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茛

小毛茛

小毛茛(學名: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一年生草本。簇生多數肉質小塊根,塊根卵球形或紡錘形,頂端質硬,形似貓爪,直徑3-5毫米。莖鋪散,高5-20厘米,多分枝,較柔軟,大多無毛。基生葉有長柄;葉片形狀多變,單葉或3出複葉,寬卵形至圓腎形,長5-40毫米,寬4-25毫米,小葉3淺裂至3深裂或多次細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線形,無毛;葉柄長6-10厘米。莖生葉無柄,葉片較小,全裂或細裂,裂片線形,寬1-3毫米。花單生莖頂和分枝頂端,直徑1-1.5厘米;萼片5-7,長3-4毫米,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7或更多,黃色或後變白色,倒卵形,長6-8毫米,基部有長約0.8毫米的爪,蜜槽棱形;花葯長約1毫米;花托無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約6毫米;瘦果卵球形,長約1.5毫米,無毛,邊緣有縱肋,喙細短,長約0.5毫米。花期早,春季3月開花,果期4月至7月。該種各部分的變異較大,但為一年生,有紡錘形的肉質小塊根可與其它種相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毛茛《中國藥典》、《中華本草》
  • 別稱:貓爪草《中國植物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毛茛目
  • 亞目:毛茛亞目
  • :毛茛科
  • :毛莨屬
  • 分類系統:恩格勒系統,1964
  • 藥用部位:植物的塊根或全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栽培,套用價值,

形態特徵

毛茛屬植物為多年生或少數一年生草本,陸生或部分水生。鬚根纖維狀簇生,或基部粗厚呈紡錘形,少數有根狀莖。莖直立、斜升或有匍匐莖。葉大多基生並莖生,單葉或三出複葉,3淺裂至3深裂,或全緣及有齒;葉柄伸長,基部擴大成鞘狀。花單生或成聚傘花序;花兩性,整齊,萼片5,綠色,草質,大多脫落;花瓣5,有時6至10枚,黃色,基部有爪,蜜槽呈點狀或杯狀袋穴,或有分離的小鱗片覆蓋;雄蕊通常多數,向心發育,花葯卵形或長圓形,花絲線形;心皮多數,離生,含1胚珠,螺旋著生於有毛或無毛的花托上;花柱腹面生有柱頭組織。聚合果球形或長圓形;瘦果卵球形或兩側壓扁,背腹線有縱肋,或邊緣有棱至寬翼,果皮有厚壁組織而較厚,無毛或有毛,或有刺及瘤突,喙較短,直伸或外彎。染色體大型,基數為7。
小毛茛(圖1)小毛茛(圖1)

生長環境

生於平原濕草地或田邊荒地。或山坡草叢中,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中山地亦可見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分布於廣西、台灣、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等省。日本也有。

植物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生於丘陵、旱坡、田埂、路旁、荒地陰濕處,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宜肥沃的腐殖質壤土栽培。
用種子或分根繁殖。種子繁殖:於4-5月果實成熟時採種,隨采隨播或將種子層積貯藏到第2年春播。條播行距30cm,覆薄土。分根繁殖:春季將挖出的較小的根莖作種栽,按行株距30cm×30cm穴栽。
田間管理:貓爪草因根系淺,不採用鋤草,而需拔草,經常保持土壤潮濕,生長期注意澆水,在苗期要追肥2次。

套用價值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乾燥塊根。春、秋二季
性味:甘、辛,溫。
功效主治: 散結,消腫。用於瘰癧未潰、淋巴結結核。
小毛茛的塊根可入藥。其甘辛、溫。可治瘰癧肺結核瘧疾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
治瘰癧:①貓爪草、夏枯草各適量。水煮,過濾取汁,再熬成膏,貼患處。
②貓爪草四兩。加水煮沸後,改用文火煎半小時,過濾取汁,加黃酒或江米甜酒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將原藥再煎,不加黃酒服。二日一劑,連服四劑。間隔三至五天再續服。
治肺結核:貓爪草二兩。水煎,分二次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