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方言與客家方言

建寧方言與客家方言

建寧方言與寧化方言中,許多常用詞相同或相近。客家地區的方言大體相同,又各有差異,差異程度也各不相同。建寧方言使用範圍主要為建寧境內,縣內鄉間與城關話又各有差異。西部、南部與寧化鄰近處的口音與寧化方言便更為相近。本文所說的建寧方言主要指建寧城關話,客家方言主要指寧化城關方言。本文涉及的主要是建寧與寧化兩地方言中相同或相近的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寧方言與客家方言
  • 外文名:Fujian Dialect and Hakka Dialect
  • 所屬語系:贛南語系
客家話介紹,國語 建寧話 寧化話,客家方言的分片,嶺北類,嶺南類,槎語類,常用詞語簡介,建寧,寧化,客家,

客家話介紹

方言是判別客家人的主要標誌之一。劉善群先生在其著作《客家與寧化石壁》中指出:“鑑別是否客家人,文化較血統更為重要。”“我們認為分別是否客家人的要素,更重要的應該是客家文化素質和客家認同意識。”關於客家文化素質,該書引用胡希張、莫日芬、董勵、張維耿在其合著的《客家風華》的解釋是“能操客家方言,也包括客家的生活習慣等”。
《客家與寧化石壁》還告訴我們,客家地區的客家方言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如閩西粵東贛南,“其人口互動多,語言自然也變異大”。“寧化(石壁)客話,又被稱為‘閩西客家話的一種土語’,或稱‘原始客家話’。”“梅州客家之所以會成為當今客家話的代表,是由於其擴散範圍廣,使用的人口多,並不一定是正宗之故。”這即是說,客家地區的方言大體相同,又各有差異,差異程度也各不相同。
建寧方言使用範圍主要為建寧境內,縣內鄉間與城關話又各有差異。西部、南部與寧化鄰近處的口音與寧化方言便更為相近。本文所說的建寧方言主要指建寧城關話,客家方言主要指寧化城關方言。本文涉及的主要是建寧與寧化兩地方言中相同或相近的內容。
常用詞語。建寧方言與寧化方言中,許多常用詞相同或相近。如(下面寧化話例子主要取自新編《寧化縣誌》):

國語 建寧話 寧化話

太陽熱頭熱頭
月亮 月光 月光
中午 晝 晝
一個半月 介半月 介半月
(雪)化了 烊 烊
房(整座) 屋 屋
房間 間 間
台階 嶺架 嶺子
椽子 角子 角子枋
廳堂 廳下 廳下
廚房 灶下 灶前
樓上 樓棚上 棚上
繩子 索 索
筷子箸只 箸只
種稻田作田作田
種菜地 耜園 耜園
插秧 栽禾 栽禾
斗笠 笠女麻 笠嬤
雄(家禽) 公 公
雄(家畜) 牯 牯
雌(家畜) 女麻 女麻
閹(禽畜) 結 結
荸薺 馬薺 馬薺
稻穗禾石禾涉
蔬菜 青菜 青菜
男人 男人 男子涉
婦女 婦娘 婦娘里
哥哥 老伯、哥哥 老伯
兒媳新婦新婦
涎水口瀾 口瀾
酒窩酒靨酒靨子
出嫁 行嫁 行嫁
懷孕 有好事 有好事
服中藥食茶食茶
造墳 做地 做地
穿(衣) 著 著
洗臉 洗面 洗面
洗澡 洗湯 洗湯
吃飯食飯食飯
喝酒食酒食酒
口渴 嘴燥 嘴燥
砍柴 斫柴 斫樵
站立 彳奇 彳奇
說話 話事 話事
高興 快活 快活
這個 個介 只介

客家方言的分片

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廣東東部北部叫客話、客家話廣東話(正因為客家話在粵東也叫廣東話,所以四川的客家話,才被叫做土廣東話);在廣東西部和廣西東南部叫涯話、麻介話、新民話;在湖南瀏陽叫客姓話;在四川叫土廣東話;在浙江叫‘汀州腔’,因為浙江的汀州客家人祖先是來自閩汀州府。但通稱客家話。這是自稱和他稱的合一。
客家方言按其口音的不同,主要分成三大類,即:嶺北、嶺南、槎語。以下將此三大類,與過去的八大片劃分法進行比較說明:

嶺北類

江汀支系。以江西省贛州地區為中心,向東包含福建汀州舊屬,向西包含廣東省韶州舊屬。江,指江西;汀,指汀州。此類,過去劃作五片:粵北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汀州片。在江西省內,一般認為分為客籍客家、本地客家、寧石客家等三種代表聲腔。福建客家話分梅杭小片(屬粵台片)和汀州片(屬嶺北類):長汀、連城、寧化、清流、明溪等縣,雖受閩南語影響,諸多辭彙也發生了轉換,但客家話主體特徵基本保存,是汀州片。

嶺南類

循衍支系,過去劃作粵台片。嶺南類中,赤溪-深圳-韶南-永定一線的客家話,可以完全無障礙溝通,稱為核心區口音(Cantolo )。艾話小片、饒詔小片、揭嶺小片、海陸小片的客家話,在與核心區口音初次接觸的情況下,相互間很難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福建省上杭、永定及武平等三縣的客家方言(曾經稱為福佬客)受閩南語影響,和福建省內其餘區域的客家話,大體上不能通話,屬嶺南類。

槎語類

實際指東江本地話,亦稱縛婁話(Phok-Low-Hva),此處不是指福佬話(Hokkien)。“槎”字與“蛇”諧音,東江本地話又稱蛇羅話。因東江古名槎溪,而得名;博羅縣古稱槎城。有人認為東江本地話應歸入粵語系,過去客家學一般把槎語劃作(兩片)粵中片、惠州片,現錄於此供參考。
附:關於嶺南類小片細劃分
粵台片,過去劃出程鄉小片、新惠小片、韶南小片、興寧小片(或稱齊昌小片,含華城鎮)、紫五小片(含河婆鎮)、揭嶺小片、海陸小片、饒詔小片、艾話小片、梅杭小片(大埔永定上杭)。有些學者認為嶺南類的客家話,可以分為:廣府客、福佬客<這種劃分現在已不多用>。
新惠、韶南、艾話(包括廣西新民話),則屬廣府客。梅杭小片(福建省永定、上杭、武平)屬福佬客;饒詔小片(饒平、詔安)則是最典型的福建佬客;程鄉、紫五、揭嶺、海陸,也屬福佬客。興寧小片(含五華縣北部的華城鎮),雖從整體判斷仍屬嶺南類,但具有部分嶺北類的特徵。

常用詞語簡介

常用詞語中,建寧寧化相同或相近的還有不少。這些相同或相近的,不僅是文字、發音也大致相同或相近,語音相同之處,建寧寧化兩地方言的聲母都有17個,聲調建寧有7個,寧化6個,建寧方言中入聲分為陽入、陰入,寧化方言入聲分陰陽。差異較大的是韻母,建寧方言有韻母73個,寧化44個。
建寧與寧化兩地方言中都存在送氣音多與濁音清化現象。如“白、坐”國語為不送氣音,而兩地方言皆為送氣音。如“日、然、染、讓”等國語中皆為濁音,而在兩地方言中皆為清音。
寧化方言相同之處的還有建寧方言中保留著許多古漢語詞語。如前面常用詞例子中的“著(衣裳)”、“食(飯)”、“箸只”、“斫(柴)”等外,再如稱“客氣”為“拘禮”、稱“哭”為“啼”、稱“鍋”為“鑊”、稱“姐姐”這“阿姊”,等等。李如龍教授在為新《建寧縣誌》撰寫的“方言”編中,羅列出建寧方言中與唐宋間的《廣韻》、《集韻》中音義相合的字74例。當然,這74例並不是方言中的全部。建寧方言與寧化方言有許多相同或相近之處,自有其原因。寧化方言是唐宋中原古音與贛語及土著語言長時期整合的結果。關於建寧方言,李如龍教授在新《建寧縣誌方言》中指出:“乾隆年間編修的《建寧縣誌》卷九《風俗方言附》(朱霞擬稿)云:‘建邑之語近似中原,即音多燥硬,非同蠻響間。’……和閩方言相比,贛方言顯然更接近於中原地區的國語,建寧方言是福建境內最純粹的贛方言,說它‘近似中原’是合乎事實的。”建寧古代有記載人口最多的時期是南宋,南宋鹹淳七年(1271),全縣人口近13萬人。20世紀90年代,建寧縣誌辦組織人員調查了全縣59個姓氏的族譜,其中31個姓氏是宋代從江西與邵武等地遷居建寧的。這也可以看出,宋代是建寧古代遷入人口最多的時期。這情況與寧化相類似。同是宋代建寧、寧化兩縣都遷入大量人口,遷入的人口又多來自江西,這相同的變化勢必給兩地方言以相類似的影響,不同的只是影響的程度。再者,兩地相鄰、山水相連的地緣關係,兩縣人口不時的互相流動,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兩地的方言,減少兩地方言的差異,拉近兩地方言的距離。

建寧

郵編:354500 代碼:350430 區號:0598 拼音:Jianning Xian
建寧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北緯26°32′-27°06′,東經 116°30′-117°03′。總面積1742.3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14.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1萬人。通行閩贛方言邵武話。行政上隸屬於三明市建寧福建省的母親河閩江的發源地。
縣人民政府駐濉城鎮,全縣轄4個鎮、6個鄉:濉城鎮、里心鎮溪口鎮均口鎮金溪鄉伊家鄉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
濉城(濉安):縣人民政府駐地。里心:閩贛邊陲邊貿集鎮,唐義寧軍治所,1931年5月為紅軍總部駐地。溪源:林區集鎮,革命戰爭時期為溪源區、黎南縣委、建寧縣蘇維埃政府駐地,“閩筍之鄉”。黃坊:林區集鎮,第五次反“圍剿”戰略要地。伊家:1931年7月第三次反“圍剿”紅軍總部、閩贛省委機關駐地,紅軍五、九軍團長征出發地之一。客坊:歷史上為閩贛客商中轉交通要道。均口(軍口):古戰營,建寧寧化明溪邊界集鎮。溪口:有毛澤東舊居,縣革命紀念館、博物館。
城區“朱毛紅軍樓”(溪口天主教堂)是紅軍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毛澤東、朱德舊居。還有中華蘇維埃軍委舊址、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周恩來舊居(白樓),閩贛軍區司令部舊址、葉劍英舊居(下丁家屋)。萬安橋(“紅軍橋”)是第二次反“圍剿”勝仗紀念地。金鐃山景區有龍潭飛瀑、金鐃晴雪、石燕岩、仙人池等景,天台山有天池水、雲塢庵諸勝。客坊龍門山白雲寺,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曾游此寄讀,神宗皇帝賜“白雲崇聖寺”匾額。
建寧縣是中央蘇區縣之一,享受西部地區政策優惠待遇。

寧化

郵編:365400 代碼:350424 區號:0598 拼音:Ninghua Xian
寧化縣位於福建省西部,北緯25°58′-26°40′,東經116°22′-117°02′。總面積2381.3平方千米。2005年,戶籍人口34.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7萬人。通行閩西客方言清寧話。隸屬於三明市
縣人民政府駐翠江鎮,全縣轄5個鎮、11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安遠鎮、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治平畲族鄉中沙鄉河龍鄉水茜鄉
寧化中央蘇區縣之一,號稱“蘇區烏克蘭”,享受西部地區政策待遇。寧化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寧化石壁村客家祖地

客家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分支族群,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從西晉永嘉之亂開始,中原漢族居民大舉南遷,抵達粵贛閩三地交界處,與當地土著居民雜處,互通婚姻,經過千年演化最終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華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為梅州贛州汀州惠州福建寧化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稱為“客家祖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