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湛江市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是2019年2月2日湛江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

為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解決民眾看病就醫難題,結合《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粵府〔2018〕52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要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加強黨的領導,落實政府責任,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在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規範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率先取得重大突破。
  (二)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協作、協同發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實現“以健康為中心”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全面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醫療衛生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明顯緩解,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健康水平明顯提升。全市公立醫院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年度增幅低於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區域醫療費用增長控制在9%以下;住院患者基本醫保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穩定在75%左右,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5%以下;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療聯合體,縣域內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
  二、主要任務
  (一)逐步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健全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
  1.落實公立醫院自主權。推進公立醫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方式,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編制總量或人員總額,逐步探索實行編製備案制、員額制管理。編製備案制和員額制管理人員均屬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執行一體化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繳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負責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落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公立醫院按規定自主行使人員管理、內設業務機構設定、中層管理人員聘任、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年度預算執行等經營管理許可權。大力培養引進急需緊缺的專業人才,加大全科、兒科、麻醉、急診、婦產、精神科等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對博士或副高以上高層級人才可採取組織考察的方式進行公開招聘。對急需緊缺類人才可採取實操、直接面試等方式組織公開招聘。推進醫院自主開展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試點工作,創新評價機制,分層分類科學制定評審標準,突出職業素養、臨床能力和業績等。(市衛生健康局、市委編辦、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負責。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負責單位,下同)
  2.規範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公立醫院要加快制定章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以章程規範內部治理結構。健全院長選拔任用機制,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年薪制和考核問責制,院長在醫院黨委領導下,全面負責醫院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推行院長職業化、專業化。健全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制度、人員管理和人才培養制度、財務資產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後勤管理制度、醫聯體內資源共享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切實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領導,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的領導作用,貫徹落實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徹落實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黨委等院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委集體討論,作出決定,並按照分工抓好組織實施,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市衛生健康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二)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全力打造北部灣醫療衛生中心。
  3.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全力支持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畫”,到2022年,醫院在現代醫院管理水平、臨床疑難危重疾病救治能力、臨床醫學研究水平、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以及北部灣地區輻射帶動能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醫院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全國綜合排名和國際影響力取得新突破,達到省內一流,進入全國百強醫院行列,成為北部灣地區醫療高地。加快推動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門診綜合樓、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市公共衛生醫院、市第二中醫醫院住院大樓和門診大樓建設、市第一中醫醫院搬遷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納入第三輪“登峰計畫”,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建成省級高水平現代化腫瘤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建成眼科、婦產科達到省級水平的特色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建成三甲專科醫院,市第一中醫醫院、市第二中醫醫院建成北部灣區域中醫“龍頭”醫院。(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4.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力求通過三年行動,把湛江建設成為全國中醫藥基層服務改革的引領和示範區,讓中醫“治未病”理念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總體目標。構建中醫醫療服務網路、中醫藥信息管理、中醫醫療質量管理、中醫藥人才、中藥供應管理等“五個一體化”。通過辦強市級中醫院龍頭,託管縣級中醫院,建設緊密型醫聯體,打通市、縣、鎮、村中醫藥服務網路。依託廣東醫科大學,建設中醫藥高職院校,為基層培養套用型中醫藥適宜技術人才。充分發揮醫保槓桿引導作用,引導民眾能在基層看中醫,願意到基層看中醫。同時深化中醫藥服務醫保政策和價格政策,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市衛生健康局、市醫療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教育局負責)
  5.加強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加強硬體建設。加快推進縣級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升級建設,把廉江市人民醫院建設成為三級甲等人民醫院,雷州市人民醫院、吳川市人民醫院、徐聞縣人民醫院建成三級綜合醫院;各縣(市、區)中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各縣(市、區)婦幼保健院達到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水平。完善縣級急救服務體系,加快升級建設5個縣(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提高縣級急救服務能力,滿足居民急救服務需求。加快升級建設7家中心衛生院,按照二甲綜合醫院標準,儘快形成服務能力,使其成為縣域次級醫療衛生中心,滿足輻射範圍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相關專科危急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全面完成70間鄉鎮衛生院和1501間公建民營村衛生站轉標準化建設,滿足基層民眾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動廣東醫科大學海東校區建設,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依託廣東醫科大學的優質醫療教育資源,大力開展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在職學歷繼續教育;進一步擴大訂單定向農村衛生人才招生培養規模;強化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縣域及基層學科帶頭人和骨幹人才,大力開發全科、兒科、麻醉、急診、婦產、精神疾病等急需緊缺的專業人才,抓好全科醫生人才培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兒科醫師轉崗培訓;爭取在湛江中醫學校基礎上設立湛江衛生類高職院校,加快推進中醫藥強市戰略,培養更多更好的中醫藥人才。(市衛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