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唐朝僧人)

少康(唐朝僧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少康,俗姓周,縉雲仙都山(今屬浙江)人,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五代祖師,道場在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市)烏龍山玉泉寺。自行志高行苦,化他不遺餘力。是使淨土持名念佛法門深入江南民間的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德高僧

基本介紹

  • 本名:少康
  • 別稱:山康
  • 所處時代:唐代
  • 出生地:浙江縉雲
  • 出生時間:736年
  • 去世時間:805年
  • 成道地:浙江省建德市玉泉寺
生平,出家,弘揚佛法,坐化,評價,記載,簡明淨土宗詞典,佛光大辭典,佛學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生平

出家

母親羅氏夢遊鼎湖峰仙境,有玉女授給她一朵青蓮花說:“此青蓮花表大吉祥,寄於你所,當生貴子,冀愛護之。”臨到誕生少康大師的時日,青色光彩遍滿室內,並散發芙蕖的芬香。少康大師容貌端莊,聰慧可愛,幼時即有不凡之形態,與一般孩童大不相同,有識見者都認為少康大師有武將文官之相,最為奇特的是少康長到七歲還未曾啟口講話,有一日,其母帶他往靈山寺拜佛,於大雄殿中母親問他:“認識佛像否?”少康大師忽然回答:“此是釋迦牟尼佛。”其母聽言甚感驚詫,心知此子定是宿具善根與佛有緣,便令少康出家修道。

弘揚佛法

1.淨土教法
少康十五歲時,已能通曉《法華經》、《楞嚴經》等五部大經的奧義。後來到會稽嘉祥寺,學究律部。五年後,師值弱冠之年,前往上元龍興寺聽講《華嚴經》、《瑜伽論》。朝夕不懈地深研佛學義理。此後數年,少康遊歷四方,參學知識。唐貞元初(公元785年),到了河南洛陽白馬寺。在殿中禮佛時,見大殿閣中佛典文字放光,細觀查之,發現是善導大師的《西方化導文》。少康觀見此番情景,歡喜異常,心想善導大師乃淨土宗的高僧,自己又對淨土教法頗有好感,認為這定是一個吉兆。便於心中默默祝禱;“我若真與淨土有緣,當使此文再放光明。”剛發願畢,果見彼文重放光明,光中還現出無數的化佛菩薩。少康目睹這些瑞相,證知實乃先祖的靈跡感應,遂五體投地頂禮發誓說:“劫石可將磨損,我的誓願不會變易。”由此而樹立起了研學淨土教法,弘闡淨土法門的堅實志向。
少康大師少康大師
少康發弘誓願後,旋即下定決心,放下萬緣,誓以善導大師為榜樣,歸心淨土,畢生弘揚淨土教義。為表心跡,特意前往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的影堂,懷畢恭畢敬之心,瞻仰頂禮善導遺像,祈願得見善導大師。於頂禮之際,心存觀想,但見善導大師現真像於空中而對少康作語曰:“汝依吾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養。”少康得到善導大師的教誨之後,如服定心之丸,更加堅定地一門心思研修淨業,發誓終生弘闡淨土教法。
後來,少康大師廣徵淨土經典,苦節力學,潛心修習,念佛功夫與日俱僧。心想淨土之教,甚為契合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基,實是了生死得善果的無上妙法。應當廣為傳播,普令眾生速得大利。於是自陝西長安南下至湖北省江陵地區宣揚淨土教義,在果願寺偶有一僧對他說:“你欲教化眾生,應當去新定,你的化緣在於彼處。”言畢倏然不見其影,唯見香光往西方而去。少康大師覺知此乃神僧的指引,便決定去新定(今浙江省遂安縣境),以酬彼方眾生的宿緣。
2.傳播佛法
少康初到新定時,由於淨土教法在此地無人行持,是以僧俗人等對淨土教理不甚了解,從而教化起來也非易事。然而少康大師畢竟是有大智慧的高僧,他想出了一個方便度生的妙法。那就是往城中乞食化緣,得到錢後,便誘引兒童念阿彌陀佛佛號,念佛一聲,即給一錢,以資獎勵。而小孩子念佛得錢之事,勢必會影響到其它年齡段的人們。由此而使得許多的人信教念佛。後來,念佛的人多了,便改為念佛十聲,施予一錢。少康大師風雨無阻地用這種方法行化了一年後,新定地區的男女老幼,見到少康都躬身合十口稱阿彌陀佛,遂使念佛成為當地一種風尚,念佛的音聲時常布滿街市。經過長時間的熏修後,少康大師覺察到樹大法幢,轉大法輪的機緣已熟,便於唐貞元十年(公元795年)在新定城郊烏龍山上啟建淨土道場,高築三級法壇,聚集大眾舉行共修法會,每逢齋日,善信雲集,午夜行道唱贊。於齋日時,四眾弟子聚集在大殿,少康升坐,高聲念佛,眾人跟著誦唱佛號。少康念佛一聲,就有一尊佛從囗中出來,十聲則有十尊佛出來,如同連珠狀。少康對在場的幾千弟子大聲說:“你們當中有見到佛的人,必定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眾弟子聽到這個授記,欣喜異常,信願念佛更為懇切,當時有少數未見到佛的弟子,自知己身信願念佛功夫不夠,悲感自責,因而加功用行,精進念佛。遂使親近大師修學淨土法門的信眾,無一不是真切地信願念佛者。少康大師如此大張旗鼓地集眾修學念佛法門,收效甚好。在當地掀起了念佛求生淨土的熱潮,使得念佛法門廣為傳播,為弘揚淨土念佛法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清代任熊繪《少康畫像》清代任熊繪《少康畫像》

坐化

唐貞元二十一年十月(公元806年),少康預知時至,囑告身邊的四眾弟子說:“當於淨土,起欣樂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言畢結跏趺坐,身放數道光明而化。當時,天氣陡變,狂風四起,百鳥悲鳴,烏龍山間仿佛也一時變白。遺體火化後其弟子等為其立舍利塔,存於州東台子嚴,因此之故少康大師又號台岩法師,後來的天台德韶國師又曾重修塔墳,後人稱之為“後善導塔”。基於少康大師對淨宗作的傑出貢獻,在《佛祖統記》卷二十六中列其為蓮宗七祖中第五代祖師。淨宗史冊中,將永存少康大師那不平凡的生平事跡,其高風亮節,將世世代代為人們所傳頌。

評價

少康大師主要以身弘法,注重以實行教化淨土學人,有關佛學的著述甚少,世傳大師與沙門文諗共編集有一卷《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傳世。記載慧遠、曇鸞等四十八位修學淨業者往生的事跡,據考證為唐代唯一的往生傳記。但是日本學者望月信享所著的《中國淨土教理史》中認為此為訛傳,不足為信。另有《淨土論》三卷,為少康所著,流傳於世。細觀少康大師一生的修學弘法歷程,不難看出其佛學思想以善導大師的思想為圭皋,少康對善導大師的崇敬之心從他把烏龍山新建的念佛堂取名為:“善導和尚彌陀道場”可以看出。在教理與實修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善導大師的影響。少康大師教導徒眾修學淨土教法,極富有鮮明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淨宗感情色彩。時常教導人們說:對娑婆世界起厭離心,對極樂世界起欣求心,是修學淨土法門成就與否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能否得生淨土的先決條件。這種理念對修學淨土來說是最為真切不過的,唯有厭離娑婆之心與欣求極樂之願,才會痛下決心,以真摯的願行去念佛,而唯有真切的願行,才能感得往生淨土的妙果。少康大師不但以言教化導弟子眾等行念佛法,求生淨土。並且以身作則,用不可思議的境界來感化信願念佛的徒眾,讓他們了知淨土法門的殊妙,由此而倍增信眾念佛求生之信願。這種以自身的神變來作示範的舉動,具有其它事物無法比擬的教化力。少康大師行化淨土教法的過程中言行身教,可謂面面俱到,用心良苦,非一般人士所能及。這或許正是他為世人崇敬的原由之所在。
少康大師少康大師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少康大師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淨宗祖師。畢生之中自行化他,都是以淨土教法為主,自行可謂是志高行苦者,化他可謂是不遺餘力者。為弘闡淨土法門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師崇高的思想品德與權巧化導眾生、隨機設教的行業是後世淨業學者應當效法的。少康大師的願行可以說是與善導大師如出一轍,是故其證念佛三昧,並以此感召眾生念佛求生淨土,亦與善導大師別無二致,二祖善導念佛口出光明,少康大師念佛亦口出化佛,此種跡象在淨宗祖師中實為少有。世稱善導為彌陀化身,少康為善導後身,這不是毫無根據的推測,而是有所根據的。揚次公有詩讚曰;“東峰壇級石嵯峨,十佛隨聲信不訛,後善導依前善導,今彌陀是古彌陀,一心正受超三界,孤月澄輝照萬波,乘般若船游淨域,度生還亦到娑婆。”詩中生動地描述了少康大師的淨土行業。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希望少康大師能乘願再來娑婆世界教化眾生的美好意願,這種願望也一定是後世淨業學人所共有的。

記載

簡明淨土宗詞典

少康(?—805),唐代淨土宗高僧,為淨土宗第五祖。浙江縉雲仙都山人,俗姓周。母羅氏夢遊鼎湖峰,得玉女捧青蓮華授之,並說:“此華吉祥,授之與汝,當生貴子。”至生康之日,青光滿室,香似芙蕖。師生而不言,7歲,入靈山寺禮佛,母問識否?師忽答道:“釋迦牟尼佛。”父母以為奇,遂舍之出家。15歲,能通《法華》、《楞嚴》等5部經,旋受具足戒于越州嘉祥寺,及聽《華嚴》、《瑜伽》等經論。貞元初(785),詣洛陽白馬寺,見殿中文字放光。探之,則善導和尚《西方化導文》。師祝之曰:“若與淨土有緣,當使此文再現光明。”言畢,光明閃爍,光中隱隱有化菩薩。師言:“劫石可磨,我願無易矣!”遂至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影堂瞻禮,忽見善導大師像升空與師言:“汝依吾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養。”師聞之即有所證。南至江陵果願寺,遇一法師謂師曰:“汝欲化人念佛,當往新定,緣在於彼。”說畢而隱。師乃適新定,人未從化,師遂乞錢,誘小兒念佛。念佛一聲,即與一錢。如是年余,凡男女老少見師者,皆稱“阿彌陀佛”。念佛之聲,盈於道路。貞元十年,師於烏龍山建淨土道場,築壇三級,每遇齋日,善信畢集,所化3000許人。每升座,高聲唱佛,眾共和之。師唱一佛,眾見一佛從其口出,十聲,則有十佛,若貫珠焉。師對眾言:“汝等見佛否?如見佛者,決生淨土。”眾皆欣慰。貞元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囑道俗曰:“當於淨土起增進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汝曹此時見我光明,真我弟子。”說畢,遂放異光數道,寂然而逝。塔於台岩,號台岩法師。著有《二十四贊》、《瑞應刪傳》各1卷。(林克智編著《簡明淨土宗詞典》)
少康大師少康大師

佛光大辭典

少康(?~805):唐代淨土宗僧。為淨土宗第五祖。縉雲(浙江)仙都山人,俗姓周。七歲出家,十五歲受戒於越州嘉祥寺,廣誦經論。後於洛陽白馬寺讀善導西方化導文,遂決心專修念佛。將乞食所得之錢,令孩童念阿彌陀佛一聲,即與一錢,一年後凡男女見康,即皆稱念阿彌陀佛。後至睦州烏龍山開淨土道場集眾念佛,每念佛一聲,口隨出一佛,念十聲出十佛,時稱之為後善導,貞元二十一年示寂。著有二十四贊、瑞應刪傳各一卷。(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佛祖統紀卷二十六、蓮宗寶鑑卷四 p1382)
少康大師塑像少康大師塑像

佛學大辭典

少康(人名):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之少康,俗姓周氏。七歲出家。十五歲往越州嘉祥寺受戒。五夏後,往上元龍興寺學經論。貞元初至洛陽白馬寺殿,得善導西方化導之文,大喜,遂詣長安光明寺善導影堂發願。得善導之靈告。決心專修念佛。至睦州開念佛道場,散錢於市井。使唱念佛。貞元二十一年寂。時人號為後善導。見宋僧傳二十五,佛祖統紀二十六,樂邦文類三。(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少康:唐代淨土宗僧。俗姓周,母羅氏;浙江縉雲縣仙都山人。幼時常端坐含笑,未曾發語。至七歲,佛誕日詣靈山寺禮佛聖容,母問其為誰?師忽發語答釋迦牟尼佛,聞者皆怪之。於是出家。十五歲時已通《法華》、《楞嚴》等五部經。尋於越州嘉祥寺受戒,學律藏。五夏後,赴上元龍興寺,聽《華嚴經》及《瑜伽論》。唐·貞元(785~804)初,於洛陽白馬寺群籍之中,尋得善導之西方化導文,有所感悟。於是前往長安善導之影堂陳薦獻。旋赴江陵果願寺,後入睦州城乞食得錢,誘小兒念阿彌陀佛,一聲給予一錢,後念佛者漸多。如是一年,無論貴賤少長,見師皆唱阿彌陀佛,念佛之聲充衢。
貞元十年(794),師於烏龍山建念佛道場,築壇三級,集眾晝夜念佛行道。每遇齋日,所化三千眾雲集。師登座高聲念佛,男女弟子等皆見其每一聲有佛自口中出,十聲則十佛續出有如連珠。貞元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囑眾應厭穢欣淨,旋即放光示寂。年壽不詳。郡人為其造塔於州東台子岩。時人稱為‘後善導’;乃中國淨土宗之第五祖。著有《二十四贊》、《瑞應刪傳》各一卷。(《宋高僧傳》卷二十五;《龍舒增廣淨土文》卷五;《廬山蓮宗寶鑑》卷四;《佛祖統紀》卷二十六;《淨土晨鐘》卷十;《淨土聖賢錄》卷三;《類聚淨土五祖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