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

《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是梅州市人民政府於2020年9月4日頒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
  • 頒布時間:2020年9月4日
印發通知,全文,

印發通知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和中央、省屬駐梅各單位:
現將《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市衛生健康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9月4日

全文

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發展基礎與環境
第二節 指導思想
第三節 發展原則
第四節 戰略定位
第五節 發展目標
第六節 總體布局
第二章 夯實南藥種植業的發展基礎
第一節 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
第二節 推進中藥材規模化、規範化、綠色化種植養殖
第三節 創新中藥材種植經營管理模式
第三章 提升中藥製造業的整體水平
第一節 推動中藥加工生產行業發展
第二節 大力培育中醫藥龍頭企業
第三節 建設中醫藥產業創新園區
第四章 發展中藥流通的新業態
第一節 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中藥材溯源體系
第二節 構建新型中藥材交易流通體系
第五章 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第一節 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
第二節 推動中醫醫療機構發展新模式
第三節 創新中醫人才隊伍培養模式
第四節 持續深化中醫藥體系改革
第六章 深化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內涵
第一節 構建新型中醫治未病健康體系
第二節 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
第三節 支持發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
第四節 推動發展中醫藥康養產業
第七章 打造特色中醫藥文化旅遊綜合體
第一節 推動梅州中醫藥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第二節 建立中醫藥客家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第三節 建立中醫藥長壽健康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第四節 建立中醫藥紅色文化與生態旅遊產業聚集區
第五節 創新梅州市中醫藥文化傳播方式
第八章 推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
第一節 加強中醫藥教育與學術傳承
第二節 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
第九章 推動中醫藥對外發展
第一節 加強中醫藥合作交流
第二節 擴大中醫藥國際貿易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 健全管理體系
第三節 加大政府投入
第四節 爭取醫保政策支持
第五節 落實主體責任
第六節 重視人才培養
第七節 強化全行業監管
第八節 加大宣傳引導
前 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中醫藥大會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關於加強中醫藥傳承發展的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梅州市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和發展,加強探索、改革創新、力求突破、做出示範,促進“健康梅州”建設,打造粵閩贛邊醫療高地,在全省乃至全國中醫藥綜合改革發展事業上作出梅州貢獻。
梅州市是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域生態環境優越,空氣清新,山清水秀,具有深厚的客家中醫藥文化和良好的生態資源、旅遊資源和南藥資源等特色優勢。同時又是著名的世界客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自駕游最佳目的地,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後花園。梅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擁有2個“世界長壽鄉”、4個“中國長壽之鄉”和1個“國際慢城”等眾多城市名片。綜上所述,梅州市具有建設中醫藥綜合改革事業發展試驗區的諸多條件。
為強化規劃引領,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廣東省中醫藥大會、《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的若干措施》《梅州市貫徹〈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等檔案和會議精神,結合梅州市中醫藥發展的實際情況,描繪梅州市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藍圖,制定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安排重點項目投資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梅州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特編制《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具體規劃基期為(2018年),規劃期限為2020年—2022年。
第一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發展基礎與環境
一、發展基礎
梅州市野生中藥材種質資源豐富。“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梅州的資源稟賦,優越的光、溫、水、氣、土壤等條件,造就了豐富的中藥材野生種質資源,1800多萬畝山地為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據《梅州科學技術志》記載:“大宗野生品種748種;珍稀品種20種”,“經鑑定編入《梅縣地區中藥資源名錄》中的屬國家和省重點品種282個,占全國和省的普查品種的61%”。
(一)南藥種植業具有較大規模。據不完全統計,至2018年底梅州市南藥種植面積16.227萬畝,產量13.8萬噸,產值11.2億元。其中梅縣3.38萬畝、梅江區0.05萬畝、興寧0.087萬畝、五華1.05萬畝、豐順1.9萬畝、大埔1.9萬畝、平遠7.59萬畝、蕉嶺0.27萬畝。至2018年底,梅州市擁有認證GAP企業基地1個,面積0.23萬畝;獲無公害產品認證5個,綠色產品認證1個,有機產品認證5個;3個企業產品獲廣東省區域公用品牌,9個企業專用品牌入選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庫。五華巴戟、 平遠梅片樹、豐順青蒿、梅江區沉香、興寧石斛等都是藥用價值極高的品種。
(二)中醫藥生產規模不斷提升。2017年梅州市中成藥產量11279噸,同比增長31.5%。2018年底,全市規模以上中醫藥製造業總產值5.0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醫藥工業總產值的34.4%,產品主要有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一類新藥青蒿素哌喹片、廣東嘉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和國家專利保護品種雙料喉風散、重感靈片等。
(三)中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初具雛形。梅州市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圍繞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面向廣州、深圳等大灣區核心區,主動承接大灣區綠色產業溢出轉移,拓展“總部在大灣區+生產基地在梅州”等產業合作模式,積極推動蘇區梅州綠色發展合作項目,取得了務實成效。截止到2018年,廣梅產業園共進駐企業達116家。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在廣梅產業園投資8.42億元建設了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廣東梅州原液提取基地和廣藥采芝林梅州中藥產業化服務基地;梅州金柚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生物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通過提取柚子殘果有效成分讓中草藥高值化。此外,廣東分子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合百草製藥有限公司以及梅州市中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廣梅產業園投資建設中藥提取、中藥飲片生產以及紅豆杉深加工等項目。
(四)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梅州市擁有中醫類醫療機構1864個,占所有醫療機構總數的61%。2018年,全市中醫類門診診療服務909萬人次,就醫患者占總診療量的41.3%,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8.6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2位;中醫醫院門診診療人次占醫院總數的25.2%,住院人數占23.4%,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個和4個百分點;病床使用率81.4%,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每萬常住人口擁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3.9人,超過省平均水平0.3人;每萬人口擁有中醫床位5.8張,超過省平均水平0.5張。
(五)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梅州市制定出台了《梅州市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梅州市衛生與健康“十三五”規劃》《梅州市“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關於加快人才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開展了骨幹人才培養、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西學中”培訓;4人獲“省名中醫”稱號,評選梅州市名中醫、“梅州市最美中醫”各20名,確定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對象62名;舉辦了基層衛生人才選拔見面會,努力造就一支以中青年為主、與全市醫療衛生需求相適應的中醫人才隊伍。
(六)中醫藥科技支撐不斷完善。2018年,梅州市獲得3項中醫藥類省級科技計畫項目立項,獲得30多項中醫藥類市級科技計畫項目立項支持。在中醫藥科技成果評價與轉化套用方面,中醫藥項目申報市科技獎項目共22項,其中涉及中草藥種植13項。全市擁有從事中醫藥研究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全國基層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3個,廣東省“揚帆計畫”引進有關中醫藥的創新創業團隊項目3項。梅州市初步形成了從中醫醫療、中藥材種植(養殖)、中醫藥研究、中成藥生產到中藥材商貿流通的完善的中醫藥產業鏈,科技創新體系正在形成。
(七)旅遊收入增長帶動中醫藥健康旅遊。梅州多項旅遊資源具有全國代表性和世界關聯性,是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之一。梅州市大埔縣、蕉嶺縣被授予“世界長壽鄉”稱號,梅縣區、大埔縣、蕉嶺縣、豐順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具備發展大健康品牌的天然優勢。梅州市還擁有眾多名人效應資源(如開國元勛葉劍英,亞洲球王李惠堂等),並具有豐富的溫泉等旅遊資源。目前豐順縣隍潮客小鎮、梅縣南壽峰南藥小鎮、梅江東山健康小鎮等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健康小鎮項目初具規模。2018年,梅州市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重點打造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旅遊收入增長勢頭迅猛。
(八)客家中醫藥文化基礎深厚。梅州具有悠久的客家中醫藥文化傳統優勢。梅州市地屬嶺南客家地區,客家人從中原地區遷徙而來,對傳統的中醫藥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廣大老百姓素有“信中醫、愛中醫、服中藥”的傳統,接受中醫藥治療的人群比例居廣東省前列,並擁有眾多可供挖掘的中醫藥養生理論與資源,發展中醫藥具有良好民眾基礎和先天的優勢。
(九)中醫藥政策環境持續最佳化。梅州市作為嶺南地區中醫藥資源豐富的地市,依託本身的道地藥材資源及旅遊特色,建設健康梅州,市委市政府相繼出台了《梅州市貫徹〈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梅州市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梅州市加強藥用植物種植基地開發和推動藥用植物產業化工作方案》等相關檔案,鼓勵和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打響特色中醫藥品牌,助力健康梅州建設。
發展機遇
⒈“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梅州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十三五”時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加速實施期,中醫藥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民心互通的一張新名片,對梅州市來說也是一重大機遇。
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市場機遇。梅州處於大灣區輻射帶動的外圍,全市面積1.59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深莞惠三市面積總和,發展腹地廣闊。梅州可作為大灣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抓住機遇,順勢而為,積極主動融入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潮流。此外,梅州綜合保稅區的建成也將為梅州對外貿易包括中醫藥的貿易提供優惠和便利政策。
⒊補齊蘇區醫療短板,助推中醫藥發展。梅州是經濟欠發達的革命老區, 納入了國務院《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的支持範圍,也是全省唯一全域納入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國家相關政策優惠為梅州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梅州市努力打造成為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廣東省綠色崛起先行市和文化旅遊特色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蘇區綠色發展將助推中醫藥發展,享受蘇區振興發展政策紅利。相關扶持政策有利於改善梅州投資環境,加快中醫藥產業聚集,形成中醫藥全產業鏈。
⒋高鐵開通、新機場遷建、高速公路建設等基礎設施的建成將給中醫藥產業發展、交流帶來極大利好。梅州市即將開通的3條高鐵、新機場、5條高速公路將為中醫藥商貿流通、康養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交通便利,有利於梅州快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吸引更多的醫藥人才到梅州交流與發展。
⒌梅州市打造中醫藥產業為主的綠色產業體系符合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定位。2019年7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侷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要把梅州建設成為北部生態發展區,“以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要發展與生態功能相適應的生態型產業,在確保生態安全前提下實現綠色發展”。而中醫藥具有綠色生態、原創優勢突出、產業鏈長、促進消費作用明顯的特點,打造中醫藥產業為主的綠色產業體系,非常契合廣東省委、省政府把梅州市建設成為生態發展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又能為梅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的經濟成長點。
⒍老年中醫藥健康養老市場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國家和省的關於鄉村振興、健康老齡化等政策對中醫藥健康養老產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全國也在發展養老產業。到2030年左右,我國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會達到三分之一左右,老齡人口將會達到4億。到2020年,廣東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1539萬,占比升至15.9%以上。與此同時,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殘疾老人逐年增加,老年人對於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加,也需要中醫藥健康養老產業的支撐。因此,梅州以“長壽”為主題的老年中醫藥健康養老市場具有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面臨挑戰
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全市中醫藥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挑戰。一是中藥材種植(供給)碎片化,產業集聚度和規模化程度低,中藥材生產和加工能力較弱;二是中藥材需求不旺,流通渠道不暢,缺少中藥材交易平台,產銷體系尚未形成;三是缺乏優質道地藥材;四是缺乏龍頭帶動,拳頭產品較少,缺少知名品牌;五是中醫藥骨幹人才流失較多,基層實用中醫藥人員斷層較為突出;六是中草藥野生資源普查和保護力度不夠,利用率不高;七是中醫綜合服務能力仍有待提高;八是缺乏專業設定,無本土中醫學、中藥學等相關專業;九是中醫藥科研基礎較薄弱,研發能力不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不足;十是中醫藥健康產業項目區域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由於資本、技術、人力的缺乏,運營管理、商業模式普遍缺乏活力,導致中醫藥項目之間同質化競爭嚴重,沒有充分體現梅州市中醫藥的真正特色。最後一個問題是缺乏有效統籌,現行中醫藥管理職能分散,政策瓶頸依然突出,中醫藥管理體制、政策體系還未形成有效合力。
綜合來看,梅州中醫藥產業處於發展方式轉變、產業最佳化升級的重要關口,處於脫胎換骨、加快發展的重要關口,機遇與挑戰並存,總體機遇大於挑戰。必須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的深刻內涵,更加有效的應對風險和挑戰,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整合資源、聚集要素,樹立發展“大中藥、大健康”產業的理念,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立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增強中藥產業的市場行銷能力,加強中藥人才的培養,注重資源保護,讓中醫藥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成為梅州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二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全國、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構建中醫藥綠色產業為基礎,按照“傳承創新中醫藥文化,發展中醫藥特色健康產業”的基本思路,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努力把梅州市建設成為華南地區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示範基地及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開放合作基地,打造宜居宜業宜游“世界客都·長壽梅州”,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視窗”貢獻梅州力量,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第三節 發展原則
到2022年,基本建成梅州市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和機制,確保“建高地、育名醫、補短板、強基層、促產業、揚文化、保健康”等七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特提出以下發展原則:
(一)創新驅動,產業融合。在充分挖掘梅州中醫藥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的基礎上,把中醫藥產業打造成梅州市綠色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推動創新平台、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動中醫藥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培育和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探索中醫藥產業綠色發展的新模式。
(二)依託優勢,富民增收。依託梅州市“世界客都”“長壽之鄉”“華僑之鄉”“紅色蘇區”等獨特區位、地緣、人緣、資源和生態優勢,發揮中藥材產業富民增收的作用,推動中藥材種植和深加工,培育優勢中醫藥企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發展壯大中醫藥產業經濟。
(三)最佳化供給,中醫惠民。發揮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堅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梅州市中醫藥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各類中醫機構在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提供更優質、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醫療健康服務,讓中醫得到普及,實現“人人享有中醫藥服務”。
(四)品牌引領,提升質量。積極引進和扶持龍頭企業,著力實施中醫藥品牌建設與質量提升工程,努力打造能夠叫得響的梅州中醫藥特色品牌,強化梅州市中醫藥產業的內涵建設,大大提升梅州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第四節 戰略定位
一、建設中醫藥產業主題生態功能區
梅州林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氣候條件適宜、民眾基礎深厚,發展中醫藥產業具有明顯優勢。要抓住全省生態功能區的發展定位,把中醫藥事業作為“保民生、促發展”的一項重要推手。通過不斷挖掘和利用自身特有的資源稟賦,建設中醫藥產業主題生態功能區。
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轉移與對接基地
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主動融入大灣區建設,發揮自身優勢特色,以南藥基地建設為核心,以客家文化為特色,做好粵港澳大灣區的中醫藥產業轉移承接,積極建設中醫藥產業對接基地,著力構建中藥材種植養殖、中藥加工製造、中藥商貿流通、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健康相關產業、中醫藥科研等產業鏈條。通過五到十年努力,在梅州形成以粵東為中心,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中醫藥全產業鏈。
三、建設華南地區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示範基地
以全產業鏈為基礎,發揮客家文化底蘊,構建若干條集中醫藥示範基地、文化旅遊、健康養生、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於一體的現代化健康服務產業鏈條,把梅州打造成華南地區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示範基地。
四、打造世界級中醫藥特色的“長壽之都”
充分發揮梅州市生態環境、長壽資源等優勢,把梅州市打造成大健康產業發展先行區,推動梅州市中醫藥特色健康產業發展,助推“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建設。
第五節 發展目標
一、近期目標(2020—2022年)
至2022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中藥各領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形成產業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發展新格局。在中藥材種植養殖、中藥加工製造、中藥商貿流通、中醫醫療服務、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文化旅遊等六個方面培育和集聚多個產業項目成長點,中醫藥健康產業年產值突破100億元,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到30萬畝,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豐順縣、梅江區、梅縣區和蕉嶺縣,力爭到2020底要通過國家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驗收,興寧市、大埔縣納入“十四五”申報創建範疇。2020年全面啟動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市創建工作,3年內各項指標要達到創建要求,爭取早日完成創建。
二、遠期目標(2023—2030年)
到2030年,全市中醫藥服務體系及支撐體系更加健全,中醫藥健康產業體系更加成熟,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優質醫療服務。“梅州南藥”“良種青蒿”“雙料喉風散”等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爭取實現梅州中醫藥產業增速高於國內同行業平均水平,中醫藥健康產業年產值比2022年翻一番,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到60萬畝,使中醫藥產業成為梅州市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六節 總體布局
一、梅州市中醫藥產業帶總體布局
布局原則:結合梅州市各縣區的中醫藥資源稟賦,以“創新、綠色、優質、高效”為主旨,大力發展中醫中藥綠色生態產業,以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和中藥製造業整體水平為抓手,推動其與南藥種植、中藥材流通、中醫藥康養、文旅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努力把梅州市中醫藥產業打造成為具有獨特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的戰略性產業。產業發展方向上,推動南藥種植業向“規模化、規範化”發展;中藥製造業向“育名企、高質量”發展;中藥流通業向全產業鏈、線上線下一體化等新業態發展;中醫醫療服務業向“建高地、育名醫、引人才”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業向“體系化、內涵化”發展;中醫藥文化旅遊業向“特色化、綜合體”發展;中醫藥科技創新向“協同創新、落地轉化”發展;中醫藥對外發展則重在“引進來,走出去”。
空間布局:根據以上布局原則確定“一核三帶,各有側重,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中醫藥產業空間布局,引導各縣(市、區)以市場為導向,突出特色和優勢,最佳化資源配置,實施全市中醫藥產業差異化發展、集聚化發展。如圖1、圖2所示。
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
圖1 梅州市南藥種植面積熱力圖
具體如下:
一核三帶:“一核”指以梅江區、梅縣區為核心的中醫醫療服務、中藥種植、加工、製造、商貿流通、文旅康養、科研創新的產業分布區。梅州市中醫藥產業優勢資源板塊呈帶狀分布,“三帶”指西北-東南走向的南藥種植資源帶(平遠、梅縣、豐順),半月形分布的文旅康養產業帶(蕉嶺、大埔、豐順),東北-西南走向的中醫醫療資源帶(梅縣、梅江、五華)、東北-西南走向的中醫藥加工製造產業帶和商貿流通產業帶(梅縣、梅江、興寧)。
各有側重:其中平遠、梅縣、豐順重點發展南藥種植,蕉嶺、大埔、豐順重點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梅縣、梅江、五華重點發展中醫醫療,梅縣、梅江、興寧重點發展中醫藥加工製造業和商貿流通。
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探索產業融合機制,大力發展中醫中藥綠色生態產業,鼓勵發展中醫藥康養、養老與文化旅遊產業綜合體。以堅持“新發展”、“大健康”理念為核心,結合各縣區特色和優勢,促進梅州市中醫醫療、南藥種植、加工製造、商貿流通、養生保健、康復養老、文化旅遊等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響梅州市中醫藥品牌。
二、各縣區中醫藥產業發展側重點
根據梅州市各縣區的中醫藥優勢資源板塊分布及資源稟賦條件,各縣區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側重點安排如下:
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
梅州市各縣區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側重點
第二章 夯實南藥種植業的發展基礎
第一節 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
實施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工程,對梅州市野生南藥資源進行普查,撰寫《梅州市中藥資源彙編》。完善中藥材資源分級保護、野生中藥材物種分級保護制度,建立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野生中藥材資源培育基地和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繁育研究,開展道地藥材新品種選育。建立藥用動植物種質資源庫。建立普查和動態監測相結合的中藥材資源調查制度,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立中藥材科技園、博物館和藥用動植物園等保育基地,讓野生中藥材資源得到較全面的保護。
專欄一 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工程
⒈《梅州市中藥資源彙編》撰寫項目。依託梅州市農業農村局、梅州市南藥協會和嘉應學院等的技術力量,建立普查和動態監測相結合的中藥材資源調查制度。結合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對梅州市的中藥資源進行普查,撰寫《梅州市中藥資源彙編》。
⒉青蒿種質資源評價、良種選育及高技術開發項目。依託豐順縣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青蒿種質資源評價,建立青蒿種質資源庫,建設青蒿新品種的人工育種、良種繁育基地,開展青蒿良種選育和青蒿套用高技術開發。
第二節 推進中藥材規模化、規範化、綠色化種植養殖
制定中藥材主產區種植區域規劃,因地制宜推動中醫藥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發展規範化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和專業合作社、合作聯社,引導農戶以多種方式參與中藥材生產,至2030年,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面積增長50%以上。發展具有梅州品牌優勢的中藥品種,制定重點中藥材種植養殖、採集、儲藏技術標準,形成中藥綠色循環經濟模式。著力打造一批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產業帶,培育大品種、大示範、大基地,促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欄二 中藥材規模化、規範化種植養殖工程
⒈中藥材規模化、規範化種養殖基地建設項目。支持建立青蒿、梅片樹(陰香樹)、巴戟天、肉桂、仙草等中藥材產業化基地建設。結合市場需求,梅縣區建立梅片樹、紅豆杉種植基地;平遠縣建立梅片樹、崗梅、金錢草、溪黃草、南板藍根等中藥基地;蕉嶺縣著重發展白芨、佛手種植基地;豐順縣建立青蒿、仙草產業化基地;五華縣鞏固擴大巴戟、杜仲、八角生產基地和肉桂生產基地;大埔縣發展五指毛桃、金線蓮等種植基地;興寧市發展鐵皮石斛種植基地。
⒉優勢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園建設項目。選擇用量大、品種特、質量優、產地地道、歷史悠久的中藥材品種,進行規範化種植研究。建立大麻鎮、銀江鎮、三河鎮仙人草、西河脈菊和毛桃基地、高陂金銀花等規範化種植示範園,總結推廣,形成符合技術標準的規範化連片化種植基地。
⒊平遠南藥產業園建設項目。立足平遠育繁推、種加銷、產學研一體化的南藥產業優勢,爭取把平遠南藥產業園建設成為國家級產業園。
⒋力爭進入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名單。以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範本推動建設中藥材培育示範基地,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及綠色中醫藥產業,爭取進入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名單。
第三節 創新中藥材種植經營管理模式
一、創建新型農業經營管理體系
發揮梅州市龍頭企業的作用,加快建設國家級中草藥種植及深加工創新基地,規劃道地藥材基地建設,加大對青蒿、梅片樹、仙草、五指毛桃等優勢藥材的種植、加工等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初步形成“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六位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管理體系。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方式,規模化、專業化、科學化發展中草藥種植產業。爭取用3—5年時間,採取新型中藥材種植經營管理體系的種植規模達到總規模的70%以上。
二、構建誠信合作的新模式
加強中藥材種植經營管理體系各方契約精神教育以及訂單契約履約監督,對失信者及時向社會曝光。政府對合作社及農戶給予一定的補助和技術指導,幫助其對接行業龍頭企業或行業大戶,實地學習,對學到技術的民眾(得到龍頭企業或行業大戶認可),政府與行業龍頭企業按比例承擔風險,給予種養戶一定的融資擔保或貸款貼息扶持,政府與龍頭企業共同監督資金使用方向,確保資金安全。
專欄三 中藥材種植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工程
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擴大興寧市鐵皮石斛種植;擴建興寧市沉香種植488畝,經濟林種植1900畝;擴建興寧市黃陂鎮白芨等名貴中藥示範基地2000畝。擴建五華縣梅州潮發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牛大力種植基地6000畝、廣東雙崗寨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五指毛桃種植基地2000畝、梅州新農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巴戟天種植基地100畝。
第三章 提升中藥製造業的整體水平
第一節 推動中藥加工生產行業發展
一、推動中藥飲片製造升級
加快傳統中藥飲片創新發展,在總結和傳承傳統中藥飲片炮製工藝的基礎上,著力發展無硫飲片、定量壓制飲片等產業化生產,穩步推進中藥配方顆粒研發及生產。推廣套用中藥飲片加工炮製全過程的智慧型化控制技術、外來有害物質控制技術和安全貯存技術等;開發中藥處方代配代煎信息化智慧型控制系統,規範中藥配方、煎藥操作,實現中藥代配、代煎全過程的遠程監控和可追溯。大力培育中藥提取物高新技術企業,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
二、完善中藥飲片生產加工配套生產體系
以仙草、石斛、巴戟天、金銀花、黃花倒水蓮、葛根等中藥材為主要品種,完善中藥飲片生產加工配套產業。組織相關企業及研究機構研發中藥飲片關鍵技術、中藥材標準化技術。依託常規飲片、膳食飲片等中藥飲片加工,推進中藥飲片生產水平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同時,努力培育現代中藥生產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
三、促進中藥製造業集聚化發展
以建立現代中藥產業鏈、保障中醫藥療效為目標,不斷提高中藥產業和產品創新能力,為市場提供療效確切、品質優良、安全方便、質量可控的中藥產品。推動中醫藥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生產,促進中藥製造產業集聚發展,中成藥產業集聚度得到大幅提升。
四、打造綠色中藥全產業鏈條
制定和完善中藥原料藥和中藥飲片標準體系,推進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提高中藥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中藥綠色經濟,初步形成綠色中藥全產業鏈條。
專欄四 中藥製造業提升工程
⒈中藥飲片關鍵技術、中藥材標準化技術開發項目。組織廣東恆祥藥業有限公司、廣東合百草製藥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及研究機構研發中藥飲片關鍵技術、中藥材標準化技術。依託常規飲片、膳食飲片等中藥飲片加工,推進中藥飲片生產水平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
⒉中藥產業集聚化發展項目。促進優勢中藥產業集聚發展,支持廣東杉維生物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梅州市中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紫杉醇提純,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大健康產業園的中藥材提取和濃縮液(王老吉),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青蒿素哌喹片,廣東嘉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雙料喉風散,廣東分子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藥固態飲料等中藥產品的研發、製造和生產。
⒊支持中成藥的二次開發和生產。根據中成藥二次開發理論、方法和技術,培育梅州市中藥工業的後發優勢,重點支持青蒿素哌喹片等具有著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品種進行二次開發。
第二節 大力培育中醫藥龍頭企業
一、加大龍頭企業引進力度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搭建招商平台,著力引進一批知名企業投資梅州市中醫藥產業。大力引進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中醫藥龍頭企業,培育高端增量,帶動中醫藥產業發展。
二、培育壯大中藥龍頭企業
按照產業化、集聚化的發展方向,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增產擴能,提升規模。深化與廣州藥業集團的幫扶合作,推動梅州高新區、蕉華工業園建設廣藥大健康產業園。服務廣藥集團、中國中藥、香雪製藥等名企新上項目。充分挖掘梅州市現有藥品批准文號的資源,扶持壯大嘉應製藥、新南方青蒿藥業、康奇力藥業等本地醫藥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以現代中藥飲片加工、中成藥研發和中藥提取物為主,圍繞重大工藝改進、藥效物質基礎、質量標準、藥效機制、臨床再評價和藥物經濟學等研究內容,推進中藥優勢品種的二次開發與產業化,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3—5個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拳頭產品。
三、促進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中藥材綜合開發利用,以梅州市省、市兩級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為支撐,實施中藥材價值鏈提升工程,促進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中藥融入現代食品、保健品、美容化妝品新業態。引導中藥企業加大中成藥劑型和輔料的研究,提高中藥材綜合利用率,鼓勵中藥企業以中藥材原料藥為基礎進行保健品、化妝品、食品添加劑、中藥農藥、獸藥的開發研究,培育新的優勢產業鏈。
專欄五 中藥製造業龍頭企業培養工程
⒈中藥製造業龍頭企業招商項目。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搭建招商平台,著力引進一批知名企業投資梅州市中醫藥產業,大力引進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中醫藥龍頭企業,力爭有四川新綠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等3—5家實力雄厚的中醫藥企業落戶梅州。
⒉中藥製造業龍頭企業培育項目。按照產業化、集聚化的發展方向,充分挖掘梅州市現有藥品批准文號的資源,扶持壯大廣東嘉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康奇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醫藥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⒊促進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廣東嘉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龍頭企業開發中藥功能食品、保健、養生系列產品,提高中藥材綜合利用率,培育新的優勢產業鏈,促進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
第三節 建設中醫藥產業創新園區
以廣梅產業園為載體,依託航天生物集團廣梅航天育種研發中心、梅州市華師昆蟲發育生物學與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梅園研發中心以及仲愷廣梅研究院等產學研合作平台,集聚創新要素,打造創新平台,完善創新體系,強化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吸引整合中醫藥產業創新資源,把廣梅產業園建設成為中醫藥產業的承載區、創新成果的集聚區、創新服務的密集區、引領發展的示範區。
專欄六 中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工程
⒈中醫藥產業園區建設項目。以梅州市廣梅產業園為載體,以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廣東梅州原液提取基地和廣藥采芝林梅州中藥產業化服務基地為引領,依託航天生物集團廣梅航天育種研發中心、梅州市華師昆蟲發育生物學與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梅園研發中心以及仲愷廣梅研究院等產學研合作平台,吸引整合中醫藥產業創新資源,把廣梅產業園建設成為中醫藥產業的承載區、創新成果的集聚區、創新服務的密集區、引領發展的示範區。
⒉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以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為載體,建設年產片劑20億片、年產膠囊劑10億片、年產顆粒劑1萬噸的生物醫藥產業園。
第四章 發展中藥流通的新業態
第一節 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中藥材溯源體系
利用國家鼓勵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的政策,提升中藥材質量安全。以梅州中藥材基地可溯源體系構建為基礎,依託梅州市中藥材行業協會和產品追溯及數字服務提供商,建立中藥溯源標準體系、技術體系、服務體系、管理體系、認證體系、誠信體系等,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追溯鏈條模式,提供中藥材產地來源、生產加工、市場流通、醫院藥房使用等四個環節的相關信息進行查詢。同時引進國內實力較強的第三方中藥材公共檢測機構,加強中藥材質量監控。杜絕中藥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保證中藥材質量。爭取1—3年,逐步實現和推進中藥材“從生產到消費”的質量可追溯體系建立。
專欄七 中藥材溯源和質量監控平台建設工程
建立梅州市中藥材溯源平台,通過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即可獲得中藥材從種植地區到產地加工、儲存、運輸條件等一系列信息。在溯源平台中增加中藥飲片質量檢測系統,引進第三方中藥材檢測平台,杜絕中藥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第二節 構建新型中藥材交易流通體系
一、整合梅州各縣(市、區)零星的中藥材批發市場
依託梅州地處閩粵贛邊區地緣優勢,引進龍頭中醫藥流通企業,建設中藥材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的初加工與倉儲物流中心。積極拓展國內外中藥材交易渠道,爭取成為全國區域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重點承擔天然冰片(天然右旋龍腦)、鐵皮石斛、山藥、白芨、仙人草、金柚等大宗南藥的倉儲與交易。爭取用3-5年時間,建立和培育梅州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實現線上線下交易一體化。
二、大力發展中藥材電子商務
進一步加強梅州中藥材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建設,強化電子商務等新興交易業態,進一步完善中藥材經銷網路。利用大數據加強中藥材生產信息蒐集、價格動態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增加中藥材的市場信息透明度。積極引進電子商務龍頭企業來梅州設立分支機構,重點扶持一批優勢中藥材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建設集藥材藥品銷售、信息查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醫藥電子平台,鼓勵企業開設網路旗艦店、專賣店,開展網上訂貨和洽談簽約等,打造優勢品牌,拓寬銷售渠道。爭取1—3年建立類似“安徽亳州藥通網”“康美e藥谷”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梅州中藥材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三、推動中醫藥智慧倉儲物流新商業模式建設
積極開展與珠海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合作,建設中醫藥商貿城和中醫藥智慧物流園等集中醫藥加工、倉儲、物流、行銷於一體的現代化循環經濟發展園區。打造以中藥材集中倉儲服務為核心,集中藥材養護、溯源、運輸、金融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為中藥材提供全程供應鏈服務,著力打造中藥材倉儲物流示範基地。園區內的中藥材流通企業實行“平台+實體”模式,推動“統一質檢、統一倉儲、統一包裝、統一購銷、統一結算、統一管理”的“六統一”的運營模式。智慧物流園區倡導“中藥材+網際網路+倉儲物流+質量檢測+金融服務+產業配套”的全新商業模式,同時加強物流園區與中藥材專業市場、全國性中藥材電子商務公共平台等合作,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爭取1—3年建設成占地200畝的智慧物流園區,實現中藥材年交易額達40億元。重點發展天然冰片、仙草、金柚等大宗南藥的倉儲與交易,全力籌建粵閩贛邊區域性中藥材交易市場。
專欄八 現代化中藥材流通體系構建質量建設工程
⒈建設大型中藥材商貿城。吸引社會資本,整合現有各市縣的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打造融合倉儲、物流、金融等多功能的中藥材綜合園區,建立大型線下智慧中藥材市場,爭取建設成國家定點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同時建設以中藥為主的農產品交易市場。
⒉建設梅州中藥材智慧物流園。以梅縣區、梅江區和興寧市為核心區域,依託嘉應製藥和聯康藥業等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通過建立智慧物流園區實現產業集聚,形成中藥材物流中心和產業基地的融合,打造梅州道地藥材的倉儲、物流、金融相結合的智慧物流園區。
第五章 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第一節 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
一、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全面建成以中醫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等其他類別醫院中醫藥科室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中醫門診部和診所為補充、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路,創新三級中醫醫療服務網路建設機制。全力推進各級中醫醫院升級改造建設項目,公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100%設定中醫科。加強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中醫診療設備配備,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有條件的要建設“中醫閣”。到2022年,全市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全市1888間規範化村衛生站“中醫閣”建設達到30%以上,每千常住人口中醫醫院床位數達0.58張。實施基層中醫館“星級”管理工程,全面加強133間中醫館提升建設,按照“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三個標準明確建設目標和任務,重點加強中醫綜合服務功能整合和人員培訓等工作。
二、推進“名院”“名醫”“名科”建設
加強“名院”建設,強化市級中醫醫院龍頭示範作用。將梅州市中醫醫院、五華縣中醫醫院創建成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等“六位一體”的公立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將其打造成輻射粵閩贛原中央蘇區中醫名院。打造“名醫”工程,培養中醫藥學科帶頭人,評選表彰梅州市“名中醫”。出台市級“名中醫”工作室、名中醫藥專家經驗傳承工作室建設方案,成立民間名中醫藥專家驗方蒐集工作小組。積極推進全市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培訓工作。突出“名科”建設,強化錯位發展,建設一批省級、市級中醫重點專科,提升中醫醫院專科吸引力。
三、鼓勵社會資本辦中醫
支持社會資本優先開辦婦科、兒科、骨傷、肛腸、精神(心理)科等非營利性中醫專科醫院。對社會資本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診所,醫療機構設定規劃和區域衛生髮展規劃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中醫開辦中醫門診部、診所,鼓勵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診所。對連鎖的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實行總部註冊、分支備案政策,引導社會辦醫向規模化、多層次、高水平方向發展,形成多種所有制形式醫療機構相互補充、有序競爭、共同發展的醫療服務格局。
四、推動中醫醫聯體建設
積極推動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梅州市中醫醫院與市內外省級和優秀的市級醫院、民辦中醫醫療機構建立合作共建關係,在學科建設、中醫適宜技術套用、中醫藥人才培養等方面吸取借鑑優秀中醫醫院的經驗,並將值得借鑑的經驗與梅州各基層中醫醫院、民辦中醫醫療機構等分享交流,以促進梅州市各級中醫醫院的良性發展,全力推動梅州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專欄九 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⒈中醫醫院改造工程。加快梅州市中醫醫院新建門診綜合大樓建設項目;平遠縣、大埔縣、蕉嶺縣、豐順縣、興寧市5間中醫醫院整體遷建項目;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新建住院綜合大樓項目、梅縣區中醫醫院新建綜合大樓項目;五華縣中醫醫院改擴建工程項目建設。
⒉中醫重點專科(專病)項目建設工程。建設一批省級、市級中醫重點專科(專病)項目,構建層次分明的中醫專科(專病)防治體系。規劃新建省級重點專科3—5個,中醫特色專科(專病)8—10個。加強“治未病”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推拿、骨傷、肛腸、老年病等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專病)建設。
⒊“中醫館”服務能力再提升工程。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實施基層133間“中醫館”服務能力再提升,完善“星級”管理機制,實施動態管理;加強村衛生站中醫診療設備配備,到2022年,全市1888間規範化村衛生站“中醫閣”建設達到30%以上。
⒋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提升中醫臨床優勢,建立一批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的循證指南,提高市中醫醫院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門診診療服務能力與研究能力,提升縣區中醫醫院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的中醫診療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能力。
⒌中醫醫聯體建設工程。積極推動梅州市各級中醫醫院與省級和優秀的市級醫院、民辦中醫醫療機構建立合作共建關係,推動雙向轉診、診斷互認、協同會診、就診預約等服務,加強醫療協同,在學科建設、中醫適宜技術套用、創建三甲醫院等方面進行資訊共享和經驗分享。
第二節 推動中醫醫療機構發展新模式
一、推動“網際網路+”中醫醫療等新模式發展
發展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醫療諮詢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廣泛開展線上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健康諮詢等便捷服務。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路中醫醫療服務套用。各級中醫醫院實現移動網際網路套用全覆蓋,為就診者提供安全、便利、優質的中醫藥信息服務資源,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智慧型化發展。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區(中醫館)健康信息平台100%全覆蓋。
二、探索建設純中醫醫療機構
參考深圳的中醫藥發展模式及標準,建設純中醫治療醫院。到2022年,在梅州市內建設1家純中醫醫療機構。
專欄十 “網際網路+”中醫互聯套用工程
建立梅州健康管理大數據中心,統一梅州全市所有的醫療機構(包括公立醫療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衛生站等)信息,整合公安、民政、環保、社保等部門的數據,建立梅州市中醫藥數據信息平台、中醫診療健康信息雲平台,實現對梅州區域內衛生健康數據的動態監測及分析。建立覆蓋市、縣的集醫學影像、檢驗報告、健康檔案等於一體的醫療服務信息共享系統以及跨醫院的中醫醫療數據共享交換體系,開展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症遠程會診服務。
第三節 創新中醫人才隊伍培養模式
一、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
加強中醫藥學科帶頭人的培養,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在全市選拔優秀的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開展梅州市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全面提升其臨床實踐能力,形成示範作用。開展國家名中醫工作室、重點學科、重點專科的教學能力建設。加強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培養,建立健全培養機制,城鄉每萬人口衛生機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達到4名,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0.4—0.6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每年遴選業務骨幹到全國知名的中醫藥高等院校開展全脫產、封閉式的培訓。
二、多方面納入及培養中醫人才
定期選拔一批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西醫人員,開展系統性的“西學中”中醫藥知識培訓。充分挖掘並發展民間中醫藥人才,完善確有專長人員資格考試機制。
專欄十一 中醫藥人才培育工程
⒈中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加強國家級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和中醫類別全科醫師理論培訓基地建設,支持市中醫醫院和第二中醫醫院申報創建國家(省)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⒉中醫藥業務管理骨幹人才培養項目。每年遴選業務骨幹到全國知名的中醫藥高等院校開展全脫產、封閉式的培訓,吸取當地先進經驗,促進中醫藥業務骨幹提高中醫藥管理能力。
⒊“西學中”建設項目。定期舉辦面向西醫的中醫培訓班,鼓勵優秀西醫學習中醫知識,促進中西醫在理論和臨床上的深度融合。
⒋確有專長人員資格考試項目。積極利用民間資源,充分挖掘並發展民間中醫藥人才,定期組織中醫藥有一技之長、師承和傳統醫學確有專長人員參加資格考試,完善考試機制和晉升機制。
第四節 持續深化中醫藥體系改革
健全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形成及調節機制。合理調整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向體現中醫藥技術勞務價值的服務項目傾斜。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鼓勵由三甲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療集團或醫共體。改革中醫藥人才評價和激勵制度,制定體現中醫學科的評價指標。
專欄十二 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工程
⒈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改革。合理制定和調整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理順中醫醫療服務比價關係,根據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建立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開展對新醫療服務價格實施後的跟蹤、調研和評估,適時調整中醫服務項目價格,對一些特需醫療服務或個性化需求較強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
⒉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鼓勵由三甲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療集團或醫共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完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整合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建立基層簽約服務制度。
第六章 深化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內涵
第一節 構建新型中醫治未病健康體系
加大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覆蓋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融合發展的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市、縣兩級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治未病”門診,出台中醫健康干預方案或指南(服務包),開發中醫治未病相關健康險產品。用3—5年時間,建成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新模式,完善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
專欄十三 中醫“治未病”建設工程
⒈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建設。以梅州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為指導機構,建設梅州市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市、縣兩級中醫醫院均開設“治未病”科室,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開設“治未病”門診,定期開展“天灸”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治未病服務。
⒉中醫“治未病”醫療保險項目開發。鼓勵中國人壽梅州市分公司開發“國醫添壽”等中醫藥養生保健、“治未病”保險以及各類醫療保險、疾病保險、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通過中醫健康風險評估和干預,提供與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相結合的疾病預防、醫養結合、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等中醫特色健康管理服務。
第二節 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
一、推廣和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與技能
鼓勵中醫醫療機構及內設養生保健部門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村和家庭,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於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提供保健、調理和藥膳等專業技術知識培訓與諮詢。
二、打造梅州中醫藥健康品牌形象
組織梅州市中醫藥企業及研究機構積極開發中醫藥保健食品、長壽食品及中藥功能性食品,形成相對完整的健康食品產業集群。逐步開通輻射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主要城市的產品供應平台,打響梅州市“中醫藥+長壽”的產業品牌。
專欄十四 中醫藥健康小鎮示範工程
⒈建設梅片產業園及梅片小鎮。發揮平遠縣梅片樹種植和加工產業的發展基礎,進一步整合、完善和提升梅片樹資源及產業水平,完善天然冰片的標準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形成以天然冰片產品為核心的產業鏈,在平遠縣建成全國最大的集梅片樹種植、加工、生產、研發、旅遊為一體的科技產業園和梅片小鎮。
⒉建設梅江東山健康小鎮。打造“藥—醫—養—文”四大功能板塊,規劃建設高端醫療服務區、南藥生物科技研發孵化基地、南藥種植示範基地、養生養老社區、鄉村康養度假區、康復養護基地等七大功能區域。
⒊建設梅縣南壽峰南藥小鎮。以梅州市南壽峰健康產業園有限公司為主體,以良好原生態為依託,在梅縣松口鎮,以“南藥+產業鏈”為核心,致力打造中醫藥技術先進、養生養老功能齊全、客家特色文化濃郁、宜居宜業、惠及各方的特色小鎮。
第三節 支持發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
促進中醫技術與康復醫學融合,發揮中醫藥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在基層康復機構大力推廣中醫康復技術,讓民眾就近享有規範、便捷、有效的中醫特色康復服務。加強與市民政局、市場監管局、殘聯等部門的合作,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指導,為工傷、職業病等人群提供規範、有效的中醫藥康復治療和功能恢復訓練。全市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康復科設立率100%。
專欄十五 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建設工程
⒈豐順縣老年康養中心建設項目。加強與江西銀河醫養老年服務中心合作新建老年康養中心,充分利用豐順縣中醫醫院的醫療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養老、護理、醫療、保健服務。
⒉梅州市健康城建設項目。依託梅州市人民醫院、梅州市中醫醫院、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等大型綜合醫院,大力發展中醫特色康復醫療服務業,建設集省內一流醫療、檢查檢驗、康復、教研等功能於一體的梅州市健康城,打造輻射粵東北片區醫療衛生高地,帶動區域醫療服務水平提高,實現個人健康管理,推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
⒊基層中醫藥健康養生服務能力提升項目。依託嘉應學院醫學院等院校,至2022年培養200名基層中醫藥健康養生專業人才,提升基層中醫藥健康養生服務能力。
第四節 推動發展中醫藥康養產業
一、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條,積極發展康養產業
以“長壽梅州”為品牌,推動各縣區中醫醫院遷建工程與養老機構融合發展,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服務密切結合,構建老年專病患者醫康護養生態系統模式。推動中醫醫院與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開展業務和技術合作。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緊密協作關係,建立綠色就診通道,方便老年人就醫。通過3—5年努力,打響梅州市中醫藥養生旅遊名片,讓梅州市康養產業規模擴大一倍以上。
二、推動中醫藥服務走進養老機構
鼓勵公立中醫藥機構執業醫師到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多點執業,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諮詢和調理服務。放寬準入條件,最佳化審批環節,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醫養結合機構以及護理、療養、康復機構。利用3—5年時間,讓養老機構都能提供基本的中醫藥服務。
專欄十六 打造梅州中醫藥養生旅遊名片工程
⒈雁鳴湖綜合養生谷服務能力提升項目。提升梅州市雁鳴湖養生谷的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健康養生人才培訓中心、溫泉+中醫藥調理中心、高端會議接待中心、SPA中醫藥養生島、梅州市中醫藥健康食品形象店等綜合性功能區。
⒉大埔縣中醫健康養生產業園項目。建設大埔縣中醫健康養生產業園,新建一幢健康養生館,兩幢老年公寓,老年活動中心及護理院等,規劃建設集南藥種植、中醫藥養生、生態養生、休閒旅遊為一體的健康養生產業示範基地。
⒊五華縣南灃山養生養老生態園項目。在五華縣南灃山建設歷史博物館、民俗文化廣場、養老公寓、老年接待中心、老人康復中心、客家文化長廊、萬國風情街、水上樂園、上下五千年漂流、濕地花海等項目。
⒋培育1—3個省級中醫藥特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基地。鼓勵公立、民營中醫類醫院、門診部、中醫診所、中醫館及中醫醫師等與鎮(街)、社區、村委等開展合作,建立中醫藥康養、保健為主業的醫療體系,為老年人開展中醫藥特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面向老年人群開展包括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諮詢等服務在內的“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包”服務。
第七章 打造特色中醫藥文化旅遊綜合體
第一節 推動梅州中醫藥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一、構建梅州市中醫藥文化和旅遊資源深度融合的新業態
充分發揮梅州市中醫藥文化和旅遊資源的獨特稟賦,積極尋找中醫藥文化和旅遊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對接點,舉辦中醫藥論壇,發揮各自影響力,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業態融合。以梅州市全域旅遊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用3年左右時間建設一個統一的信息反饋、消費投訴、便民服務等內容為主體的中醫藥文化旅遊服務平台,推動梅州各種文化和旅遊項目的有機融合,共同發展。
二、打造梅州市中醫藥博物館成為文化旅遊新名片
借鑑並對接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梅州市中醫藥博物館的展區可涵蓋醫藥文物、藥材標本(中藥展區、大型液浸標本展區等)、藥圃、名醫壁、名醫雕塑、中醫藥文化宣講區、諮詢區、真偽藥材鑑別區等展區。把梅州市中醫藥博物館納入旅遊點,利用其傳播客家地區的傳統中醫藥文化,展示梅州本地特色中藥材。把梅州市中醫藥博物館建設成為“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梅州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把其打造成梅州中醫藥文化旅遊的新名片。
專欄十七 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工程
⒈積極舉辦具有影響力的中醫藥論壇。由各縣(市、區)輪流舉辦“中國中醫藥健康旅遊年”,支持舉辦國際性的中醫藥長壽健康旅遊展覽、會議和論壇。通過梅州中醫藥博物館、梅州中醫街、梅州中醫藥文化長廊等構造梅州市健康城。
⒉實施梅州市全域旅遊服務中心項目工程。該項目由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推動,在梅江區通過實施梅州市全域旅遊服務中心項目,整合梅州市所有的旅遊資源,實現全域旅遊的網路化、規範化和可持續的發展。
第二節 建立中醫藥客家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積極利用梅州市“世界客都”的美譽,規劃建設中醫養生小鎮、溫泉康養基地等項目,開發以中醫藥文化傳播和健康體驗為主題,融中醫藥療養康復、養生保健、文化傳播、客家特色於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線路和產品,大大提升梅州客家品牌的綜合影響力。
專欄十八 梅州中醫藥與客家文化整合工程
⒈實施五華客天下文化旅遊特色綜合體建設工程。充分利用梅州客家文化和傳統,與中醫藥旅遊結合起來,實施五華客天下文化旅遊特色綜合體建設項目,突出梅州客家文化和中醫藥特色,實施地點在五華縣。預計該項目占地面積5500畝,建設體育健身、兒童遊樂、養生養老、休閒度假、城市宜居和文化旅遊等綜合園區。
⒉最佳化梅江區廣東客天下旅遊產業園項目。該項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東升工業園旁,具有很深的客家文化內涵:包括客家鼎、客家賦、百米大型客家遷徙圖、客家墟日圖、印象客都、潘鶴四大雕塑、客家祠、客天下廣場、客家小鎮等。預計該項目占地637公頃,集科研、教育、生態、文化、休閒、度假、居住和旅遊觀光景點為一體的客家民俗文化旅遊產業園。
⒊最佳化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該項目地處梅縣區核心區域,緊鄰葉劍英故居、國家5A級景區雁南飛、4A級景區雁山湖。預計該項目占地13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50萬平方米。建設老街商業區、客家特色大型實景演出、文旅創意產業園、康體熙養社區、休閒購物中心、商住等及相關配套服務基礎設施。
⒋實施南口“客家世界”生態養生區工程。整合南口生態人文小鎮、僑鄉村文化觀光旅遊區(尤其是百年客家圍龍屋)和麓湖山養生度假旅遊區。借鑑浙江烏鎮經驗,接待中高端顧客,包括運動休閒、歷史文化養生等綜合旅遊、養生項目。
第三節 建立中醫藥長壽健康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一、開發梅州市中醫藥長壽文化旅遊項目
以中醫藥長壽文化為主題開展旅遊活動,整合中醫藥長壽文化園、中醫藥長壽博物館、中醫藥長壽養生保健會館、中醫藥長壽產品加工場所等資源,宣傳和利用梅州市的長壽文化,發展中醫藥長壽旅遊服務,推動中醫藥長壽健康與旅遊產業有機融合,開發中醫藥長壽健康旅遊產品和線路,打造1—2項具有梅州地域特色的中醫藥長壽文化旅遊項目。
二、打造中醫藥長壽旅遊品牌
探索中醫藥長壽旅遊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創新發展體制機制,推廣套用網際網路技術,在長壽產業化改革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推動旅遊業與長壽養老相結合,與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深度融合,成為特點鮮明、優勢明顯、綜合實力強、具有示範輻射作用和一定影響力的長壽健康旅遊品牌。積極舉辦梅州中醫藥長壽旅遊年,舉辦中醫藥長壽旅遊展覽、會議和論壇。逐步建成1個融中藥材種植、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康養服務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於一體的中醫藥長壽旅遊品牌。
專欄十八 中醫藥健康與長壽的旅遊工程
建設長壽之鄉休閒基地,培育梅州市南壽峰健康文化產業園、蕉嶺長壽村、豐順鹿湖國際康養旅遊度假區、梅江東山健康小鎮等旅遊項目。建立中醫藥康養、保健為主業的醫療體系,為老年人開展中醫藥特色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把中醫藥、長壽、養老和醫療結合起來,推動梅州長壽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節 建立中醫藥紅色文化與生態旅遊產業聚集區
一、建設紅色旅遊綜合體
藉助廣東唯一全域被中央認定為“原中央蘇區”的地級市的身份,以蘇區軍民發揚中醫藥防病治病好傳統為主題,建設一個綜合的紅色旅遊綜合體,把眾多的紅色旅遊點串聯起來,包括健康養生文化旅遊項目,重點建設紅色革命紀念長廊,紅軍路,水上旅遊項目,並把梅州市名人旅遊項目合併起來。
二、建立中醫藥生態資源旅遊產業融合示範區
結合梅州豐富的青山、綠水、溫泉等資源,並利用青蒿、紅豆杉、梅片樹、南國紅豆杉、鐵皮石斛、金線蓮、長壽食品等優勢中醫藥資源,開發南藥特色資源旅遊。以五華湯湖熱礦泥溫泉、豐順縣隍鎮溫泉、湯坑溫泉、熱柘溫泉為核心,開發“青蒿文化+溫泉養生”等南藥養生溫泉項目,整合、最佳化梅州的中醫藥+溫泉療養項目。
專欄二十 中醫藥健康與溫泉結合的旅遊工程
⒈建設興寧市玖崇湖溫泉小鎮。利用當地溫泉資源建設溫泉度假、圍龍屋、婚慶藝術、白芨種植及深加工、水上樂園、康體養老養生內容。利用豐富的旅遊資源、中醫藥資源、天然氧吧、溫泉之鄉的美譽,開展中醫藥膳養生餐、中醫養生茶飲、中醫康療溫泉等康療服務,建設特色溫泉養生小鎮。
⒉豐順縣珠江·海棠灣溫泉度假山莊。由豐順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推動,實施地點是豐順縣,預計該項目用地面積100畝,打造集溫泉旅遊區和高端休閒文化綜合體項目。
第五節 創新梅州市中醫藥文化傳播方式
利用文化展館和健康旅遊設施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播。利用中醫藥資源與旅遊資源融合的標本館、科普基地、中藥材植物園、中醫養生體驗區等中醫藥健康旅遊設施,積極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中醫藥文化活動,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效果。
充分利用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推進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開展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保護工作,提高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工作的力度,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通過多種形式推進中醫藥文化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進機關、進校園。
專欄二十一 梅州市中醫藥文化傳播項目
⒈建設青蒿文化展覽中心、巴戟天文化展覽中心、梅片文化展覽中心。和梅州市中醫藥博物館合併建設。展覽內容包括梅片樹、青蒿、雞血藤、廣金錢草、何首烏、鳳仙透骨草、溪黃草、南板藍根等草藥種植場、銷售區、觀景區展覽會、中醫藥文化體驗、中藥養生文化展示等。
⒉打造“梅州中醫藥”微信公眾號。利用數位化、信息化、網路化等新技術,把梅州的旅遊、中醫藥文化、客家文化、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教育基地、中醫養生保健等相關內容,通過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業態進行推廣。
第八章 推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
第一節 加強中醫藥教育與學術傳承
一、推動建立梅州市中醫藥類一級學科及中醫藥相關學科建設
支持嘉應學院醫學院積極申報設立中醫藥類本、專科專業,支持梅州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申報設立中醫藥類專科專業,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中醫藥健康服務類職業院校。推進中醫藥相關學科建設,構建服務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學科專業體系,培養中醫養生保健、康復、養老、健康管理等各類中醫藥健康服務專業人才。加強中藥鑑別、中藥飲片炮製、中藥傳統調劑、中醫臨床藥師等中藥特色技術人才的培養。逐步形成適合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中醫藥特色、兼具科學規範的中醫藥學科體系,提高中醫藥學術水平。
二、開展客家學術流派傳承工作
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建立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體系,將師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鼓勵醫療機構發展師承教育,實現師承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建立傳統中醫師管理制度。加強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吸引、鼓勵名中醫藥專家和長期服務基層的中醫藥專家通過師承模式培養多層次的中醫藥骨幹人才。支持開展發痧、藥浴等中醫藥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的傳承,完善“雙向進入”機制,鼓勵確有專長人員參與教育教學,支持舉辦中醫藥傳統技能服務機構。爭取3—5年內梅州市能湧現出一批流派學術成果,套用一批流派特色技術,打造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三、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的保護與技術挖掘
系統開展梅州客家傳統中醫藥古籍、名方驗方、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的篩選、整理和研究,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資料庫、保護名錄,發掘療效良好的梅州客家民間驗方並進行市場開發。調查、挖掘、整理客家習用藥用植物及其傳統使用經驗,通過藥膳等形式將客家習用藥物商品化、產業化。爭取3-5年內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工作的長效機制。
專欄二十二 中醫藥繼承發展工程
⒈中醫藥師承教育項目。加強國醫大師、名中醫專家活態傳承,選擇30位知名中醫專家,收集整理5000例典型醫案,對名中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特色醫技醫術進行挖掘整理與傳承研究,構建名中醫優勢病種學術經驗傳承知識庫。拓展傳承範圍,建立20—30個名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通過網際網路、移動醫療、視頻直播等方法,提升師徒帶教的傳授能力與效率,培養一批中青年名中醫。建立傳統中醫師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形成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和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
⒉客家傳統中醫藥文獻發掘推廣項目。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挖掘、整理、研究古今客家中醫藥名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及特色診療技術,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資料庫、保護名錄。加強古典醫籍文獻、醫家醫案、傳統製藥技術經驗等系統研究。通過出版系列叢書、建設新媒體平台等方式對客家傳統中醫藥文化進行宣傳推廣。
⒊建立客家習用藥材名錄。由嘉應學院牽頭和推動,收集整理200種客家習用藥用植物,調查客家習用藥物的傳統使用經驗,形成名錄。建立客家習用藥物的化學指紋圖譜,進行安全性和毒理性評價並制定申報習用藥材標準。通過藥膳等形式對客家習用藥物商品化、產業化開發。
第二節 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
一、健全中醫藥協同創新體系
要技術攻關,在研發上下功夫。開展客家傳統中醫藥古籍、名方驗方、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篩選、整理、研究,確保薪火相繼、根脈相傳。持續引進中醫藥科研機構和人才,“地校”合作,提升科技研發水平,形成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醫醫院、醫藥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為主體,輻射粵閩贛的中醫藥科技創新區。籌建市中醫藥科學院、大南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梅州中心、中藥智慧型配送中心項目,組建客家地區藥用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院,對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自貿區和珠海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引進先進中醫器械和中藥製藥設備,改良名優院內中藥製劑產品。健全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為核心,以嘉應學院醫學院、市中醫醫院和企業為主體,以省市中醫藥類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廣藥集團梅州分中心、省中醫藥研究所、客家地區藥用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為支撐的多學科、跨部門共同參與的中醫藥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完善中醫藥領域科技布局。爭取3—5年內建立政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中醫藥協同創新機制。
二、設定梅州市特色中藥材科研專項
以開發梅橘紅、柚皮陳化、發展中藥材無公害規模化種植(養殖)技術、中藥材有效成分現代提取技術、中藥材現代檢測檢驗手段、中成藥先進加工生產技術、中醫醫療診斷先進技術及手段、中藥材現代化貯運流通手段等作為研究重點,促進梅州中醫藥科技創新達到一個新的台階。推動梅橘紅、柚苷、天然冰片(梅片)和金線蓮等特色產品項目研發。挖掘和發展梅州“老字號”中藥名藥,把“雙料喉風散”“八寶驚風散”“青蒿素”等中藥品牌推出圍龍、走向世界。
三、加強中醫藥領域的先進技術研究
以中醫藥領域前瞻性技術為引領,推動梅州市中醫藥先進技術研發,為中醫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好技術儲備和積累。綜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一批基於中醫理論的診療儀器與設備,鼓勵基於經典名方、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等的中藥新藥研發,促進創新成果的智慧財產權化、商品化和產業化提升。
專欄二十三 中醫藥科技創新提升工程
⒈建設中醫藥科技創新基地平台。由嘉應學院牽頭,與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等國內外科研院所進行戰略合作,圍繞重大疾病、優勢病種、特色療法等系統開展中醫藥臨床研究、協同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套用,完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中醫藥科技創新平台和協同創新網路,建立符合中醫藥發展特點的創新體系。
⒉中醫藥科技創新產業園。整合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現有醫藥企業,打造以梅州為中心的粵閩贛客家(粵東)中醫藥科技產業中心,建設廣東省區域性(梅州)創業孵化基地,重點孵化新醫藥等企業。
⒊推動客家地區藥用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通過研究所推進客家中醫藥的研究,加強與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等國內外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重點是培育金柚、梅片樹、青蒿、廣巴戟等品種的產學研一體化項目。
⒋推動中藥材梅橘紅的產學研一體化項目研究。建立金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立梅橘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推動梅橘紅的研究。
⒌中醫藥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研發中心。藉助國內一流中醫藥大學的科研力量,聯合成立中醫藥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研發中心。
⒍申報中藥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嘉應學院內,圍繞確有療效的客家驗方以及客家習用藥材建立中藥實驗室,爭取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
⒎申報青蒿為道地藥材。聯合惠州申報青蒿為道地藥材,擴大青蒿的種植,進一步提高青蒿研發水平。
第九章 推動中醫藥對外發展
第一節 加強中醫藥合作交流
一、充分發揮梅州海外華人華僑資源優勢,加強與海外華僑的合作與交流
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切入點,特別是客家人聚集較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展中醫藥服務對外交流與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高等院校、中藥材企業等舉辦國際性學術研討活動。在援外醫療和健康合作中體現梅州市中醫藥服務特色,吸引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來梅接受中醫藥短期培訓和臨床實習,讓中醫藥成為梅州與海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新名片。
二、加強與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的中醫藥合作交流
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項目,開展與珠海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合作,在種植、生產、研發等領域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促成有關中藥種植、成果轉化等項目在梅州落地建設,推廣梅州中醫藥產品的海外註冊及上市。聘請台港澳知名中醫師來梅州坐診,開展中醫藥服務和交流。加強與台灣大仁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機構的交流合作。發揮“廣東梅州梅江台灣農民創業園”及其示範基地的優勢,整合資源,探索南藥的種植和開發合作,開發保健養生產品。
專欄二十四 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綜合工程
⒈“中醫藥發展(梅州•留隍)峰會”項目。舉辦“中醫藥發展(梅州•留隍)年度峰會”,邀請來自香港、澳門、台灣以及國內外知名的中醫藥專家、院士和國醫大師參加,研究和傳承名醫經驗和學術思想,促進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融合,推進梅州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爭取將世界中醫藥大會與峰會合併召開並將以後舉辦地點落戶梅州留隍。
⒉“海外惠僑工程—中醫關懷計畫” 。充分發揮梅州海外華人華僑資源優勢,由梅州市衛生健康局聯合相關部門組織梅州市中醫醫療機構和企業在海內外舉辦義診交流、研討會、中醫師培訓、中醫藥推介展覽等活動,推動海外華人醫院與梅州市內中醫醫院開展合作。加大中醫關懷宣慰僑胞力度,傳播中醫藥文化,擴大中醫藥海外影響。
⒊珠海橫琴粵澳中醫藥產業合作項目。由梅州市衛生健康局牽頭組織中醫藥相關企業和機構加強與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公共服務平台的聯繫與合作。探索與產業園在研發、中試及生產、第三方質量檢測等平台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促成有關項目在梅州落地建設。依託產業園國際註冊、國際進出口貿易、國際會議及展覽、中醫藥文化宣傳及推廣、國際培訓等功能板塊,推廣中醫藥產品在海外的註冊及上市。
第二節 擴大中醫藥國際貿易
一、開拓中醫藥海外市場
支持中醫藥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中醫藥對外投資和貿易。將中醫藥國際貿易納入梅州對外貿易發展總體戰略,加強中醫藥服務貿易對外整體宣傳和推介。利用梅州海外友好城市、海外經貿文化聯絡處、世界客商大會等平台,推動中醫藥產品的海外貿易、註冊和市場準入。積極掌握民間中藥材、藥方流向海外的情況,鼓勵中醫藥企業挖掘民間資源進行外貿合作。培育具有較強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的中醫藥服務貿易骨幹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中醫藥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或合作生產,打造全產業鏈服務的跨國公司和知名國際品牌。
二、吸引外商來梅投資
利用梅州海外友好城市、海外經貿文化聯絡處、世界客商大會等平台,實行相關優惠政策,吸引華僑華人及外商來梅投資中醫藥產業,合作開發中藥材種植、生產流通、養生旅遊等領域,合辦中醫養生旅遊機構等。發揮“生態梅州、綠色梅州”、“世界客都、長壽梅州”的生態和人文吸引力,與境內外旅行社等機構合作開展入境中醫健康旅遊,力爭成為梅州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
專欄二十五 中醫藥國際貿易拓展工程
⒈中醫藥及其附加產品的海外拓展項目。由梅州市商務局牽頭策劃組織,依託新南方援非抗瘧及其非洲經貿合作平台,以及珠海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國際註冊平台,做大做強複方青蒿素哌喹片(粵特快)等中醫藥產品的國際市場,帶動青蒿素附加產品(如牙膏等日用品)和其它中醫藥產品的國際貿易和交流。
⒉中醫藥海外合作項目。鼓勵和扶持有條件的中醫藥企業、醫療機構與海外華人醫療機構、大型醫藥連鎖店合作,開辦中醫醫療機構、藥品連鎖店和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或合辦傳統醫藥中心。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完善梅州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政策落實的指導、督促和檢查,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本規劃實施分工方案。市、縣兩級中醫藥管理機構設定率100%。各縣(市、區)將中醫藥工作納入本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健全中醫藥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和工作機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第二節 健全管理體系
健全和完善市、縣、鎮(街道)三級中醫藥工作機構,強化市、縣衛生健康部門中醫藥管理工作職責。藉助國內外中醫藥領域專家的力量,成立梅州市中醫藥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體系機制,加快中醫藥服務對外貿易發展。
第三節 加大政府投入
市縣政府設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重點支持藥材種植、中藥加工、新產品研發、交易體系建設等重點環節,推動中醫藥產業做大做強。建立公立中醫醫院長效補償機制,政府投入政策重點向中醫醫院傾斜,將符合政府保障範圍、符合區域衛生髮展規劃的公立中醫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鼓勵國家政策性銀行在業務範圍內為符合條件的中醫藥服務出口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符合條件的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中醫藥骨幹企業可按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給予減免企業所得稅。
第四節 爭取醫保政策支持
積極向省醫療保障局爭取醫療保險、醫療救助方面的傾斜政策,擴大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醫藥適宜技術、中藥品種和醫療機構院內中藥製劑納入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在本市的政策事權內,研究出台對中醫藥方面適度傾斜的醫保政策,深化中醫藥服務價格改革,制定實施中醫藥差別化的價格調整政策,建立中醫藥服務分類補償機制,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落實相關中醫藥特色項目收費政策,提高針灸、推拿、骨傷等中醫特色醫療服務價格。
第五節 落實主體責任
落實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發展中醫藥的主體責任,確保中醫藥投入在衛生事業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完善中醫藥管理體系,鼓勵所有縣級衛生健康局加強中醫藥監督體系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綜合監督執法機構設立獨立的中醫藥監督科室,尚不具備條件的要確定專人負責中醫藥監督工作。
第六節 重視人才培養
建立定向培養、按需培養、持續培養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完善中醫藥人才培訓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基層中醫藥人員在職培訓和學歷教育。完善適應中醫藥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績效考核和職稱評聘制度,建立吸引和穩定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的保障和激勵機制。鼓勵畢業生、離退休中醫藥專家、在職在崗中醫藥人才到基層服務。做好傳統醫學確有專長人員從醫資格考試評定工作,建立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的教育培養制度,完善培養模式。利用“引進急需緊缺人才”計畫,引進中醫藥產業創新團隊、高素質人才。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引進機制。
第七節 強化全行業監管
加強中藥材質量監管,規範中藥材種植養殖種源及過程管理。維護中藥材流通秩序,加強市場供求監測,加大力度查處中藥材市場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全面貫徹實施新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及《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GSP),加大飛行檢查力度。加強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嚴禁銷售假劣中藥材,建立長效追責制度,確保全市中醫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強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和分析評價,對嚴重不良反應病例報告及時調查處置。組織實施基本藥物抽驗,合理安排對生產、配送和銷售、使用環節的抽驗,實現全品種覆蓋。建立基本藥物抽驗信息平台,及時統計、匯總基本藥物抽驗數據。推進藥品生產經營領域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信用等級評定。建立和完善對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構建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框架,營造良好信用環境。健全醫療衛生質量、技術、安全、服務評估機制和專家支持體系。完善康養服務業準入、退出、投訴受理、獎懲等機制,建立康養機構建設質量和等級評估標準。
第八節 加大宣傳引導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利用多種媒介、多種方式紮實做好中醫藥規劃政策解讀、內容宣傳工作,廣泛爭取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的支持。大力宣傳推廣規劃執行中湧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廣泛調動中醫藥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執行力,為全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附屬檔案
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序號
重點任務
具體章節
牽頭單位
參與部門
1
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
第二章第一節
市農業農村局
市林業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嘉應學院
2
中藥材規模化、規範化種植養殖工程
第二章第二節
市農業農村局
市林業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
創新中藥材種植經營管理模式
第二章第三節
市農業農村局
市林業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
推動中藥加工生產行業發展
第三章第一節
市衛生健康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
5
大力培育中藥龍頭企業
第三章第二節
市衛生健康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6
建設中醫藥產業創新園區
第三章第三節
市衛生健康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梅州高新區
7
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中藥材溯源體系
第四章第一節
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局
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
8
現代化中藥材流通體系構建
第四章第二節
市商務局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市場監管局
9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第五章第一節
市衛生健康局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0
推進中醫醫療機構發展新模式
第五章第二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發展改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1
創新中醫人才隊伍培養模式
第五章第三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嘉應學院、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2
持續深化中醫藥改革
第五章第四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醫保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
13
構建新型中醫治未病健康體系
第六章第一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
14
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
第六章第二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5
支持發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
第六章第三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民政局、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殘聯、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6
推動發展中醫藥康養產業
第六章第四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7
推動梅州中醫藥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第七章第一節
市文廣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局
市委宣傳部
18
建立中醫藥客家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第七章第二節
市文廣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局
市發展改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9
建立中醫藥長壽健康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第七章第三節
市文廣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局
市發展改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0
建立中醫藥紅色文化與生態旅遊產業聚集區
第七章第四節
市文廣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局
市發展改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1
創新梅州市中醫藥文化傳播方式
第七章第五節
市文廣旅遊局
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局
22
加強中醫藥教育與學術傳承
第八章第一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教育局、嘉應學院、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3
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
第八章第二節
市科技局
市衛健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4
加強中醫藥合作交流
第九章第一節
市衛生健康局
市委統戰部(僑辦)、市外事局、市台港澳事務局、市商務局
25
擴大中醫藥國際貿易
第九章第二節
市商務局
市外事局、市台港澳事務局、市委統戰部(僑辦)、市僑務局、市發展改革局
26
加強組織領導
第十章第一節
梅州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
各成員單位
27
健全管理體系
第十章第二節
市委編辦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
28
加大政府投入
第十章第三節
市財政局
市金融工作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9
爭取醫保政策支持
第十章第四節
市醫保局
市發展改革局、市衛生健康局
30
落實主體責任
第十章第五節
梅州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
各成員單位
31
重視人才培養
第十章第六節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衛生健康局
32
強化全行業監督
第十章第七節
市市場監管局
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林業局、市農業局
33
加大宣傳引導
第十章第八節
市委宣傳部
各成員部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