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妹子(隋朝時日本外交官)

小野妹子(隋朝時日本外交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野妹子(約565-625),日本飛鳥時期的政治家。 根據《日本書紀》中記載,公元607年與608年以遣隋使的身份來到隋朝。

在隋的漢名為“蘇因高”,為其名的漢語諧音。雖然名為“妹子”,但卻是男性(當時“子”字男女皆可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因高
  • 外文名:小野妹子,おの の いもこ
  • 別名:蘇因高,小野臣因高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地:日本
  • 出生日期:565
  • 逝世日期:625
  • 職業政治家,遣隋使
  • 主要成就:推動中日官方交流出現了第一次高潮
經歷,史料記載,

經歷

小野妹子是日本推古朝的外交大臣。出身於近江茲賀郡的小野貴族。名小野臣因高,中國名蘇因高。
607年作為第一次遣隋使攜帶國書來中國,受到隋煬帝接見。608年由文林郎裴世清為使,陪送回國。歸國途中,因隋帝國書為百濟人所奪,被處流刑,後得推古天皇赦免。同年裴世清回國時,又作為陪送使,再度來中國,攜有《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的國書,同行者有高向玄理南淵請安、旻等留學生、學問僧,前來考察中國的制度。610年歸國。
據確切的文字記載,中日官方友好交往起於中國漢代,盛於隋唐,此後雖然有所淡化但綿延不絕。正如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所言,通過這種交往,日本“恰如嬰兒追求母乳般地貪婪地吸收了朝鮮和中國的先進文明,於是從野蠻階段,不久即進入了文明階段。”
小野妹子小野妹子

史料記載

日本與中國最早的官方交往可追溯到公元57年。中國史書《漢書》寫道:“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是年,作為“百餘國”之一的倭奴國派遣使節帶著供品到洛陽朝賀,獻生口(奴隸)百六十人,光武布賜以印綬。這是東亞地區對日本列島社會以及中日官方往來的最早文獻記載。
公元607年,日本向中國隋朝派出的第一個政府使團終於到達洛陽,使團首領叫小野妹子。使者稱煬帝為“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並說他帶一批佛僧前來學佛法。他然後向隋煬帝遞呈其君主的一封信,信的開頭是“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但是,在古代東亞地區朝貢體系中,只有中國的皇帝才能稱為“天子”。因此,日方書信把本國最高統治者稱為“天子”,令煬帝大為不快,吩咐“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不過,此時中國正進行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也不希望增加樹敵。因此,儘管出現這種失禮,中國人仍在次年選派裴世清等13人組團回訪,並帶回前所未有的關於日本的完整和準確的訊息。而此時的日本,為恢復在朝鮮半島南部任那的勢力,派出征伐新羅的大軍,也出師不利。為彌補這種軍事力量的不足,也希望通過打開和中國王朝的國交,向新羅施加壓力。這種意圖在隨後的遣隋使外交中就明顯表露出來。
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左)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左)
小野妹子回國後向天皇述職時聲稱,將隋煬帝帶給倭王的國書不慎丟失。此時日本朝野曾有大臣建議天皇以丟失國書罪判處小野妹子流刑,好在聖德太子及時晉見天皇進行勸阻。關於小野失書之說歷史學家曾判斷有三種可能:一是國書確實丟失;二是國書載有隋朝廷對日本修書無禮的指責言辭,小野擔心天皇看了震怒,懲罰自己或導致中日修好失敗,就耍滑頭而故意毀掉;三是國書並未丟失,小野故意秘密呈給了天皇。但天皇因國書上有不利之詞,擔心擴散後不利於外交,而令小野託詞丟失。凡此種種至今尚無定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小野的“失誤”避免了可能由國書引起的中日間的緊張關係,促使裴世清的回訪成功。
日本致隋朝國書日本致隋朝國書
公元609年,小野妹子又作為送隋使回國之使再度來中國。此次的國書吸取了前次教訓,抬頭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巧妙地避開兩國間的主從上下關係問題,並帶來了一批留學生、留學僧。就這樣,隋朝廷出於遠交近攻的外交需要,大和朝廷出於迫切學習中國的政治體制、文化教育的需要,使得兩國的官方交流出現了第一次高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