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道士(《聊齋志異》篇目)

嶗山道士(《聊齋志異》篇目)

《嶗山道士》寫的是一個年輕慕道的人,在嶗山碰到了一個仙人,他凡人眼拙,看不出來仙人試探他,他吃不了苦。即使是仙人以法術暗示他,他依然不是成材的料,最終仙人教授的一招穿牆術,他回家去稍微一賣弄,就不靈驗了,以失敗告終。

文章亮點頗多,尤其是仙人在會客時表演的法術,尤其美輪美奐。故事寓意深刻,告訴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能沉得下心,謙虛好學,才能夠有所成就。

後來該故事於1981年改編成木偶劇卡通片,被全國觀眾所了解,許多80後童年都看過此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嶗山道士
  • 外文名稱:Laoshan Taoist
  • 作品別名:勞山道士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蒲松齡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邑有王生,行七[1],故家子[2]。少慕道[3],聞勞山多仙人[4],負笈往游。登一頂,有觀宇[5],甚幽。一道士坐蒲團上[6],素髮垂領[7],而神觀爽邁[8]。叩而與語,理甚玄妙[9]。請師之。道士曰:“恐嬌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隨眾采樵。王謹受教。過月餘,手足重繭[10], 不堪其苦,陰有歸志。
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11] 。諸門人環聽奔走。一客曰:“良宵勝樂[12],不可不同。”乃於案上取壺酒,分賚諸徒[13],且囑盡醉。王自思:七八人,壺酒何能遍給?遂各覓盎盂[14],競飲先釂[15],惟恐樽盡[16];而往復挹注[17],竟不少減。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18]。何不呼嫦娥來[19]?”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20]。已而歌曰:“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21]!”其聲清越,烈如簫管[22]。歌畢,盤旋而起, 躍登几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勝酒力矣。其餞我於月宮可乎?”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鬚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移時,月漸暗;門人然燭來[23],則道士獨坐而客杳矣。几上餚核尚故[24]。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道士問眾:“飲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寢,勿誤樵蘇[25]。”眾諾而退。王竊忻慕,歸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並不傳教一術。心不能待,辭曰:“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閱兩三月[26],不過早樵而暮歸。弟子在家,未諳此苦[27]。”道士笑曰:“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也。”道士問:“何術之求。”王曰:“每見師行處,牆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以訣[28],令自咒畢[29], 呼曰:“入之!”王面牆不敢入。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牆而阻。道士曰:“俯首驟入,勿逡巡!”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道士曰:“歸宜潔持[30],否則不驗。”遂助資斧遣之歸。
抵家,自詡遇仙,堅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為,去牆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而踣[31]。妻扶視之,額上墳起[32],如巨卵焉。妻揶揄之[33]。王慚忿,罵老道士之無良而已[34]。
異史氏曰:“聞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為王生者,正復不少。今有傖父[35],喜疢毒而畏藥石[36],遂有舐癰吮痔者[37],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旨,詒之曰:‘執此術也以往,可以橫行而無礙。’初試未嘗不小效,遂謂天下之大,舉可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行七:排行第七。
[2]故家子:世家大族之子。
[3]少慕道:少時羨慕道術。道,這裡指道教。道教淵源於古代巫術和秦漢時神仙方術。東漢張道陵倡導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逐漸形成道教。 後世道教多講求神仙符籙、齋醮禮懺等迷信法術。
[4]勞山:也稱“嶗山”或“牢山”,在今青島市東北,南濱黃海,東臨 嶗山灣,上有上清宮、白雲洞等名勝古蹟。
[5]觀(guàn 冠)宇:道教廟宇。
[6]蒲團:宗教用物。蒲草編結的圓草墊。僧、道盤坐或跪拜時墊用。
[7]素髮垂領:白髮披垂到脖頸。素,白色。
[8]神觀爽邁:神態爽朗超俗。觀,容貌、儀態。邁,高超不俗。
[9]玄妙:幽深微妙。《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0]手足重(chóng 蟲)繭:手腳部磨出了老繭。重繭,一層層磨擦而 生成的硬皮。
[11]光鑒毫芒:月光明徹,纖微之物都能照見。毫,獸類秋後生出禦寒的細毛;芒,穀類外殼上的針狀刺須,如麥芒。毫、芒,比喻極其微細。
[12]良宵勝(shèng 聖)樂:美好夜晚的盛美樂事。宵,晚。勝,盛,
[13]分賚(lài 賴):分發賞賜。賚,賞賜。
[14]盎盂:盛湯水的容器。盎,大腹而斂口;盂,寬口而斂底。
[15]競飲先釂(jiào 叫):爭先乾杯。釂,飲盡杯中酒。
[16]樽:本作“尊”,也作“罇”,盛酒器,猶今之酒壺。
[17]往復挹(yì意)註:指眾人傳來傳去地倒酒。《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挹注,從大盛器倒入小盛器,這裡指從酒壺倒入酒杯。
[18]乃爾寂飲:如此寂寞地喝酒。乃爾,如此。
[19]嫦娥:本作“姮娥”。神話傳說中的月神,據說本為后羿之妻。《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
[20]《霓裳舞》: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天寶年間宮廷盛行的一種舞 蹈。據《樂苑》,《霓裳羽衣曲》本為西涼節度使楊敬述所獻西域《婆羅門曲》,經唐玄宗改制而成。而《唐逸史》則傳說唐玄宗曾夜遊月宮,見“仙 女數百,皆素練裳衣,舞於廣庭。問其曲,曰《霓裳羽衣曲》。”詳見《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五·霓裳辭》題解。
[21]“已而”四句:已而,然後。仙仙,同“仙仙”,起舞的樣子。《詩·小 雁·賓之初筵》:“屢舞仙仙。”還,歸。幽,幽禁。廣寒,月宮名。舊題漢郭憲《洞冥記》:“冬至後月養魄於廣寒宮。”歌辭大意是:我翩翩地起舞啊,這是回到人間了嗎,還是仍被幽禁在月宮呢!這位來自月宮的嫦娥, 分辨不出剪貼壁上的月亮是人間的虛造還是天上的實有,故有此歌。
[22]烈如簫管:像簫管般嘹亮清脆。簫管,管樂器的統稱。
[23]然:通“燃”。
[24]餚核:菜餚果品。
[25]樵蘇:砍柴割草。
[26]閱:經,歷。
[27]諳:熟習。
[28]訣:指施行法術的口訣。
[29]咒:念咒。即誦念施法的口訣。
[30]潔持:潔以持之,即以純潔的心地葆其道術。
[31]驀(mò末)然而踣:猛地跌倒。踣,同“仆”,跌倒。
[32]墳起:高起,指腫塊隆起。
[33]揶揄(yé yú耶俞):譏笑嘲弄。
[34]無良:不善,沒存好心。
[35]傖(cāng 倉)父:鄙賤匹夫。古時譏諷罵人的話。
[36]喜疢(chèn 襯)毒而畏藥石:喜好傷身的疾患,而害怕治病的藥石。 比喻喜歡阿諛奉承而害怕直言忠告。疢毒,疾病,災患。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藥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37] 舐(shì式)癰吮痔:一般作“吸癰舐痔”。吸癰膿,舔痔瘡,喻指無恥的諂媚奉迎。《史記·佞幸列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吮之。”又,《莊子·列禦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

白話譯文

縣裡有個姓王的書生,排行第七,是官宦之家的子弟,從小就羨慕道術。他聽說嶗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尋仙訪道。他登上一座山頂,看見一所道觀,環境非常幽靜。有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白頭髮垂到衣領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超。王生上前見過禮並與他交談起來,覺得道士講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請求道士收他為徒,道士說:“恐怕你嬌氣懶惰慣了,不能吃苦。”王生回答說:“我能吃苦。”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時候都集攏來了。王生一一向他們行過見面禮,就留在道觀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給他一把斧頭,讓他隨眾道徒一起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地答應了。過了一個月,王生的手腳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他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苦累,暗暗產生了回家的念頭。
有一天傍晚,他回到觀里,看見兩個客人與師傅共坐飲酒。天已經晚了,還沒有點上蠟燭。師傅就剪了一張像鏡子形狀的紙,貼在牆上。一會兒,那紙變成一輪明月照亮室內,光芒四射。各位弟子都在周圍奔走侍候一個客人說:“良宵美景,其樂無窮,不能不共同享受。”於是,從桌上拿起酒壺,把酒分賞給眾弟子,並且囑咐可以盡情地暢飲。王生心裡想,七八個人,一壺酒怎么能夠喝?於是,各人尋杯覓碗,爭先搶喝,惟恐壺裡的酒干了。然而眾人往來不斷地倒,那壺裡的酒竟一點兒也不少。王生心裡非常納悶。過了一會兒,一個客人說:“承蒙賜給我們月光來照明,但這樣飲酒還是有些寂寞,為什麼不叫嫦娥來呢?”於是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只見一個美女,從月光中飄出,起初不到一尺,等落到地上,便和平常人一樣了。她扭動纖細的腰身、秀美的頸項,翩翩地跳起“霓裳舞”。接著唱道:“神仙啊,你回到人間,而為什麼把我幽禁在廣寒宮!”那歌聲清脆悠揚,美妙如同吹奏簫管。唱完歌后,盤旋著飄然而起,跳到了桌子上,大家驚奇地觀望之間,已還原為筷子。師傅與兩位客人開懷大笑。又一位客人說:“今晚最高興了,然而我已經快喝醉了,二位陪伴我到月宮裡喝杯餞行酒好嗎?”於是三人移動席位,漸漸進入月宮中。眾弟子仰望三個人,坐在月宮中飲酒,鬍鬚眉毛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照在鏡子裡的影子一樣。過了一會兒,月亮的光漸漸暗淡下來,弟子點上蠟燭來,只見道士獨自坐在那裡,而客人已不知去向。桌子上菜餚果核還殘存在那裡。那牆上的月亮,只不過是一張像鏡子一樣的圓的紙罷了。道士問眾弟子:“喝夠了嗎?”大家回答說:“夠了。”道士說:“喝夠了就早去睡覺,不要耽誤了明天打柴。”眾弟子答應著退了出去。王生心裡驚喜羨慕,回家的念頭隨即打消了。
又過了一個月,王生實在忍受不了這種苦累,而道士還是連一個法術也不傳授,他心裡實在憋不住,就向道士辭行說:“弟子不遠數百里來拜仙師學習,即使不能得到長生不老的法術,若能學習點小法術,也可安慰我求教的心情。如今過了兩三個月,不過早上出去打柴,晚上回來睡覺。弟子在家中,從沒吃過這種苦。”道士笑著說:“我本來就說你不能吃苦,現在果然如此。明天早晨就送你回去。”王生說:“弟子在這裡勞作了多日,請師傅稍微教我一點兒小法術,我這次來也算沒白跑一趟。”道士問:“你要求學點什麼法術?”王生說:“平常我見師傅所到之處,牆壁也不能阻擋,只要能學到這個法術,我就知足了。”道士笑著答應了。於是就傳授他秘訣,讓他自己念完了,道士大聲說:“進牆去!”王生面對著牆不敢進去。道士又說:“你試著往裡走。”王生就從容地向前走,到了牆跟前,被牆擋住。道士說:“低頭猛進,不要猶豫!”王生果然離開牆數步,奔跑著衝過去,過牆時,像空虛無物;回頭一看,身子果然在牆外了。王生非常高興,回去拜謝了師傅。道士說:“回去後要潔持自愛,否則法術就不靈驗。”於是就給他些路費,打發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裡,自己誇耀遇到了仙道,堅固的牆壁也不能阻擋他。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便仿效起那天的一舉一動,離牆數尺,奔跑著衝去,頭撞到堅硬的牆上,猛然跌倒在地。妻子扶起他來一看,額頭上鼓起大包,像個大雞蛋一樣。妻子譏笑他,王生又慚愧又氣憤,罵老道士沒安好心。
異史氏說:聽說王生這個故事的人沒有不大笑的,殊不知世上的“王生”還真不少。現在有那么一個匹夫,喜歡別人阿諛奉承不喜歡忠言勸諫,於是那些阿諛迎奉的小人就呈上那些可以逞威揚暴的伎倆,來迎合他,並騙他說:靠著這個本事,就可以橫行無阻了。一開始試驗都小有靈驗,於是就說天下之大,都可以像這樣橫行,真是一個不碰南牆不回頭的人啊!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明崇禎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山東省淄川縣(現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里,補博士弟子員。但後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幾近40年,直至7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稱“聊齋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