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建設競爭力強、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打造全國一流乃至世界有影響的產業高地,根據《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基礎環境
(一)發展基礎。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7年,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三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實現利潤901.68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軟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3%。大數據、雲計算、高端軟體、量子通信、虛擬現實等新興領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2.企業實力穩步提升。海爾、海信、浪潮等6家企業入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浪潮、中創軟體等5家企業入圍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骨幹企業在生產經營、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伺服器、平板電視、ERP(企業資源計畫)軟體等產品在國內市場具有較高占有率。
3.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成立了中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積體電路設計和自主可控信息系統等多個產業聯盟,培育認定了10家積體電路設計中心、116家軟體工程技術中心等一批創新載體,承擔了多個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和國家電子發展基金項目,“基於國產CPU/OS的伺服器研發與套用推廣”等一批關鍵技術實現了突破。
4.集聚效應初步形成。青島、濟南和煙臺的信息技術產業規模持續保持在全省前三位,濟南成為我國第二個“中國軟體名城”。青島的智慧型家電產品、濟南的軟體和高端計算產品、煙臺的計算機及網路產品、威海的計算機外設產品、濰坊的電聲器件產品、淄博的電子元器件產品成為重要的產業名片。
5.融合發展日益深入。兩化融合水平穩步提升,全省兩化融合水平指數達到55.2,居全國第三位。信息消費不斷擴大,濰坊、淄博等兩批國家級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建設加速開展。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17年,全省電話用戶突破1億戶,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達到71%,移動寬頻用戶普及率達到73%。
但是,我省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產業影響力不強,產業地位不夠突出,2017年,全省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僅占全國的7%;創新能力不足,絕大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低於5%,高層次研發、管理人才團隊缺乏;產業競爭力有待提升,大多數製造企業從事代工和組裝加工貿易,總體上仍處於價值鏈中低端,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和顯示面板生產等核心關鍵領域缺失;對外開放合作水平仍需提高,近年來,與國內外知名信息技術企業合作偏少,全省外向型企業比重較低,國際市場開拓緩慢。
(二)發展形勢。
從全球範圍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空前活躍,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加速與傳統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交叉融合,以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分享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引領全球經濟創新,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國家創新力和競爭力正在成為世界各國新一輪競爭的焦點。
從國內看,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等都將信息技術產業列為發展重點,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廣東、江蘇、上海、浙江、貴州等省市紛紛在積體電路、新型顯示、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進行重點布局,形成了多點開花、競相發展的格局,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進入新一輪加速期。
從省內看,當前我省正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培育新動能的關鍵載體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的助燃劑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以“四新”促“四化”實現“四提”,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立足“三核一廊兩翼”發展布局,按照“三個定位”,實施“六新戰略”,加快發展“三大領域”的“十二個產業”,為我省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高端引領。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速突破信息領域核心關鍵技術。以企業為主體,加快完善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體系,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實現產業向高端躍升。
——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對關係產業全局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各類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配合體系,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開放合作,重點突破。堅持開放強省鮮明導向,促進外部資源引進與本地能力培育相結合,對接國內外市場需求與要素資源,在核心關鍵領域推動實施一批帶動性強、成長性好的重大項目,提升在國內外產業格局中的話語權。
——融合發展,賦能增效。深入推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激發傳統產業新活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創新產業生態鏈、生態圈,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著眼網路強國戰略,堅持發展自主可控的軟硬體產品,推進自主可控產品示範套用。完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大力提升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統籌建立安全可控的保障體系。
(三)目標定位。
1.打造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到2022年,全省信息技術產業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產業規模保持全國前三,占全省工業比重顯著提升,達到15%以上。產業質量明顯提高,初步建成競爭力強、特色優勢突出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重點培育3-5個千億級企業、8-1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逐步成長為我省現代化經濟體系新支柱和拉動全省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2.建設全國信息技術產業引領區。到2022年,在積體電路、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引領性的技術、產品、企業。建設3-5個國家級信息技術製造基地、3-5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或產業集聚區,培育10個左右具備全國影響力的信息技術產業園區(基地),建成發展體系健全、引領作用明顯的“三核一廊兩翼”信息技術產業聚集帶。再經過5-10年努力,將山東打造成為全國領先、世界知名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
3.爭創全球信息技術創新新高地。到2022年,產業創新基礎、資源、環境等全面最佳化,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信息技術產業專利申請總量、發明總量躍居全國前列,年均增速超過15%,骨幹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6%。發揮龍頭企業的創新引領作用,在積體電路及新型半導體材料、大數據、雲計算、高端軟體、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聚集、培育一批企業(產業)群,打造一批以高端伺服器、高端感測器、智慧型可穿戴設備、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大數據行業解決方案、工業核心軟體等為代表的引領性產品和套用,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到203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整體創新水平實現從跟跑向並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
三、重點領域
(一)優勢領域爭一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發揮我省在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高端軟體、智慧型家居等領域優勢,引領產業持續向高端邁進。
1.大力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圍繞大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分析、交易、套用和安全等環節,推動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加速數據聚合套用、互聯互通,創新技術服務模式,打造技術先進、生態完備的產品體系。積極培育省級大數據產業集聚區,支持有條件的集聚區爭創國家級大數據集聚區。支持有能力的企業利用自有數據或公共數據資源,開展數據分析、諮詢、套用等服務,大力發展數據資源服務、數據清洗、數據交換等新商業模式,形成數據匯聚、融通、交易、服務協同生態圈。加快大數據地方標準的研製與推廣,引導各地和有關單位統籌布局雲計算中心和數據中心建設,打造一批面向大數據的共性技術攻關平台、公共服務支撐平台、第三方機構檢測認證平台,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2.著力推動雲計算發展。加強雲計算技術與物聯網、下一代網際網路、移動計算的融合,運用雲計算技術進行產品和服務模式再創新。最佳化雲計算基礎設施布局,積極發展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雲服務,提升公有雲服務能力,擴展專有雲套用範疇。依託現有雲計算載體,圍繞工業、金融、電信、就業、社保、交通、教育、環保、安監等重點領域套用需求,支持建設區域混合雲服務平台。開展優秀雲服務解決方案推廣活動,鼓勵優秀雲計算企業和SaaS服務商創新發展,支持企業購買雲服務產品保險,通過市場化方式轉移和分散風險,推廣雲計算服務模式,促進各類信息系統向雲計算服務平台遷移。加大在國際雲計算產業、標準、開源組織中的參與力度。積極宣傳打造“雲行齊魯”品牌,大力推動企業上雲用雲。
3.提升工業網際網路服務能力。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和智慧型製造工程,支持企業加快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改造,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實施智慧型製造帶動提升行動,培育智慧型製造生態體系。加快企業內外網技術改造和建設,推動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培育,推動大、中、小企業全產業鏈的數據開放和共享。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和基地建設,支持和推廣一批創新套用試點項目,打造全國一流的工業網際網路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完善法規制度,強化安全監管,營造安全可靠的發展環境。加強安全技術手段建設,不斷提升設備、網路、控制、套用和數據的安全保障能力。
4.加快高端軟體發展。把握數字經濟軟體定義、數據驅動、融合發展特徵,大力實施“四名”工程,支持首版次高端軟體創新及套用試點,構建自主可控高端軟體產業體系。面向基礎軟體、工業核心軟體等領域,突破並掌握雲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信息安全、面向黨政辦公的基礎軟體平台、三維設計和建模仿真軟體、BIM(建築信息模型)圖形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型軟體等關鍵技術,支持基於開源軟體的創新研發,加快推進重點行業、關鍵領域信息系統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套用。圍繞數字山東建設,在製造業數位化、智慧農業、政務服務、醫養健康、智慧城市等領域發展智慧型化軟體解決方案,探索“軟體+硬體+數據+網際網路”等新模式。
5.強化智慧型家居產業發展。依託青島市智慧型家電產業優勢,重點發展節能智慧型型和網路化冰櫃、電視、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家用、商用電器,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和數字家庭系統解決方案,推動智慧型家電的普及。支持濰坊市發展微型麥克風、藍牙耳機、主動式3D眼鏡等為消費電子整機產業配套的關鍵器件、專用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推進終端製造業與內容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以套用示範為載體,推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產品在數字家庭服務中的套用。
(二)核心領域補短板。以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投資規模大的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新一代信息通信等為著力點,重點實施“強芯”“補面”等工程,集中力量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核心關鍵領域,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1.提升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水平。按照“先兩頭(設計、封裝測試)、後中間(製造)”的發展思路,鞏固材料環節優勢,壯大設計、封裝測試環節,全力突破製造環節,打造積體電路“強芯”工程,形成積體電路材料、設計、製造、封裝、套用的完整產業體系。面向物聯網、雲計算、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醫療電子、金融、智慧型交通等需求大的領域,推動設計企業與整機企業開展合作,重點開發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高端存儲晶片、數字音視頻處理晶片、熱成像晶片、FPGA(現場可程式門陣列)晶片、信息安全和雷射晶片等產品。依託濟南、淄博等市產業基礎,建成國內重要的IC卡晶片和MEMS(微機電系統)感測器封裝測試基地。建設基於BGA(焊球陣列封裝)技術的SIP(系統級封裝)生產線,擴大中高端產品占比。積極引進高端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建設大規模積體電路晶圓生產線,填補製造環節短板,儘快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推動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強化積體電路用金絲、矽鋁絲、封裝載帶等配套材料產業的國內優勢地位。支持濟南發展以碳化矽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建設寬禁帶半導體小鎮,打造全球領先的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高地。
2.加快新型顯示產業培育。發揮我省平板電視整機生產優勢,開展國內外合作,引進、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打造新型顯示“補面”工程。突破LTPS(低溫多晶矽)、Oxide(氧化物)等先進背板工藝,積極發展配套發光材料、靶材、偏光片、驅動晶片等材料和器件,形成圍繞龍頭企業發展的產業集群,促進新型顯示企業與家電、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等下游產業的橫向合作,建設覆蓋材料、器件、面板、模組以及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積極引進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生產線,掌握長壽命、高效率、高解析度AMOLED生產工藝。支持電子紙、雷射顯示、柔性顯示等新技術開發,推動新型顯示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3.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大力建設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支持IPv6套用服務建設,開展網路體系架構、安全性和標準研究,在濟南、青島等市率先部署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鼓勵開發基於IPv6的移動網際網路套用和服務。支持企業開展CDN(內容分發網路)建設和運營,擴展網路容量、覆蓋範圍和服務能力,逐步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CDN網路。進一步推動與國內外大型通信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快推進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發,突破5G核心關鍵技術,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研發和技術驗證。依託濟南、青島等市啟動5G商用服務,提升網路能力、業務套用創新能力和商用能力,加速推動試驗網、試商用和商用網路建設步伐,開展5G套用示範,引導5G與各行業套用融合發展。研發基於5G和支持IPv6規範的網路設備、終端等產品,提高適配光纖通信的網路設備與終端產品的製造能力。
(三)前沿領域搶布局。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在人工智慧、量子科技、虛擬現實和區塊鏈等前沿領域,堅持超前布局、創新引領,紮實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搶占產業未來發展先機和制高點。
1.加快人工智慧發展。加快計算機視覺、智慧型語音處理、生物特徵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面向海洋、裝備、農業、交通等優勢產業,依託濟南、青島、淄博、濰坊等地技術基礎,研發感測器微功耗晶片、智慧型感知設備、智慧型控制設備和人工智慧作業系統、中間件、嵌入式軟體等產品,滿足海洋監測、工業控制、汽車電子、農業生產等領域智慧型化升級需求。開發面向智慧型機器人的智慧型感知、智慧型推理、移動與協作等關鍵技術,推進以人機互動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型服務機器人的生產和套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核心技術,促進人工智慧和工業製造深度融合。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合發展,在金融、教育、醫療等重點行業率先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型軟硬體產品與解決方案。
2.推動量子科技和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創新發展。聚焦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計算等領域,加強量子調控和量子信息戰略性研究,推進量子功能材料和器件研發。建設基於量子密碼的新型安全通信網路體系和國家級量子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共享服務平台,開展量子通信安全、核心關鍵器件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積極研發城域、城際、自由空間量子通信技術,開展量子通信網路運營,推動實現量子通信產業化。探索開展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機研究,推動量子測量套用成果的產品化和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構建量子技術套用場景和標準,大力推動量子技術在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套用。支持濟南市建設國際領先的量子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加大北斗接收機晶片、基帶晶片、天線等基礎技術研發力度。依託省衛星定位綜合服務運營中心,建設全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建設時空信息平台和大數據中心,推進多領域北斗套用示範,促進多種形式的北斗數據深層次套用開發,挖掘位置數據服務的增值效益。
3.做優虛擬現實產業。充分發揮我省在虛擬現實產業的優勢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虛擬現實企業,構建涵蓋工具與設備、內容製作、分發平台、行業套用和相關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強化技術攻關,加強動態環境建模、新型顯示和感測器、系統開發工具、實時三維圖形生成、多源數據處理等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拓展行業套用,推進虛擬現實與工業設計、健康醫療、建築設計、地質勘探、智慧型交通、文化教育、生活娛樂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健全虛擬現實技術標準與測試驗證體系,制定適用於虛擬現實的感測、通信、晶片、顯示、互動等關鍵環節技術標準。
4.探索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套用。加快區塊鏈架構、共識算法、非對稱加密、容錯機制、分散式存儲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套用,形成區塊鏈基礎架構和解決方案。積極推進區塊鏈與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拓展區塊鏈套用場景,加強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工業、能源、醫療等重點行業的套用。建立健全區塊鏈安全防護體系和套用標準體系。
四、戰略任務
(一)構築產業發展新格局。強化“三核一廊兩翼”協同發展空間布局。按照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整體布局,結合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特色、核心、前沿領域的發展重點,全面統籌規劃各地空間布局、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以濟南、青島、煙臺為核心節點,發揮膠濟鐵路沿線科技創新走廊的高端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魯西南與魯西北兩翼聯動發展,打造“三核引一廊,一廊領兩翼,兩翼輻射全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格局。
培育千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依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各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特色產業園區現有基礎,圍繞濟南、青島、煙臺等重點城市,著力培育發展積體電路、大數據、雲計算、高端軟體、智慧型家居、虛擬現實、量子科技和北斗衛星導航、工業網際網路八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形成千億級產業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集群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創新要素等方面的集聚效應和領先優勢,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集聚區。
構建多層次企業協作體系。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建立以大企業為中心、中小企業分工配合的企業協作體系,依託全省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形成資源集中、分工細化、合作高效的產業形態。以全國電子百強、全國軟體百強企業為引領,打造一批帶動全球行業技術發展、擁有高端品牌的國際領軍企業,重點培育一批市場潛力大、高成長的“獨角獸”“瞪羚”企業,壯大一批創新能力強、掌握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逐步成長為專業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以龍頭企業牽頭,聯合多方力量成立產業技術聯盟,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技術產業化,推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品。
(二)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遵循技術發展規律,做好體系化技術布局,優中選優,重點突破。加大投入力度,探索政產學研金服用新機制、新模式,制定重點領域瓶頸清單,組織實施重點領域一攬子突破計畫。集中力量對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基礎軟體、關鍵基礎材料、關鍵整機等重點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先進基礎工藝進行突破,聯合攻關積體電路、感測器和新型顯示等領域的新材料、新工藝,打造國內先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技術體系。
培育新興產業領域。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重點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地理信息等新興領域,圍繞新興產業鏈進行創新鏈培育,提高體系化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產業化步伐,打造一批新興特色產業集群。
布局前沿基礎研究。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和主導,面向人工智慧、虛擬現實、量子通信、區塊鏈、軟體定義等信息技術領域的基礎前沿性技術、共性關鍵技術,超前謀劃布局,集中優勢資源,加大科技攻關,開展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夯實基礎技術儲備,爭創全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新高地。
(三)建設技術創新新體系。建設創新服務體系。依託骨幹和特色優勢企業,在積體電路、大數據、雲計算、高端軟體等重點領域培育認定一批創新中心,建設一批創新實驗室,打造一批企業技術平台,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試點示範套用。鼓勵企業參與和組建開源社區,推進開源生態建設。整合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聯合企業、協會等市場主體,加快培育一批提供技術創新、認證檢測、人才交流、市場推廣、金融信貸等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
構建信息安全技術體系。突破高端計算設備前沿技術,推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雲計算基礎設備、終端設備產業化,保持我省高端存儲的龍頭地位。適時遴選發布全省自主可控軟硬體產品目錄,著力突破信息安全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發展自主可控的信息領域設備和產品,加快推動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和產業化套用,打造國內先進、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
建設產業標準體系。大力培育團體標準,結合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現狀,推動創新技術標準化,加快構建以產業化為導向的信息技術標準體系。以骨幹企業為主體,在具備較強競爭力的信息技術產品領域開展“領跑者”行動,研究形成技術指標、質量指標、效益指標等團體標準,以標準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推動“山東技術”向“山東標準”轉變。
(四)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促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網際網路+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強化網際網路在製造領域的套用,積極培育眾創設計、網路眾包、個性化定製、網路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完善產業鏈,打造新型製造業體系。完善“雲服務券”制度。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推進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分級、分類樹立一批標桿企業。積極發展工業設計,提高面向產品、工藝和服務的自主創新設計能力。
推進“網際網路+”行動實施。推動產業數位化,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新套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形度、全鏈條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依託網際網路平台,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充分運用“網際網路+”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發展。整合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資源,開展各類創業創新服務活動,打造開放、高效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技術在社會民生、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滲透和融合。
加快軍民深度融合。以推進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為引領,重點考慮軍用和國防需求,加強與大型軍工集團公司的戰略合作,共同研究制定產業發展合作計畫,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確定重點合作領域和重大合作專項,依託軍工集團公司的技術、信息和人才等優勢,以衛星套用、智慧型裝備、海洋開發等為切入點,全面開展項目開發、技術轉移、人才培養與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推動信息技術產業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五)完善信息保障新機制。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著力提升通信網路特別是寬頻網路接入能力,構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網路。推動全省城鄉光纖網路深度覆蓋和速率提升,城市家庭普遍具備1000M以上接入服務能力,農村家庭普遍具備100M接入能力。加快建設先進泛在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實現4G網路深度和廣度覆蓋,加快5G產業發展。以數據中心為核心,打破傳統地域和行政區劃組網模式,推動傳統網路轉型升級,構建支撐網際網路業務發展的新型網路。
強化信息通信安全保障能力。深入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工作,大力提升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進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完善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信息安全管理系統建設,提高數據的準確率、完整率,規範有序開放使用。推動建設“網際網路+應急通信”指揮調度及服務雲平台,提升指揮調度能力。推進抗災超級基站、基礎設施設備與防災應急相關的安全防護建設,完善應急網路建設。做好寬頻無線接入等新技術、新業務所需頻率的規劃指配,加強對儲備頻率的動態管理,探索LTE(長期演進)無線寬頻數字集群專網管理新模式。
(六)激發開放發展新活力。加快企業走出步伐。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按照國家戰略部署,支持相關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重點信息化項目建設。支持各市骨幹企業通過對境外優質企業進行入股、兼併等方式開展合作,積極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鼓勵信息技術企業與國際優勢企業進行共同研發,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支持企業國際化運營,建立健全全球研發、生產和行銷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境外信息技術產業合作園區,促進企業更高水平、更大規模、更深層次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提升企業引進層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鼓勵引進世界500強和國內外知名信息技術企業、人才團隊到山東省投資發展。持續擴大中國(濟南)國際信息技術博覽會、青島市世界網際網路工業大會等大型展會影響力,打造引資、引技、引智平台。最佳化利用外資結構,引導外資從加工製造向研發、產品、服務等高端環節延伸,不斷提升技術儲備,推出具備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提高全省信息技術產業與全球產業同步發展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強化規劃引導作用,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重點發展地位,引導各類政策向信息技術產業傾斜,營造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政策發展環境。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專班推進,建立健全部門、地區之間的統籌協調機制,合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發揮政府指導和政策引導作用,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統籌各方資源優勢,支持創建形式多樣、機制靈活的研究院所、創新中心、產業聯盟等創新型組織機構,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合作和新技術、新成果的產業化,協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智慧財產權利用以及套用推廣等各環節發展。發揮行業中介組織作用,鼓勵協會、學會等相關社會機構加強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行業聯盟紐帶作用,積極承擔政府公共服務外包,組織開展各類展會論壇等活動。
(二)加大財稅扶持。積極創新財政支出方式,成立與發展實際需求相適應的產業基金,建立基金項目庫,重點扶持積體電路、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重大生產力布局、重大項目建設、企業兼併重組及跨國併購,同時鼓勵各市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及基金。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領域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省級相關創新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向信息技術產業傾斜,優先扶持“獨角獸”“瞪羚”企業,重點支持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關鍵技術、示範套用以及公共服務平台、園區基地建設。大力實施“企業上雲補貼”“首版次高端軟體保險補償”等扶持政策。繼續落實軟體和積體電路稅收優惠政策,以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套用。
(三)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構建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信息技術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或到“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實現直接融資。加大產融信息對接力度,建立完善跨部門工作協調機制,搭建服務平台。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領域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加大對重點信息技術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進口替代和成套設備出口的信貸支持,優先扶持“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推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股權質押融資、供應鏈融資、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等金融產品創新,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前提下,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信息技術產業骨幹企業通過併購票據、併購基金、併購債等開展海外併購。
(四)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強協調服務和要素保障,積極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大項目落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兼併重組等,對重大項目的用地、用電、用水等生產要素供給及通信、交通運輸、環評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做好跟蹤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強基地園區建設,建立相應的認定及考評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市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孵化器、創客空間,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依託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探索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研究智庫,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政策建議,為產業轉型升級和投資結構調整提供諮詢,協助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指導電子產品檢測、評測等第三方機構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和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行業技術服務需求。
(五)實施人才戰略。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完善戶籍、醫療、科研、住房和個人所得稅等方面的人才政策和激勵機制,健全人才培養、吸引、使用、評價辦法,對接國家和省級高層次人才計畫,支持企業重點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支持鼓勵省內高校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興領域學科專業建設,面向產業發展需求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鼓勵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實訓基地,培養產業急需的各類科研人員、技術人才和複合型人才,聯合開展在職人員培訓。繼續支持舉辦“山東新動能·軟體創新創業大賽”,多渠道培養和吸引高素質軟體人才在山東創業就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公派出國(境)留學或培訓項目,培養一批優秀企業家和高層次人才。建立對骨幹經營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的激勵機制,通過持股經營、技術入股、收益提成、期權等方式獲得收益,激發創業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