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印發的政府檔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8月印發的政府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
  • 發文機關:廣東省辦公廳
  • 發文時間:2022年8月
檔案全文
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國辦發〔2022〕14號)精神,結合工作實際,現提出我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下簡稱醫改)近期重點工作任務。
一、鞏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
(一)持續推進醫療高地建設。加強五大廣東國際醫學中心、50家高水平醫院建設,持續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醫院支持政策清單。依託頂尖學科優勢爭取1-2家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落戶我省,新增一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推進5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地人民政府負責,不再列出)
(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以廣東國際醫學中心、高水平醫院建設為引領,最佳化全省區域醫療中心總體布局,引導珠三角地區尤其是廣州、深圳市優質醫療資源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流動,減少跨區域就醫。強化專科聯盟規範管理,推進遠程醫療協作網發展。支持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牽頭組建或參加醫療聯合體。(省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市縣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實施市(縣)域內住院率提升攻堅行動,繼續創建市級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提升重點疾病診治能力。深化廣州、深圳、佛山等市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完善體制機制,實行格線化布局和規範化管理,統籌負責格線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服務。加強縣級醫院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出台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建設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推動行政、人事、財務、業務、藥品、信息系統等統籌管理。健全三甲公立醫院“組團式”幫扶縣級醫院長效機制,探索建立“組團式”幫扶與縣域醫共體有機融合機制。允許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基本藥物制度補助等相關經費打包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統籌管理和使用,加強指導、監管與績效考核,依據績效考核結果進行撥付。(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醫保局、中醫藥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夯實基層醫療衛生“網底”。落實和完善村醫待遇保障與激勵政策。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採取派駐、巡診等方式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積極開展遠程便民門診、藥品(中藥)遠程配送等服務。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推進基層衛生人才“縣管鎮用”改革。實施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增量提質工程,紮實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加強社區醫院建設。有序擴大家庭醫生隊伍來源渠道,統籌區域優質衛生資源與“網際網路+”簽約服務,將轄區醫療機構部分專家號源、住院床位、預約設備檢查等醫療資源交由家庭醫生管理支配,經家庭醫生轉診的居民可優先就診、檢查、住院。(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業農村廳、醫保局、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務體系。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開展醫養結合示範機構創建活動。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研究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實施縣(市、區)級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的醫養結合工程。全面實現生育登記信息化,推進全省“出生一件事”一站聯辦。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省衛生健康委、公安廳、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展改革委、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
(七)加大三明醫改經驗推廣力度。全面落實我省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實施方案,建立監測評價機制,開展定期調度和年度通報,督促任務落實,並將工作推進情況納入我省醫改考核內容。持續健全高效有力的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推動黨委政府落實保障激勵責任,協調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各地醫改領導小組要不定期組織召開醫改領導小組會議,開展醫改工作調研。(省醫改辦、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工作。鞏固完善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制度,擴大帶量採購範圍,加快省際聯盟中選結果落地實施,力爭2022年內國家和地方帶量採購藥品品種數合計超過350個,加快實現“應采盡采”,推進落實國家組織脊柱類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對國家組織集中採購以外用量大、金額比較高的藥品耗材,至少開展1次省級集中帶量採購。落實藥品耗材集中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完善結餘留用考核,激勵合理優先使用中選產品。加強藥品和醫用耗材價格監測,加強醫用耗材通用名資料庫建設,推動“一物一碼”落地。(省醫保局、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實施《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於建立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建立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指標體系,並於2022年底前將醫療服務價格調出成本監審和價格聽證目錄。各地年內至少開展1次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及時調價。加快受理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完善價格項目立項和退出機制,促進醫療技術創新發展和臨床套用。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保持線上線下同類服務合理比價關係。(省醫保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完善以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開展中醫藥服務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實施全省統一的中醫優勢住院病種分值庫。按照國家部署,穩步推進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省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實行醫保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促進區域內合理就醫。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將簽約居民的門診基金按人頭支付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家庭醫生(團隊)。(省醫保局、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深化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指導地方結合實際用足用好編制資源,對符合條件的現有編外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可探索按程式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擇優聘用,納入編制管理。出台關於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薪酬水平。完善內部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辦法,建立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逐步提高人員固定薪酬占比。進一步最佳化醫院支出結構,年底前力爭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達到42%。落實我省衛生健康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突出以實踐能力業績為導向,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依託醫療大數據構建量化評價體系。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許可權,醫療水平高、技術能力強、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評審意願的三級醫院(含中醫院)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可試點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審。(省委編辦,省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加強綜合監管。健全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體制機制,推進全省醫療服務智慧型監管信息系統建設,逐步推進醫療衛生行業信用監管工作。督促指導各地規範醫療機構收費和服務,把合理用藥、規範診療情況作為醫療機構信息公開重要內容,定期向社會公布。推進醫保基金智慧型監控知識庫、規則庫建設。加強醫藥領域價格監管。加強藥品和醫用耗材經營、網路銷售、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規範藥品使用監測管理,推進藥品使用監測信息網路建設和藥品編碼套用,2022年力爭覆蓋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和80%的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省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醫保局、中醫藥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十三)推進疾控體系建設。推進省、市、縣三級疾控機構組建工作,強化上級疾控部門對下級疾控部門的業務領導和工作協同。探索賦予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權,建立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臨床醫生交叉培訓機制、鼓勵人員雙向流動,分級分類組建公共衛生應急隊伍,完善平急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健全疾控網路、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總結廣州、陽江等地公共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試點經驗。加快實施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實施高水平疾控中心綜合建設項目,強化市縣疾控體系現代化建設。加快省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建設,鼓勵各地整合資源,探索建設公共衛生醫學平台。推進多點觸發疾病防控預警系統建設,探索通過社交媒體的大數據抓取等方式,提高重大疫情監測預警、流調溯源和應急處置能力。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設立公共衛生科等直接從事疾控工作的科室,探索設立醫療衛生機構專兼職疾控監督員。全面落實村(居)民委員會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在企業探索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逐步推廣健康管理員制度。(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加強醫防協同建設。依託各種社會力量,大力推進實施癌症、腦卒中、心血管病、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病高危篩查干預項目。強化醫防融合培訓,加強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等知識培訓。探索開展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試點,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和服務模式,推進基層慢病醫防融合。培育一批縣域醫共體醫防協同示範縣,及時總結推廣經驗。支持高等院校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依託綜合醫院、職業病專科醫院,加強塵肺病、化學中毒等職業病診斷救治康復能力建設。(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醫保局、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科學精準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九不準”要求。堅決果斷處置本土疫情,堅持“封、調、篩、隔”四同步,持續最佳化指揮調度體系,總結提升“白金6小時”“黃金24小時”應急處置戰法,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堅決防止擴散蔓延。持續加強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嚴格做好高風險崗位人員閉環管理。持續加強涉疫地區來粵返粵人員健康管理和重點場所防控。加強核酸檢測、隔離場所、方艙醫院能力提升和設施建設,提升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完善疫情監測預警體系,落實“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重點提高60歲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率和加強免疫接種率;積極有序推進18歲以上人群加強免疫接種。繼續幫扶因疫情遇困的醫療機構,保障正常醫療秩序。(省衛生健康委和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紮實推進健康廣東行動。深入宣貫《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加強全民健康教育與促進,引導個人形成科學合理的健康行為。紮實推進健康廣東行動,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完成到2022年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等健康中國行動考核指標走在全國前列。持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建設。開展居民健康觀念、態度、意識、行為監測,加強健康信息干預。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和服務管理。(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體育局、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進醫藥衛生高質量發展
(十七)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我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強化公立醫院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指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2家委省共建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創新體制機制,遴選一批省級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醫院,打造現代化醫院樣板。實施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推進高水平公立醫院網路、臨床重點專科群、高質量人才隊伍、“三位一體”智慧醫院等建設行動。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工作。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加強典型案例培育、宣傳、推廣。加強公立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並與新增薪酬總量、等級評審、重點專科評定等掛鈎。(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醫保局、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推動基本醫保省級統籌。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辦法,按照國家部署,推動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特定病種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最佳化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率達到70%以上,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全部開通省內異地就醫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服務,持續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面,開展住院、門診費用線上線下一體化結算試點。按國家規定做好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加強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和個人賬戶改革,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保障。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探索推進醫保信息平台按規定與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省醫保局、財政廳、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廣東銀保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強化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持續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完善公立醫療機構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機制,實現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等建立藥品聯動管理機制,促進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允許醫療機構製劑在醫聯體內調劑使用。健全藥品協同監測機制,強化藥品短缺分級應對。健全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工作機制和標準規範,將評價結果作為醫療機構基本用藥目錄遴選、上下級用藥銜接等的重要依據。健全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暢通談判藥品進醫院渠道。健全粵港澳大灣區臨床急需進口港澳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監管機制。按照國家部署,分類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實施工作。(省藥監局、衛生健康委、醫保局、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深入實施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打造中醫名院體系,爭創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建設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推動一批市縣中醫醫院服務能力“達標上等”,啟動“十四五”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省中西醫結合應急救治中心、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中醫藥科學院新院區建設。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臨床急需、療效確切的中藥製劑品種區域內調劑使用機制。深入推進粵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召開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省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強化各地政府投入責任落實。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持續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持續推進財政補助方式改革,逐步建立與公立醫院績效評價結果等掛鈎的財政補助長效機制,研究探索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經費投入機制。鄉鎮(街道)繼續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持力度。(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強化科技、人才和信息化支撐作用。大力推進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加大臨床研究支持力度,做好臨床研究規範管理試點工作。推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兩個同等對待”相關政策落實落地,保障住院醫師合理待遇。年內培養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2360人,培訓全科醫生3000人、住院醫師(含中醫類別)5680人,加強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等領域護理人員培養培訓。提升高職高專層次醫學類專業辦學質量,支持職業院校增設“一老一小”等健康服務產業相關專業。推動疾控機構公共衛生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推進全省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通共享,推進全省二級及以上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動醫保電子憑證、居民電子健康碼與“粵康碼”協同套用,加快推進全省電子健康碼“一碼就醫”。(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衛生健康委、體育局、醫保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持續深化醫改,推動醫改工作落地見效。要加強宣傳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凝聚改革共識,增強改革合力,放大改革實效。各地市醫改領導小組要督促協調各成員單位落實責任,將醫改任務完成情況作為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協調指導各縣(市、區)大膽創新、狠抓落實。省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加大對地方的指導力度,鼓勵引導支持基層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改革。省醫改辦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監測評價,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強化定期調度和通報,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