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神父探案集:花園迷案

布朗神父探案集:花園迷案

切斯特頓所創造的“布朗神父”系列偵探小說,首開以犯罪心理學方式推理案情之先河,與福爾摩斯注重物證推理的派別分庭抗禮。該系列塑造了富於洞察和邏輯推理能力,對罪犯心理和手段無所不通,加上口中常說出辛辣警句的布朗神父,與愛倫·坡筆下的杜賓和柯南道爾塑造的福爾摩斯並稱為世界三大名偵探。《花園謎案》是切斯特頓筆下“布朗神父”系列的第一輯。

基本介紹

  • 書名:布朗神父探案集:花園迷案
  • 又名:花園迷案
  • 作者:吉爾伯特·基思·切斯特頓
  • 原版名稱: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 譯者:支雷、邇東晨、趙晉思、龐冰心
  • 類別:小說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章節目錄,譯者後記,

基本信息

原書書名: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原書作者:吉爾伯特·基思·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
原書語種:英語
原書著作權:公有領域

作者簡介

切斯特頓(Gilbert K. Chesterton,1874–1936)出生於英國倫敦,是享譽世界的作家評論家神學家,堪稱英國文學史上的大師級人物。他一生筆耕不輟,創作了 80 部著作、200 篇短篇小說、4000 篇雜文、數百首詩及若干戲劇。他思想深邃,博聞強記,以犀利智巧、詼諧幽默見長。而布朗神父系列偵探小說,更是首開以犯罪心理推理破案之先河,與福爾摩斯注重物證推理一派分庭抗禮。

章節目錄

section 1:The Blue Cross
section 2:The Secret Garden
section 3:The Queer Feet
section 4:The Flying Stars
section 5:The Invisible Man
section 6:The Honour of Israel Gow
section 7:The Wrong Shape
section 8:The Hammer of God
section 9:The Eye of Apollo
section 10:The Sign of the Broken Sword
section 11:The Three Tools of Death
section 12:The Sins of Prince Saradine

譯者後記

切斯特頓的《布朗神父探案集》並非以暴力和血腥吸引讀者,而是一反福爾摩斯以智巧破案的常規,專攻犯罪動機以及涉案人的性格。切斯特頓藉此而登上心證推理鼻祖的顯位,對後世的推理探案小說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1911年,以布朗神父為主角的探案故事首次結集出版,這部名為《布朗神父的純真》的作品一經面世便引發轟動,並被譽為“1911年度奇書”。此後,布朗神父探案故事陸續登場,直到 1935年,以《布朗神父的醜聞》為他的第五集,總計51篇探案故事畫上句號。
布朗神父身材矮小圓胖,戴著又大又圓的眼鏡,穿著黑色牧師長袍,戴著寬檐的牧師帽子,手中拿著長柄雨傘,他言語木訥,行動遲緩,時常給人呆頭呆腦、笨手笨腳的印象。但就是這樣一位本職為神父的業餘偵探,憑藉他敏捷的思維和細緻入微的觀察,出人意料地發掘出案件的真相,往往令職業偵探亦步亦趨;讓名揚四海的江洋大盜也甘拜下風。
神父本以莊重肅穆的面目示人。然而,這並非意味著這些故事欠缺了生動、活潑、甚至喜慶的片段。幽默的筆法和令人發笑的動作、場景也比比皆是。優美的自然景觀,催人淚下的人文場面處處可見。你會因神父朋友“月光麥可”無端被害而黯然神傷,也會為布朗神父拿著把粗重的黑傘、戴一頂超大的寬邊帽,形如一朵黑蘑菇的形象而忍俊不禁。更有甚者,布朗神父還會在靈感一現之際,像只被擊中的兔子那樣一蹦,實乃形神兼備,傳神之筆。
切斯特頓曾說,一般認為偵探小說的情節是要讓讀者迷惑不解,他以為這很容易做到,只要讀者的預料不能達到就行了。他認為好的偵探小說情節不是迷惑讀者而是啟迪讀者,所謂啟迪是要使故事中的重要情節都讓讀者感到意外,並且有所悟解,從而最終解題。所以切斯特頓的在揭示案情真相時往往含蓄隱晦,剩下的就留給讀者自行領會了,這和神父的角色特點,以及作者的創作理念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904年,切斯特頓初識約翰·奧康納神父,自此結為摯友,並於1922年正式皈依天主教。人們可能會認為,虔敬的布朗神父心地純真,未曾受到俗世間醜惡與罪惡的薰染。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因為他的職業特點,他聆聽世人告解的經歷,使他對人性隱秘的深處有了更多認識。書中歷史典故、聖經寓言信手拈來,自然貼切,恰到好處,令人回味無窮。
布朗神父的破案風格獨樹一幟,似乎毫無章法規律可循,但又往往勝人一籌,屢建奇功。箇中機巧,或許正如他本人所說,全在於將自己想像為罪犯,絲毫不差地直擊其心底最隱秘處,這樣才能揣測他每一步的動向,做到除了不能親犯,其餘全都瞭然於心。故事總在不急不緩、娓娓道來、不厭其煩地鋪陳著墨,詳述開場的背景,場景和人物出場。比如布朗神父破案時的表現。布朗神父並非有火眼金睛,他時常迷茫、不解、常常緊蹙眉頭,或凝望天花板、或直視前方,目中並無他物,失神地呆望,和普通人並無二致。
他擁有對人的透徹理解,對人生百態的常識認知。而且作為神父,他並不偏激,不會自認高尚而貶斥或輕慢他人。有時他對人們的迷信感到憤怒,卻對異端懷有仁慈之心。他注重常識,而不是如同世人那樣,要么痴迷於教條,要么沉溺於神秘,或者從不懷疑一切,號稱是絕對的唯物論者,但遇到想不通的問題時,又很容易滑入迷信的漩渦。對此,布朗神父曾說:“不信天主的主要表現便是這樣,你們丟棄了常識,不能按照事物的原樣看待它們。凡是人們議論和宣稱的任何事,都充斥著迷信,它像噩夢中的景觀那樣無限延伸。”(摘自《布朗神父探案集:金十字架的詛咒》中《狗的神諭》一章)
當讀者沉浸於書中的故事情節時,不僅會為故事發展的起伏跌宕而揪心,也能逐漸體會布朗神父的真實意圖。他的重點不僅僅是幫助他人破案,更重要的是拯救人的靈魂。故事簡單,情節也不複雜,線索本該顯而易見,但人們常常被表象蒙蔽,對常識視而不見。並非布朗神父如有天助,實在是他總能撥開迷霧,以常識為探針,窮究真相。而真相又總在他與當事人或旁觀者的對話中漸漸顯現。正如他說的,聰明人會把樹葉藏在樹林裡。如果沒有樹林,他就會造一片樹林。如果他想要藏一片枯葉,他就會造一片枯林。”(摘自《布朗神父探案集:花園謎案》中《斷劍的啟示》一章)
《布朗神父探案集》已有多種中文版本面世,可謂各有千秋。譯言古登堡計畫將該書列為第一批書目,對於有志於重譯的譯者無疑是一種機緣和挑戰。應該說,參與本探案集協作翻譯的8位譯者為此付出的艱辛自不待說,其間有探討,也有爭論。而協作翻譯的優勢之一便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在合作過程中,每位譯者的知識背景和表達方式各異,堪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萬變不離其宗,忠實於原文風格,挖掘原意是我們秉承的譯作根本。例如,在第五部中,一篇名為“The Point of A Pin”,各版本多譯為《針尖》,但我們選擇了《大頭針的含意》。由於Point一詞既有“尖端”也有“意義”之意,究竟該選取哪個,顯然要費一番斟酌。從原文看,前者顯然不妥,既不符合語境,又偏離了作者點睛之意。布朗神父恰恰是藉此洞悉了案件的真相。至於何以如此,只有讀者細讀本篇鑑別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