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鮑照詩作)

幽蘭(鮑照詩作)

此組詩是鮑照詠蘭花的組詩,創作於南朝劉宋時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幽蘭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鮑照
作品全文,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其五,註解,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其一

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思顏。
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1)。

其二

簾委蘭蕙露,帳含桃李風。
攬帶昔何道,坐令芳節終(2)。

其三

結佩徒分明,抱梁輒乖忤。
華落知不終,空愁坐相誤(3)。

其四

眇眇蛸掛網,漠漠蠶弄絲。
空慚不自信,怯與君畫期(4)。

其五

陳國鄭東門,古今共所知。
長袖暫徘徊,駟馬停路歧(5)。

註解

(1)傾暉:傾斜的日頭光輝。引:引來。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孤景:孤獨的景色。孤獨的影子。流:流走。思顏:思念的容顏。梅歇:梅花已經停歇。春欲罷:春天也想要罷工。期:節氣的期限。渡:已經渡過。往不還:過往再也不回還。
(2)簾委:門帘委積。委,委身於。委積。蘭蕙露:蘭草和蕙草上的露珠。帳含:幔帳含著。桃李風:桃李樹下的春風。攬帶:手攬衣帶。昔何道:昔日什麼道道兒。昔日怎么說道。何道,什麼門道。什麼方法。坐令:空使。徒令。坐,坐著,空自。徒然。芳節:芬芳的節氣。花開的季節。
(3)結佩:結系玉佩。這裡應有典故。也許是解佩。漢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仆曰:‘我欲下請其佩。’……遂手解佩與交甫。”徒分明:白白地分明。徒然清晰。空自明白。抱梁:抱住橋樑。又稱抱柱。《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輒:總是,就。乖互:牴觸;違背。差錯。胡三省註:“乖,異也。互,差也。”互,《正韻》胡故切,音護。差也。華落:精華落盡。花落。不終:沒有結果;沒有到底。不得善終,不能終其天年。空愁:空自發愁。坐:坐著。空自。徒然。相誤:互相耽誤。
(4)眇眇:孤單無依貌。風吹動貌;飄動貌。微末。蛸xiāo:小蜘蛛。《韻會》音梢。蠨蛸,蟲名。《詩·豳風》蠨蛸在戸。《傳》蠨蛸,長踦也。郭璞曰:小蜘蛛長腳者,俗呼為喜子。陸璣云:一名長腳。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謂之親客,亦如蜘蛛為羅網居之是也。掛網:掛在蜘蛛網。漠漠:寂靜無聲。密布。迷濛。弄絲:作弄蠶絲。吐絲。空慚:空自慚愧。自信:相信自己。怯qiè:膽怯。膽小,沒勇氣。君:君王。君子。盡期:盡情期會。盡享用期限。
(5)陳國:西周至春秋時期諸侯國。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並封之於陳之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鎮),後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是西周朝首任舜帝奉祀官。轄地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的亳州。根據胙土命氏的規定,以國為氏,稱陳氏。遂為陳侯,諡號胡公。鄭東門:鄭國的東門。指是詩經鄭風裡的東門。乃指男女相聚之地。古來:自古以來。一說‘古今’。共所知:共同所知道的。長袖:長的衣袖。多指舞衣。借指歌舞妓。徘徊:來回走動。流連;留戀。安行貌;徐行貌。駟馬:指駕一車之四馬。指顯貴者所乘的駕四匹馬的高車。路歧:歧路;岔道。

作品賞析

這五首詩,描摹了五種不同的畫面,處處見思,分分見情。
第一首詩是寫春日夕陽之時,女子孤坐獨等歸人的景象。暮色中投,思言難寄。冬去春來,期逝不至。短短數語,只見暮色幽輝之下一個孤寂的背影,在梅花漸落之時黯然傷神。一種孤寂、悲思、濃郁的思念湧入心潮。
第二首詩是寫女子獨坐等待,已覺韶華已逝的悲哀。“蘭蕙”、“桃李”、“帳含”一方面寫出女子的容顏“灼灼其華”,一方麵點出該詩的節氣、地點——春季深閨。“坐令芳節終”的“終”字,將“逝者如斯”的時間凝縮在女子的無盡等待當中。
第三首是寫女子因情人失約而產生的幽怨之情。
第四首是寫女子因不自信,怯與情人約會的矛盾心理。“蠨蛸在戶,伊威在室”本為喜事,“街巷紛漠漠”指蠶絲不斷。蠶絲不斷,心事不斷,刻畫了尤為不自信的女子形象,有種小家碧玉羞澀之態。
第五首則是女子想像雙方在陳鄭之地幽會時的情景。
這五首詩表現的情感細緻深刻,一曰“不還”,二嘆“芳終”,三感“空愁”,四言“心怯”,五話“難別”。

作者簡介

鮑照(415-466年),字明遠,東海郡蘭陵(今山東省蘭陵縣)人。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
家世貧寒,文辭贍逸。初為臨川國侍郎,遷秣陵縣令,官至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擔任荊州刺史,以為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鮑照為亂兵所殺。長於樂府詩、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