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鸞村

屋鸞村

屋鸞村位於洛陽市孟津區會盟鎮西南部的邙山腳下,為會盟鎮下轄行政村,西距孟津縣城16公里,南離洛陽市14公里。南倚邙嶺與平樂鎮新莊村接壤,北毗黃河渠與馬莊村相望,東鄰鎮政府駐地陸村,西接上河圖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屋鸞村
  • 外文名:Wuluan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孟津區會盟鎮
  • 地理位置:豫西
  • 下轄地區:屋鸞 喬窯 梁周寺等
  • 政府駐地:屋鸞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區碼:471123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
  • 人口數量:2210人
  • 著名景點:狄仁傑墓遺址
  • 機場:洛陽北郊機場
  • 火車站:洛陽站、洛陽龍門站、孟津站
  • 車牌代碼:豫C
  • 方言:中原官話
村莊介紹,建制沿革,歷史遺蹟,地圖信息,

村莊介紹

屋鸞行政村下轄屋鸞、喬窯、陳村、楊窯、韓堂、梁周寺、梅窯等7個自然村,共分為10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610戶,長住人口2210人,總耕地面積1670畝。環境優美,村容整潔。在農村環境整治中,被評為縣級達標村。村內有會盟鎮實驗國小馬莊國小屋鸞教學點(原屋鸞國小)一個,有文化廣場可供村民休閒健身,有衛生所一個。想致富,先修路。屋鸞村自1998年就修通了水泥路,北通孟扣路,東接207國道、洛常路併線,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近些年來各個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村民以務農為主,耕地大多數為水澆地,邙嶺上有部分坡地,溝里以林地為主,村民在自然形成5條山溝里植樹約500畝,獲得經濟收入相當大。農田被工廠、建築用地蠶食嚴重,有待保護。

建制沿革

清嘉慶版《孟津縣誌》(1816年)記載,當時全縣有189個村鎮,自東向西依次設東煙里、叩馬里、負圖里、漢陵里、柿林里、河清里。負圖裡,“在縣之西。天生神物,文明肇開於此,稱盛地焉”,所隸村鎮三十九。梁周寺屋欒村屬負圖里。
1970年以前屋鸞村、梅窯、梁周寺原屬孟河大隊,喬窯、陳村、韓堂、楊窯村原屬陸村大對,這7個自然村於1970年7月1日組成屋鸞行政村。屋鸞行政村共有姓氏18個,其中梅姓62戶、張姓75戶、秦姓58戶、王姓60戶、韓姓72戶、喬姓66戶、楊姓54戶、劉姓36個、郭姓21戶、李姓26戶、陳姓21戶、馬姓8戶、赫姓5戶、譚姓2戶、程姓2戶、鄭姓5戶、方姓35戶、雷姓2戶。據傳說都是明朝初年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的,距今有600餘年了。據說明代刑部尚書喬允升曾在喬窯居住。

歷史遺蹟

梁周寺村東為唐代梁國公、神探狄仁傑墓遺址(白馬寺的實為薛懷義墓,亦被武則天封為梁國公),如今為農田有待開發。據孟津縣誌記載,梁周寺建於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7年),20世紀70年代初期,梁周寺尚存享殿、東西廂房、山門等建築,後因遷學建校拆除。梁周寺遺址出土有宋代經幢,足可證此寺的古老。過去,梁周寺有古橋一座,名曰“梁橋”,“梁橋殘雪”為孟津八景之一。管道坡上有西漢太傅賈誼之墓。
清詩人蔣家炳有《梁橋積雪》:“橋記梁公跡,冰心共雪清。絮鋪山徑軟,花襯馬蹄輕。欄外飛沙白,溪頭照水明。有人披氅過,懷古仰名卿。”清嘉慶孟津縣令趙擢彤《梁橋積雪》詩:“探梅兼踏雪,詩囊掛驢背。緩歩過梁橋,但見漁翁醉。醉倒雪中眠,一領蘆花被。”清嘉慶布政使司理問、孟津人蘇昉《梁橋積雪》詩:“日霽林明冷翠微,小橋殘雪映朝暉。灞陵詩思知多少,驢背梅花緩緩歸。”
屋鸞村
屋鸞村

地圖信息

地址:洛陽市孟津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