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發揮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在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我省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2012年2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以魯政發〔2012〕7號印發《關於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工作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實施,保障措施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意見
  • 文號:魯政發〔2012〕7號
  • 發布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二○一二年二月八日
前言,內容,

前言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意見
魯政發〔2012〕7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發揮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在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我省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現提出如下意見:

內容

一、充分認識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工作的重要意義
標準是創新成果的固化和推廣,是企業組織生產、服務、管理的技術依據。認證是對產品、體系和人員進行合格評定的活動和程式,是推動技術法規、管理標準貫徹實施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間,圍繞轉方式、調結構大局,我省大力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名牌戰略,注重運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等手段,提高產品質量總體水平,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但必須看到,我省仍然存在標準制訂數量少、層次低,認證對產業發展的保障能力薄弱,標準化和認證工作投入不足,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技術支撐能力不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力度不夠等問題。“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工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名牌戰略,採取強有力措施,推動我省產業最佳化升級,促進我省經濟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再上新水平。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省轉方式調結構大局,大力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名牌戰略,構建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標準、認證、品牌為抓手,以檢測技術平台為支撐的產業最佳化升級推進體系,形成政府引導、部門協同、企業自覺的產業最佳化升級工作格局,大力營造依靠質量、標準、認證、品牌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的社會氛圍,推動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發展、資源環境得到保護、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
(二)基本原則。一是創新驅動、標準先行原則。堅持把創新作為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根本動力,通過產品、管理和生產各個環節的不斷創新,提升產業的層次和水平;鼓勵企業實施先進標準,引導企業將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二是質量提升、認證保障原則。充分發揮認證在提升產品質量、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中作用,通過有效認證規範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持續提高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認證監管體系。三是產業聯動、整體最佳化原則。從系統工程的角度開展標準化和認證工作,既注重產業鏈上下游不同階段產品標準認證的協調和銜接,又注重各類相關、臨近產業標準認證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我省產業的標準化和認證工作水平。四是人才為本、文化引領原則。重視標準化和認證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建立熟知並善用標準化和認證知識的專業人才隊伍;培養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文化和理念,用文化的力量影響和引領產業提升。五是節能減排、持續發展原則。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環境友好的標準和認證體系,並將其貫穿產業升級全過程。加強企業用能和排放計量,不斷研發制訂有關標準,通過認證督促企業實施,促進可持續發展。
(三)總體目標。到“十二五”末,建立一套比較先進完善的產業標準體系、認證市場體系和檢測技術支撐體系;形成政府、部門、企業重視實施標準化戰略和認證工作的機制;打造一批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區域品牌;建設一批能夠支撐我省產業升級的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培育一批在不同產業層次和優質產品聚集區起示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
三、重點任務
(一)著力構建先進的產業標準體系。一是加快聯盟標準的制訂實施。機械、化工(含像膠輪胎行業)、紡織、家電、家具、五金、太陽能產品、食品飲料(含農產品深加工行業)、陶瓷和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要以產業集群為依託,以優勢企業為主體,以核心技術為抓手,大力開展聯盟標準的制訂和研發工作,將高水平的企業標準轉化為聯盟標準。鼓勵產業集群和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將聯盟標準逐步上升為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到“十二五”末,全省產業集群聯盟標準推廣實施率達到30%。二是加大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力度。省、市、縣各級應設立專項基金,鼓勵我省企業積極參與或承擔國內外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到“十二五”末,爭取在我省設立的國際和國家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標準制訂工作組總數達到50個,建設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標準制訂工作組80個以上。三是完善產業發展急需的標準體系。選擇關鍵技術和產品,制訂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引領行業發展的企業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制訂實施一批嚴於國家標準的節能減排地方標準。在國際標準制訂、認證結果互認等方面,加強與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到“十二五”末,力爭使我省企業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60項以上,制訂地方標準300項以上,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300項以上。
(二)大力加強認證的推廣和監管。一是進一步加大認證的推廣力度。鼓勵更多企業根據自身實際和發展需要,開展各類自願性認證活動,著力推進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推動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認證;加大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實施力度,依法規範生產強制性認證產品企業的行為;在製造業重點行業有序推進產品合格認證。大力開展節能認證示範區建設,推動製造業特別是新能源產業有序開展產品合格認證和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體系、測量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完善節能認證鼓勵政策,經認證的節能環保產品優先列入政府採購目錄,享受有關的優惠政策。加強對低碳產品、碳足跡、碳標識、節能量等認證的研究,為全省減排工作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撐。二是進一步加大對認證機構的監管力度。針對部分認證機構存在的工作不規範、認證質量和誠信度不高的問題,要依法採取約談、告誡等多種措施,促使其履行認證活動主體責任。對存在嚴重問題、擾亂認證市場的認證機構,要向國家認監委建議,依法吊銷其認證資格。三是進一步加大對獲證企業的監管力度。重點對強制性認證產品生產企業加強執法監管,依法查處無證生產等行為。進一步加強對自願性認證的行政監管,對不按規範要求組織管理生產的獲證企業,要督促其認真整改。要發揮公眾和市場的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獲證企業實施認證規範的自覺性,保證認證有效。
(三)全力打造一批區域品牌。一是規劃明確一批區域品牌發展重點。將區域品牌建設的重心放在全省“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上,放在產業聚集區和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培育和發展上,放在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和產品上。在規模較大的產業集群中重點選擇3至5個企業、在規模較小的中小產業集群中選擇2至3個企業作為區域品牌的培育對象,充分發揮省長質量獎、山東名牌、優質產品基地創建等各項政策支持作用,提供各類技術保障,有針對性地加強培育。二是建立和完善品牌評價體系。積極修訂和完善品牌評價產品目錄,注重吸收更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產品進入目錄;更多關注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產品和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業產品,區域品牌評選向產業集群、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傾斜和聚集,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和區域品牌。到“十二五”末,力爭全省形成區域品牌100個。三是最佳化品牌企業發展環境。加大對涉及安全、關係國計民生、民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食品、家電、建材、農資等產品的執法打假力度,最佳化企業的品牌發展環境,加大對潛力區域品牌產業和產品的政策保護力度,維護好企業的品牌權益。積極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產業集群和品牌企業集聚,逐步實現由單個產品品牌向品牌企業、區域性品牌的轉變,不斷壯大優勢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區域品牌的示範帶動作用。
(四)加快推進檢測技術平台建設。一是充分發揮已有平台效益。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檢測能力,提高利用效率。針對部分檢驗檢測機構人才匱乏的情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廣開渠道引進人才,對急需的專業人才採取公開招聘方式引進。在薪酬待遇方面,積極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堅持同工同酬,支持技術人員多勞多得。二是提升新建平台服務能力。在平台的布局上,緊緊圍繞全省“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使檢驗檢測平台建設與全省產業總體布局相一致、與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相吻合、與產業集群的發展需求相適應,推動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向產業發展方向延伸,不斷滿足全省經濟發展需要。三是區分層次,搞好分工,實現差異化發展。國家級質檢中心要做到建設高起點、人員高素質、檢測高水平;省級質檢中心要做到專業化檢測、專業化服務;市(縣)級檢驗檢測機構要能夠滿足當地產業聚集和特色需求,真正為當地經濟發展發揮技術支撐作用。著力打造計量、質檢、標準化、特檢、認證認可、纖檢和信息化技術服務等7個平台,夯實產業最佳化升級檢驗檢測技術基礎。到“十二五”末,爭取建成國家質檢中心48家、省級質檢中心100家。
(五)努力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一是精心選擇培育龍頭企業。根據全省“十二五”規劃、重點產業發展布局和當地產業特點,區分不同層次、類型和產業,重點關注人才聚集度、科研水平和產品附加值較高,開拓空間大,研發能力強,發展前景好,在優質產品生產基地中有實力、有影響、有輻射作用的企業,從中選擇培育龍頭企業。“十二五”期間,省級每年重點選擇培育20個左右,各市重點選擇培育3至5個,縣(市、區)重點選擇培育1至2個,力爭形成覆蓋各個產業,在省、市、縣三個層次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骨幹龍頭企業300個。二是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發展。針對龍頭企業的具體情況,確定培育方向、培育內容和培育方式。在制訂實施標準、人才引進、財政稅收、項目申請、銀行貸款、土地政策、技術改造等方面對龍頭企業重點扶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率先制訂實施國際先進標準、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推動龍頭企業成為實施先進標準的標桿、引領科技創新的先鋒、聚集優秀人才的盆地、實施質量體系認證的模範。三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總結推廣龍頭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經驗,帶動廣大企業強化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和品牌意識,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形成全面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新格局。
四、組織實施
(一)制訂推進規劃。各級政府要依據我省“十二五”規劃和轉方式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對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工作作出規劃。規劃的制定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全省經濟總體布局,符合當地發展實際需求;要5年有規劃、年度有安排、季度有重點,把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分解到每個年度,落實到每個部門和有關企業;要對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指標,明確政府、部門、企業在推動當地產業最佳化升級中的職責分工,加快工作進度、提出完成時限;要狠抓規劃的落實,加強協調調度和督促檢查,嚴格年終考核,兌現有關政策,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二)突出工作重點。要根據我省“十二五”規劃和“一藍一黃”等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布局要求,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產業集聚集約發展、保證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企業節能減排水平為重點。要把人民民眾關心、媒體關注、監督抽查發現問題的產業和產品作為重點,強化標準實施、認證監督和許可把關,扶優汰劣,淨化環境,促使相關產業、產品加快最佳化升級,有效推進產業的調整振興和全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三)加強人才培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制定培訓計畫,加強各級領導幹部標準化和認證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加強企業在職人員標準化和認證等知識的繼續教育。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共建、定向培養。注重引進熟悉掌握標準化和認證知識的專門人才,充分發揮其作用。在社會輿論、行政管理、企業生產等環節營造形成注重利用標準化和認證等手段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理念和氛圍。
(四)科學設定市場準入門檻。要以集約化、專業化、高端化和綠色發展為方向,綜合運用標準實施、生產許可、認證認可、登記備案等手段,科學把握市場準入關。要加強對強制性標準、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實施的監督,對達不到標準和認證要求的生產企業責令停產、轉產或取締;要對重要工業品和涉及健康安全的產品,根據山東產業發展和技術水平的實際,以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為基礎,在節能、環保、安全方面制訂實施一批地方標準,督促企業逐步按規範實施,引導生產要素和區域重點產業集聚發展;要鼓勵行業領先企業結成標準聯盟,制訂實施高於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聯盟標準,通過綜合技術手段提高準入門檻,淘汰落後產能,引導市場投向,避免“一窩蜂”跟進和低層次重複建設。
(五)做好結合文章。要與質量興省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品牌戰略結合,善於運用標準化和認證手段推進戰略實施;要與科技進步獎評選、省長質量獎評選、名牌評選等結合,把標準和認證實施情況作為重要評價要素和依據;要與國家部委的重大部署和專項整治活動結合,充分運用標準化和認證手段促進相關工作深入開展;要與各部門、行業的經濟管理活動結合,以標準化和認證手段指導各項具體業務工作。要注意運用成功案例推動工作,總結規律,創新機制,形成模式,固化流程,在更深層次上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山東省質量興省工作領導小組要組織協調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民政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廳、海洋與漁業廳、商務廳、衛生廳、環保廳、統計局、工商局、林業局、質監局、旅遊局、檢驗檢疫局等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省級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的聯動機制,協調工作辦事機構設在省質監局。研究制訂有關政策措施和工作實施方案,及時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各級政府要建立相應的協調領導機制,把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擺上重要位置,形成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高度重視、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相關部門通力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鼓勵標準創新激勵機制。各級政府要將技術標準的研製列入科技計畫。對有重大創新或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項目納入省級科技進步獎的評獎範圍。
(三)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省級財政安排專項經費,重點支持產業標準的實施推廣、標準體系建立、標準資料庫建設等,支持獲得國際領域互認資格的重點項目,支持節能產品、低碳環保等重點領域認證技術研究和推廣。各級政府要制訂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形成省、市、縣三級運用標準化和認證手段共同支持產業最佳化升級的財政保障機制。
(四)加強對各級政府部門工作考核力度。要把標準化戰略、品牌戰略和認證工作納入對各級政府的考核範圍。由省質監局牽頭,會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統計局制訂考核辦法,具體組織考核工作。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把用產品質量標準化和認證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中發揮作用及取得成效的情況,納入政府工作考核體系。
山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八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