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行

采菱行

《采菱行》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描述了白馬湖畔菱角成熟時節,湖畔男男女女爭相出遊的熱鬧景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采菱行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劉禹錫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全文,注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並引:武陵俗嗜芰菱,歲秋矣,有女郎盛游於馬湖,薄言采之,歸矣御客。古有〈采菱曲〉,罕傳其詞,故賦之以俟采詩者。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
蕩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1)。
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蘭橈破輕浪。
長鬟弱袂動參差,釵影釧文浮蕩漾(2)。
笑語哇咬顧晚暉,蓼花綠岸扣舷歸。
歸來共到市橋步,野蔓繫船萍滿衣(3)。
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
攜觴薦芰夜經過,醉踏大堤相應歌(4)。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
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5)。

注釋

(1)采菱:採摘菱角。行:行體的詩歌。古詩的一種體裁。類似進行曲。古樂府相和歌辭的一種。白馬湖: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驛亭鎮內,三面環山,環境恬適。東漢末年,秣陵尉蔣子文(官職相當於南京市市長),率兵追逐強盜至鐘山腳下,英勇戰死。到了東吳初年,有官員看見蔣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馬,手執白羽扇,侍從左右跟隨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樣。事隔多年後,他乘坐的那匹駿烈的大白馬,還久久不願離開主人戰死的疆場,經常在紫金山坡出現,並昂首奮蹄,日復一日地刨出了一汩汩清泉,為居住於此的村民帶來了福音。清泉匯聚便成白馬湖。湖平:湖面平靜。湖水平齊了。秋日光:秋天的日光。紫菱:紫色的菱角。已成熟的菱角。如錦:如同織錦。彩鸞:彩色的鸞鳥。即鸞鳥。傳說中的神鳥。一作‘彩鴛’。蕩舟:簸蕩船隻。船隻蕩漾。游女:游湖的女子。出遊的女子。漢水女神。滿中央:充滿湖的中央。不顧:顧不上。馬上郎:馬上的郎君。馬上的少年郎。
(2)爭多:為採集菱角的多少而爭論。逐勝:追逐勝利。追尋勝景。紛相向:紛紛相互面對。相對;面對面。時轉:時時轉動。蘭橈:蘭木的船槳。橈,槳,楫。【漢典】小舟的美稱。輕浪:輕微的波浪。長鬟:長長的發鬟。【漢典】高而環形的髮髻。弱袂:柔弱的衣袂。輕羅的衫袖。參差:不齊貌。紛紜繁雜。差不多;幾乎。釵影:金釵的影子。釵,婦女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釧文:玉釧的花紋。釧,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來做成的鐲子。浮:漂浮。蕩漾:水波微動。引申指物體在水中起伏波動。
(3)哇咬:形容聲音繁細。俚俗的音樂;民歌。顧:顧盼。回顧。晚暉:傍晚的日光;斜陽。蓼花:水蓼的花。一年生草本植物,葉披針形,花小,白色或淺紅色,果實卵形、扁平,生長在水邊或水中。莖葉味辛辣,可用以調味。全草入藥。綠岸:綠草的岸邊。扣舷:叩響船舷。手擊船邊。多用為歌吟的節拍。歸:歸還。市橋步:集市的橋樑上散步。野蔓:野生的蔓草。繫船:結繫舟船。萍滿衣:浮萍滿衣衫。
(4)廣陌:寬廣的街頭。【漢典】大路。陌,市中街道。連檣:桅桿相連。形容船多。檣,船的桅桿。估客:估買估賣的客商。即行商。攜觴:攜帶酒觴。觴,酒碗。古代盛酒器。薦芰:推薦菱角。舉薦菱角。醉踏:酒醉踏上。相應歌:相互應和歌唱。
(5)屈平祠:屈原的祠堂。屈原,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楚國辭賦家,創立了“楚辭”,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為殉國而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端午節吃粽子紀念他。沅江:湖南沅江。又稱沅水,是流經中國貴州省、湖南省的河流,屬於洞庭湖水系。湖南第二大河流。採蓮船舞的發源地。寒波:寒冷的水波。白煙:白色水霧。南音:南方的音樂。指採蓮歌。聞:聞聽到。聽說。長安:位於陝西西安。古都城名。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於此。此後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皆於此定都。

創作背景

紫菱,亦稱紅菱,到得秋天,小巧可愛,兩頭尖尖的紅菱象調皮的孩子深藏在墨綠或碧綠的菱葉間,閃爍著誘人的光亮。生菱角脆嫩,水靈,咬一口,甜絲絲。煮熟後,香軟甜糯,趁熱吃,那更是別有一番風味。記得小時候,山村小池塘也偶有勤快的人,拋菱養藕。菱角熟時,看他們用那種年終殺豬才用的腳盆,晃晃悠悠去采菱,總讓人膽戰心驚。而我們這些貪吃的小孩子,會用了很長的竹篙,去人家採摘後的水塘,尋覓戰利品。後來讀了劉禹錫的這首《采菱行》,卻原來,采菱人應該是扎著藍花布帕的少女,在天氣晴好的秋日,和著彩鸞飛翔的背景,駕著美麗輕巧的采菱船,伴著菱歌和歡聲笑語去進行的一項妙趣橫生,美好雅致的活動啊!
劉禹錫筆下的采菱女,熱熱鬧鬧的在采菱,想來詩人也應是岸邊的馬上郞之一,快樂著她們的快樂吧?何況還有“攜觴薦芰夜經過,醉踏大堤相應歌”樂和在生活中的酒客們,詩人應該是感染了他們市井小民的快樂吧?然而沒有,詩人剛剛遭貶來朗州,壯志未酬,心愿難了,情緒正處於極度苦悶之中。再美好的秋光,再熱鬧的生活也難以讓他排遣心情上的落寞。白天的熱鬧過後,回到他屈平祠旁的陃室,望著滾滾東流的沅江水,月光下,寒波籠罩,白煙生起,陣陣秋意,涼入骨髓。“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是啊,一直官運亨通的禮部尚書,轉眼之間,就被命運的無情棒打到風物殊異的南地,怎不讓他滿懷愁思?
他站在沅江邊,心裡卻想著那些曾經在一起喝酒賦詩的舊日朋友們,“永貞革新”的慘敗,早已將他們各自的命運完全改寫,“二王八司馬”,如今都安好嗎?想想自己,本是被貶至連州任刺史的,人尚在中途又以刺史之職“不足償其責”,再貶為朗州司馬,來到這“五溪不毛之地”後,南方特有的風俗人情,民歌俚語,卻也暫且寬解著他白日的寂寞,但當他獨對寒波籠罩的沅江,有月色中思接千古,想起忠君遭讒的屈原,又怎不讓他“人生幾回傷往事”呢?
不過,文人的不幸,實乃文學之大幸,劉禹錫遭貶黜在常德的十年,寫下了200多篇佳作,其中不少名篇。如他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並仿習民歌創作新體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郞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舊唐書》本傳稱:“禹錫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詠陶怡性情,蠻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辭。禹錫或從事於其間,乃依騷人之作,為新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間夷歌率多禹錫之辭也。”
寄情山水,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等待著復出的機會。然而,他何曾料到,等待他的仍是乖張多舛的命運呢?
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後,他奉詔回長安,任主客郞,雖然物是人非,年華漸老,但他的心情十分舒暢。在一個桃花盛開的春日,他和眾友人同游玄都觀,欣然寫下《詠看花君子》:“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郞去後栽。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因這詩“語涉譏諷,政不悅”又得罪新貴,再次被貶至連州。
身心遭受重創的劉禹錫,“虎落平陽遭犬欺”,勢利縣官見他被貶而來,便百般刁難。半年之內,逼他搬了三次家,一次比一次窄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然寫下《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再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並請大書法家柳公權書碑勒名,立於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人世滄桑,歲月如流。勢利小人早已化為黃土,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卻光照歷史,留傳千古。
坎坷出作家,悲憤出詩人。文人的率直和天真,不過是使唐朝少了一個政績卓著的宰相,卻也成就了文學史上光輝的篇章!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