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公廟

康公廟

康公廟位於十月初五街中段,超逾二百年歷史。廟內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漢代之帥李烈,保國有功,受封成為康公。左是南海廣利洪聖大塘王,右為西山金聖候王,偏殿前為六祖聖佛,後為漢代神醫華佗先師。該廟專主民間喜慶法事,殿前中央放置有“酒船石”,於清鹹豐間雕刻而成,並有船,鯉躍龍門、龍鳳呈祥及鶴延年吉祥圖案,該石專給善男信信女向神佛禮拜奠酒之用,因而稱為“酒船石”。康公廟公奉南宋王為神,即神話中的“泥馬渡康王”康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公廟
  • 位於:十月初五街中段
  • 年代:超逾二百年歷史
  • 廟數:兩間
基本介紹,由來傳說,景點介紹,十月初五日街,康公廟前地,呬孟街市,南京街市,建築特色,重新修建,旅遊貼士,

基本介紹

澳門有兩間康真君廟(俗稱康公廟),一間位於十月初五日街中段,超逾二百年歷史。一間位於美副將大馬路普濟禪院側,前者現時仍對外開放,後者則已被改為街坊會。位於十月初五日街的康真君廟內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漢代之帥李烈,保國有功,受封成為康公。廟內
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漢代之帥李烈,保國有功,受封成為康公。左是南海廣利洪聖大王,右為西山金聖候王,偏殿前為六祖聖佛,後為漢代神醫先師。該廟專主民間喜慶法事,殿前中央放置有“酒船石”,於清鹹豐間雕刻而成,並有船,鯉躍龍門、龍鳳呈祥及鶴延年吉祥圖案,該石專給善男信信女向神佛禮拜奠酒之用,因而稱為“酒船石”。
康公廟康公廟

由來傳說

澳門有兩座康真君廟(俗稱康公廟)。一座位於十月初五日街,一座位於美副將大馬路普濟禪院側。前者現時仍對外開放,後者則已被改為街坊會。位於十月初五日街的康真君廟,據說是源於―座隨水飄浮而至的木雕康王神像。居民將之拾起,於附近建祠供奉,及
至清鹹豐年間(1851―1861),由該區坊眾集資建廟,後擴建成現在的規模。廟內曾設有義學,培育貧苦學生,可惜後來停辦。 以往該廟每年亦搭棚請戲班上演神功戲,惟近年已停辦。廟內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漢代之帥李烈,保國有功,受封成為康公。左是南海廣利洪聖大王,右為西山金聖候王,偏殿前為六祖聖佛,後為漢代神醫華佗先師。該廟專主民間喜慶法事,殿前中央放置有“酒船石”,於清鹹豐年間雕刻而成。並有船隻、鯉躍龍門、龍鳳呈祥及松鶴延年吉祥圖案,該石專給善男信女向神佛禮拜奠酒之用,因而稱為“酒船石”。

景點介紹

十月初五日街

十月初五日街(RuadeCincodeOutubro;通稱十月初五街,簡稱泗孟街),位於澳門半島西部。北端接於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與沙梨頭海邊馬路交界處,南端出口接火船頭街。
十月初五街舊稱泗孟街,此名稱源於己拆卸的泗孟碼頭。昔日的十月初五街原屬海灣淺灘,後來經填海而逐漸變成內陸的街道。從附近的街道名稱如大碼頭街、新填地街等,我們亦可想像到舊日的地理面貌。為了記念葡萄牙於1910年10月5日發生的革命,澳葡政府後來將之改名為十月初五日街。
十月初五街是一條典形的澳門街道,位於澳門的政治中心地帶
,過去曾是澳門一條繁盛、有名的街道。一、十月初五街名稱的由來
康公廟康公廟
相信有很多當地的老街坊都會知道“十月初五街”的乳名是“呬孟街”,這是取自於那裡因填海而被拆卸的呬孟碼頭而得名,現今也有不少老居民仍是這樣稱呼。十月初五街所在一帶,百多年前原屬北灣與淺灣,航道曲折,後來經填海成為陸地,才將航道拉直,並於岸邊築建客輪碼頭,而碼頭多是辦公室、售票處集於一體,每遇客貨運緊張,都會顯得非常擠迫。內港昔日是澳門對外海上交通的樞紐,往內地、香港及離島的客貨運船隻都會集中在這裡,也是漁船灣泊之地,從而帶旺了十月初五街的經濟發展,令十月初五街成為當時澳門的繁盛街道之一。
十月初五街這條交通幹線過去在葡語稱為新國王街(RuaNovadel-Rei),而在葡萄牙里斯本,新街(RuaNova,後稱新國王街)是一條重要的商業大道,它是亞洲商品的交易中心。由於澳門的十月初五街一帶的商業大街的模式與里斯本相似,因此將十月初五街稱為新國王街。現在十月初五街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葡萄牙王曼奴埃爾二世界(ManuelⅡ)的流亡,他的父親和兄長行刺,以及葡萄牙於1910年10月5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國慶日,因此將呬孟街改名為十月初五街。
二、十月初五街的歷史滄桑
在老一輩眼中,十月初五街是一條陪著他們成長的街道,在這條街道中,留下著他們不少的回憶與足跡……
在四五十年以前或更早的時候,內港一帶最為繁盛,自早上至傍晚以至深夜,在海傍以至十月初五街的人流熙來攘往,各大行業都在這裡開設店號,其中以海味雜貨店及找換店為多。本澳居民及鄰近澳門各鄉村民也前來物,令十月初五街成為一個較繁忙的經濟活動地區。自新馬路把它成兩半以前,這條交通要道溝通了城牆外位於內港西北的沙梨頭和中國城的中心,它曾經被人認為是全澳最長的街道之一,後來隨著城市發展而續漸被淡忘
十月初五街的行業發展
十月初五街附近所在一帶,是本澳居民的聚居點,加上靠近內港碼頭,水陸交通便利,令本澳及本澳鄰近地區的居民也前來購物,因此在這兒出售的貨品多種多樣,且價格廉宜
。據一些老街坊所說,十月初五街以前除商鋪外,攤檔林立,而且還有在街頭擺賣的小販,他們多以售賣蔬菜、生果、生活用品為主,另外還有售賣神香、大米、替人理髮的攤檔等,行人川流不息,是澳門的繁榮街道之一,可惜歲月變遷,現在有很多有名的商鋪也已經停業,如當時非常有名的六國茶樓和杏林莊酒廠,都因種種原因而停業,這真令人惋惜;不過,現在位於十月初五街的羅永濟堂則是澳門唯一一間是以舊式經營的涼茶鋪,另外,有一位老婆婆推著手推車在十月初五街附近叫賣粽子……
康公廟康公廟

康公廟前地

康公廟是澳門最特的廟宇之一,澳門有兩間康公廟,一間位於十月初五街,另一間位於美副將大馬路的普濟禪院側,前者現時仍然對外開放,後者則已經被改為街坊會。康公廟全稱康真君廟,俗稱康公廟。康公廟公奉南宋王為神,即神話中的“泥馬渡康王”康王。傳說在百多年前,這一帶是瀕海之地,當時有一個木頭康王神像浮至此地,並擱置於海邊,後來被附近居民拾起,並在附近建祠奉祀,直至清朝豐年間(約1860年),由一位木業商人發起,並和坊眾合資在原地建廟,即是現在所見的康公廟。康公廟在大約30年前曾設有義學,專門培育貧苦學生,可惜後來停辦。以前康公廟每年都會搭棚請戲班上演神功戲,直至近年才停辦。
康公誕是附近最多人參與的宗教節日之一。在康公誕那天,信徒是不準吃鴨子,信徒將康公的神像抬在街上遊行,神像在鑼聲和煙霧中前進,熱鬧非常。
康公廟前地,路面保留大片原始的條皮石,令康公廟更顯特色。昔日,在康公廟前地擺賣的小販甚多,如有看相的、賣小食的,形形色色,多種多樣,而每到康公誕,空地都會搭建大戲棚,並邀請省港名班,上演神功戲,觀看的觀眾甚多,直至幾年前這項活動才停辦。康公廟前地多年前曾蓋搭過一座臨時街市,安置一些因營地街市重建而受影向的攤檔,直至1998年10月間,攤檔才遷回新建的街市,而這塊空地現在卻成了一個停車場。

呬孟街市

位於十月初五街水雞巷口,有一座古老的門樓,門樓上鑲嵌著拱形的鐵架,頂部則塑有圓環……這兒就是昔日的呬孟街市。這個街市雖然面積小小,但五臟俱全,為當時的澳門及澳門鄰近的居民提供了不少方便,以當時來說,已經是不錯的了。除後附近新形的街市開設,呬孟街市續漸被汰,現在只剩下一座門樓。

南京街市

位於十月初五街尾的工人康樂館,大約在67年左右,建築物的地下
是一座街市——南京街市,一樓是一所影院,二樓則是一所進行文娛活動的場所,後來位於沙梨頭的水上街市建成,南京拆卸,工人聯合總會將地下的前半部分建為超級市場,而後半部分則成為一所茶餐廳,直至早幾年才將超級市場搬遷至十月初五街中段,現為一座空置大樓。
康公廟康公廟

建築特色

康公廟有三個主要部分:即台基、主體與屋頂。台基在中國建築上,非常重要。所謂台基,包括整個的空間:自平地至台地以及欄桿和台階。有時台地有兩層或三層,以使建築在台地上的主要建築物,其形其式昭昭在目。康公廟是一個顯明的例子,台地和欄桿三分環繞向上展開。台基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強化建築主體獨特的品性,通常藉以台基和平台的高度表現建築物的高貴和地位。中國廟堂木料結構之因素:木柱、楣梁、正梁、橫樑和支柱均披露可見。一排排的柱子與正梁
及楣梁連結起來,支撐著遮蔽的屋頂,木架之上排鋪瓦片,而後砌磚隔牆填在柱間,構建中國建築的理念。 按照建築主體中心和長方形之比例,把立柱分成數行,因而使殿內形成數組甬道。最外的柱間,不用隔牆,而形成柱廊。正面外向的第一排柱子間,以木製架構,並利用之以作門扉。這些木隔牆,常是細雕細刻的,上部刻鏤似繡,以通光線。整體看來,好像正面掛著花紗的垂廉。
康公廟康公廟
彼此銜接的正梁,直接安在立柱之上。柱頭是由兩塊伸展出來的橫木形成。其主要作用,用於協調正梁與楣梁的節奏。同樣,在楣梁的上面,與正梁突出部,銜接著的是一排排橫木和凸出的支柱,用以支撐椽子。伸展的屋檐和檐飾,以及檐下的雙排板條,構造美妙的圖案,並使瓦壠與柱頂之經緯有所變化,盡現物寶天華
在中國建築學上,屋頂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傾斜的面積像是織物造就的一座幕帳,瓦頂覆蓋在與立柱聯結的正樑上面,順而向下傾斜,形成美麗的曲線。邊用頭瓦,其色彩則與眾不同,宛如地毯之邊緣。假若建築物是圓形的,幕帳之形尤為凸顯,頂端飾以金黃色之錐球,瓦壠則是由中心向四處輻射的光芒。人字形之屋頂,雖屬中國建築術特徵之一,但有時一些重要的建築也不在強調這一點。許多建築,屋頂只顯出輕微的坡度。平緩坦然的坡度突出了建築物雍容端莊的形態,蒙生莊嚴雄偉的氣墊。屋冠與屋脊等相應的飾物,配合著屋頂面上的交叉線條,除了起到裝飾的作用以外,還能令人把整建築幻想成一個陶瓷質地的宏偉幕帳。

重新修建

由於康公廟受到白蟻侵蝕,出現結構性危險,澳門當局耗資百餘萬元正修葺康公廟,使之重現昔日面貌,但僭建物問題至今仍未徹底解決。
百多年歷史日久失修
已有百多年歷史的康公廟近年日久失修,朝奉的善信不斷減少,香火疏落,且廟內橫樑受白蟻侵蝕,出現結構性危險;下水道亦淤塞滲水,廟頂瓦片亦有裂縫。長此下去,有可能倒塌。
修葺工程2007年6月已展開
為此,文化局預算動用百餘萬元修葺康公廟,可配合政府重整內港計畫,又能發揮康公廟的文化和旅遊價值。修葺工程已於六月進行,預計本月底能完成結構性工程。有關方面指出,幸好工程能在六月展開,否則遇上近日的颱風,有可能會倒塌。
2007年10月可完成測繪報告
修葺工程包括更換全部瓦片、修補裂縫、更換受白蟻侵蝕的橫樑等,還會修整木器、泥塑、瓦脊、陶瓷等,令廟宇重現昔日光彩。另外,文化局曾於去年邀請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多名師生到康公廟測繪,記錄有關廟宇的細節性資料,並預計在今年十月完成測繪報告。此報告有助文化局掌握廟宇資料,進一步發掘當中的文化內涵
四間僭建店鋪待拆卸
儘管康公廟修葺工程在進行中,但廟宇正門兩側的僭建物問題還未徹底解決。四間僭建店鋪已有兩間處於待拆卸階段,但仍未見有關部門拆卸;另一間現正營業中的則有待值理會與店主磋商租務問題;至於持有小販牌照的已關閉的店鋪,雖然已獲臨市局安排,但仍不肯遷出。若此僭建物仍存在於修葺工程後,相信將破壞廟宇的整體景觀。
康公廟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屬中國傳統廟宇建築風格,木石結構,飛檐翹角,花崗石柱上多刻楹聯,頗為莊嚴。廟內陳設,金鼎銅鐘,長旛神器,別具古致。

旅遊貼士

位置:位於十月初五街中段。
氣候:澳門全年氣候溫和,平均氣溫約20℃,全年溫差變化在16℃-25℃。
秋季(10-12月)是到澳門旅遊的最理想的季節,氣候溫和,濕度低。冬季(1-3月)雖較寒冷,但仍陽光普照並時有雲霧繚繞;每到4月,溫度逐漸上升,春光明媚;5-9月,天氣炎熱,有時候有颱風,但是游泳和的踏浪的好時節。
夏季只需穿棉質輕便衣服或T恤;冬季天氣較涼,應備羊毛衣物及外套;春秋兩季晚間會稍涼,宜穿毛線衫或夾克。
最佳旅遊時間:秋季(10-12月)是到澳門旅遊的最理想的季節
景觀:廟內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漢代之帥李烈,保國有功,受封成為康公。左是南海廣利洪聖大王,右為西山金聖候王,偏殿前為六祖聖佛,後為漢代神醫華佗先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