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九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省北部,跨柳州河池兩市,處在融水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三縣交界處。總面積56萬畝。主要保護對象為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其垂直帶譜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和以伯樂樹、南方紅豆杉、合柱金蓮木等為主的珍稀瀕危植物以及以黿、蟒蛇、熊猴、林麝、金錢豹等為主的珍稀瀕危動物。

九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廣西三個植物特有現象中心之一,是中國亞熱帶地區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同緯度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2007年8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九萬山列為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廣西北部
  • 氣候類型: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56萬畝
  • 類型:森林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伯樂樹、南方紅豆杉、黿、蟒蛇
  • 級別:國家級
  • 批准時間:2007年8月1日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面積範圍,保護對象,管理機構,地位價值,

歷史沿革

1957年,九萬山經營管理所建立。
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意圖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意圖
1958年,改為三岔林場。
1962年,林權交三防公社代管。
1975年,重新恢復管理所。
1980年,確定為防護林區。
198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准建立“九萬山自然保護區”。
1992年8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縣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融水苗族自治縣水源林動植物保護區管理實施細則》,確定九萬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6萬畝。
2007年8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九萬山列為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置
九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北部,跨柳州、河池兩市,處在融水、羅城、環江三個少數民族縣交界地帶。
氣候
保護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000-1200小時,多年平均氣溫12.0-17.1℃,極端最高溫37℃,極端最低溫-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2-25℃;年均降雨量1600-2100mm,其中4-8月占全年總量的71.1%-72.7%;10-3月為少雨季節。相對濕度85%-5%,全年無霜期300天。
土壤
九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地帶性土壤為紅壤。由於山嶺延綿,山體高聳龐大,河谷低陷,谷嶺高差懸殊,生物氣候條件隨海拔高度的上升發生相應的變化,故土壤垂直帶狀分布差異明顯,自下而上依次出現有山地紅壤(海拔<600m)-山地紅黃壤(海拔600-800m)-山地黃壤(海拔800-1500m)-山地黃棕壤帶(海拔500-1600m),山地矮林土在1500m以上的中山頂部出現。成土母質主要為淺變質砂岩、砂頁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細碧角斑岩、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等,成土母質的多樣化,增加了土壤分布的多樣性,但由於山體陡緩不一,出現了土壤厚薄不均的現象。保護區的土壤全為酸性土,土壤肥力較高。
水文
發源於保護區的河流有74條,其中集雨面積≥50km2的河流有貝江河、中洲河、陽江河、東小江河4條,河流總長838.8km,其中保護區內長476.3km,河網密度0.40km/km2。主要河流的年均徑流總量為1.92-6.06億m3,其中4-9月占全年徑流總量的82.5%-84.9%,這一變化趨勢與降雨量的季節分配一致。特點:①河流沿河兩岸村莊少,居民少,植被覆蓋面積大,河流水質好,各河流河水均無色、無臭、無味,清澈透明。②河流含沙量低,主要河流的年均含沙量為0.05-0.07kg/m3
九萬山河流九萬山河流
地質
在地質構造體系中,九萬山自然保護區屬於華南準地台桂北迭隆起的西端,四堡運動開始上升為陸地,地層古老而單一,僅見中元古界四堡群和上元古界丹洲群,總厚度≥7460m。中元古界四堡群地層主要分布於保護區的南面、西面和西北面,是由一套變質泥砂質岩夾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及層狀或似層狀基性——超基性岩組成,厚度為4600m,同位素年齡2219ma,上元古界丹洲群分布於保護區的西部,由一套變質的砂泥岩夾少量碳酸岩組成,厚度2920m,年齡1100ma。
九萬山自然保護區主要的塊狀岩石為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零星分布的有閃長岩、基性岩、基性——超基性岩等侵入岩。自元古代以來經歷過多期次的構造運動,不僅表現為岩漿活動,岩性變質,而且本身也變得支離破碎,地質構造極其複雜。主要的褶皺構造有4處,主要的斷裂構造有19條。
地貌
保護區地貌主體是中山,地勢高,山體大,山脈為南北走向,總地勢由北向南逐漸降低,山峰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上,谷底約400m左右,1500m以上的山峰有14座,最高峰無名高地海拔1693m。由於經歷了漫長的地史演化過程,內外營力所塑造的地貌比較複雜,崇山峻岭、峰巒疊嶂、嶺谷交錯、河溪縱橫、地形錯綜變化、谷嶺高差懸殊,相對高差600-1100m。

面積範圍

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6萬畝,其中融水占49.02%、羅城占31.30%、環江占19.68%。核心區面積10488.6 hm2,占保護總面積的41.6%。保護區包括與融水縣三防鎮、汪洞鄉、同練鄉,羅城縣寶壇鄉和環江縣東興鎮等5個鄉鎮接壤,毗鄰18個村委會,175個自然屯,涉及1.6萬多居民。

保護對象

九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廣西物種數量最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亞大陸中部侯鳥遷徙的主要通道,是廣西的植物寶庫和特有現象中心。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其垂直帶譜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和以伯樂樹、南方紅豆杉、合柱金蓮木等為主的珍稀瀕危植物以及以黿蟒蛇、熊猴、林麝、金錢豹等為主的珍稀瀕危動物。
九萬山山巒九萬山山巒
植物
九萬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合柱金蓮木南方紅豆杉伯樂樹3種,二級保護植物有粗齒桫欏、桫欏小黑桫欏金毛狗福建柏華南五針松鵝掌楸、樟、閩楠、任豆、野大豆、花櫚木、半楓荷、十齒花、紅椿、馬尾樹、喜樹、香果樹、普通野生稻等20餘種,其他珍稀瀕危植物還有海南粗榧短萼黃連八角蓮、觀光木、廣西隱棒花以及蘭科植物等90多種。保護區植物中有中國特有屬35個,地區特有種和準特有種100多種,以九萬山或大苗山命名的種類就有30多種,因此九萬山是廣西三個植物特有現象中心之一。
動物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黿蟒蛇熊猴金錢豹林麝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藏酋猴、穿山甲等44種,廣西重點保護動物有96種。全球珍稀瀕危鳥類白眉山鷓鴣目在世界上只分布於中國,但在中國國內其它分布區數量已很少,而九萬山分布區還有較多數量的種群。九萬山自然保護區位於中亞大陸中部候鳥遷徙通道的一條重要路線上,每年都有100多種,約50萬隻的候鳥經過這裡,其中有10多種為國家重點保護種類,是我國和亞洲鳥類多樣性一個很重要的地區。
熊猴熊猴
植被
九萬山自然保護區是廣西成陸最早的地區之一,生物起源的歷史亦相當古老,種質資源豐富,保護區已知維管束植物229科968屬2735種,種類約占廣西的1/3,位居前列,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2種,中國特有種100多種,以九萬山或大苗山命名的植物有30多種。保護區已知大型真菌有4綱14目42科100屬220種。分布有中國特有屬35屬,隸屬於28科,其中伯樂樹是我國特有的單種科植物,合柱金蓮木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森林植被稀有性突出,屬廣西或華南山地特有的植被類型有長柄水青岡林、亮葉水青岡林、海南五針松林、福建柏林等10多種,其中樂東擬單性木蘭林是廣西近新發現的植被類型,中國南方地區分布的天然短葉羅漢松林已經所剩不多,保護區內倖存有一片面積約300hm2的短葉羅漢松林,在國內實屬罕見。

管理機構

廣西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2007年成立以來,機構建設方面成效顯著。管理局於2009年納入參公管理,2011年升格為正處級,是廣西目所有的國家級自然保保護區中第一個由區林業廳直管、自治區本級財政全額撥款的區直正處級參公管理事業單位。按照保護區總體規劃,根據內部機構設定原則和九萬山自然保護區的實際,保護區實行“管理局—管理分局—保護站”三級管理。管理局職能機構設辦公室、計畫財務科、保護管理科、科研經營科4個科室;管理局設在融水縣城,分別在融水、羅城、環江三縣設管理分局;設平英、魚西、久仁、清水塘、衛林江、楊梅坳等11個保護站;另外,還設九萬山、久仁兩個森林公安派出所。

地位價值

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根據自然保護區規模劃分標準,屬於中型自然保護區,能很好的維持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證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物種的正常活動與繁衍,可有效地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護自然資源,發揮水源涵養功能。
九萬山瀑布九萬山瀑布
九萬山自然保護區也是廣西重要的水源林區,發源於保護區的河流共有74條,是柳江眾多支流的發源地和水量補給區,關係到周邊3縣100多萬人口及融江、柳江乃至西江流域廣大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需要和生態安全。
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有利於進一步對保護區內的珍稀動、植物進行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