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神女廟

《巫山神女廟》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人遊覽巫山神女廟,有感於巫山神女的傳說,藉此加以想像,於是寫下了這首描寫神女峰的佳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巫山神女廟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劉禹錫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巫山神女廟
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
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
星河好夜聞清佩,雲雨歸時帶異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

作品賞析

巫山,在重慶巫山縣東。神女廟,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廟。詩人遊覽巫山神女廟,有感於巫山神女的傳說,藉此加以想像,於是寫下了這首描寫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鬱鬱蔥蔥,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頭被人稱為神女,可見其自有不同尋常的靈異之處。以下便就此“片石”展開想像。早晨霧靄消散,好象神女在閨中拉開了透明的羅帳,春暮時將要凋謝的山花,則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殘妝。夜靜時,星河燦爛,月光皎潔,清楚地聽見神女出行時環佩之響,風雨後,分明聞見神女歸來時通體發出的撲鼻異香。詩人沈浸在此想像中,無疑已為神女而心醉神迷,於是結尾發出感慨,這神女為什麼要從九天之上下到人間來與楚襄王約會呢?據宋玉《高唐賦》說,楚襄王游高唐時,夢見巫山神女,相與歡會,神女自謂“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這樣的疑問式感慨作結,既有戲謔意味,又留下無窮餘韻。
這首詩寫神女峰,以想像取勝,而想像本身則呈漸次升級態勢,頗具特色。開頭極為清醒,號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開始將霧、花想像成“卷幔”、“殘妝”,但仍著“疑”、“似”二字,五、六句更進一層,佩玉之聲和奇異香味已分明聞聽,結二句更對其加以詰問,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這樣的想像漸次升級中,詩人逐漸融入神仙境界,詩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韻味。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漢族。字夢得 ,洛陽人,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哲學家、文學家,有“詩豪”之稱。
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期間創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一度奉詔還京後,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後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裡創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後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飢鴻遍野。他上任以後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遊賦詩,生活閒適。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存800餘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餘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憶江南》詞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