態與問題意識:中國傳播學30年發展研究的再研究》,《現代傳播》2008年第4期;
19.《便士報“傳播革命”與報刊“第四權力”的確立》,《蘇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20.《社會轉型與“超穩定結構”的形成》,《學習與探索》2009年第4期;
21.《開年大戲:電視劇盛宴背後的意識形態建構》,《中國電視》2011年第3期;
22.《奇觀化·話語衝突·媒介素養》,《中國電視》2010年第12期;
23.《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大眾傳媒的過程與悖論》,《中國電視》2010年第4期;
24.《消費主義語境下電視文學節目的生存悖論》,《中國電視》2010年第7期;
25.《“華麗轉身”背後的揚棄與繼承》,《中國電視》2009年第8期;
26.《財產權與財產權屏障下的言論出版自由》,《新聞大學》2008年春季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8年第7期全文轉載;
27.《編營分離制度在我國新聞業出現的社會背景與功能分析》,《蘇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28.《30年之後:中國電視節目轉型的繁榮與困惑》,《中國電視》2008年第12期;
29.《大眾文化生成機制的轉型》,《中國電視》2009年第12期;
30.《對簡單美好、至情至愛的真誠詠嘆》,《中國電視》2011年第6期;
31.《廣告業制度化與新聞專業主義的誕生》,《中國廣告》2008年第1期;
32.《新聞生產的時效、利潤與制度選擇》,《新聞大學》2006年春季號;
33.《破解電視頻道經營中的電視劇“迷思”》,《中國電視》200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影視藝術》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
34.《複合型依賴敘事視角的形成與得失》,《中國電視》2006年第10期;
35.《故事化:是對文化知識的去蔽還是遮蔽?》,《中國電視》2007年第4期;
36.《象牙塔里綻放的玫瑰?》,《中國電視》2007年第2期。

專著

1.《自由的邏輯:進步時代美國新聞業的轉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民意表達與危機治理:2010年網路輿論熱點案例評析》,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年2月版;
3.《當代電視節目類型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版;
4.《徘徊在“教堂”與“國家”之間》,南方出版社,2008年1月版; 5.《網路傳播學》(第二作者),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3.2-2014.2,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國家公派訪問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