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瑪

1913年,巴彥瑪誕生在鑲黃旗洪格爾烏拉蘇木(今為白音塔拉蘇木敖本郭勒嘎查)一個叫齊林的貧苦牧民家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彥瑪
  • 國籍鑲黃旗洪格爾烏拉蘇木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48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巴彥瑪從小聰明伶俐,鄉親們都誇她是一個善良、溫和、直爽的好孩子。由於家境貧寒,她很小就跟隨父親勞動,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父親去世後,剛十多歲的她就去給牧主放牧畜群。十五歲時,家裡給她找了婆家,窮得沒錢作陪嫁,還是她伯父用自己的一點財產給她購置一份首飾衣物。過門後,又遭到婆母的種種虐待。艱難的生活磨礪,使巴彥瑪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強富於反抗精神的人。

人物經歷

“八·一五”日寇投降後,黨派蘇劍嘯等優秀幹部到察哈爾草原開闢工作。1947年5月,我軍駐察盟部隊奉命北上追剿布利亞特匪幫。早已投靠國民黨的正白旗官僚牧主烏日根、鑲黃旗穆格登寶等察盟反動上層分子,認為時機已到,策動了武裝叛亂。一個時期,他們統治了正白旗的大部和鑲黃旗的全部。叛匪穆格登寶、羅布僧卻登(宗教上層)等人與蔣匪幫配合,在塞北草原燒殺劫掠。一群群的牛羊被他們搶走,還以“誰要是參加或串通八路立即處死”來威脅民眾。到處是一片恐怖和混亂,不堪忍受匪徒暴行的牧民們,紛紛遠走他鄉。
1947年7月中旬,我軍騎兵部隊趕走了穆格登寶匪幫,將穆匪等反動封建上層的財產分給貧苦牧民,廣泛對民眾進行爭取自由解放和黨的民族政策的宣傳。世代受盡壓榨盤剝的貧苦牧民,一旦接受了革命道理,就踴躍投身於解放鬥爭的洪流之中,巴彥瑪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受政府委託,勇敢地擔當起第八佐第一自然村(今敖本郭勒嘎查)負責人的職務。洪格爾海日漢與農區毗鄰,又是接敵邊沿,附近設有敵人的聯絡網,也是敵軍隨時可能進犯的地方。部隊轉移時,巴彥瑪主動要求擔任了報送敵情的任務。她組織鄉親們為我軍製做軍鞋、運送給養,還積極宣傳革命道理,動員失足投匪人員家屬說服親人歸正。在她的動員下,有一名跟隨敵匪的人帶著馬、鞍具和武器等棄暗投明,反正歸來。
在殘酷複雜的鬥爭中,巴彥瑪沉著機智,講究鬥爭藝術,經常趕著牛車到附近農村以“做買賣”為名探知敵情。有一次,她得知敵人從康保據點裡運出二十駝武器彈藥的訊息,立即通過情報點向我政府作了報告,使這批軍用物資很快被我軍全部繳獲。
1947年8月,穆格登寶帶領近百輛汽車的國民黨匪軍大舉進犯,被我軍迎頭痛擊,這就是有名的查乾額日格之戰。穆匪逃往張家口後,與其同夥羅布僧卻登謀劃利用巴彥瑪伯父的宗教影響,指使其大肆進行反革命宣傳,挑撥民眾與革命政府、軍隊之間的關係。巴彥瑪得知後,毫不猶豫地揭露伯父的罪惡活動,由我方將其逮捕處決。氣急敗壞的穆格登寶,幾次指使羅布僧卻登等人暗害巴彥瑪,但在民眾和我軍保護下未能得逞。1948年舊曆四月十一日夜間,羅布僧卻登的一百八十餘名匪徒,預先埋伏在洪格爾海日漢附近,凌晨指派兩名本村土匪到巴彥瑪家,詭稱是逃回來的。巴彥瑪命他們繳槍回家,兩個匪徒互相交換眼色卻不肯繳槍。巴彥瑪看出事態有變,當即吩咐十四歲的女兒巴達瑪蓮花:“去和諾爾吉瑪(鄰居之女)趕快把要下犢的乳牛找回來!”兩個孩子神領意會,急奔浩依爾胡都嘎情報站報告,途中被匪徒崗哨發現截了回來。匪徒們一擁而進,巴彥瑪被他們帶上了鐐銬,四個孩子拉著媽媽的衣襟放聲大哭。她鎮定地對鄉親們說:“大家不要難過,堅持和敵人鬥爭,最後勝利是我們的!我落在這群匪徒手裡肯定回不來了,請你們把我這幾個孤兒送給政府和查乾寶格都(暗指我騎兵十一師)部隊。”又囑咐孩子:“以後不要再想媽媽了,會有人把你們撫養長大教育成人的。”
羅布僧卻登恐怕我軍趕來,不敢久留,匆忙將巴彥瑪押走,從化德轉到康保投入監獄。敵人對她進行了多次嚴刑逼供,企圖了解我政府、軍隊的機密,都遭到巴彥瑪的嚴厲斥責。穆格登寶得到幾次關於審訊巴彥瑪一無所獲的報告,只好電報指示羅布僧卻登“不必再審,迅速處決。”1948年4月18日夜晚,全副武裝的三百多名匪徒將巴彥瑪押到康保城外北山坡下,在敵人的槍口面前,巴彥瑪毫無懼色,正氣凜然地對匪徒怒斥道:“穆格登寶、羅布僧卻登之流雖然殺死我,但你們的末日很快就會到來!人民必勝!”就這樣,草原人民的英雄女兒巴彥瑪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巴彥瑪英勇就義的第二天,這伙匪徒在鑲黃旗哈日陶力蓋被我軍痛殲,匪首羅布僧卻登丟了靴帽倉惶逃命,其餘匪徒幾乎盡數被我活捉。據俘虜供稱:殺害巴彥瑪時,他們幾乎沒有聽到槍聲,只有嘹亮的口號聲響徹在夜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