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口

崔 口:位於慶雲縣城東北30公里。在該村東北一里許,早年有臧、木、禾、牛、靖姓在此定居。燕王掃北只剩禾吹平、木風順、牛口成三戶。因此原址就成了一片廢墟,於是他們三戶就移至現址定居下來,三戶主人名字各取中間一字合為村,即“吹風口”,後諧音為“崔家口”。舊時是鹽山縣九大鎮之一,所以,此地人都講一口流利的鹽山話。每逢農曆四、九為集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崔口
  • 地理位置:位於慶雲縣城東北30公里
  • 面積:34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2.8萬畝
簡介,交通狀況,古蹟:,地圖信息,

簡介

1961年為人民公社(鄉)駐地,1983年鄉又改為鎮至今。
崔口,地處魯北,東臨渤海灣,西隔漳衛新河,與河北搭界,周邊分別與德州、濱州、滄州三地市、四個縣(慶雲、無棣、鹽山、海興)、六個鄉鎮毗鄰,距黃驊港、濱州港四十公里,緊靠205國道,全鎮轄22個行政村、1.5萬人,耕地面積2.8萬畝,總面積34平方公里。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名勝古蹟
慶雲縣地圖慶雲縣地圖

交通狀況

交通、通訊便利。崔口鎮是北上津、京、塘,南下濟、青、滬之要道,是聯接東北三省和江南諸省的交通樞紐,鎮內柏油路貫通鄉村,郵電通訊全部實現了程控電話,開辦了自動傳報、網際網路、傳真、快速傳遞等業務。
農業資源豐富。崔口鎮是商品糧生產基地,盛產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小雜糧等,尤其以小麥、玉米為主要糧食產品,年產量2萬噸。農業特產金絲小棗皮薄肉厚,富含維生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全鎮棗糧間作面積10000畝,棗樹總量百萬株,年產優質小棗萬斤。
工業體系發達。全鎮私營企業幾百家,初步形成了低壓電器、體育器材、漁網、葦簾、毛衣、毛巾襪、散熱器、抽紗、板簧、糧食加工等支柱產業;素有中國北方低壓電器第一鎮、魯北體育器材加工基地、魯北漁網產業鄉鎮之稱。且是方圓百里的"第一大集市",各路商賈雲集,購銷兩旺,商貿流通活躍,全鎮形成了木材、糧食、蔬菜、日用百貨、良種、大牲畜、建材七大專業批發市場,年市場交易額7.5億元以上;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把個體私營經濟作為加快全鎮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的迅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連續3年超億元。
下轄村
崔口(鎮政府所在地)、張莊、黃屯、小屯、周辛、陳莊、劉莊、大齊周務
崔口
崔西北
崔東北
崔東南
崔西南
張莊
周辛
黃屯


小屯
一屯
二屯
三屯
四屯
楊呈趙
前呈趙
後呈趙
陳莊
劉莊
大齊周務
東齊周務
西齊周務
齊東北
齊東南



齊西北
齊西南
注;表格中粗體為總村莊名,正常顯示為下分村。

古蹟:

乾隆飲馬井位於崔口鎮政府東南800米處,古水井口徑五尺,深數大,井台周圍及井壁部分用青石徹成,井壁內苔蘚遍布。相傳,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行至崔口,坐騎饑渴勞乏,行路艱難,所尋之水馬不飲用。打聽邑人“何處有甜水?”答曰:“崔東南。”遂尋而去,找到此井。只見井水清徹透底,汲水飲馬,馬立刻精神抖擻,昂天長嘶。乾隆呷口品嘗,果然甘洌清爽,禁 不住讚不絕口:“甜,真甜水也。”此後世代修繕至今。
名人:
山水聖手劉業村
劉業村的畫劉業村的畫
劉緒曾(1855-1929),字唯齋,號業村、夢莊道人,慶雲縣崔口鎮崔東北村人,清光緒貢生。齋堂為醉石山房、聽雨草堂、垕山堂等。業村先生是中國近代書畫史上一位詩、書、畫、印都具有極高造詣的藝術大師,惜久居鄉里,其名不著。但隨著人們對其作品了解的不斷加深,劉業村先生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
金石名家崔鴻圖
崔鴻圖,又名家澍,字荷泉,齋堂為乾修齋、樂古齋,本縣崔口鎮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清末民初,與劉業村同時代,並與劉業村交往密切。崔鴻圖精於篆刻,書法以隸書和金文為主,淳雅高古,亦擅詩畫,尤喜收藏,聞名京津。慶雲舊志載其“工鐵筆詩畫,善八分鐘鼎。”惜暫未發現其傳世作品。
崔 口部分村莊名稱的由來
崔 口: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在該村東北一里許,早年有臧、木、禾、牛、靖姓在此定居。燕王掃北只剩禾吹平、木風順、牛口成三戶。因原址成一片廢墟,就移至現址定居,三戶主人名字各取中間一字合為村,即“吹風口”,後諧音為“崔家口”。原為鹽山九鎮之一,每逢農曆四、九為集日。1961年為人民公社(鄉)駐地,1983年鄉又改為鎮。
齊周務:位於縣城東北33公里。燕王掃北到此處三次都是大霧瀰漫,未被發現該村。當時該村40戶,180口人,有齊、周二姓,為感大霧之恩,取村名“大齊周務”。

地圖信息

地址:德州市慶雲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