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烏龍茶

廣東烏龍茶

烏龍茶原產福建、廣東和台灣,是中國獨有茶類,其生產歷史源遠流長,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廣東烏龍茶產於粵東地區的潮安、饒平,豐順、蕉嶺、平遠、揭東、揭西、普寧、澄海、梅州市大埔,東莞市。主要產品有鳳凰水仙、鳳凰單叢、嶺頭單叢、饒平色種、石古坪烏龍、大葉奇蘭、興寧奇蘭等。以潮安的鳳凰單樅和饒平的嶺頭單叢最為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烏龍茶
  • 產地:粵東地區
  • 茶園面積:16000公頃
  • 產茶量:14800噸
產地,種類介紹,鳳凰單叢名茶,嶺頭單樅,石古坪烏龍,基本特徵,鑑別方法,製作過程,沖泡方法,必備要素,茶藝表演,

產地

廣東烏龍茶產區主要在廣東東部的潮安縣、饒平縣、汕頭市,茶園面積約16000公頃,烏龍茶產量14800噸,占全省茶葉產量的37%。饒平縣平溪鄉嶺頭村是嶺頭單從的原產地;潮安縣鳳凰山是鳳凰水仙的原產地。廣東烏龍茶中以鳳凰單叢最為珍貴,在廣東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及台灣地區都深受歡迎,海外僑胞也很喜愛鳳凰單叢,在東南亞各國都很暢銷。

種類介紹

廣東烏龍茶產於粵東地區的潮安、饒平,豐順、蕉嶺、平遠、揭東、揭西、普寧、澄海、梅州市大埔,東莞市。主要產品有鳳凰水仙、鳳凰單叢、嶺頭單叢、饒平色種、石古坪烏龍、大葉奇蘭、興寧奇蘭等。以潮安的鳳凰單叢和饒平的嶺頭單叢最為著名。

鳳凰單叢名茶

“鳳凰單叢”是從鳳凰水仙群體中經過選育繁殖的優異單株,因採制是單株採收,單株製作,且品質優異,風味不同,故稱為鳳凰單叢。鳳凰單叢是眾多優異單株的總稱。現今鳳凰單叢有八十多個品系(株系),有以葉片形態命名的,如山茄葉、橘子葉、竹葉、柿葉、柚葉等25種;有以花香命名的,如黃枝香、桂花香、米蘭香、芝蘭香、茉莉香、玉蘭香、杏仁香、肉桂香、夜來香、暹朴香十大香型;有以樹形命名的,如石堀種、娘傘種、金猴子、哈古撈種等15種;有以成茶外形命名的,如絲線茶、大骨貢、幼骨子、大葉烏、大白葉等26種;還有一些特殊命名,如宋種、接種、八仙過海、海底撈針、兄弟茶等。近年還培育一些質量達到單樅水平而未定名的,都統稱為單叢。
幾種香型幾種香型
鳳凰單叢品質特徵:
外形:條索壯直、緊結勻嫩,色澤灰褐具光澤。
內質:釅香襲人,具有天然優雅花香,香味持久高強;滋味濃醇鮮爽回甘。湯色金黃似茶油,茶湯清澈,沿碗壁有金黃色彩圈。葉底肥厚軟亮,綠葉紅鑲邊。有特殊的山韻蜜味,八泡仍有餘香。具有隔夜不餿的特點。
鳳凰單叢名茶經過精心培育和採制加工,形成了多種天然花香、里香味。主要有桂花香、蜜蘭香、芝蘭香、玉蘭香、米蘭香、黃枝香、杏仁香、肉桂香、柚子香、茉莉花香等十多種。日本豐茗會理事長公下智教授稱鳳凰單叢名茶為中國的“國寶”;尼克森總統品嘗過鳳凰單叢名茶後也稱讚不已,說它比美國花旗參還要提神、養神。

嶺頭單樅

原產地廣東省饒平縣坪西鄉嶺頭村,主產區饒平、潮安。揭東、揭西、普寧、澄海等地也有生產。嶺頭單叢是國家級良種,品質優異1986年獲得全國名茶稱號。
嶺頭單叢品質特徵
外形::條索直條緊結微彎曲,色澤黃褐似鱔魚皮,油潤具光澤;
內質:具有明顯的自然花蜜香韻,香氣持久。滋味清爽甘滑,回甘。蜜味顯現(蜜韻重),耐泡;湯色橙紅清澈明亮;葉底葉質柔軟,葉色綠黃,紅邊明顯。

石古坪烏龍

主要產地廣東潮安縣鳳凰村石古坪村
外形:茶條索細緊,色澤砂綠油光。
內質:香氣清芬,清高持久,有獨特山韻;滋味鮮醇爽口;湯色黃綠清澈似綠豆湯;葉底葉色嫩綠,葉張完整,葉邊有一線紅色。

基本特徵

廣東烏龍茶產于海拔1000米高山,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是有機種植的無污染茶葉,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量、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顏色綠,茸毛多。是純屬天然綠色健康飲品,該茶特點是污染少、耐沖泡、清香、甘醇、外形緊結、青綠油潤、湯色蜜黃透綠、葉底肥嫩完整、富特有的高山韻,香氣濃郁且耐沖泡。
優質烏龍茶的特點
凡品質上乘,有品牌、有產量的商品茶,方可稱為“優質烏龍茶”。更為科學的說,優質烏龍茶應有以下幾方面的簡要特點:①具有優越茶園生態條件和優良的茶樹品種;②在省級以上茶葉評比中獲過獎,並有一定知名度;③品質優異,風格獨特,能被一定範圍的消費者所青睞;④具有一定的數量,且經濟效益高;⑤衛生、農殘及重金屬指標符合國家標準。
廣東烏龍茶,主產於廣東潮州地區,鳳凰單樅和鳳凰水仙是廣東烏龍茶中的最優秀產品。近年來,廣東的石古坪烏龍和嶺頭單叢(即白葉單叢)也較出眾。其次是產於饒平縣的饒平色種。廣東烏龍茶外形條索狀,色澤棕褐,湯色金黃,滋味濃厚,有甜香味。

鑑別方法

廣東烏龍茶:廣東烏龍茶總體來說,條索肥壯勻整,色澤褐中帶灰,油潤有光,湯色黃而帶紅亮,葉底非常肥厚。最突出的是廣東烏龍的香氣,獨樹一幟,而又芬芳馥郁。較為常見的香型有:類似梔子花的黃枝香、桂花香、蜜蘭香、芝蘭香等等。

製作過程

採摘:一般選在晴下午採摘,做到眼緊,手快,輕采,輕放,采一個放一個,避免茶青緊壓。
曬青:即日光萎凋。曬青時間最好在有陽光的下午4-5時。鮮葉薄置,不宜重疊。一般而論,若氣溫在22℃~28℃,曬15~20分鐘;20℃~25℃,曬20~30分鐘;28℃~33℃時,曬10分鐘左右。具體操作時,應依品種、氣候、鮮葉含水量等不同情況,確定曬青時間的長短。通過曬青,使“茶葉曬貼篩”,鮮葉水分消失10%~15%,便算適度。 曬青作用:蒸發葉子的部分水分,為促使葉內部產生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創造條件,有利於提高成品茶的色、香、味。
涼青:又稱“複式萎凋”。是指將曬青後的茶葉,移置陰涼處的涼青架涼青。涼青屬靜置階段,一般1~2小時為宜。涼青的作用:涼青實際上是短時間內的自然萎凋,讓葉內的各種生化變化在較低溫度條件下均勻而緩慢地進行,繼續增加水解產物,進一步強化葉細胞膜的透性,提高氧化酶的活性,從而發展香氣。
碰青:也稱“做青”,俗稱“浪茶”,是形成烏龍茶色、香、味的關鍵,也是半發酵和半萎凋(即輕發酵和輕萎凋)的綜合過程。碰青的空氣適宜溫度一般為18℃~20℃,適宜的相對濕度一般為75%。碰青時間大約從晚上6:00~7:00開始,直到第二天天亮,歷時需10~12小時;約隔2小時碰一次,全過程需碰青5~6次;每次適度碰青約2分鐘。碰青包括碰青、搖青與靜置反覆交替的過程。這個過程慢不宜快,謹防發酵不足或發酵過度。若葉片出現“葉緣二分紅,葉腹八分綠”(俗稱紅邊綠腹),葉脈透明,葉形呈當湯匙狀,香氣久存,這便是碰青適度的標準。碰青的作用:使莖脈及葉片組織中的各種有效物質成分得以充分利用和發揮。是鳳凰單樅茶初制中最複雜、細緻之工序。
炒青:也稱“殺青”。碰青結束,堆放一小時後才能進行炒青。其方法是將青葉投入鍋內,先揚炒,後悶炒,均勻炒;鍋溫控制在150℃~200℃之間。炒青要堅持炒熟,以柔軟有粘手感手握成團、青臭味轉為清香味為適度標準。炒青的作用: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終止發酵作用,因定發酵成果;與此同時,使青葉水分汽化蒸發(減重率一般為20%~30%),葉質轉柔,便於揉捻。炒青工序實質便是鳳凰單樅茶內質基本定型的過程。
揉捻:從輕揉到重揉,再輕揉,中間解塊2~3次。要揉得均勻,使條索緊結,葉細胞破碎在40%~50%之間 為適度標準。揉捻的作用:揉捻是在炒青時破壞了局部葉細胞組織及酶的活性之基礎上,又一次對葉細胞組織的更大破壞過程,從而促成葉細胞內含物進一步滲出混合,並粘附於葉表,使茶葉色澤油潤,外形美觀,味香耐泡。揉捻後要及時攤開,及時烘乾。解塊:將茶條分散,使之不成團結塊,便於茶條散去熱量,散走水份停止發酵。
烘焙:俗稱“焙茶”,用炭爐烘乾。烘乾應堅持“悠火薄焙”,並經兩次以上的分次烘焙。烘焙時溫度要適宜;操作時手法要輕巧。一般而言,初焙約40分鐘,七成乾即可,然後取出松之。30分鐘後第二次入焙,20分鐘後熄火,停止鼓風,就焙籠中擱置到完全乾後取出,即為成茶。烘焙的作用:烘焙過程的物質變化,以熱催化作用為主導,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發揮與利用,提高成茶的色、香、味水平,並且有利貯藏 。

沖泡方法

一、好茶好水好茶具
廣東烏龍茶
俗話說:“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葉,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將其神韻表現淋漓盡致。水最好是純淨水礦泉水,茶具則“宜陶景瓷”(宜興的陶器,景德鎮的瓷器)為佳。
二、壺型與茶葉投放量
根據喝茶人數選定壺型,根據茶壺的容量確定茶葉的投放量。若茶葉是緊結半球型烏龍,茶葉需占到茶壺容積的1/3—1/4;若茶葉較鬆散,則需占到壺的一半。
三、水溫要求
由於烏龍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質需要在高溫的條件下才能完全發揮出來,所以一定要用沸水來沖泡。
四、開湯時間
閩南和台灣的烏龍茶沖泡時浸泡的時間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沖泡是60秒左右,之後每次沖泡時間往後稍加數10秒即可。閩北和潮州的烏龍茶開湯時間則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五、沖泡次數
綠茶一般三次為最佳,烏龍茶則有“七泡有餘香”的說法,方法得當每壺可沖泡七次以上。

必備要素

優越的生態條件
海拔高度自古以來就有“高山出名茶”之說,經長期歷史的驗證,表明其有深刻的科學道理。海拔較高的茶區,一般氣候溫和,日照短,晝夜溫差較大,雲霧瀰漫,雨量充沛,土壤理化性能好,腐殖質含量較高。優越的生態環境條件,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特別有利於鮮葉中含氮化合物和某芳香物質的形成積累,胺基酸茶氨酸含量較高,呈清香型的戊烯醇、乙烯醇形成較多,而具苦澀味較重的茶多酚含量較低。此外,海拔較高茶區,茶樹纖維素合成速度較為緩慢,鮮葉的持嫩性增強,此為優質茶品質形成也奠定了基礎。當然並非所有名優烏龍茶都產於高海拔的茶區。在低海拔茶區,只要生態條件優越,能符合茶樹生長發育要求特定的環境條件,同樣能制出品質優異的名優烏龍茶。如武夷岩茶產地,海拔並不高,只有200~300M,但由於山中岩峰聳立,溪水縈流,岩壑常年雲霧繚繞,茂密的植被和風化的岩石,為茶樹土壤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由於有這樣獨特的小環境氣候與土質條件,從而為馳名中外武夷岩茶的品質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季節條件
不同採制季節對烏龍茶品質影響是極為顯著的。一般春茶品質最好,秋茶次之,而夏暑茶品質最差。經過冬季的休眠期,茶樹體內積累豐富的營養,在春季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有利於茶樹氮代謝的進行,使鮮葉中內含物質豐富,特別是芳香物質、胺基酸、茶氨酸及水溶性成分,含量較高,而影響烏龍茶香味的花青素、酯型兒茶素等成分相對較低。所以春季烏龍茶一般香氣清高,滋味濃厚甘爽,品質好。夏暑期間,氣溫較高,茶樹生長迅速,體內碳代謝旺盛,有利於茶多酚的積累。特別在高溫條件下,茶鮮葉中酯型兒茶素、花青素及青嗅味物質增加,能形成烏龍茶良好香氣的萜烯類物質及具有優雅香氣的紫羅酮等明顯減少。所以夏暑季節所產烏龍茶香氣低淡,滋味苦澀,品質較差。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特別有利於花果香型的芳香物質的形成與積累。如苯乙醛、苯乙醇含量增加,所以秋季所制烏龍茶,香氣尤為高銳持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香顯露”。但秋季茶鮮葉中,構成茶滋味的內含物質,明顯少於春茶,因而秋季烏龍茶常表現滋味較淡薄,不耐沖泡之特點,這是其品質不如春茶的原因所在。
土壤條件
土壤是茶樹賴以生存的基礎,優良的土質條件,不僅影響茶樹的生長,而且對茶葉的品質產生影響。根據調查,名茶之鄉安溪的西坪、感德、祥華等高山茶園,土層深厚,多為山地棕壤,質地為砂質壤土,表層有機質含量較多,礦質營養豐富,pH值4.5~6.5,不僅適宜茶樹生長,而且制茶品質優異。在聞名遐邇的武夷岩茶產地,茶樹生長於峰巒岩壑之間,周圍茂密的植被和終年清泉細流,不僅為茶樹提供了優越小環境氣候,而且這裡的土壤多為岩石風化的暗色茶壇土,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和各種礦物元素,對岩茶優良品質的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優良茶樹良種
優良的茶樹品種是優質烏龍茶品質形成的物質基礎,是其他任何農業措施所不可替代的。如聞名遐邇香味雙絕的“鐵觀音”要用鐵觀音品種;具有“一早、二奇”獨特品質的“黃金桂”,要用黃旦品種;香似蘭花的“水仙”,來自水仙品種。可見,名優烏龍茶的品質風格無不與優良的茶樹品種相聯繫。高質量的鮮葉鮮葉質量是茶葉品質的基礎,只有高質量的鮮葉才能制出品質優異的烏龍茶,這已被烏龍茶產區生產者所共識。到底什麼樣的鮮葉才稱得上高質量,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要求。採摘要標準優質烏龍茶的品類繁多,依茶樹品種、季節和製作品類不同,在採摘標準上雖小有區別,但其基本的要求是一致,即要求採摘比較成熟的茶樹嫩梢。也就是說當茶樹新梢形成駐芽時,採摘小至中開面3~4個葉片的嫩梢為標準,春季鮮葉持嫩性較好,以採摘中開面為主;秋季氣候乾燥,鮮葉持嫩性差,以採摘小開面為主。
選擇晴天午青鮮葉
春季烏龍茶採制季節,常遇陰雨連綿的大氣,這對優質烏龍茶品質形成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特別連續的陰雨天氣,鮮葉水分多,又無法曬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難,內含物質不能正常轉化,從而也就無法形成優質烏龍茶。另據研究分析發現,連續陰雨採摘的鮮葉中,綠原酸含量都明顯增加,鮮葉品質變劣,是制茶香氣不佳的主要原因。連續晴朗天氣採摘的鮮葉,不僅綠原酸含量少,而對形成烏龍茶香氣有良好作用的沉香醇及氧化物、香葉醇等單萜烯類物質增加,有利烏龍茶優良品質的形成。
在一日中,由於鮮葉採摘的時間不同。對烏龍茶品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
早青:上午10時以前採摘的鮮葉,大多帶有露水,其制茶品質較差。
上午青:上午10時以後至中午12時以前所采鮮葉。因茶樹經過一段時間的陽光照射,露水已消失,制茶品質優於早晚青。
下午青:午後12時至下午4時以前所採下鮮葉,新鮮清爽,具有誘人的清香,又有充分的曬青時間,制茶品質優異。
晚青:下午4~5時以後所采鮮葉。因鮮葉下山時間較遲,大多錯過了曬青的最佳時機,不能利用陽光曬青萎凋,制茶品質也欠佳,但優於早青。總之,制優質烏龍茶,應選擇連續幾天晴朗天氣的午青鮮葉製作。
保持鮮葉新鮮完整
優質烏龍茶對保持鮮葉完整新鮮,不受任何損傷,有極嚴格要求。因為,烏龍茶優異品質形成,主要是通過搖青,促進“走水”,使梗與葉脈中水溶性成分,逐步向葉細胞轉移,並與葉內的有效成分結合、轉化,形成更高級的香味物質。而梗葉中的水分,則由葉背氣孔慢慢散失。一旦鮮葉遭受損傷,不僅影響“走水”作用的正常進行,而且鮮葉損傷部位迅速發生紅變,從而影響烏龍茶正常品質的形成。此外,鮮葉採摘離開樹體後,仍具有一系列的呼吸作用、內含物質分解、釋放熱量、蒸發水分等異化代謝生理活動。維持離體鮮葉正常生理活動,特別是及時散發鮮葉釋放的熱量,對保持鮮葉新鮮度有重要作用。否則葉溫升高,異化代謝加劇,不僅鮮葉新鮮度急劇下降,甚至能使鮮葉變紅變餿,失去制茶價值。因此,在鮮葉採摘、運送、貯放等一系列操作過程,不得損害鮮葉的新鮮度與完整性。在採摘與運送中應使用竹筐,杜絕以編織袋裝運鮮葉。

茶藝表演

1、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乾 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茶具參考茶具參考
2、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3、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4、懸壺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5、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沖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沖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6、熏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7、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8、玉液回壺:用高沖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9、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10、關公巡城: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11、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12、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13、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14、高沖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15、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16、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17、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18、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