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5年)

《山東省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5年)》由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於2018年6月7日印發,自2018年7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5年)
  • 發布機構:山東省經信委、山東省發改委等
  • 印發時間:2018年6月7日
  • 實施時間:2018年7月10日
規劃發布,規劃全文,

規劃發布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印發《山東省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
  魯經信裝〔2018〕213號
各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局:
現將《山東省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本規劃自2018年7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2018年6月7日

規劃全文

山東省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5年)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不僅與人民民眾的日常出行、社會資源的順暢流通密切相關,而且直接關係到就業穩定和生態文明建設。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關於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工信部聯裝〔2017〕 53號),加快推動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建設汽車產業強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一)汽車產業發展成績顯著。
進入新世紀以來,山東汽車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整車研發能力水平明顯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逐步增強,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產品質量水平穩步提高,品牌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國際化步伐逐步加快,企業競爭優勢不斷提升。
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全省汽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質量和技術水平顯著提高,現已形成乘用車、商用車、汽車零部件等門類齊全、品種豐富、競爭力較強的完整產業體系,生產規模居全國前列。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1400餘家,2017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894億元,同比增長10.7%。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就業、改善民生福祉做出了突出貢獻。
產品結構不斷最佳化。2017年,全省生產汽車整車205.68萬輛,同比增長7.38%,占全國市場的8.23%,其中乘用車產量109.04萬輛,占全省汽車總產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39.94%提高到53%。重型載貨汽車是我省優勢產品,2017年生產29.58萬輛,超過全國產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專用車生產企業230多家,2017年生產專用車47萬輛,居全國首位,油田作業車、機場專用車、環衛車、清障車、消防車、水泥攪拌車等重點產品具有較大優勢。
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2017年,全省生產新能源汽車14.12萬輛,同比增長22.73%,占全國產量的18%,其中,新能源客車2.03萬輛,增長9.6%;新能源乘用車11.3萬輛,增長24.04%,山東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大省。在產銷規模擴大的同時,山東也成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大省,2017年全省推廣套用新能源汽車5.89萬輛,占當年新增及更新汽車總量的2.82%。截至2017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4.6萬輛,約占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十分之一,位居全國前列。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2.17萬個。
產業配套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17年底,全省擁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近1200家,各類商用車省內綜合配套率達到85%以上,乘用車達到70%。發動機、自動變速器總成、燃油電噴系統、冷卻散熱系統、驅動橋總成、制動系統總成、車用濾清器、鋼板彈簧等零部件在全國占有重要市場,前置前驅8檔自動變速器(8AT)、全鋁車身等自主創新項目實現了重大突破。濟南二工具機集團的大型高效柔性全自動衝壓生產線用戶涵蓋美國通用、福特等知名企業和國內大多數汽車製造廠。世界輪胎75強中,山東企業16家,豪邁集團輪胎模具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20%,位居世界第一。
研發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省汽車工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行業技術開發能力和產品研發水平明顯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省汽車行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4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2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6家,省級工程實驗室34家。全行業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75萬名,占員工總數的5%,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平均為1.25%,部分骨幹企業超過3%。2000年以來,全省汽車行業共有4項產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山東盛瑞傳動開發的國內首款前置前驅8檔汽車自動變速器,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市場壟斷,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但是,山東汽車產業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為高端乘用車品種少比重低、自主創新能力弱、現代新興技術套用滯後;產業結構不合理,重中輕型載貨汽車主導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乘用車占比較全國平均水平低32個百分點;新舊動能轉換緩慢、高端汽車零部件配套能力弱、國際化品牌短缺、缺少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集團等,成為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矛盾。
(二)汽車產業發展面臨新形勢。
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與汽車產業加快融合,汽車產品向新能源、輕量化、智慧型網聯的方向快速發展,正從交通工具向大型移動智慧型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乘員、車輛、貨物、運營平台與基礎設施等逐步實現智慧型互聯和數據共享,產品製造周期顯著縮短,製造效率大幅提升,產品差異化、個性化趨勢顯著,定製化生產模式逐步形成。隨著更多新興科技企業進入汽車行業,產業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被賦予新的內涵,傳統汽車與新興產業競合交融發展,汽車生態體系面臨重塑挑戰。經濟發展引發的巨大物流,在充分釋放清潔與安全駕乘、便捷出行、休閒旅遊等需求的同時,形成了汽車產業發展新動能。大數據技術通過網際網路社交圈引導消費的作用日益增強,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逐漸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增強技術創新內生動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最佳化產品結構和市場供給,積極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參與共享經濟建設,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我省汽車產業的迫切需求。
(三)山東汽車產業具備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優勢。
山東省經濟總量、人口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人均生產總值超1萬美元,潛力巨大、層次豐富的消費市場需求為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和增長空間。近年來,山東汽車產量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加快實施和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新增或更換汽車產品成為改善出行和生活質量提升的剛性需求,為打造汽車強省創造了有利基礎和條件。截至2017年底,山東省千人汽車保有量約為190輛(歐洲為600輛),從經濟發展需求分析,工業化的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應至少接近或達到歐洲一半水平,汽車消費市場增量空間十分巨大。此外,面向消費者差異化、多元化需求的後市場向多維度創新發展,汽車售後維修保養、金融信貸保險、二手車交易、汽車文化等後市場規模將快速擴大,形成新的增長點。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全省汽車行業新舊動能轉換。以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和節能汽車為重點,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和集群化發展,推動汽車產業跨界融合,提高產品品質,爭創世界品牌,向高質高效轉變,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汽車強省建設目標。
(二)基本原則。
1.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政產學研用聯合,推動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探索在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節能汽車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發展的新思路,實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發展。
2.協同發展,融合共進。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汽車產業生態,推動汽車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動汽車由單純交通工具向智慧型化生產生活載體轉變。
3.企業為本,市場主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需求為引領,突出主體,激發活力,自主發展。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完善政策,最佳化環境。
4.質效雙升,綠色發展。以高質高效為出發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握未來汽車生產製造、消費需求與結構升級的機遇,從“綠色製造”到“製造綠色”,大力提高全省汽車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5.開放合作,競合共贏。堅持國際化發展,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積極探索國際產業合作新模式,推動開展技術、產品、模式、金融、物流、貿易等全方位合作,鼓勵優勢企業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加快融入全球市場。
(三)規劃目標。
1.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到2022年,全省汽車整車生產規模達到270萬輛,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萬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中高檔乘用車和車用發動機及自動變速器生產基地。到2025年,全省汽車整車生產規模達到300萬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萬億元。
2.產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著力開發生產新型高技術高附加值乘用車,加快發展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實現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接續轉換。到2022年,產業發展新動能初步形成,全省乘用車占汽車總產量的比例達到65%左右,新能源乘用車占乘用車產量比例達25%以上。到2025年,乘用車占汽車總產量比例達到70%左右,新能源乘用車占乘用車產量比例進一步提升。
3.新能源汽車更具優勢。到2022年,新能源汽車品種更加豐富,生產規模和質量檔次顯著提升,動力電池及控制系統、智慧型網聯汽車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車生產規模達到50萬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生產規模達到7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套用走在全國前列,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的重要支撐。
4.集群效應更加突出。到2022年,形成濟南、青島、煙臺、濰坊4個千億級整車生產基地,聊城、濟寧、日照3個500億級汽車產業基地,淄博、臨沂、威海、濱州4個百億級汽車產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4大整車基地突破2000億元,形成一批千億級產業基地,集群效應更加突出。
5.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充分發揮創新平台支撐作用,加快突破一批汽車關鍵技術。到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程度明顯提升,燃料電池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自主研發及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在乘用車、商用車以及關鍵零部件等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6.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到2022年,全省汽車產業綠色發展水平國內領先。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車降到4.6升/百公里、節能型汽車燃料消耗量降到4.0升/百公里以下;2025年,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車降到4.0升/百公里,重型汽車保持國際領先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堅持創新驅動,增強企業自主研發和集成能力。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完善創新體系,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和地區集聚,強化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提高平台支撐服務水平,提升我省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
1.完善創新體系。
抓住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企業現代化研發平台,推動汽車產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形成體系化的技術創新能力。鼓勵建設高水平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實驗室和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加強財稅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研發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圍繞產業鏈配置創新資源,加大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開發套用力度,積極支持建設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等汽車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充分發揮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引導作用,推動汽車產業創新要素向產業鏈高端和優勢企業聚集,鼓勵省內資本收購、控股、參股國內外高端技術公司,加快技術引進、吸收,迅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2.突破核心技術。
關鍵共性技術。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創新資源,協同開展整車及底盤性能匹配最佳化技術研究,攻關整車及零部件系統集成、動力總成、輕量化、先進汽車電子、關鍵零部件模組化開發製造、核心晶片等關鍵技術,突破工程化、產業化瓶頸,增加基礎共性技術及其製成品的有效供給。2022年各類整車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25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前沿核心技術。按照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確定的近、中、遠期目標,加快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步伐,支持燃料電池、電機驅動系統、能量管理系統和車用感測器、車載晶片、自動駕駛系統、車載作業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模組化開發製造,支持汽車共享、智慧型交通等關聯技術的融合套用。2022年,建成一批發動機電控裝置、鋰離子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智慧型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整車製造業創新中心,形成3-5家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初具國際競爭力的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2025年,創新中心高效服務產業發展,形成5-10家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
3.強化創新平台。
支持建設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和智慧型網聯汽車試驗場。充分發揮重汽集團國家重型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優勢, 提高技術創新與開發能力,持續引領國內重型汽車技術發展方向,為全省載貨汽車研發檢測和技術攻關提供支撐。支持山東泰利先進制造研究院以虛擬現實和3D列印等技術研發服務為基礎,圍繞汽車車身及零部件輕量化新材料、成形裝備技術進行協同開發,輻射帶動青煙威區域汽車輕量化新材料及產品發展。支持舒馳客車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輕量化等技術攻關。支持濰柴集團加快建設燃料電池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發揮我省現有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及整車集成技術、產品基礎,加快突破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搶占產業先發優勢。依託中通客車、五徵集團等企業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提升關鍵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客車、載貨汽車等產品進一步確立優勢。依託中國重汽技術中心、濰柴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盛瑞傳動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關鍵零部件技術產品研發能力,將車用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打造成為山東汽車工業的金字招牌。
(二)突破重點領域,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大力發展汽車先進技術,積極引導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形成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環保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1.新能源汽車。
以純電驅動、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為新能源汽車發展主攻方向,採取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引進技術、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推動新能源汽車向綠色化高端化發展。重點發展鋰離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型中高檔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以及載貨、環衛、醫療、園林等行業專用車。支持企業在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總成、電動汽車智慧型化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力系統等方面進行創新研發和成果產業化套用。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機電耦合裝置、增程式發動機等關鍵技術瓶頸。開展動力電池升級工程,支持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等升級換代。2022年,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00Wh/kg以上,2025年達到350Wh/kg。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套用力度,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擴大私人新能源汽車套用規模。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居民區和辦公場所、公交物流等專用場站充電為主,城市公共充電為輔,城際間快速充電為補充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形成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路。支持企業探索發展新型充電模式,為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創造必備的基礎條件。
搶抓燃料電池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我省在膜電極、發動機、碳纖維儲氫罐材料等方面的基礎和優勢,鼓勵和支持燃料電池骨幹企業在電堆、儲氫技術、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儘快實現新突破。積極謀劃加氫站布局,逐步擴大和完善燃料電池汽車試點示範和推廣使用,在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
2.智慧型網聯汽車。
圍繞核心技術環節,加緊布局智慧型網聯汽車關鍵技術攻關。鼓勵和支持汽車整車及相關企業協同推進智慧型網聯汽車技術研發,建設基於環境感知、智慧型決策、協同控制、與北斗高精度定位兼容的智慧型網聯繫統,重點突破感測器、控制晶片、車載終端、作業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技術瓶頸,支持智慧型網聯汽車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和智慧型網路汽車數據平台建設,實現智慧型網路汽車大數據互動,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水平。鼓勵企業開展智慧型網聯汽車套用試點和示範,建設智慧型網聯汽車監控、評價平台,逐步建立智慧型網聯汽車與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型交通網路、智慧型電網及智慧城市的協同機制,探索多領域聯動的智慧型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模式。
3.節能汽車。
鼓勵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和創新力度,持續突破節能汽車關鍵技術瓶頸,為消費者提供清潔、經濟、安全、實惠的汽車產品。積極推動先進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替代燃料汽車的研發,重點突破高效節能型發動機系統、高效自動變速器、整車及零部件輕量化、低風阻車身和電子節能技術、混合動力匹配技術、尾氣排放處理裝置等關鍵技術。積極落實碳積分交易制度,加大節能環保汽車推廣套用力度,引導和鼓勵輕量化、小型化汽車消費。嚴格執行成品油標準升級要求,以清潔、優質油品保障市場需求。
(三)加快結構調整,構建新型產業體系。
1.最佳化產品結構。
加快乘用車、商用車產品升級步伐,拓展新能源套用領域,降低產品能耗,提升產品檔次。
乘用車。支持企業提高產品開發能力,加快研發生產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的中高檔轎車、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和多用途汽車(MPV),引導龍頭骨幹燃油汽車生產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
商用車。客車,加強客車專用底盤和智慧型底盤系統、底盤匹配技術研究,提高車輛安全性、舒適性和穩定性,重點發展適應高速公路的大中型豪華客車、高檔旅遊客車、BRT城市快速公車、專用校車、房車、城鄉公共運輸用車。加快構建燃油客車、純電動客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燃料電池客車四大平台,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AMT系統、整車控制系統、燃料電池、新型雙電機驅動系統等技術,實現消化再創新,全面提升我省客車市場競爭力。載貨汽車,推動載貨汽車產品升級,加快發展低排放、達到國Ⅴ、國Ⅵ排放標準的中高檔重型和輕型載貨汽車。積極開發套用空氣懸架、盤式制動器、車身總成、自動變速器、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等先進總成,掌握整車匹配技術、電控燃油噴射系統、發動機尾氣後處理裝置、輕量化車身等關鍵技術,提高車輛舒適性、安全性、環保性和節能性。專用車,圍繞市場需求,引導專用車企業採用先進工藝裝備,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質量水平,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及輕量化產品轉變,重點發展環衛、郵政、醫療、油田、通訊、機場、消防、國防等方面專用車,加快形成系列化產品體系。
關鍵零部件。著力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和水平,增強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重點發展達到國Ⅴ、國Ⅵ排放標準的節能型發動機,以及活塞、曲軸、燃油噴射系統、噴油器、渦輪增壓器、電控裝置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動機零部件;離合器、傳動軸,變速器總成、驅動橋、空氣懸架、方向機等傳動系統、懸架系統和轉向系統;空調、空調壓縮機、座椅、內飾、儀錶板總成、安全氣囊及其控制模組、鋁合金、鎂合金輪轂以及適合輕量化車身使用的材料、型材和連結件等車身附屬檔案及安全系統部件;控制系統、車身電子部件、ABS/ASR、ESP、EPS、OBD系統等汽車電子產品。利用新材料、輕量化設計等新技術,提升汽車主體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推動集群化發展。
壯大4個千億級整車生產基地。濟南基地,以新型高性能重型載貨汽車、中高檔乘用車、新能源客車為重點,打造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重型汽車產業園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培育臨港汽車零部件基地、濟南經濟開發區汽車零部件基地,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形成“兩園兩基地”的產業布局。建設“中國重汽小鎮”,發展高端智慧型化載貨汽車。建設山東氫能動力汽車創新中心,加快推進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到2022年,全市汽車產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2025年達到2000億元。青島基地,以高端乘用車、新能源乘用車和專用車為重點,推進黃島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城陽特種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聚集區、即墨青島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萊西機械製造及汽車零配件產業集聚區四個汽車產業集聚區以及高新區、膠州、平度三個新能源專用車製造基地建設,提高產業集聚度,實現集群發展。到2022年,全市汽車產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2025年達到2500億元。煙臺基地,以高端乘用車和新能源客車為重點,推動企業轉型發展。鼓勵上汽通用東嶽汽車基地生產高端乘用車產品,加快提升汽車零部件配套能力和研發製造水平,推動企業向新能源汽車方向擴展。支持萊陽舒馳客車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生產規模,積極開發高端新能源客車和純電動物流車,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到2022年,全市汽車產業收入達到2200億元,2025年達到2500億元。濰坊基地,以重中型卡車、輕型客車為重點,鞏固提高輕卡、專用車以及發動機、變速器等關鍵零部件現有生產優勢,完善汽車製造產業鏈條,重點打造福田諸城汽車工業園、高新區汽車園、壽光凱馬汽車工業園、濰柴新能源動力產業園四大產業聚集區,推動整車與配套企業集聚發展,技術水平同步提高,形成從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到整車生產的較為完善的汽車製造產業鏈。加快開發生產燃料電池,引領全省燃料電池產業實現突破。到2022年,全市汽車產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2025年達到2500億元。
鼓勵各市以龍頭企業為依託,積極調整最佳化產品結構,補充、完善、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本地配套能力,打造產品性能優越、配套能力強、品種多元化、技術與國際全面接軌的生產基地,成為山東汽車工業的發展主體。
建設3個五百億級產業基地。聊城基地,以新能源客車、中高檔客車為重點,加大研發投入,最佳化產品結構,擴大生產規模,打造國際知名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進一步發揮中輕型貨車生產優勢,輻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鼓勵加大燃料電池汽車研發生產和示範套用力度,助推我省汽車產業轉型發展。濟寧基地,發揮專用車產業優勢,提升產品質量檔次和技術水平,向高附加值和“專精特新優”方向發展。加快發展發動機、變速器、制動系統等關鍵汽車零部件,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引導貨車向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推動產業做優做強。日照基地,立足現有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優勢,提高產業鏈整體產品研發及技術創新能力,完善上下游配套服務體系。做大做強中輕型載貨汽車,引進發展新能源乘用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整車製造和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鼓勵各市充分發揮骨幹企業帶動作用,吸引國內外相關零部件製造、物流企業到周邊投資建廠,逐步放大產業集群優勢,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力爭到2025年汽車產業收入較2017年增長1倍以上,為全省工業發展提供動力。
培育4個百億級產業基地。淄博基地,以新能源乘用車、中輕型載貨汽車為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用電機,擴大生產規模,形成零部件加工與整車製造相呼應的產業格局。發揮燃料電池離子膜技術基礎和生產優勢,支持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積極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加快發展燃料電池產業。臨沂基地,依託現有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基礎,加大整車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發揮零部件生產和商貿流通優勢,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建立健全汽車製造產業鏈,打造省內汽車產業新增長極。威海基地,提高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規模,豐富擴大專用車品種和功能,大力發展曲軸、連桿、制動系統等關鍵汽車零部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提升產業集聚度和核心競爭力。濱州基地,以汽車輕量化和產業鏈建設為重點,加大研發投入,最佳化產品結構,加快發展高檔活塞、鋁合金輪轂、發動機缸體缸蓋、車用動力電池等零部件,打造全國重要的汽車配套產業基地。
鼓勵各市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抓住優勢領域重點突破,打造以重點企業為主體、產品特色鮮明的汽車產業基地,推動產品擴規模、提檔次、上水平,為全省汽車工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四)跨界融合發展,構建新型產業生態。
推動汽車與信息、通信、能源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圈,實現優勢互補、研發協同和成果共享,著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水平。
1.大力推進智慧型製造。
加快數字工廠、智慧型工廠、智慧工廠建設,引導汽車產業在研發生產、企業管理、物流配送、市場行銷、產品生命周期等全過程推廣套用數位化、智慧型化系統。通過與原材料供應、整車製造生產、汽車銷售服務的互動融合,實現大批量、個性化、定製化生產。支持車輛生產企業實施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帶動零部件配套企業智慧型化、信息化水平同步提高。發揮我省在汽車自動衝壓生產線、車身焊接機器人等方面的產業優勢,重點攻關汽車專用製造裝備、工藝、軟體等關鍵技術,突破產品生產技術和質量提升瓶頸,夯實智慧型製造基礎。充分發揮省智慧型製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作用,建立和完善智慧型製造評價體系,為企業實施智慧型化改造提供技術支持。到2022年,全省汽車企業智慧型化水平大幅提升;2025年,骨幹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全面實現一體化智慧型轉型,主要產品單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拓展後市場服務。
引導汽車企業與信息技術行業密切聯合,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開展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挖掘工作,創新引導消費者出行和服務模式,推動汽車企業向生產服務型轉變,促進產業鏈向後端延伸,價值鏈向高端發展,打造集交通物流、共享出行、用戶互動、信息利用等要素於一體的網狀生態圈。鼓勵優勢汽車企業發展汽車金融業務,聯合其它金融機構共同打造立足於汽車主業的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開展二手車交易、維修保養、汽車租賃、汽車文化等後市場服務,帶動社會物流、電子商務、房車營地、汽車運動及服飾等其它相關服務業同步發展。未來十年,汽車服務業在價值鏈中的比例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
3.推動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
在園區設計建設、產品研發製造、商品使用和報廢回收等各個環節嚴格執行標準,鼓勵和引導企業主動採用汽車產品生態設計和評價標準,將汽車產業打造成為全省製造業綠色發展的標桿。推動綠色製造技術創新和產業套用示範,支持汽車製造裝備綠色改造,推進汽車領域綠色供應鏈建設,生產企業在設計生產階段應採取環境友好設計方案,確保產品具有良好可拆解、可回收性。持續推進汽車零部件,特別是各大關鍵總成的再製造,不斷調整擴大範圍,提高汽車及零部件回收利用效率。嚴格落實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相關政策規定,推進動力電池梯級利用。
(五)落實質量強省戰略,提升品牌價值。
把質量和品牌建設作為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根本要求,嚴控產品質量,提高品牌影響力,培育龍頭企業,全面提升汽車產業市場競爭力。
1.提升產品質量。
以全面提升技術水平為突破口,以提高可靠性、降低汽車故障率和穩定達標排放為目標,加強技術研發、質量保證、行銷服務能力建設,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通過對汽車質量的動態評價和後續改進,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能力。嚴格執行汽車產品質量標準,強化質量監督管理,認真落實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質量控制和追溯機制。
2.推動品牌建設。
實施品牌戰略,提升品牌意識,全面提高山東汽車的國內外綜合影響力。鼓勵企業利用國際產業合作、國內外重大活動等機會推廣山東汽車品牌。發揮“好品山東”平台優勢,助推省內名牌企業及產品宣傳推廣和市場開拓。大力提升本省汽車產業園區品牌形象和產業吸引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推動企業深度改革,鼓勵通過市場化手段和多種模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民營資本、新興科技企業等依法合規進入汽車領域。
3.培育龍頭企業。
瞄準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擴大規模,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領軍企業。提升特色汽車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具有技術創新優勢的零部件企業和汽車後市場服務企業成長壯大。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汽車產業布局,開展戰略性合作、重組整合、企業併購等國際化業務。鼓勵跨產業實施資本、技術、產能、品牌合作,支持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做大做強。
到2022年,培育主營業務收入過3000億元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集團1家,過千億元企業2家,過500億元企業3家,過百億元企業10家左右;我省骨幹汽車企業的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的5%左右,新車平均故障率比2017年下降30%,形成3-5個世界知名汽車及零部件品牌。2025年,大型企業集團規模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骨幹汽車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6%左右,新車平均故障率達到國際一線品牌同等水平,2-5個山東汽車及零部件品牌產銷量進入世界同類產品前十。
(六)深化開放合作,提高核心競爭力。
把開放合作作為我省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抓住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做好“引進來”“走出去”兩篇文章,打造共建共享、互促互贏的合作局面。
1.加大“引進來”力度。
全面提高國際、國內合作水平,推動合資合作品牌與省內品牌共同發展。支持以整車企業為龍頭,協同上下游企業共同建設開放包容的汽車產業園區,形成科學聯動的產業集群,加快引進填補我省汽車產業鏈空白和為整車企業配套的核心零部件製造和關鍵技術研發企業入駐。鼓勵利用外資及引進相關技術和高端人才,加強與國外企業的戰略合作,全面提高合作水平,為我省汽車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2.加快“走出去”步伐。
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重大機遇,大力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鼓勵優勢企業加大出口貿易力度,積極尋求投資、技術、管理等方面合作,由產品輸出向服務、技術、標準輸出模式轉變。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跨國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優勢資源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製造環節向合作研發、市場行銷、品牌培育等產業鏈高端環節轉移。加大對已開發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標準、認證和檢驗監管等制度研究,破解國際貿易壁壘,推動我省汽車產品與國內、國際工程項目結伴輸出。到2022年,我省擁有的中國品牌汽車海外市場影響力明顯提高,實現向已開發國家市場的批量出口;2025年,我省擁有的中國品牌汽車國際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國際產業布局取得實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要結合本地實際,立足產業基礎,加強組織領導,推動汽車產業做優質量,做大規模,做強特色。要積極研究、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問題,確保國家和省里出台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有關部門要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協同配合,統籌協調汽車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形成發展合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部署,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關係全省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大局和產業競爭力的汽車項目納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項目庫給予支持。鼓勵各市重點加強中高檔乘用車升級改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商用車技術升級、關鍵零部件技術研發等項目建設。支持國家和省級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企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汽車全產業鏈智慧型化水平提高。省級各類基金和專項資金對汽車產業重大投資項目、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給予積極支持。
(三)強化人才支撐。探索建立汽車產業緊缺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加強產業領軍人才、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具有戰略眼光、善於開拓國際市場的企業家隊伍。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聯合培養一批掌握前沿技術的科技人才和具有先進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支持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開展訂單式、專業化教育,大力培養汽車產業發展所需高級技工。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迅速壯大人才隊伍,為我省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四)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樑紐帶功能,為政府和行業提供雙向服務。省汽車行業協會、汽車工程學會等行業組織應加強數據統計、調研分析、成果評價、技術指導、標準培訓等能力建設,提高為汽車產業發展服務的水平。鼓勵相關行業組織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協調組建行業交流及跨界協作平台,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推廣先進管理模式,培養汽車科技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