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是浙江省著名的民間曲藝形式,自明代萬曆年間產生,至今已歷四百多年。

原名“說因果”,長時間在室外“立白地”演唱,後來有了中長篇書目,逐步進入堂館茶室。建國前後,主要是在城鄉茶室演出,欣賞對象以農民為主,故更名“農民書”。1958年,正式定名為平湖鈸子書,列為浙江省地方曲種。關於平湖鈸子書,民間傳說及有關考證是來源於明代萬曆年間發生在平湖和與之交界的松江地方發生的“民抄董宦”案 。禮部尚書董其昌發跡前在鄉里橫行不法,父子共同姦污平湖秀才陸兆芳使女,松江秀才范昶用竹籤敲打僧鈸聚眾,將董府醜事告之於眾,董氏惱羞成怒,橫加迫害,激起公憤,數縣民眾聚集萬餘人,將董府付之一炬。後來,敲鈸子說因果便成為一部分民間藝人的謀生手段。
在漫長的歲月中,聰明智慧的民間說因果藝人創作出了一百四十餘個平湖鈸子書曲目,其中長篇書目有近一百個,每部書可說唱數月,給浙北及上海松江等十來個縣(市、區)的人民民眾帶來歡樂,曾是這一地區最主要、最受歡迎的文化娛樂活動形式。鈸子書曲目中褒忠貶奸、弘揚民族正氣、與人為善的主流內涵,一直是流行地區人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教材。直至“文革”前的1964年,僅平湖一地茶室書場的鈸子書聽眾,有票房記載的一年就有76萬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