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半乳糖血症

小兒半乳糖血症是由於半乳糖代謝途徑中酶的遺傳性缺陷所引起的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根據半乳糖分解代謝中酶(激酶、轉移酶和異構酶)的缺陷不同可分為3型,以半乳糖-1-磷酸尿苷轉移酶缺陷較為多見。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兒科
  • 常見病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 常見症狀:嘔吐,拒食,體重不增,嗜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兒紅細胞和肝細胞中因酶的缺陷致使半乳糖-1-磷酸轉變成葡萄糖-1-磷酸的過程受阻,導致半乳糖、半乳糖-1-磷酸和半乳糖代謝旁路生成的半乳糖醇大量聚積在血流和組織內,致使各器官功能受損。

臨床表現

典型者在圍生期即發病,常在哺乳後數天即出現嘔吐、拒食、體重不增和嗜睡等,繼而呈現黃疸和肝臟腫大。若不能及時診斷而繼續哺乳,將進一步惡化,在2~5周內發生腹水、肝功能衰竭、出血等終末期症狀。裂隙燈檢查,早期可發現晶體白內障形成。30%~50%患兒在病程第1周左右並發大腸埃希桿菌敗血症。
未經及時診斷和治療的患兒大多在新生兒期內夭折。少數患兒症狀可較輕微,僅出現輕度的消化道症狀,但如繼續哺乳則在幼嬰兒期逐漸呈現生長遲緩,智慧型發育落後,肝硬化和白內障等徵象。

檢查

1.新生兒期篩查
通過對新生兒進行群體篩查不僅可以達到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目的,還可以為遺傳諮詢和計畫生育提供資料,大多數篩查中心都選用兩種方法:Beutler試驗和Paigen試驗。
2.尿液中還原糖測定
對有疑似症狀的患兒都必須及時檢查其尿中是否含有還原糖,且在定性試驗陽性時,進一步採用濾紙或薄層層析方法進行鑑定。
3.酶學診斷   
外周血紅、白細胞、皮膚成纖維細胞,或肝活檢組織等均可供測定酶活性之用,以紅細胞最為方便,本病純合子患兒的酶活性缺如或甚低;雜合子攜帶者的酶活性則為正常人的50%。 
4.常規檢查
常規做X線、B超等檢查,裂隙燈檢查,以及腦電圖檢查。
5.其他檢查
必要時應檢測肝功能、凝血機制、血糖、血電解質和血、尿培養等項目以利診斷。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症狀及相關酶活性測定確診,尿中葡萄糖水平正常而班氏試驗陽性者應疑為半乳糖血症,結合紅細胞內半乳糖代謝酶缺乏通常可確診。
如果產前懷疑胎兒可能有半乳糖血症,可通過羊膜穿刺術進行產前診斷或出生時取臍帶血檢查紅細胞內的酶活性。如果孕婦血半乳糖濃度升高,無論是否存在半乳糖-1-磷酸尿苷轉移酶缺乏,均可對胎兒造成損害,包括永久性智力障礙。

治療

1.飲食治療 
限制乳類。控制飲食至少需要3年。立刻停用乳類,改用豆漿、米粉等,並輔以維生素、脂肪等營養必需物質。有人主張8歲後可不再限制飲食,但一般認為宜終身堅持。在患兒開始攝食輔助食物以後,必須避免一切可能含有奶類的食品和某些含有乳糖的水果、蔬菜如西瓜、西紅柿等。
2.支持治療 
靜脈輸給葡萄糖、新鮮血漿,注意補充電解質。
3.對症治療
對合併敗血症的患兒應採用適當的抗生素,並給予積極支持治療。白內障需眼科手術治療。其他如治療低血糖、糾正脫水、酸中毒、抗感染等。
4.基因療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