嵛山鎮

嵛山鎮

嵛山鎮地處福建省福鼎市東南海域,由大嵛山、小嵛山、鴛鴦島等十一個島嶼組成,總面積28.3平方公里,島內旅遊資源豐富、風光奇特秀美,山、湖、草、海景觀在此濃縮,以天然的淡水湖和萬畝草甸景觀最具特色,素有“海上天湖”、“島國天山”之美譽,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太姥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麗島嶼”,被省旅遊局列為20個福建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之一,也是中國完美假期十佳旅遊線路——閩東北親水游的重要旅遊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嵛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
  • 電話區號:0593
  • 郵政區碼:355200
  • 面積:28.3平方公里
  • 人口:5600多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福鼎站
  • 車牌代碼:閩J
鄉鎮情況,歷史沿革,轄區代碼,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經濟建設,資源管理,社會事業,

鄉鎮情況

嵛山鎮位於福鼎東南海域的列島,是閩東最大的列島,由大嵛山、小嵛山、鴛鴦島、銀嶼等十一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28.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0.12公里。嵛山島山場寬廣、海域遼闊、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島上有豐富的花崗岩、優質礦泉、草場資源等,海上盛產鰻魚、帶魚、毛蝦、蝦苗、七星魚和鰻鱺等多種海生物;自然景觀有“南國天山“的天湖山萬畝草場、絕頂之上具有神秘色彩的大小天湖、大使岙百傾金沙、鳥島、紅紀洞等;文物古蹟有:大使宮、媽祖宮、天福寺,福瑤列島的自然景觀已被國家建設部確定為國家級太姥山風景區四大景觀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嵛山面貌發生巨大的變化。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山海資源進一步得到開發,國民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嵛山鎮是福建省十二個海島建制鎮之一,地處福鼎市東南海域,由大嵛山、小嵛山、鴛鴦島等十一個島嶼組成,又稱福瑤列島,總面積28.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0.12公里,為閩東第一大島,舊屬福寧州勸儒鄉擢秀里,清乾隆四年,歸福鼎縣管轄,曾設人民公社、區公所、鄉建制,1992年12月撤鄉建鎮,現轄蘆竹、馬祖、漁鳥、東角、中灶等5個行政村,總人口5600多人。
嵛山島地理位置極為特殊,扼閩東、浙南漁場咽喉,東北瀕臨南北麂漁場、台山漁場;南面緊靠著名對台貿易開放漁港——三沙古鎮港,是嵛山距大陸最近點,僅3.56海里;西北接近中國天然良港——沙埕港,相距10.7海里;面對太姥山下的魚米之鄉——秦嶼鎮,相距9.8海里;北通溫州、上海;南及福州、廣東,為南來北往海上之交通要道,戰略意義重大。明朝時期為抵禦倭寇搔擾,1389年明政府在嵛山島設定軍事要塞,歸北路福寧衛烽火寨管轄,1592年改守備為參將、節制水陸,改中軍為嵛山游。

歷史沿革

嵛山島地理位置特殊,扼閩浙海路之咽喉,是南來北往船隻的必經之道,戰略意義重大。明朝時期為抵禦倭寇騷擾,1389年明政府在嵛山島設定軍事要塞,歸北路福寧衛烽火寨管轄,1592年改守備為參將、節制水陸,改中軍為嵛山游。清代中葉,嵛山列島是蔡牽海上起義活動的重要根據地。辛亥革命先驅朱騰芬先生也在此組織義軍抗清。
地理位置圖地理位置圖
嵛山島原屬福寧州勸儒鄉擢秀里。福鼎置縣後,大嵛山以北島嶼歸福鼎縣,小嵛山以南島嶼仍屬霞浦縣。民國時屬福鼎縣秦嶼區。1949年11月設嵛山鄉,1952年分為東角、蘆竹兩個鄉,1955年1月改屬霞浦縣海島區(三沙鎮)。1962年10月復歸福鼎縣轄,為嵛山鄉。1968年6月成立嵛山公社,1983年改為嵛山區,1987年復為嵛山鄉,1993年撤鄉建鎮。1995年,轄5個村委會,5592人。1997年,面積25.4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馬祖、魚鳥、東角、蘆竹、灶澳5個村委會。 嵛山經濟以漁業為主,以農為副。周圍海域水深5~15米,盛產墨魚、石斑魚、帶魚、黃魚等。民國時期,這裡只有小舢舨船定置作業,捕些小魚蝦。1995年擁有機動船256艘,有定置網3190張,水產品總產量1.51萬噸,產值1596萬元。耕地面積1609畝,其中水田215畝,糧食主產甘薯,次為水稻,1995年糧食總產量476噸;種植業總產值39萬元。全鎮建有小型水電站2座,裝機容量160千瓦;火力發電站1座,裝機容量54千瓦。1991年還建成嵛山海底電纜工程。全鎮共辦磚瓦廠、機器修配廠、天湖茶場、柴仔欄羊場等17個廠、場,1995年總收入達100多萬元。貿易供銷點、站遍布全鎮各村。有1所初級中學、7所國小、1所衛生院、7所衛生所、2支電影隊。
嵛山水路交通方便,各村建有碼頭,每天有客輪往返於嵛山、沙埕、桐山之間。並建成環島公路19.8公里。

轄區代碼

嵛山鎮代碼350982109:~201馬祖村 ~202魚鳥村 ~203東角村 ~204灶澳村 ~205蘆竹村。

地理環境

嵛山島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而且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攝氏18.8度 ,最高氣溫攝氏38度 , 最低氣溫攝氏零下1.2度。年平均降水量1213.5mm;月平均霧日數6.2天,在海洋性氣候調節作用下,當地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

自然資源

嵛山島旅遊資源豐富,山、湖、草、海景觀在此濃縮,風光奇特秀美,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太姥山的五大景觀之一,200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島嶼”之一。島上最高處有三個神奇珍貴的天然淡水湖,美名曰“海上天湖”;天湖周圍是壯闊的萬畝草場,碧柔如毯,視野寬廣,海天一色,一派“天蒼蒼,野茫茫”的北國風光再現,堪稱一絕,被美譽為“南國天山”;島上還有紅紀洞、古寨岩、明月潭、仙人坡、大頭宮、白鹿坑、白蓮飛瀑、大象岩、小桃源沙洲等自然景觀;綿延曲折的海岸線上遍布奇特壯美的海蝕景觀,有金猴觀日、千葉岩、海龜礁、石疊礁等等;島上還有保存完整的碉堡、炮台、防空洞等軍事設施遺址和年代久遠的媽祖廟、大使宮、清福寺等人文景觀。此外,嵛山島的許多港灣和岙口裡,貝類和漁類資源十分豐富,在島上可以盡情體驗海邊拾貝、海中垂釣、戶外野營和漁家生活的無窮樂趣,是休閒度假的一處勝地。
嵛山鎮(圖3)嵛山鎮(圖3)
嵛山鎮是福鼎市的漁業主產區,也是閩東水產養殖的餌料主供地之一,周圍海域是著名的閩浙漁場,水生生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共有海洋魚類700多種,盛產帶魚、黃瓜魚、石斑魚、鰻魚、鱸魚、鯧魚、丁香魚、真鯛、毛蝦、蝦皮、梭子蟹以及筆架、海螺等各種貝類動物和海帶、紫菜等,海鷗公司嵛山分公司生產的“九洋牌”蝦皮王,相繼獲得省著名商標和農業部優質農產品稱號。

基礎設施

嵛山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陸島交通便捷,可從三沙古鎮、牙城、漁井、秦嶼、沙埕等地乘船進島,有旅遊快艇也有固定航班客輪。島上水、電、通訊等設施齊全,5個行政村都修建了自來水供應網路,用水充足安全;島上電力供應保障穩定,新敷設了全長13.9公里的10KV海底電纜供電工程,實現了與大陸的電網併網;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部門相繼在島上開通機站,手機、小靈通的信號輻射範圍遍及全島及周邊廣闊海域。島上具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鎮村二級漁港體系,還有初步健全的環島公路和天湖旅遊公路,且實現了路面水泥硬化,出行相當便捷. 改革開放以來,嵛山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山海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國民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7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104億元,農業總產值7584萬元,工業總產值372萬元,海產品總產量265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5450元。

經濟建設

宣傳推介與招商引資並舉
為使嵛山島旅遊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以帶動嵛山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嵛山鎮主動融入太姥山文化旅遊節等宣傳平台和福鼎市爭創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先後邀請福建電視台、福建省教育頻道等多家省級電視媒體到嵛山島實地拍攝採風,還邀請多批攝影家協會進入嵛山島實地創作,印製1.2萬冊的《嵛山島風光》精美畫冊,進一步加強宣傳推介,擴大客源市場。同時,不斷最佳化旅遊經營機制,加大旅遊經濟招商引資的力度,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吸引外來資金投資建設嵛山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與福建太姥山萬博旅遊公司、福鼎通達客運有限公司簽定了40年合作協定,並註冊資本金1500萬元成立了太姥山嵛山島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對嵛山的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深入開發,其中國有股份占51%,民營股份占49%。
嵛山鎮(圖5)嵛山鎮(圖5)
海島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
投資600多萬元新建景區步游道、天湖至羊鼓尾旅遊公路及天湖景區綜合服務中心,景區的遊覽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修建漁井、馬祖碼頭安全護欄及可容300人的天湖簡易候車室,增設天馬公路的安全防護欄、交通警示牌及多處避車道,實現了島內公路的安全閉合,促進了環海島游的開發。新購置8部景區環保觀光車和4艘高速豪華遊艇,開通嵛山至漁井、嵛山至三沙兩條水上旅遊交通專線,完成專用於旅遊服務的陸島交通碼頭的勘探測量和建造設計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快海島生態修復。在環島公路、天湖公路兩側及天湖主景區進行造林綠化,現已規劃建設13068.8畝防護林;目前,又完成了2010年在天湖景區及天湖-羊鼓尾公路沿線植造一萬畝生態林的規劃設計,為創建良好的海島生態旅遊環境奠定了基礎。此外,為有效保護脆弱的草場資源,在天湖水源保護地設定了宣傳廣告牌及保護標誌牌,規劃設定了可搭建100頂帳篷的野外宿營區,有效緩解了景區的客流容量和生態環境壓力。
旅遊發展與漁民增收結合
立足嵛山鎮海洋漁業的後發優勢,不斷調整最佳化漁業結構,鼓勵漁民更新改造大馬力船隻發展深海捕撈,38艘大馬力鋼質船今年來已創產值800多萬元,轉產生產漁民人均收入就10多萬元。大力發展海帶和紫菜養殖,科學規劃養殖區域,努力擴大養殖規模,海帶養殖面積增加到500畝,紫菜養殖面積增加到700畝。積極協調農村信合社給予全鎮每戶漁民1-3萬元的扶持貸款,破解了漁民從事漁業生產、旅遊服務資金短缺的瓶頸問題。同時,積極構建旅遊服務新平台,組織漁民成立了嵛山鎮漁業協會,藉助協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積極引導民眾投身旅遊業,引導民眾發展海產品土特產加工、旅遊景區賓館酒家、漁家樂合作聯社等第三產業,推出了“海上打漁”“海中垂釣”、“環遊列島”“鳥島觀光”等旅遊項目,逐步形成嵛山島“吃、住、行、游、購、娛”旅遊配套新格局,推進嵛山鎮由旅遊資源大鎮向旅遊經濟大鎮方向發展。

資源管理

嵛山鎮加強無人島和海域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一是分別在小嵛山島、鴛鴦島和小羊鼓尾島等三個無人島的顯眼位置設定大幅的生態保護廣告牌和永久性石碑標誌,同時向廣大漁民宣傳>和>等法律法規,使民眾自覺支持、主動參與保護工作。
二是詳細制定了海域珍稀貝藻類資源的保護措施,科學編制小嵛山島、鴛鴦島和小羊鼓尾島等無人島的保護規劃,並落實相關管護職責和專項資金。
三是成立了中灶村小羊鼓尾島、東角村鴛鴦島和蘆竹村小嵛山島等三支分別由10人組成的海域資源義務管護隊,重點配合漁業等部門加強對無人島生態環境的管護及其周圍海域的巡查、貝藻類等資源的看護,制止不法民眾濫采濫挖貝藻、電炸和破壞無人島生態環境等違法行為。該鎮對無人島和海域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受到省海洋與漁業局的認可與好評,其中小嵛山島被列入2007年全省十大無人島保護區之一,鴛鴦島和小羊鼓尾島分別被列入2008年和2009年全省無人島保護行列。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健康協調發展,擁有一座面積280平方米的文化站,配有各種書籍和報刊、雜誌及一些健身娛樂設施,豐富了海島民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同時,全島5個行政村都開通了有線電視,實行一村一所,建立農村合作醫療,提高了島上民眾的醫療保障;教育條件有效改善,島內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新建了800多平方米的教師宿舍樓,有4個6年制完全國小,學生可實現就近就讀。加強社會保障,城鄉低保覆蓋面不斷擴大,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