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任務

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

本段概念,簡史,起源,傳統工業設計,特點,

本段概念

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工業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其目的是為物品、過程、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工業設計圖片(20張)
個生命周期中構成的系統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質。
美國工業設計協會IDSA(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 ) :工業設計是一項專門的服務性工作 ,為使用者和生產者雙方的利益而對產品和產品系列的外形 、功能和使用價值進行優選。
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CSID)給工業設計作了如下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視覺及心理感受,而賦予產品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 廣義工業設計(Generalized Industrial Design)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
狹義工業設計(Narrow lndustrial Design) 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回響。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對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親和性與匹配。
狹義工業設計的定義與傳統工業設計的定義是一致的。由於工業設計自產生以來始終是以產品設計為主的,因此產品設計常常被稱為工業設計

簡史

起源

工業設計起源於包浩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國魏瑪市“公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浩斯”。在兩德統一後位於魏瑪的設計學院更名為魏瑪包浩斯大學(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它的成立標誌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浩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浩斯”一詞是格羅披烏斯生造出來的,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浩斯在德國德紹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浩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這位共產黨人出身的建築師,將包浩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浩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梅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繼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浩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浩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台的納粹政府,密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浩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浩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
包浩斯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併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雖然包浩斯名為建築學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並無建築專業,只有紡織、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浩斯主要是一所設計學校。在設計理論上,包浩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傳統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後,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製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從這個概念分析工業設計的性質:第一,工業設計的目的是取得產品與人之間的最佳匹配。
這種匹配,不僅要滿足人的使用需求,還要與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處的匹配,這恰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第二,工業設計必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工業設計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覆蓋面很廣的交叉融匯的科學,涉足了眾多學科的研究領域,有如工業社會的粘合劑,使原本孤立的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市場學、美學、人體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等,彼此聯繫、相互交融,結成有機的統一體。實現了客觀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與主觀、能動地進行創造活動的藝術的再度聯手。

特點

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的藝術活動,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等,都有著明顯的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相交叉的產物。
工業設計是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相融合、發展的學科  我們每天所接觸的世界本來就應該是統—體。各種事物也是一樣,具有多面性,是同一的自然體,這是我們誰都懂得的事實,但是人們在認識自然界的過程中,為了有條理,易於把握,才把世界、自然規律進行分類,才產生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各種學科。才產生了哲學、美學、藝術各種理論。然而實際上,任何一個實在的東西部應該是全息的,包括各種規律、各個側面的綜合。人類的造物活動也不例外,它是通過人們掌握的各種知識、技能的體現,完成滿足人本身的需要這一目的。工業設計極力要求人類在生產實踐活動中,把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重新統一起來。所以工業設計包括了科技與藝術方面的眾多學科知識,使工業設計既能滿足產品技術方面的因素,也要處理藝術方面的內容,來滿足人類需求這一最高目的。
工業設計是人—產品—環境的中介 工業設計中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協調與統一,它不僅尋求產品內部的統一(美與有用性的統一),而且更尋求產品與人、產品與環境之協調一致。自然界有著其自己的規律,生物圈也是一樣,不容人們去破壞。然而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有著使得人與環境的協調產生偏離正軌的趨向,而工業設計也就是人們為了處理這——問題時才產生的。所以工業設計從一開始,就必須考慮將要設計的產品會給環境和人帶來什麼結果,是否會給人帶來一種和諧的享受。
工業設計是以機械化生產為手段,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工業設計是以為他人服務為目的的,從這一點上講,它與藝術表現有著根本的區別。藝術創作不僅只是美學原理的運用過程,而且主要以自我表現為特徵。而設計反映的往往是社會的意志、用戶的需求。進一步講,它不是為少數人服務的.而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的。這是大工業生產方式所決定的。
工業設計把使用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企業的生產活動中,應該把為用戶提供優良的產品放在首位。但實際中往往不那么令人如意。企業的目的是利潤,利潤的大小是企業成敗的標誌。那么怎樣協調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矛盾呢? 那就是通過設計,合理的設計不僅給用戶帶來滿意的產品,而且可以降低產品成本,增強企業利潤。工業設計決不犧牲使用者的利益,因為滿足他們的需求是工業設計的最高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