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陽縣(崇陽)

崇陽縣

崇陽一般指本詞條

崇陽縣,位於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地跨北緯29°12’~29°41’,東經113°43’~114°21’之間。東界通山,南鄰通城及江西省修水,西接通城和湖南省臨湘,北連赤壁鹹安。縣境東西最長61公里,南北最寬52公里,國土面積1968平方公里,折合295.2萬畝。

崇陽縣轄8個鎮,4個鄉;2016年崇陽縣人口為5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為39.74萬人,城鎮人口14萬人。

2001年,崇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8年,崇陽提琴戲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19年3月6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崇陽縣名列其中。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崇陽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結構,樞紐交通,地形布局,平均氣候,自然資源,資源概況,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統計,經濟,綜述,農業,工業,社會建設,基礎設施,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民政優撫,新聞媒體,郵電通信業,旅遊景點,青山水庫,人文聖地何家岩,桂花森林公園,洪下十里畫廊,金沙風景區,大泉洞,灌溪寺,交通設施,榮譽稱號,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崇陽歷史悠久,古為三苗國地,春秋時屬楚,秦時隸荊州長沙郡。西漢初屬下雋縣,縣治在境內台山暇心畈。兩漢、三國、兩晉及宋、齊、梁、陳、隋諸代,隸屬關係及轄區屢變,而下雋猶存。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置唐年縣。五代吳順義七年(公元927年)置宗陽縣。北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始名崇陽縣,屬湖北路。元代,崇陽縣屬湖廣行省武昌路。明、清兩代,崇陽縣屬湖北省武昌府。中華民國時期,崇陽屬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崇陽照片崇陽照片
建國初,崇陽縣屬湖北省大冶地區。1952年屬湖北省孝感地區。1958年10月,崇陽、通城、通山合併為崇陽縣。12月,通山析出。1959年,孝感地區撤銷,崇陽改屬武漢市。1961年12月,崇、通分治,恢復孝感地區,仍轄崇陽縣。1965年,崇陽縣屬鹹寧地區。1998年,鹹寧地區撤地建市,崇陽縣屬鹹寧市

行政區劃

1996年,崇陽縣面積1966平方千米,人口約44.9萬人。轄9個鎮、10個鄉:天城鎮、白霓鎮、沙坪鎮、路口鎮、石城鎮、青山鎮、金塘鎮、桂花泉鎮、金沙鎮、肖嶺鄉、桂口鄉、大橋鄉、鹿門鄉、蔡墩鄉、銅鐘鄉、港口鄉、大源鄉、高視鄉、雨山鄉。縣政府駐天城鎮。
截至2016年底, 崇陽縣轄天城鎮石城鎮桂花泉鎮白霓鎮青山鎮金塘鎮路口鎮沙坪鎮,8個鎮,銅鐘鄉高梘鄉港口鄉,肖嶺鄉4個鄉。10個社區居委會、186個村民村委會。
序號鄉鎮名稱面積序號鄉鎮名稱面積
01
天城鎮
206.1平方公里
02
石城鎮
174平方公里
03
桂花泉鎮
137.1平方公里
04
白霓鎮
147平方公里
05
青山鎮
208平方公里
06
金塘鎮
270平方公里
07
路口鎮
235平方公里
08
沙坪鎮
154.8平方公里
09
銅鐘鄉
94平方公里
10
高梘鄉
88平方公里
11
港口鄉
248.8平方公里
12
肖嶺鄉
110平方公里
資料來源於中華地名網

地理結構

樞紐交通

崇陽縣位於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贛三省交界處。地處長江經濟開發帶和106國道交匯區,武漢、長沙、南昌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地帶。縣城距省會武漢155公里,距長江、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不到20公里,武深高速(在建)從境內通過、106國道與杭瑞高速貫穿全境。東界通山,南鄰通城及江西省修水,西接通城和湖南省臨湘,北連赤壁、鹹安。地跨北緯29°12’~29°41’,東經113°43’~114°21’之間。

地形布局

崇陽縣境內地質構造處於江南古陸與淮陽古陸之間,屬淮陽“山字型構造”前弧西翼的南西緣,靠近弧頂部位,地層分區屬大冶小區。境內廣泛出露沉積岩層,約占總面積的90%,次為變質岩和少量侵入岩。
崇陽地形布局崇陽地形布局
崇陽縣四面環山,峰巒疊嶂,地處大幕山、大湖山、大藥姑山之間,屬低山丘陵區。雋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匯集千溪萬壑,衝出瓶瓮之喉的壺頭峽,流入赤壁境內陸水水庫。沿雋水及其支流下游兩岸,阡陌縱橫,田疇平沃,為中生代印支運動褶皺斷裂所造成的背斜軸部地塹式斷塊盆地,由南向北傾斜。河谷平畈,海拔高程在100米以下,面積66.59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2.56%;丘陵海拔高程在100~500米間,面積198.35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67.19%;低山海拔高程在500~1000米以上,面積30.26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10.25%。(數據截至2006年)

平均氣候

崇陽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溫和多雨,無霜期長,四季分明。2006年,年平均氣溫18.3度,比歷年平均17.0度偏高1.3度。年極端最高溫度38.3度,出現在8月14日。最低氣溫-4.6度,出現在1月7日。年降水量1312.9毫米,比歷年平均值約偏少300毫米,出現了四場暴雨。全年雨日163天,雪日11天。年日照時數1668.5小時,與歷年平均值基本持平,光照充足。年蒸發量1584.5毫米,出現了中常伏旱和秋旱。

自然資源

資源概況

崇陽縣自然資源豐富,其中農產品中雷竹筍優質米暢銷國內外,而且還有豐富的野生蜜源;礦產資源煤、金、銻、釩、石灰石、白雲石等礦產資源儲量居全省前列;同時國營桂花林場為全國三大示範林場之一;境內大小河流52條,可開發水資源5.9萬千瓦,裝機容量已達1.6萬千瓦,而且浪口天然溫泉含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原國家地礦部、輕工部聯合鑑定為優質天然礦泉水。(數據截至2006年)

土地資源

崇陽縣山地、丘陵、平畈零星分布全境,其中山地較多,水田相對較少,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說。全縣土地總面積1968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底,全縣已利用土地總面積2339281.4畝,其中耕地522079.5畝,園地42217.1畝,其他農用地104260.5畝,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79861.9畝,林地1549037.7畝,交通用地7684.2畝,水利設施用地34140.5畝;還可利用土地面積568006.9畝;暫不能利用土地面積32458.3畝。

礦產資源

崇陽縣礦產資源種類較多。至2006年底,全縣已發現的礦產有:岩金、銻、鎢、鉛鋅、鈾、釩、煤、石煤、地熱、礦泉水、水泥灰岩、建築石料灰岩、制灰用灰岩、河砂、煉鎂白雲岩等總計26種,其中已查明儲量的有:煤、水泥灰岩、白雲岩鎂、岩金、銻、鋅、釩、礦泉水、砂金等總計15種,預測資源量的有河砂和大理石。境內礦產分布面廣,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床(點)規模偏小,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金礦、銻礦、釩礦、煤礦和非金屬礦集中度很高,分區特色明顯,金、銻、釩有資源潛力,河砂、石灰岩、白雲岩、瓦板岩、大理岩等礦產資源優勢明顯。

水利資源

崇陽縣境內大小河流達50條以上,呈樹枝狀分布全境,均屬山溪性,除路口鎮金沙板坑小溪向北流入赤壁境內之外,其餘均匯流雋水,注入長江。雋水幹流自崇陽西南隅天子窩入境,經壺頭峽流入赤壁境內,境內全長約67公里,流域面積1961平方公里。境內有較大支流14條:台山港、堰市河、泉湖港、桂口港、虎爪河、梓木港、肥田港、青山河、香山河、高堤河、大市河、黃沙港、崇陽港、東流港。
崇陽水利資源崇陽水利資源
崇陽縣現有各類水利工程10841處,蓄、引、提水總量6.54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3.15萬畝,雙季保收面積14.98萬畝,占全縣水田面積的59.3%。①水庫89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11座,小二型水庫73座。青山水庫總庫容4.28億立方米,四座中型水庫總庫容0.69874億立方米,小一型水庫總庫容0.356759億立方米,小二型水庫總庫容0.31119億立方米。水庫集水面積622.24平方公里,全縣水庫總庫容5.5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3.01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20.066萬畝,防洪面積12.87萬畝。②主要渠道209條,長782.64公里,渡槽50座,主要隧洞43處,塘6894口。控制來水面積68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5%。③堰905座,固定機電提灌站380處,裝機383台,7163千瓦。(數據截至2006年)

生物資源

  • 植物
境內生長鄉土樹種和引進喬木、灌木403種,分屬76科182屬。其中鄉土樹種共278種,分屬69科。馬尾松、杉木、柏木、苦楮、櫟類、油茶分布廣面積大,為本縣優勢樹種。樟樹、楨楠、異葉榕、花櫚木等南方樹種及棗、榆、梅、光皮樺等北方樹種分布也較廣泛。竹有楠竹、毛竹、桂竹、水竹、紫竹、叢竹、箬竹、金絲竹、實竹(以上土生)、雷竹、方竹、鳳尾竹、羅漢竹、黃皮竹、青皮竹、剛竹、粉單竹、鉛筆竹(以上引進)等18種。
全縣登記掛牌保護的古樹共187棵,其中國家一級古樹8棵,國家二級古樹26棵,國家三級古樹153棵;隸屬12科22屬31種,其中珍稀樹種香榧4棵,銀杏15棵,桂花樹5棵。全為直立喬木,樹高在11-32米之間,胸徑最小的48厘米,最大的達212厘米,冠幅在4-26米之間,大多都在村旁及離村不遠的田坎邊、溪水旁,樹種分布不太均勻。(數據截至2006年)
  • 生物
陸生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共有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種群105種,其中獸類8目9科20種,主要有:穿山甲、狼、赤狐、貉、豺、黃腹鼬、鼬獾、狗獾、豬獾、水獺、小靈貓、花面狸、食蟹蠓、豹貓、金錢豹、雲豹等,其中金錢豹、雲豹為國家一級,穿山甲、豺、水獺、小靈貓為國家二級,省級重點有14種;鳥類14目28科65種,主要有:普通鸕鶿、蒼鷺、大白鷺、白鷺、綠頭鴨、大天鵝、小天鵝、灰胸竹雞、華東環頸雉、白鷳、黃腳三趾鶉、紅胸田雞、花田雞、鳳頭麥雞、丘鷸、彩鷸、珠頸斑鳩、紅翅鳳頭鵑、大杜鵑、小杜鵑、四聲杜鵑、翠金鵑、普通夜鷹、藍翡翠、戴勝、大擬啄木鳥、黑枕綠啄木鳥、斑姬吸木鳥、金雕、赤腹鷹、雀鷹、松雀鷹、鳶、栗鳶、普通鳶、游隼、燕隼、灰背隼、紅隼、草號、領體留、班頭體留、家燕、金腰燕、毛腳燕、虎紋伯勞、紅尾伯勞、棕背伯勞、黑枕黃鸝、轉卷尾、發冠卷尾絲光椋鳥、八哥、松鴉、紅嘴藍鵲、灰喜鵲,喜鵲、大嘴烏鴉、白頸鴉、烏鴉、畫眉、紅嘴相思,壽帶鳥、大山雀、鳳頭鴉,其中金雕為國家一級,國家二級16種,省級重點48種;兩棲爬行類4目9科20種,主要有:黃嘴閉殼龜、盲蛇、王錦蛇,玉錦蛇、黑眉錦蛇、滑鼠蛇、烏梢蛇、眼鏡蛇、銀環蛇、尖吻蝮、巴鯢、大鯢、中華大蟾蜍、棘腹蛙、澤蛙、黑斑蛙、雙團棘胸蛙、湖北金線蛙、棘光蛙、虎紋蛙,其中大鯢、虎紋蛙2種是國家二級,省級有18種。(數據截至2006年)
崇陽生物資源崇陽生物資源
水生動物:境內共有魚類63種,分屬鯉形目、鯰形目、合鰓目、鱸形目四目11科,其中鯉科有青魚、草魚、馬口魚、寬鰭鱲、團頭魴、三角魴、翹嘴紅鮊、蒙古紅鮊、擬尖頭紅鮊、紅鰭鮊、銀鯝、黃尾鯝、細鱗斜頜鮰、逆魚、中華鰟鮍、彩石鮒、高體鰟鮍、寡鱗刺鰟鮍、側條光唇魚、似鮈、麥穗魚、華鰁、短須頜須鮈、吻鮈、蛇鮈、光唇蛇鮈、棒花魚、小口棒花魚、洞庭棒花魚、鯉、鯽、鰱、鱅、南方長須鰍鮀;鰍科有中華沙鰍、中華花鰍、花斑副沙鰍、泥鰍、大鱗副泥鰍;鱨科有黃顙魚、叉尾黃顙魚、光澤黃顙魚、細體鮠、切尾鮠;鯰科有南方大口鯰、鯰;合鰓科有黃鱔;鮨科有鱖、斑鱖、大眼鱖、長體鱖;塘鱧科有沙塘鱧;蝦虎魚科有櫛蝦虎、裸背櫛蝦虎;攀鱸科有圓尾鬥魚;鱧科有烏鱧;刺鰍科有刺鰍。另外引進品種有:太湖新銀魚、羅非魚、革鬍子鯰、銀鯽、湘雲鯽、胭脂巨鯽、澎澤鯽、褐首鯰、斑點叉尾鮰、加州鱸、淡水白鯧。其它水生經濟動物有:青蝦、克氏原螯蝦(引進)、中華鱉、溪蟹、烏龜、巴西龜(引進)、大鯢、中華圓田螺、無齒蚌。(數據截至2006年)

人口統計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崇陽縣總人口456792人,其中:天城鎮90764人,沙坪鎮33016人,石城鎮26901人,桂花泉鎮12839人,白霓鎮57321人,路口鎮28092人,金沙鎮5545人,金塘鎮11002人,青山鎮29311人,肖嶺鄉32145人,桂口鄉17818人,鹿門鄉16483人,銅鐘鄉20625人,港口鄉26824人,雨山鄉3965人,高梘鄉11153人,大源鄉11234人,大泉鄉6694人,蔡墩鄉15060人。
2004年末,崇陽縣總人口469115人,轄天城、石城、桂花泉、白霓、青山、金塘、路口、沙坪8個鎮和肖嶺、銅鐘、高視、港口4個鄉,10個居委會、186個村委會。2005年末,崇陽縣轄8個鎮、4個鄉,10個居委會、185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崇陽縣常住總人口410623人,其中:天城鎮129117人,沙坪鎮29318人,石城鎮35841人,桂花泉鎮7331人,白霓鎮46663人,路口鎮26916人,金塘鎮14547人,青山鎮45718人,肖嶺鄉27964人,銅鐘鄉16174人,港口鄉20439人,高梘鄉8577人,崇陽經濟開發區2018人。
2011年,全縣年末總戶數131226戶,年末總人口471320人,其中男性247742人,女性223578人,常住人口初步統計39.7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167人,出生率為13.32‰;死亡人數2432人,死亡率7.2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6‰。
(註:以上數據截止至2011年)

經濟

綜述

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達57.83億元(現價),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3億元,同比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21.63億元,同比增長17.2%。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19.25億元,同比增長18.7%;第三產業增加值22.47億元,同比增長18.3%。按初步統計的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4553元(現價),比上年增加2905元,增長25.1%。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09年的25.1:35.5:39.4調整為23.7:37.4:38.9,第一產業比例下降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0.5個百分點。
崇陽經濟發展崇陽經濟發展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8億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長9.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3.5億元,是2011年的2.8倍,年均增長2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81億元,是2011年的2.8 倍,年均增長22.6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4億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6%;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033 元、12203元,是2011年的1.9倍和2.2倍,年均增長13.8%、16.6%。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持續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億元,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增長1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9億元,增長10%;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5億元,增長13%;外貿出口3400萬美元,增長10.3%;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285元、13201元,增長9%和9.2%。

農業

農業項目建設卓有成效,累計爭取國家投資土地項目79個,完成基本農田整理、低丘崗地改造和土地開發等項目18.33萬畝,建成高產穩產農田1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率達到80%。完成青山、台山等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1萬畝。全縣擁有農機總動力15.11萬千瓦,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
農業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鴨產業、水果產業、竹產業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201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22.08億元,比2005年增加10.32億元,年均遞增13.4%。完成人工造林35萬畝,生態補償重點公益林43.6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1.8%。

工業

全縣有工業企業1455家,固定資產原值7億元,初步形成了以水泥為龍頭的建材業,以醫用敷料為頭的醫用紡織業,以白板紙為龍頭的造紙業,以煤炭和石煤綜合開發為龍頭的礦產業,以小麻花、野桂花蜜、泡菜為龍頭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剪板機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數據截至2010年)

社會建設

基礎設施

崇陽縣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完成舊城改造20萬平方米,新建城區10萬平方米。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普遍改善,城鎮人均住房10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14平方米。
崇陽縣崇陽縣
城市排污系統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大氣污染不超過10%、水質污染不超過40%。
城鄉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城區綠化面積108萬平方米,占城市面積26%。1998年以來,全縣共植樹103500株,綠化荒山28.72萬畝。
電力消耗需求不斷增加。全社會用電總量36716萬千瓦小時,同比增加3249萬千瓦小時,增加9.7%。其中工業用電19215萬千瓦小時,同比增加2663萬千瓦小時,增長16.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0228萬千瓦小時,同比增加1025萬千瓦小時,增加11.1%。(數據截至2006年)

文化事業

全縣共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民眾文化輔導站12個,電影放映單位22個,放映電影1050場,觀眾26萬人次。提琴戲協會、民樂團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民眾文藝隊伍活躍在全縣城鎮、鄉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全縣鄉村劇團發展到92個、2000多名農民演員,年演戲3000多場,觀眾達100萬人次。同時成功舉辦了崇陽縣第六屆提琴戲劇節、崇陽縣首屆風箏節、崇陽縣第二屆金色童年藝術節和各種大型文藝晚會。(數據截至2006年)

教育事業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93所,其中高中3所,職校1所,國中11所,國小77所(轄53所初小,34個教學點),特殊學校1所,另有公辦幼稚園29所;全縣在校學生80940人,其中,高中14366人,國中13535人,國小38427人,特殊學校36人,入園幼兒14576人。崇陽先後被列入了全省首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武漢“1+8”城市圈國家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改革試驗樣本監測縣;被評為湖北省規範教育收費示範縣、湖北省中國小後勤保障工作先進縣。
崇陽教育崇陽教育
有各類科技人員6146人,其中高級職稱213人,中級職稱2167人。到2003年底,共建立民辦科研開發機構20個,實施科技項目27項,開發科技新產品68項,有20項成果獲國家、省、市獎勵,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9%。
(註:以上數據截止至2011年)

體育事業

體育事業快速發展。倡導全民體育健身,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體育活動。成功舉辦了崇陽縣“龍騰天城”萬人長跑運動會、多項籃球比賽,以及崇陽縣第八屆象棋賽。組織參加全國性比賽2次,省級比賽5次,榮獲3金1銀1銅;參加市級比賽12次,榮獲11金8銀3銅。中老年人體育氛圍十分活躍,多次組隊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項比賽,並成功舉辦了崇陽縣第二十一屆老年門球賽和崇陽縣第二屆中老年人健身運動會。學校教育更加重視學生體質的健康,學生身體健康達標率為93.0%,學校體育開課率97.5%。全縣擁有各類標準運動場所53個,較好地方便了廣大民眾的業餘文體生活。全縣有業餘體校2所,擁有球場117個,體育活動室246個,已建立體育活動室輔導站9個。(數據截至2006年)

醫療衛生

全縣各類醫療機構2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81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10.6人,每萬人擁有病床位12.9張。醫療設備較先進。
崇陽縣人民醫院崇陽縣人民醫院
2010年,全縣總計36.32萬人參加合作醫療,占全縣農業人口的98.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基本實現農村人口的“應參盡參”。同時,全面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療。為全縣兒童開展一類疫苗免費接種、麻疹疫苗強化免疫、B肝疫苗查漏補種。開展兒童體檢與健康指導等保健項目,全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17‰,嬰兒死亡率2.64‰,新生兒死亡率1.53‰,均在規定的控制指標內。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凡參加新農合的孕產婦住院分娩落實不少於500元(住院分娩補助300元,新農合補助200元)的補助經費。

民政優撫

縣內有社會福利院13所,收養764人。
集體社會福利廠3家,固定資產28萬元,年產值35萬元,職工總數25人。
(註:以上數據截止到2011年)

新聞媒體

新聞宣傳工作不斷創新。一是新聞輿論引導強勢有力,內外宣傳揚聲勢。全年被上級新聞單位採用653條:中央電視台採用13條,其中《新聞聯播》採用1條;被省級電視台採用新聞126條,其中湖北衛視《新聞聯播》採用41條;被省級電台採用31條;被市電視台採用310條;被市電台採用67條。同時開設《今日崇陽》欄目,編髮專欄25期。二是創辦《崇陽周刊》,一張報紙解讀崇陽精彩。全年共發刊50期,發稿3000多篇,100多萬字。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推出了展現崇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系列報導。三是協拍《白蛇傳說》,一部電影演活崇陽山水。《白蛇傳說》已成為宣傳推介崇陽的金子招牌,大大提高崇陽縣的知名度、美譽度。四是崇陽網點擊率大幅攀升,傳播政務資信顯活力。全年共上網崇陽新聞2000餘條,其中圖片600多幅,視頻1000多條,其它信息1萬餘條。網站累計瀏覽量達40萬人次,瀏覽頁面突破160萬,日均線上人數突破1000人,均比上年增長了3倍。(數據截至2010年)
崇陽新聞媒體崇陽新聞媒體

郵電通信業

全縣郵電通信業務總量達到15493萬元,同比增長31.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280萬元,通信業務總量14213萬元。全縣固定電話用戶6.99萬部,其中農村用戶5.2萬部,同比增加6829部;行動電話19.51萬部,同比增加7.92萬部;網路用戶2.57萬戶,同比增加6735戶。(數據截至2010年)

旅遊景點

青山水庫

湖北省崇陽青山水庫位於崇陽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青山鎮,青山水庫於1967年底動工興建,1973年基本建成。該水庫壩高127.5米,壩長507米,頂面寬60米,承雨面積441平方公里,總庫容4.48億立方米,年均來水量3.72億立方米,平均水面18平方公里。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效應。在東副壩的坡上,用毛澤東字型書寫著忒大的“青山水庫”四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放光。
崇陽縣青山水庫崇陽縣青山水庫

人文聖地何家岩

古人云:日出東方豬槽嶺,晨點山尖印光輝,正午大地回春色,日落棺材歸西去,魏魏青山育偉人。這裡便是陳-正松的故鄉何家岩,是崇陽縣著名的人文聖地。何家岩於崇陽縣南部的原荊竹村的大山日,自2006年合併後,現隸屬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水庫村十組,是我國現代熱點人物陳-正松的故鄉,隨著歲月的穿梭與洗禮,何家岩現已成空巢、無人居住的小山村又重返人們的話題中,耐人尋味歷史悠久的大山深處何家岩因誕生了從特困戶到創造億萬價值成就世界華人中著名演說家、偉大的商業縱橫家、舉世傳奇風水學家的巔峰人物陳-正松而得盛名,何家岩總是令各界媒體、億萬人們的相互探討形成了令人難忘的文化底蘊而聞名中外!
崇陽縣何家岩地置崇陽縣棺材山腳下的半山腰,毗鄰中明岩、達明岩、西坳、何家沖、石口沖,站在山峰高處有目睹江山萬里,視日月風雲如書似畫之美意。崇陽縣何家岩緊鄰的山峰可謂說是龍椅正印、居高臨下、左右握權,背靠豬槽嶺和杉樹林左右伸延到棺材山、馬鞍山,兩邊的(守護神)山脈分別實竹尖上和荊竹塝。 下山道是主要交通要道何家沖,每逢天晴,當您身臨其境之時可謂是景色宜人。
崇陽縣何家岩深厚的文化底蘊因當地陳-正松的故鄉而得盛名,從而流芳百世,何家岩的小山莊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探討之中。

桂花森林公園

湖北省桂花森林公園地處幕阜山脈大藥姑山余脈、湖北省桂花林場管理局境內,位於湖北省崇陽縣桂花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1′,北緯29°30′39″;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濕熱同步。公園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90%),物種繁多,有國家一、二級保護樹種銀杏、紅豆杉、香榧等共5個植被類型17群系(群落),有錦雞、豹貓等鳥類、獸類、兩棲動物120多種。公園內歷史景觀有仙人洞(又名紅軍洞),近代漢民族長篇敘事詩《雙合蓮》中主人公胡三寶、鄭秀英故居,崇陽第一個縣蘇維埃舊址等,自然景觀如“馬子井”、“五馬盤槽”、“跑馬台”、“桂花泉”、“胭脂坳”等。
桂花森林公園桂花森林公園

洪下十里畫廊

洪下村深藏在幕阜山北麓崇山秀林之中,雋水河貫穿全境達10餘里,兩岸山重疊障,植被茂盛,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被稱之為“十里畫廊”。因其植被覆蓋率達到98%,夏天氣溫比縣城低5到6℃,涼爽宜人,被稱之為“天然氧吧”。雋水河碧水悠悠,如身臨其境觀青山碧水,聽竹海松濤,踏壺頭雪浪,賞峭崖瀑布,自然景觀美不勝收,被冠以 “小灕江”的別稱。
洪下十里畫廊洪下十里畫廊

金沙風景區

金沙風景區位於崇陽與赤壁、鹹安交界處,與鹹安星星竹海僅一山之隔,與溫泉太乙洞、赤壁陸水湖毗鄰,素有“小廬山”之稱。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22℃,境內群山環抱,層巒疊嶂,奇峰嵯峨,溝壑縱橫,清幽無比。。
崇陽縣金沙風景區崇陽縣金沙風景區

大泉洞

素有“江南第一洞”之稱的大泉洞,原名魯溪岩洞,位於風景秀麗的湖北省崇陽縣青山百里平湖中游白岩山南麓。因洞中大股清泉終年奔涌不謁而得名,該洞歷史悠久,洞口“魯溪”石刻,相傳為明朝丞相張若仲手跡。南宋李孝廉為避紹興之亂,曾居此洞並留有“飯和鼠耳蒸來軟,羹雜羊蹄味帶酸”的詩句。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曾來此避難,留下“飲馬槽”“馬跡台”等遺蹟。
崇陽縣大泉洞崇陽縣大泉洞

灌溪寺

崇陽縣灌溪寺,始建於唐初貞觀年間,據《崇陽文史資料輯》記載:“唐初,皇室國舅,信封佛教”,通令全國各地官員,把最適合奉佛修道建寺宇的地方,畫成圖像送給皇上備覽。崇陽縣所選地方寺前村鳳凰山下被皇上選中,於是國舅按圖索驥來到了崇陽,並投入大批資金建了占地二十多畝,一座規模宏大的灌溪寺。“唐親國戚志閒祖師來此靜鏡修煉”,唐太宗及後來各代皇帝,文武官人都前來適時朝拜,可見當年灌溪寺的興盛和在全國寺廟的地位。

交通設施

全年公路貨運量875萬噸,客運量1061萬人次;貨物周轉量27530萬噸公里,旅客周轉量53179萬人公里。全縣公路通車裡程244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275公里,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達到100%。

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著名人物

姓名簡介
李政茂
元朝狀元
明代廣東按察使
明代吏部尚書
黃埔軍校少將
民國軍統武漢站站長
同盟會成員
武漢大學創始人
抗倭名將
徽班名伶
國務院參事
陳剛
北京市副市長
崇陽名人相關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