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道教史

嶗山道教史

基本介紹

  • 書名:嶗山道教史
  • 作者:任穎卮
  • ISBN:9787511701558
  • 類別:圖書> 宗教> 道教
  • 頁數:280
  • 定價:38 元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
  • 出版時間:2009-12-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相關資料,本書目錄,作者介紹,

相關資料

鄒衍的學說在秦漢時期也十分流行,甚至滲透到統治階級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成為他們構築國家政權和論證自己受天命的理論依據。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中包含有很多神秘詭異的成分,這些神秘的內容在後世傳承的過程中最終與世俗的方術迷信合流,演變為流行於燕齊沿海一帶的“方仙道”,成為道教的重要濫觴。《史記·封禪書》云:“鄒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燕齊一帶的方術都是一些世俗的迷信,沒有系統的理論,而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正好可資利用來作為方術迷信的理論外衣。因而,戰國後期到秦漢,齊國之成為方術迷信的大本營,同鄒衍陰陽五行學說的流行有很大的關係。此外,鄒衍對養生長壽之道也頗有研究。《漢書·楚元王傳》記載,劉向將其父劉德在武帝時治淮南王獄所得之《枕中鴻寶苑秘書》獻於漢宣帝,書中“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此《重道延命方》應即鄒衍所著探討長生術的秘方。另東晉葛洪《抱朴子·遐覽》中所開列的“道經”中,有《鄒生延命經》一卷,或為劉向所獻之鄒衍《重道延命方》,抑或是道士的偽托。可見,鄒衍思想中的部分內容為後世道教所直接吸取,鄒衍在漢晉時期已被方士租道教徒引為同道。由於鄒衍的思想中頗有神怪的因素,他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逐漸被賦予了傳奇的色彩和超自然的能力。據劉向《別錄》引《方士傳》言,燕國北部有一片山谷,土地肥美,但由於氣候寒冷,不生五穀。鄒衍來到吹奏一種竹管樂器,致使溫氣降生,從此這裡便五穀豐登,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黍谷”。《論衡·感虛》篇記述了另一則故事,說鄒衍盡忠於燕惠王,燕惠王卻聽信左右的讒言將鄒衍拘捕下獄,鄒衍仰天而嘆。這時正值夏天的五月,一場大霜從天而降。這兩則雖皆屬於民間傳奇故事,但都與天地間陰陽失調引起的災異有關,都有濃厚的天人感應的味道,這顯然和鄒衍作為陰陽五行家有密切關係。可見,齊地的陰陽五行思想中原本就與道教的思想多有相通之處,其中那些神異迂怪的內容在流傳過程中逐漸成為後世道教所利用的素材。陰陽五行學說的歷史影響十分深遠,兩漢之際泛濫一時的讖緯神學同陰陽五行學說就有密切的關係,而讖緯神學的某些內容又為稍後的道教所吸取

本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嶗山道教的思想文化淵源
一、原始崇拜與民間迷信
二、行氣養生的傳統
三、黃老之學與黃老道
四、陰陽五行思想與讖緯神學
五、神山、不死藥與方仙道
第二章 嶗山道教的發展軌跡與脈絡
一、秦漢魏晉時期——嶗山道教的孕育與萌芽
(一)早期的方仙道與隱逸活動
(二)張廉夫與嶗山道教
(三)嶗山與《靈寶經》的傳說
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的發端
(一)嶗山的采煉仙藥活動
(二)第一位嶗山道士——李哲玄
(三)華蓋真人劉若拙興教
三、金元之際一一嶗山道教的興盛
(一)全真教的創立與山東全真教的發展
(二)全真七子與嶗山道教
(三)嶗山大道教考
(四)元代嶗山高道——劉志堅與李志明
四、明代——嶗山道教的曲折發展
(一)嶗山新道派的創立
(二)太清宮的佛道之爭
(三)嶗山的《正統道藏》
(四)嶗山道士與道觀
五、清代——嶗山道教的漸趨衰落
(一)道士雲集,但少理論建樹
(二)宮觀漸圮,道士流散
六、近代以來——嶗山道教的劫難與新生
(一)百年劫難
(二)重獲新生
(三)著名高道
第三章 嶗山道士的生活
一、刻苦的修煉生活
(一)禁慾苦修
(二)動靜雙修
二、虔誠的誦經生活
三、神聖的祭祀生活
(一)祭祀類型
(二)祭祀規範
四、豐富的學習生活
(一)學習道教經典
(二)學習道教戒律
(三)學習道教日常禮儀
……
第四章 嶗山道教宮觀
第五章 嶗山道教文化與道術
第六章 嶗山道教碑刻史料
結語 生活道教的構建與嶗山道教的發展前景
附錄一:嶗山道教大事記
附錄二:嶗山道觀詩篇一覽表
參考書目
後 記

作者介紹

任穎卮,1969年生,山東汶上縣人,青島瑾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方向的教學與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