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建於1984年10月,1988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921.64公頃,它由內伶仃島和福田紅樹林兩個區域組成。其中,福田紅樹林區域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址:珠三角
  • 總面積:921.64公頃
  • 組成區域:內伶仃島和福田紅樹林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建立時間:1984年10月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保護對象,內伶仃島,福田紅樹林,重點對象,保護措施,交通情況,功能區劃,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地位價值,

歷史沿革

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於1984年10月。
1988年5月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6年10月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國家級示範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內伶仃島和福田紅樹林兩個區域組成,兩者為海域分割,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
內伶仃島位於珠江口伶仃洋東側,地處深圳、珠海、香港、澳門四城市的中間,東距香港9公里,西距珠海30公里,北距深圳蛇口17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7′—113°49′北緯22°24′—22°26′之間,面積為554公頃。
福田紅樹林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東起新州河口,西至深圳灣公園,南達灘涂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廣深高速公路,沿海岸線長約9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3°45′,北緯22°32′,總面積367.64公頃,是中國唯一一個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保護區。
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質地貌

內伶仃島是一個大陸型的島嶼,地質特徵與深圳陸岸相似,四周的海陸下顯示在第四紀時期才發生的,其岩性組成主要有震旦紀變質岩燕山期花崗岩和花崗長岩,還有少量的第四紀洪、坡積和海積而成的鬆散沉積物。也是一個丘陵海岸基岩島,地勢東高西低,最高的尖峰山海拔340.9 米;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南峰坳和東角山,分別在島的中部和東南部;其餘山丘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島內地勢起伏較大,坡度在20º-50º之間,海岸線長約11公里。
福田紅樹林地處深圳灣河口西北側,與河口南側香港米埔紅樹林共同形成一個半封閉的、且與外海直接相連的沿岸水體,並具河口和海灣的性質。該處河海相互作用,鹹淡水混合,本地區主要地貌類型有:沖積平原、沿海沙堤、紅樹林灘涂、泥質光灘涂、灘涂潮溝水道等類型。

氣候

福田紅樹林區域屬東亞季風區,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22.4ºC,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14.1ºC,最低溫度為 0.2ºC,7月份最高,月平均氣溫28.2ºC,最高氣溫38.7ºC。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1900毫米,集中在4-9月。年蒸發量1500毫米-18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全年日照時數約2000小時。常風較大,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夏秋多颱風,年受颱風襲擊2-4次。內伶仃島因四面臨海,其各項氣溫指標較福田稍低。

水文

內伶仃島:全島雖然陸地面積不大,但因為有良好的天然植被,大大提高了環境的水容量,因而島上淡水水源較為充足,成為常年有溪流存在的島嶼。
①地表徑流:露出於水灣、東灣、東灣、蕉坑灣、東角嘴、東角山東南坡等6處。經中山大學1997年12月份進行的實地測量計算,該島嶼在枯水期的地表徑流量約為1501立方米/天。
②地下水:主要露出於南灣和北灣兩口人工井中,枯水期貯水量為194立方米。
福田紅樹林:影響本區的河流主要是深圳河以及注入河口灣的一些小河,年徑流量達2.043億立方米,表明濕地生態用的河川淡水,可以得到滿足。本區地處河口與海灣之間,鹹淡水交界處,受海洋潮汐影響,但潮差不大。大潮時潮差3米,小潮時潮差0.5米,屬弱潮性質的河口灣。
深圳河口灣的水質已被嚴重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和畜牧養殖排放的有機廢水

保護對象

內伶仃島

島上有維管植物619種,有荔枝龍眼楊桃芭蕉芒果椰子嶺南佳果;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3種,白桂木、野生荔枝和野生龍眼,島上獼猴有16個自然群1120多隻,有水獺、穿山甲、果子狸豹貓等珍稀哺乳動物;有鳶、褐翅鴉鵑四聲杜鵑岩鷺等113種鳥類;有蟒蛇、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竹葉青、兩頭蛇、三線閉殼龜等20多種爬行類動物;有兩棲類的虎紋蛙沼蛙、樹蛙等;島上昆蟲種類繁多,僅蝶類就有80多種。

福田紅樹林

福田紅樹林有高等植物175種,其中紅樹林植物16種,該地自然生長的紅樹林植物12種,如海漆、秋茄桐花樹白骨壤、老鼠勒、木欖等。
紅樹林保護區也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共有鳥類約200種,其中23種為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如卷羽鵜鶘、海鸕鶿白琵鷺黑臉琵鷺黃嘴白鷺、鶚、黑嘴鷗褐翅鴉鵑等,其中全球極度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此處的數量,約占全球總量的15%。

重點對象

福田紅樹林被列入中國重點保護的有23種,國家I級保護鳥類2種,國家II類保護鳥類21種。而內伶仃島國家II類重點保護動物1種,即虎紋蛙;蟒蛇為國家I類重點保護動物,三線閉殼龜為國家II類重點保護動物;國家II級保護鳥類16種。

保護措施

管理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規定,對自然保護區進行保護、管理和建設工作。保護區主要在建立規章和加強巡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制定了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伶仃島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出入保護區人員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並執行,特別是對進入自然保護區人員及上島人員實施了嚴格控制和管理。通過增加管護人員,加強島上的24小時管護巡查,基本杜絕了上島獵取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現象。

交通情況

內伶仃島外部交通靠船運,在北灣建有碼頭,是島外航運的銜接點,每星期有2次運輸船來往島上運送供應物資;島內已有公路3條,全長16公里。現只有北灣碼頭通往蕉坑灣和南灣的路段約5公里汽車可通行,其餘路段則需維修才能通行車輛。
福田紅樹林區域
緊靠深圳市中心福田區,交通方便。深南大道由東向西橫貫福田中心,廣深高速公路濱海大道由東向西從紅樹林區的邊緣經過。

功能區劃

核心區

內伶仃島區域
核心區面積為177.8公頃,占全島32.1%。坐落在南峰坳—尖峰山—東角山的山脊線以南和西南部,至環島公路為界。該區動物種類較多,也是獼猴集中的區域。野果、闊葉食性植物主要集中在該區;水源也比較充足,全島6條溪流有4條在該區域。
福田紅樹林區域
核心區分二塊,總面積122.2公頃,占保護區福田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3.3%。核心區是
保護區(紅樹林部分)的主體和核心,該地是紅樹林生長最茂盛地區,是許多冬候鳥包括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的棲息地和覓食地,也是當地多種鳥類的繁殖地。

緩衝區

該區分三塊,面積為193.1公頃,占全島面積的34.9%。
福田紅樹林區域
緩衝區分為兩塊,總計面積116.58公頃,占保護區福田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1.7%。緩衝區範圍內的基圍魚塘,蘆叢窪地,是從濕地到陸地的過渡地帶,小生境複雜多樣,因此鳥類種群出現多樣化,該區是各種動物及鳥類盤旋飛翔覓食區。

實驗區

實驗區區分三塊,分布在島上的東灣、南灣和蕉坑灣,面積為183.1公頃,占33.0%。
該區的地勢開闊,主要為灌叢、果園、台灣相思林、松林占多,沿岸風景好,三個海灣均適宜開展科普環保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旅遊活動。
福田紅樹林區域
實驗區具體範圍在保護區的西面,面積123.26公頃,占保護區紅樹林區域總面積的33.5%。

地位價值

福田紅樹林生態系統是位於深圳和香港兩地間的一塊綠洲,對維持地區的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被譽為深圳灣旁邊的一道綠色長城,具有無可替代的生態、文化和社會價值。保護區內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彰顯城市與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福田紅樹林是展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視窗,是深圳市的一張生態名片。
內伶仃島是研究生態系統規律與自然保護的理想場所,在監測生態環境變化和預警生態與自然災害發生方面具有特殊的保護價值,加上島上文天祥的愛國歷史背景,有利於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和愛國意識,是開展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