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傑(中華民國時期政治家)

王世傑(中華民國時期政治家)

王世傑 (1891年3月10日—1981年4月21日),字雪艇,湖北省鹹寧市崇陽縣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武漢大學首任校長。早年就讀於湖北優級師範理化專科學校,1911年為參加武昌起義,毅然在天津北洋大學採礦冶金科肄業,後留學英、法,1917年獲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士,1920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研究所法學博士。回國後曾任教於北京大學,與胡適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後轉投中國國民黨,進入政界。歷任國民政府法制局局長,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海牙公斷院公斷員,武漢大學校長,教育部長,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主任兼政治部指導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中央設計局秘書長。曾一度任國民參政會主席團主席。1945年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並出任外交部長,1945年8月14日赴蘇聯代表蔣介石簽定《中蘇友好條約》,嗣任巴黎和會代表團團長。1946年選任“制憲國代”,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赴台灣後,於1950年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後因案辭職。1958年復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62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兼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常委。1970年受聘任“總統府資政”。中國國民黨第七至十二屆中央評議委員。1981年4月21日病逝於台北榮民醫院,終年9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世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崇陽
  • 出生日期:1891年3月10日 
  • 逝世日期:1981年4月21日
  • 職業:政治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英國倫敦大學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抗戰勝利後從日本購回《寒食帖》 
    擔任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
人物簡介,青年時期,中年發展,中年成就,中年失利,晚年時期,學術思想,人物著述,

人物簡介

王世傑 (1891—1981),字雪艇,1891年3月10日出生於湖北崇陽。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武漢大學首任校長。早年就讀於湖北優級師範理化專科學校,1911年為參加武昌起義,肄業於天津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採礦冶金科,後留學英國、法國,1917年獲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士,1920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研究所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教於北京大學,與胡適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後轉投中國國民黨,進入政界。歷任國民政府法制局局長,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海牙公斷院公斷員,武漢大學校長,教育部長,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主任兼政治部指導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中央設計局秘書長。曾一度任國民參政會主席團主席。1945年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並出任外交部長,1945年8月14日赴蘇代表蔣介石簽定不平等的“中蘇友好條約”,嗣任巴黎和會代表團團長。1946年選任“制憲國代”,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赴台灣後,於1950年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後因案辭職。1958年復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62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兼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常委。1970年受聘任總統府資政。中國國民黨第七至十二屆中央評議委員。1981年4月21日病逝台北榮民醫院。臨終前立下遺囑,將其一生所收藏的所有字畫書籍贈與武漢大學,終年九十歲。
王世傑王世傑

青年時期

王世傑自小聰慧,四歲入家塾讀書,於諸生中年齡最小,學業最優,深得業師周芷熙讚許。王世傑12歲時,業師力薦其父送他至武昌念書。
在武昌,適鄂督張之洞提倡新學,在武昌城內創辦現代式高等國小五所,分東、南、西、北、中五路,招收民間十四歲左右的秀良子弟為生。王世傑應試時,因年齡小、個子矮,一名姓駱的主考官在接收還是不接收的問題上拿不定主意,當即報告張之洞。張之洞摸了摸王世傑的禮帽,問:“叫什麼名字?住什麼地方?”王世傑挺起胸膛:“本人王世傑,家住崇陽縣白霓回頭嶺”。
“這么小,為什麼要來武昌讀書?”
“為人傑,為堯舜。”
張之洞一驚,批准王世傑報名考試,結果王世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武昌南路國小。
在南路國小,張之洞批准陪同王世傑念書的家人在校門口擺了個花生攤,以便照顧王世傑的起居。
南路國小三年畢業後,王世傑入湖北優級師範理化專科學校學習三年。其間,與李四光、石瑛、郭泰祺等義結金蘭。畢業時(宣統三年),王世傑又以最優等成績考入洋務派首領盛宣懷創辦的天津北洋大學(天津大學)。
在北洋大學求學不到一年,武昌起義爆發。王世傑立即投身革命,輟學南歸,返回武昌參加起義。王世傑擔任都督黎元洪的秘書,參加了守城戰鬥。並受都督府委派,圓滿完成了“赴湘請師,馳援武昌”的任務。
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王世傑飄洋過海,浪跡天涯。先赴英國進入倫敦大學經濟學院求學,獲政治經濟碩士學位。隨後王世傑轉赴法國留學,入巴黎大學研究法學,於1920年獲法學博士。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王世傑聯絡留歐同學,以旅歐中國學生首推代表身份,與留歐學生和華工一同圍守中國首席代表陸徵祥的寓所,力陳利害,阻止簽約,使陸徵祥無法出席會議簽字。1920年,王世傑又任中國旅歐學生代表,先後赴比利時、義大利,出席國際聯盟同志會。同年回國。

中年發展

1920年冬,王世傑受北大校長、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之聘回國。任北大法學教授,後任法律系主任。期間,王世傑以其淵博的法學知識和鮮明的教學風格,深得學校同事和學生歡迎。
王世傑所撰《比較憲法》講義,在北大獨樹一幟,嗣經商務印書館印行。立即為全國各著名大學廣泛採用。《比較憲法》是中國法學界的奠基之作。
另外,王世傑還著有或與他人合著有增訂《比較憲法》、《憲法論理》、《代議政治》、《中國不平等條約之廢除》、《移民問題》、《女子參政之研究》、《中國奴婢制度》等一批重要著作。
1922年,王世傑與李大釗等人組織發起民權大同盟。第二年,又與石瑛等人一道發起組織《現代評論》社。《現代評論》以王世傑為首,以北大的陶希聖周鯁生石瑛王星拱皮宗石丁西林等四十多名教授為骨幹,幾乎囊括了當代著名學者,因他們大都住在吉祥胡同,故被稱為“吉祥派”。《現代評論》所撰明快鋒利,為傳播馬列主義、宣揚民主科學思想、針砭時弊、倡導新政等起到了積極作用,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刊物之一。後來,周健人、林語堂吳稚暉胡適郁達夫厲麟似沈從文李大釗陳獨秀等都熱心為該刊撰稿。
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奠都南京,王世傑被任命為首任立法委員。同時擔任法制局長,兼任海口國際仲裁所裁判官。任期中,國民政府頒布的眾多法規,大都是王世傑主持制訂的。如當時謂之為“六法”的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和物權、債編、親屬繼承法等均是王世傑邀集專家學者,草擬、修訂的。12月19日,湖北省政府改組,張知本為省主席,王世傑為政務委員。
1929年2月,國民政府急需人才,決定在原武昌高等師範學校的基礎上組建一所全國一流水平的綜合性大學,任命王世傑為國立武大校長。武漢大學的校址就是王世傑和李四光圈定的。
王世傑任武漢大學校長,不僅開明辦學,治校有方,全國各地名流紛紛報名應聘其麾下。而且章法有度,紀律嚴明,即使是日寇侵占我東三省,武漢大學愛國學生赴南京請願要求抗日時雖言辭懇切,態度堅決,但秩序井然,紀律嚴明,受到了蔣介石的特別勉勵和好評,並電告武大。可以說,這是蔣介石賞識王世傑的開始。
創建武漢大學,發展武漢大學,王世傑殫精竭慮,勵精圖治。王世傑本人認為,武漢大學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筆。以至王世傑在台灣逝世前的遺囑中對子女說:“以後為我立碑時,去掉所有頭銜,只須刻上‘前國立武漢大學校長王雪艇先生之墓’”。由此可見,王世傑對先前的從政生涯早以厭倦,而對親手創建的國立武漢大學卻始終傾注著無限的深情和厚意。

中年成就

1931年和1932年間,蔣介石調集軍隊,對鄂、豫、皖紅軍發動第三、四次圍剿。蔣介石坐鎮武昌、南昌指揮,每周邀請王世傑博士為他講學一天。蔣介石、王世傑交往不久,蔣介石即為王世傑廣博的知識和精闢的時政見解所動,遂吸收王世傑為自己的諮詢智囊。1931年5月,指名王世傑出席國民大會代表。王世傑開始出入官邸內外,為蔣介石服務。王世傑的不少政見,被蔣介石重視和接受,受蔣介石賞識,為日後王世傑在仕途上飛黃騰達打下了基礎。
王世傑和顧維鈞王世傑和顧維鈞
1933年4月,王世傑出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此後,王世傑便步入他人生最輝煌的時期。1937年8月11日,中國國民黨委員會決定設定國防最高會議,蔣介石任主席,汪精衛為副主席,王世傑為該會成員之一。
1938年7月,蔣介石指派王世傑組建中央黨政訓練班,簡稱中央訓練團,蔣介石任團長,王世傑任總教官。歷時五年,開辦三十一期,受訓學員達兩萬三千之多,培訓了大量的專門人才。
“西安事變”後,國共開始實行第二次合作。蔣介石於1938年設立軍事參事室,任命王世傑為參事室主任。這是一個實權極大的官職,有關國共關係、軍事、外交、財政、工業、戰後復員等重大問題,一般都要讓參事室——高級智囊團出謀劃策,為蔣介石最後裁決提供重要參考。
王世傑曾兩度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擔任首任秘書長。王世傑數年置身於最高決策圈,身兼數職。王世傑以淵博的知識和內治外交方面的卓越才能,翔贊中樞,運籌帷幄,深為最高當局所倚重。蔣介石曾讚揚王世傑:才華出眾,功勞赫赫。在蔣介石和宋美齡到埃及開羅參加美、中、蘇最高領導人會議時,出於工作和感情的需要,蔣介石指派王世傑以外交官員的身份陪同。

中年失利

抗戰後期,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這一要職一直由宋子文兼任。王世傑為主任委員,負責對英美兩國的外交事務。
1945年6月,抗戰勝利在即,可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背著中國,簽署了《雅爾達協定》這一不合理的條約,以宋子文為團長的代表團先後在莫斯科與史達林直接面談六次。由於蘇聯實力強大,中國貧弱,向來是弱國無外交。史達林以老大自居,老謀深算,茹柔吐剛,掂斤播兩,既有商人的精明、貪婪,又有政客的霸道、奸詐,根本無商談餘地。此時,宋子文已對中蘇會談視為畏途,被迫辭去外交部長的兼職,8月王世傑正式接任這一職務。
王世傑與司徒雷登王世傑與司徒雷登
以後,王世傑以外交部長的身份,根據蔣介石的授意,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美通商航海條約》,從此,外蒙在脫離中國統治二十餘年的基礎上,正式獨立。
在抗戰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的最後階段,蔣介石為贏得全面內戰的時間,委派王世傑和張治中赴西安和中共和談。
歷時四月余,一連五次與中共代表進行和談,均無滿意結果。蔣介石為了贏得內戰時間,一連三次打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內和平問題。1945年8月,毛澤東系中共安危,鼓起勇氣來到重慶。終於達成了《雙十協定》的簽字,王世傑為中國國民黨方面簽字成員之一。
根據《雙十協定》,在一周后,中共把浙江、蘇南、皖南等八個解放區的軍隊,撤到長江以北,但蔣介石並不執行《雙十協定》,在簽字的第三天,又下達所謂“剿匪”密令,中國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共產黨地區,內戰還是爆發,王世傑籲天長嘆,卻無力回天。

晚年時期

1948年12月,中國國民黨的軍事形勢一片天昏地暗,凶信接踵而至,敗局已定。在新華社公布的43名戰犯中,王世傑名列第21位。蔣介石宣布下野,王世傑亦辭去政務委員及外交部長之職。1949年,王世傑隨同蔣介石赴台灣,永遠離開了家鄉故土。
1950年初,蔣介石在台灣開始策劃復職,將王世傑再一次捲入政治漩渦。雖然王世傑多次拒絕蔣介石的委任,但還是擔任過“總統府秘書長”等職,後因政治見解不同,又被蔣介石免職。
王世傑一生身為中國國民黨要員,既效忠中國國民黨,又與共產黨關係甚密。他一生所發表的所有文章,從未使用過“共匪”字樣。早在1943年,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發表,規定大小官員都要寫一篇“讀後感”,當時,王世傑安排一位參事代寫,因文章中有不少攻擊共產黨的語句,王世傑看後,態度十分堅決地予以否定。並自己親書“君子不念舊惡”六個字交給了蔣介石。
王世傑一生生活儉樸,不搞特殊,不以權謀私,對家鄉故土懷有深情。
據王世傑親人相告,王世傑的次女秋華在美國留學時,與一美國人相戀,準備結婚。王世傑很為反感,當即寫信,寄往美國:“國人之巨,難道就沒有你一個相愛的?”女知父意,不敢違命,便與美國人終止戀愛。一直獨守貞操。
乙丑年(公元1925年),崇陽境內三個月未下一場透雨,田地龜裂,顆粒無收,是歷史上罕見的饑荒之年。王世傑心如火焚,找到時任湖北省建設廳長的老同學,以個人名義借了一筆錢,請父親從江北買回兩船大米,三船大豆,計三萬餘斤,在白霓橋,回頭嶺等地廣濟眾生,大賑貧乏,救人於死亡線上。
1985年,遵照王世傑的宿願,王德芳先生寄回了款項,在故鄉回頭嶺修建了一口水井,井邊上豎立的石碑刻有“敦睦飲水井”五個大字,含義深刻,意境深遠。
其女兒王雪華和王秋華遵照王世傑“為家鄉人民做件好事”的遺願,在崇陽大道捐建了“雪艇圖書館”。為繁榮科學文化、發展崇陽經濟盡了一臂之力。
王世傑晚年,極少過問政治。專心著書立述,玩賞古董字畫。主編的《故宮名畫三百種》和《藝苑遺珍》,均為我國藝術界空前巨著。另外,每日散步、詠詩也是王世傑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有一次,王世傑讀到《定風波》的最後一句,“回首問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竟一言不發,淚如雨下。
1981年,王世傑患病臥床,門生故舊都勸他去美國療養。王世傑卻搖搖頭說:“台灣雖是海上孤島,但總還是中華國土的一部分。我死,也要灰留孤島。將來有一天,也許有海風海潮把它送到崇陽故鄉去,那我就含笑九泉了。”
4月21日,王世傑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年九十歲。臨終前,王世傑囑咐兒女:一定要為家鄉人民做件好事。當王世傑看到兒女們點頭後,才微微合上了雙眼。
對於王世傑一生的主要經歷,可借用吳耀玉等在王世傑先生九十壽辰贈送的一首詩來概括:
地靈人傑詠崇陽,壽慶中和毓化光。
天賦髫齡真罕匹,神聰弱冠實無雙。
青雲意氣魯戈挽,白雪才華漢表彰。
志在鴻飛輕垤蟻,憂如羹沸念蜩螗。
政經造詣登峰頂,博士學成涉遠洋。
厚植菁英奠鄂省,恢宏武大系包桑。
持衡教育甄陶冶,掌握外交協異方。
身帶霜威辭帝闕,口傳天語說英邦。
車酋斬駐駕雍途,杖節論兵遠路長。
奉詔秘書謀謨獻,秉鈞燮理股肱良。
榮思咫尺親龍袞,畀信從容步玉堂。
六略干城磐石固,九疇御國海屏強。
雲浮鱗莘中研院,鴻漸鹿鳴上序庠。
高造宏才騰踴躍,廣延俊逸任翱翔。
年高退隱垂昆側,名盛居尊啟後芳。
華國文章擒錦銹,等身著述賽沅湘。
有為有守清標舉,立德立言偉功揚。
玉樹掌珠皆穎秀,桐枝瓜瓞顯暉芒。
鳳偕雙慶乾坤定,鶴享遐齡日月常。
桃李盈門叨列末,裁壽敬壽萬年觴。

學術思想

王世傑認為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是:道德與法律的界線不清,凡是道德思想載於經義但未列入法典或者法典有規定但與經義不符合的,經義的效力往往等於或高於法律;法律與習慣的界線不清,法律符合習慣的很多,法律未規定的錢債、田土、戶婚等大都適用習慣;司法官許可權大,一方面可按法律以外的經義判案,另一方面又可比照律文科罪(科比);同時,律外有例,例的效力往往高於律文,律文的規定,即使在當時也往往並不都是現行法。因此,王世傑從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角度出發,認為非引進外國資產階級法律不可。
經歷
國民政府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1927年
國民政府法制局,局長,1927年6月17日-1928年10月31日
國民政府湖北省政府,委員,1927年12月-1928年/1932年3月-
國民政府湖北省政府教育廳,廳長,1927年12月-1928年/1932年3月-
海牙公斷院,公斷員,1928年/1934年
國民政府法官懲戒委員會,委員,1928年5月28日-1928年12月13日
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928年11月7日-
國立武漢大學,校長,1929年2月-1933年4月
國民政府國難會議,會員,1932年1月-
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1933年
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1933年4月21日-1938年1月1日
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籌備委員,1934年10月
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主任委員,1934年10月
國民政府整理內外債委員會,委員,1934年11月-1936年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至第十屆)評議員,1935年6月-1981年4月21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主任,1938年
國民政府政治部,指導委員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秘書長,1938年6月-1943年9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1939年11月-1942年/1944年11月-
國民政府外匯管理委員會,委員,1941年
國民政府中央設計局,秘書長,1941年-1943年9月
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監察會,(第一屆)監察,1943年4月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主席團,第三屆主席,1943年9月-1945年7月
訪英團,團長,1943年11月
國民政府監察院,第六屆監察委員,1945年5月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主席團,第四屆主席,1945年7月-
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1945年7月30日-1948年5月31日
國民政府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6年-1947年
國民政府,委員,1947年4月18日-1948年
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1947年4月23日-1948年5月31日
國民大會,(第一屆)代表,1948年-1981年4月21日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至)院士,1948年3月-1981年4月21日
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
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
國民大會主席團,(第一屆)主席,1948年9月
總統府,秘書長,1950年3月20日-1953年11月17日
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評議委員,1952年10月-1957年10月
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候補監察委員
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評議委員,1957年10月-
行政院,政務委員,1958年7月14日-1962年5月19日
中央研究院,(第四任)院長,1962年4月28日-1970年4月15日
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委員,1962年12月31日-1968年
中美科學合作委員會中國委員會,主任委員,1964年4月-1978年12月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67年-
中國國民黨,(第十屆)中央評議委員,1969年4月-1976年11月
總統府,資政,1970年4月15日-1981年4月21日
中國國民黨,(第十一屆)中央評議委員,1976年11月-1981年4月
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央評議委員,1981年4月-1981年4月21日

人物著述

《現代評論》周刊(創辦人)
憲法》王世傑講述1924年
《國際形勢概觀》1959年
《藝苑遺珍》(名畫)AgarlandofChinesepaintings王世傑等主編1967年
《中國不平等條約之廢除》王世傑胡慶育同編1967年
《傳記文學》(第十八卷)1971年
《王世傑先生論著選集》王世傑撰1978年
《王世傑先生論著選集》王世傑撰國立武漢大學旅台校友會編輯1980年
王世傑日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0年
《比較憲法》王世傑撰1929年/1935年/1927年/1991年
《比較憲法》王世傑錢端升同撰1946年/1948年/1937年/1936年/1989年/1997年
《王世傑日記》(手稿本)ThediaryofDr.WangShih-Chieheng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簽訂及廢止》王世傑
《元人墨跡集冊》國立故宮博物院編纂委員會編纂王世傑蔣復璁主編
《元鮮于樞墨跡》國立故宮博物院編纂委員會編纂王世傑蔣復璁主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