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恐懼症

人群恐懼症又叫社交恐懼症、見人恐怖症,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恐懼症患者的一半左右。這是一類不以患者的意志願望為轉移的恐怖情緒。患者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產生異乎尋常的、持久的恐懼和緊張不安。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會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明知對自己並無真正威脅,明知自己的這種恐懼反應極不合理,但在相同場合下仍反覆出現恐懼情緒和迴避行為,難以自制。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SAD),是焦慮症的一種。多在17~30歲期間發病,男女發病率相近。在美國最多的心理障礙疾病中,患社交恐懼症的人數僅次於抑鬱症、酗酒而名列第三,我國目前患者數也在激增。

基本介紹

  • 別稱:社交恐懼症、見人恐怖症
  • 英文名稱:crowd phobia
  • 就診科室:精神心理科
  • 多發群體:17~30歲人群
  • 常見病因:遺傳、性格、生理、心理社會因素
  • 常見症狀:社交時害羞,感到局促不安、笨拙、口乾、出汗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1.遺傳因素
Buglass(1977)對恐懼症的家系研究和Torgerson(1979)對雙生子的恐懼症患病率進行調查卻又不支持遺傳因素在恐懼症的發生中有何特殊作用。說明家族聚集性病不只是意味著遺傳傾向,因為共同生活的經驗以及相同的環境因素,也能起著重要的致病作用。
2.素質因素
患者病前性格多為膽小、羞怯、被動、依賴、高度內向、容易焦慮、恐懼、並有強迫傾向等。如果自小就受到母親過多的保護,成人之後也容易發生。
3.生理因素
發現患者的神經系統的警惕水平增高,很敏感、警覺,處於高度覺醒狀態。其體內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占優勢,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的分泌增加。但這種生理狀態與疾病的因果關係尚難分清。
4.心理社會因素
患者在首次發病前可能會有某種精神刺激因素,資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動地追溯到與其發病有關的某一件事情。條件反射學說認為當患者遭遇到某一恐懼性刺激時,當時情景中另一些並非恐懼的刺激(無關刺激)也可能同時作用於患者大腦皮層,兩者作為一種混合刺激形成條件反射,所以今後再遇到這種情形即便是只有無關刺激,也能引起強烈的恐懼情緒。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在社交時害羞,感到局促不安、笨拙、口乾、出汗、心跳劇烈、紅臉、口吃結巴、輕微戰抖。有時候,呼吸急促,手腳冰涼。甚至會進入驚恐狀態。不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感反應和迴避行為,並因而感到苦惱。當患者被迫進入社交場合時便產生嚴重的焦慮反應,惶然不知所措。可分為:
1.一般人群恐懼症
一般人群恐懼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都會害怕自己成了別人注意的中心。會發現周圍每個人都在看著你,觀察你的每個小動作。害怕被介紹給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場所進餐、喝飲料。
2.特殊人群恐懼症
患了特殊人群恐懼症,會對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場合特別恐懼。比如,害怕當眾發言,當眾表演。儘管如此,在別的社交場合,卻並不感到恐懼。患者總是擔心會在別人面前出醜,在參加任何社會聚會之前,他們都會感到極度的焦慮。

診斷

本病是以恐懼症狀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症。伴有對害怕對象的迴避反應。且明知不合理但反覆呈現,難以控制。
共同特徵以恐懼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符合以下幾點:
1.對處境有強烈的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2.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
3.有反覆或持續的迴避行為。
4.知道恐懼過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5.對恐懼情景的迴避必須是或曾經是突出的症狀。

鑑別診斷

常人常見的恐懼情緒:除了症狀的嚴重性以外,有無迴避行為是鑑別的要點。所謂嚴重,即要患者感到強烈的難受,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反應,以致明顯影響了正常的生活。所謂迴避,是指患者明知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並不相稱,卻必定要選擇迴避。沒有迴避就不算病態。
1.焦慮症
焦慮症患者的焦慮是持續存在的,並非針對某一具體的環境或對象,故又稱“自由浮動性焦慮”或“廣泛性焦慮”。而恐懼症伴有的焦慮,多是境遇性的、很對性的、發作性的,時過境遷,焦慮即可減輕或消失。
2.疑病症
是指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身體某部分的功能過分關注,懷疑患了某種疾病,顧慮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符,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結果常不足以動搖其固有成見。恐懼症則認為這種恐懼不必要,只是無法擺脫,故求助於醫生。更主要的鑑別在於恐懼症所害怕的是患者身體以外的客體,疑病症是擔心自身。

治療

1.心理治療
(1)兜頭一問法社交恐懼症患者平常表現為心理緊張或者焦慮。因此,當心理過於緊張或焦慮時,不妨兜頭一問:再壞又能壞到哪裡去?最終我又能失去些什麼?想通了這些,一切就會變得容易起來。
(2)注意力集中法不必過度關注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過是個小人物,不會引起人們的過分關注,正確的做法是學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才對。
(3)系統脫敏法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礙。這種避免直接碰撞敏感中心的方法使一個原本看來很困難的社交行為變得容易起來,這種方法對輕度社交恐懼症一般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4)鐘擺法為了戰勝恐懼,心裡不妨這樣想:鐘擺要擺向這一邊,必須先往另一邊使勁。我臉紅大不了紅得像塊紅布;我心跳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想跳得比搖滾樂鼓點還快呢!結果人們會發現實際情況遠沒有原先想像得那么嚴重,於是注意力就被轉移到正題上。
2.藥物治療
地西泮等抗焦慮藥和普萘洛爾等對人群恐懼症的軀體症狀效果很好。三環抗抑鬱劑及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對恐懼伴焦慮的患者常有幫助。文獻報導,丙咪嗪對發作有時具有戲劇性效果。
3.自我調節
(1)要有自信心。
(2)不要害怕別人的議論。
(3)學會自我暗示。
4.食療
蓮子芡實粥、蓮子百合粥。功效:鎮靜神經,養心安神,有益於加快恢復體力,克服社交恐懼症。

預後

兒童時期起病預後較好,5年以後基本恢復正常。病程已持續一年以上者,如不經治療,以後5年內變化不會很大,但在更長時間以後會有些逐步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