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嫩語

布嫩語

布嫩語 (Bunun language)系中國台灣高山族語言之一,為布農人(別稱:布嫩人)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分布在台灣省高雄縣北部關山和玉里等地區。使用人口約2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嫩語
  • 外文名:Bunun language
  • 民族高山族布農人
  • 國家:中國
發音,語法及辭彙,語法,辭彙,發源,

發音

語音  有14個輔音音位:p、b、m、v、?、s、t、d、n、峠、k、嬜、h、妱。3個元音音位:i、a、u。音節結構有元音、輔音+元音、元音+輔音、輔音+元音+輔音4種形式。 所有輔音和元音都可以出現在音節開始和結尾的位置。多音節詞的重音一般落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聲調無音位價值。

語法及辭彙

語法

①詞分冠詞、名詞、代詞、數詞、形容詞、動詞、副詞、連線詞、助詞、嘆詞10類。②冠詞是主語、賓語和定語的標誌。主語冠詞為[a],賓語冠詞為[mas],領有關係定語冠詞為[itu]。 ③代詞分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都有主格、賓格、領格形式, 人稱代詞分單數和複數。 ④動詞有體、時、態、式。⑤形容詞重疊表示程度加強, 如:bah峠u“新的”,bah峠ubah峠u “新新的”,babah峠u“全是新的”。⑥語序是謂語在主語前,賓語在主語後,定語一般在中心語前,名詞、代詞作領屬性定語時,在中心語後。⑦否定副詞ni“不”在動詞、形容詞前。

辭彙

大多數詞是多音節的。在詞根或詞幹上加附加成分是構詞的主要手段。 有前加、後加和中加3種附加成分。前加成分有ka-:峠umah“房子”,ka-峠umah“蓋房子”;utan"白薯",ka-utan“挖白薯”;min-:da嬜has“紅”,min-da嬜has“變紅”;dahba“病”,min-dahba“生病”。 峠a-:ka嬜ka嬜“犁”, 峠a-ka嬜ka嬜“犁田”;ta峠-:ima"手",ta峠-ima"洗手";bu嬜u“頭”,ta峠-bu嬜u“洗頭”;mu-:bahbah“眼淚”,mu-bahbah“流淚”;tia-:mahtis“密”,tia-mahtis“篦子”。後加成分有-an:hudan“雨”,hudan-an“下雨”; sasdu“汗”,sasdu-an“出汗”。中加成分有-in-(加在詞根起首輔音後):sadu“看”,s-in-adu“看過”;ki峠im“找”,k-in-i峠im“找過”。也可同時加前加和後加成分,如:is-an∶na嬜hat“暖和”,is-na嬜hat-an“弄暖和了”;kun-an:sapi峠"鞋",kun-sapi峠-an"穿鞋";ha峠uba嬜ba嬜“裙子”,kun-ha峠uba嬜ba嬜-an“穿裙子”。

發源

中國台灣省自稱“布嫩”的高山族使用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高山族語言排灣語組。分布於中國台灣省中部關山玉里等地區。使用人口約2萬(1982)。布嫩語有14個輔音:p、b、m、v、t、d、?、峠、n、∫、k、嬜、妱、h;有9個元音:i、a、u、ia、iu、ai、au、ui、ua。屬多音節粘著語,重音在倒數第 2個音節上。詞根上遞加詞綴為構詞和構形的主要手段。詞綴有前加、後加和中加。如峠umah(房子),ka-峠umah(蓋房子);hudan(雨),hudan-an(下雨); painuk(穿),pin-ainuk(衣服)。重疊形式在構詞和構形上有重要作用。
由詞素合成法構成含有詞組意義的合成詞,也是布嫩語構詞的重要形式。如以∫i?a(取)的詞素∫i-與mahtu嬜(完畢)合成∫ihtu嬜(取完畢),以tupa(講)的詞素tu-與matma嬜 (隨便)合成tutma嬜(隨便講)。普通名詞沒有性、數、格的形態。句中主語、賓語、定語用冠詞表示。代詞有變格形態。人稱代詞有單、複數之分,並有獨立式與連線式兩套。指示代詞有近指和遠指的區別。動詞有時、體、態、式的範疇。句子語序為謂語—主語—賓語。修飾語一般在中心詞之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