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口鎮

崔口鎮

慶雲縣崔口鎮,地處魯北,東臨渤海灣,西隔漳衛新河,與河北搭界,周邊分別與德州、濱州、滄州三地市、四個縣(慶雲、無棣、鹽山、海興)、六個鄉鎮毗鄰,距黃驊港、濱州港四十公里,緊靠205國道,全鎮轄22個行政村、1.5萬人,耕地面積2.8萬畝,總面積34平方公里。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崔口鎮
  • 外文名稱:cuikouzhe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慶雲縣
  • 下轄地區:工貿小區、呈趙、周辛等
  • 政府駐地:崔口(鎮政府所在地)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區碼:253706
  • 地理位置:慶雲、無棣、海興三縣交匯處。
  • 面積:34平方公里
  • 人口:14807
  • 方言:冀南河北鹽山口音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乾隆飲馬井
  • 機場:濟南、天津
  • 火車站:滄州、德州、濟南、天津
  • 車牌代碼:魯N95
交通狀況,下轄村莊,名勝古蹟,詩歌讚頌,地理環境,

交通狀況

交通、通訊便利。崔口鎮是北上津、京、塘,南下濟、青、滬之要道,是聯接東北三省和江南諸省的交通樞紐,鎮內柏油路貫通鄉村,郵電通訊全部實現了程控電話,開辦了自動傳報、網際網路、傳真、快速傳遞等業務、開通 濟南、天津、塘沽、北京、濱州、滄州、德州長途汽車,慶雲至崔口公交20分鐘一班。
農業資源豐富。崔口鎮是商品糧生產基地,盛產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小雜糧等,尤其以小麥、玉米為主要糧食產品,年產量2萬噸。農業特產金絲小棗皮薄肉厚,富含維生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全鎮棗糧間作面積10000畝,棗樹總量百萬株,年產優質小棗萬斤。
工業體系發達。全鎮私營企業幾百家,初步形成了低壓電器、體育器材、漁網、葦簾、毛衣、毛巾襪、散熱器、抽紗、板簧、糧食加工等支柱產業;素有中國北方低壓電器第一鎮、魯北體育器材加工基地、魯北漁網產業鄉鎮之稱。且是方圓百里的"第一大集市",各路商家雲集,購銷兩旺,商貿流通活躍,全鎮形成了木材、糧食、蔬菜、日用百貨、良種、大牲畜、建材七大專業批發市場,年市場交易額7.5億元以上;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把個體私營經濟作為加快全鎮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的迅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連續3年超億元。
現已按照中央政府的號召建設新型農村。

下轄村莊

崔口(鎮政府所在地)、張莊、黃屯、小屯、周辛、陳莊、劉莊、大齊周務
崔口
崔西北
崔東北
崔東南
崔西南
張莊
周辛
黃屯
小屯
一屯
二屯
三屯
四屯
楊呈趙
前呈趙
後呈趙
陳莊
劉莊
大齊周務
東齊周務
西齊周務
齊東北
齊東南
齊西北
齊西南
注;表格中粗體為總村莊名,正常顯示為下分村。

名勝古蹟

古蹟:
乾隆飲馬井位於崔口鎮政府東南800米處,古水井口徑五尺,深數大,井台周圍及井壁部分用青石徹成,井壁內苔蘚遍布。相傳,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行至崔口,坐騎饑渴勞乏,行路艱難,所尋之水馬不飲用。打聽邑人“何處有甜水?”答曰:“崔東南。”遂尋而去,找到此井。只見井水清徹透底,汲水飲馬,馬立刻精神抖擻,昂天長嘶。乾隆呷口品嘗,果然甘洌清爽,禁 不住讚不絕口:“甜,真甜水也。”此後世代修繕至今。
名人:
山水聖手劉業村
劉業村劉業村
劉緒曾(1855-1929),字唯齋,號業村、夢莊道人,慶雲縣崔口鎮崔東北村人,清光緒貢生。齋堂為醉石山房、聽雨草堂、垕山堂等。業村先生是中國近代書畫史上一位詩、書、畫、印都具有極高造詣的藝術大師,惜久居鄉里,其名不著。但隨著人們對其作品了解的不斷加深,劉業村先生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
金石名家崔鴻圖
崔鴻圖,又名家澍,字荷泉,齋堂為乾修齋、樂古齋,本縣崔口鎮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清末民初,與劉業村同時代,並與劉業村交往密切。崔鴻圖精於篆刻,書法以隸書和金文為主,淳雅高古,亦擅詩畫,尤喜收藏,聞名京津。慶雲舊志載其“工鐵筆詩畫,善八分鐘鼎。”惜暫未發現其傳世作品。
崔 口部分村莊名稱的由來
崔 口: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在該村東北一里許,早年有臧、木、禾、牛、靖姓在此定居。燕王掃北只剩禾吹平、木風順、牛口成三戶。因原址成一片廢墟,就移至現址定居,三戶主人名字各取中間一字合為村,即“吹風口”,後諧音為“崔家口”。原為鹽山九鎮之一,每逢農曆四、九為集日。1961年為人民公社(鄉)駐地,1983年鄉又改為鎮。
齊周務:位於縣城東北33公里。燕王掃北到此處三次都是大霧瀰漫,未被發現該村。當時該村40戶,180口人,有齊、周二姓,為感大霧之恩,取村名“大齊周務”。

詩歌讚頌

慶雲賦
作者:李保坤 九三社員
五福齊臨地,吉祥慶雲城。地名悠久,溯源龍山,先祖創業艱辛。崑崙元氣生,神之所遺,源出泗水,升碧石以接北辰,古屬兗州郡,尊崇孔孟聖人。左腳占齊魯,右腳踏冀津。禹疏九河,此地有四,胡蘇、溝盤、馬頰、鬲津。功高蓋世,臥龍岡上,景星高掛,五彩雲現身,鬱郁紛紛,蕭索輪囷。觀瑞像,舜做歌慶雲,順天應民,禪位禹交印信。春秋煮鹽,漁歌和韻。慶通卿,作景雲,最喜氣,喻尊顯,比雙親。姜尚轄地,曾掛甲,齊王韓信。老姑奶奶,碧霞元君,廟宇宏偉,香客蜂擁槐蔭鎮。古剎十幾座,海島金山漂木盆,小玄奘聽梵音。鐵梁寺內,供奉定海神針。
慶雲李氏,多出名人,後唐李愚倡雕印,廣傳九經聖文,華夏文脈得永存。北宋堂兄弟,之儀與之純,姑溪居士卜運算元,從古唱到今,嗣聰承祖志,事事都認真。思昔日,張凝與六郎,戰友情深,衛國抗遼結同心。其子張昭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文韜武略超父親。明代甄實,入川十六載,為官廉勤。王佐理財,國庫慢慢積白銀,土木之役,為國捐身,謚忠簡,王公祠翠柏成蔭。蔣臨照智勇雙全,敢打敢拼。一代儒將馬龍潭,修縣誌,辦義學,鐵骨錚錚,龔威將軍。吳鐘創八極,拳鎮少林。德藝雙馨,書畫大師劉業村。渤海首個黨支部,紅色政權紮根。抗日殺敵,支前南下,車輪滾滾。志存高遠,自信藍天翱翔,鐵翼展如神。
縣治肇始隋開皇,轄周邊數縣鄉鎮,幾度輝煌,水旱碼頭,商賈雲集,日進斗金。徐福攜千童,無棣溝揚帆去日本。鬲津河南岸,唐棗古樹,歷經滄桑,高壽千六真神,羅成栓馬乘涼,最愛這半畝樹蔭,瓦崗將軍座上客,破隋議事歸世民。程太監攜芫荽進宮,皇帝稱讚為貢品。舊有八景,棣城煙雨、鬲河夜泊、龍岡晴嵐、雁灘漁歌、東嶽晨鐘、西山暮笛、月沽春漲、杏岸曉雲。幾度更迭,區劃頻頻,今為齊地,明改燕津,無有投入,造成貧困。
不甘落後,問計於民,展開跳躍式發展討論,樹真理,發誓拔除窮根。九八展宏圖,宗治出拳,三亂五霸難藏身。推到圍牆,打開窗門,笑迎四海來賓,招商引資,市場建設,開發區起步,八馬奔騰齊奮進。小縣域,大縣城,規劃齊魯北大門。螞蟻雄兵,以小博大,投資興業如雨後春筍。走進慶雲門,就是慶雲人。來到慶雲縣,事事都好辦。栽下梧桐樹,引來鳳凰成群。長鞭策馬,生龍活虎,提速、提效、創業、立新,長思百姓冷暖,執政為民。商貿興城,萬商聚集小商品,物流天下,條條商路,東西南北中,編織網路,連通九州貨運。尊師重教,百年樹人,一中學子登金榜,幼兒從小樹雄心。
旅遊是一切,深挖歷史出精品,一切是旅遊,拿來主義,文化是其魂。重修金山寺,素萍是功臣,北寺吉祥園,圓通殿側臥慈悲觀世音,仿天壇住萬佛,天圓地方披金掛銀。道德商業街,徽派建築迎遊人。一湖相思水,滿園連理枝,之儀園裡愛情生根,恩愛銀髮慶金婚。古棗生態園,登萬和塔,游香海禪林。慶雲廣場,休閒健身。小城奇蹟多,五百平方公里,如花瓶,似金盆。工業立縣,開發區里滿園春,君慶、億鑫、金諾、慶順,工廠鼎力如林。海納百川結遠親,飛地經濟,紅橋高架,天塹變通途,直達紅雲。中澳肉鴨,歐盟標準,五湖遊客醉流連,舉杯同飲渤海春。三河入海東流去,南北貫通,恰似江南水作琴。村莊合併建社區,村民變市民。栆牧大發展,養畜又養禽,水、電、路、廣播、通訊,村村通,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城美如畫,草映百花,處處樹掩綠茵茵。
崔口鎮地處魯北,東臨渤海灣,西隔漳衛新河,與河北搭界,周邊分別與德州、濱州、滄州三地市、四個縣(慶雲、無棣、鹽山、海興)、六個鄉鎮毗鄰,距黃驊港、濱州港四十公里,緊靠205國道,全鎮轄22個行政村、1.5萬人,耕地面積2.8萬畝,總面積34平方公里。境內土壤多為鹼性,肥力程度一般,地下水資源苦鹹,無礦產資源。崔口鎮是典型的工業重鎮,是魯西北著名的低壓電器之鄉、體育器材之鄉、漁網加工之鄉。
交通、通訊便利。崔口鎮是北上津、京、塘,南下濟、青、滬之要道,是聯接東北三省和江南諸省的交通樞紐,鎮內柏油路貫通鄉村,郵電通訊全部實現了程控電話,開辦了網際網路、傳真、快速傳遞等業務、開通濟南、天津、塘沽、北京、濱州、滄州長途汽車,慶雲至崔口公交25分鐘一班。
農業資源豐富。崔口鎮是商品糧生產基地,盛產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小雜糧等,尤其以小麥、玉米為主要糧食產品,年產量2萬噸。農業特產金絲小棗皮薄肉厚,富含維生素,全鎮棗糧間作面積1萬畝,年產優質小棗萬斤。
工業體系發達。全鎮私營企業幾百家,初步形成了低壓電器、體育器材、漁網、散熱器、板簧、糧食加工等支柱產業;素有中國北方低壓電器第一鎮、魯北體育器材加工基地、魯北漁網產業鄉鎮之稱。

地理環境

德州市慶雲縣崔口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