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

尋根

【辭彙】:尋根【拼音】:xún gēn【基本概念】:1、尋找根源,尋找根底;2、特指尋找祖籍宗族。【詳細釋義】:尋根是指世界各個宗族/民族依據文獻資料和口頭傳承文學來探究文化發展歷程,追尋宗族/民族的根源。尋根是一項國際性的活動,在華人思想意識中最為重要。宗族/民族尋根與其文化歷史研究是有分別的,尋根帶有濃重的民間色彩,可以只是通過民間習俗、節日慶典、宗族聚會、尋根游等多種形式開展,不具有學術研究的嚴謹規範性。但在西方,尋根主要是依據科學研究進行的,如:人類學、考古學、民族學等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尋根》
  • 外文名稱:Root Exploration
  • 語言:中文
  • 類別:文化期刊
  • 主管單位: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主辦單位: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 編輯單位:尋根雜誌社
  • 創刊時間:1994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CN41-1209/K
  • 國際刊號:ISSN1005-5258
  • 郵發代號:36-10
  • 定價:12.00
  •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開元路16號
  • 郵編:450044
  • 電話:0371-65715409  65732061
基本信息,追祖溯源,文明起源,姓氏起源,尋根歷程,意義作用,凝聚·延續,文化傳承,心靈歸宿,華人尋根,其他相關,家族網·尋根,尋根故事,尋根活動,

基本信息

【辭彙】:尋根
【拼音】:xún gēn【英文】:seek roots
【基本概念】:1、尋找根源,尋找根底;2、特指尋找祖籍宗族

追祖溯源

每一件事物都有一個源頭,而尋根就是反向追溯,在文化層面一般分為兩類:文明起源和姓氏起源,傳統意義的尋根多指認祖歸宗、追祖溯源,即為姓氏起源。

文明起源

人類起源是物競天擇的結果,是大自然的造化,人類為了生存,從最初的舊石器時代逐漸發展而形成文明。文明起源於語言文字、信息記錄,然後通過日用品、建築在實用的基礎上衍生了藝術,再之後就有了信仰、宗教、文化等。
文明起源是嚴謹的科學文化研究,包含對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探究,如:生活用品、石器、化石、文字圖畫、工藝品等。通過各種信息來證實人類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人們對遠古時期了解最多的是神話、傳說,也許世界各個民族所留下的神話傳說中,隱藏著人類文明來源的信息。如果把眾多的遠古傳說貫穿起來,結合地球文明的發展軌跡,就可以理清地球各民族文明發展的脈絡,找到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屆時給地球人帶來的將可能是莫大的驚訝——原來我們的文明來自同一個源頭!相信那時候的人們將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重新界定自己的價值觀,自私和貪婪將被人類所遺棄,代之而來的將是全人類人性的升華!
人類的文明起源人類的文明起源

姓氏起源

中華民族姓氏繁多,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人們不斷繁衍、遷移,由最初的氏族部落,演變成至今24000個姓氏,稱之為“盛氏中華”。隨著姓氏的演變、分化、遷移,原本同一個祖先的族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甚至被區域同化。但這其中始終有一個“根”聯繫著人們,“根”源自於血緣關係,是一種剪不斷的情思,也是親疏觀念的體現,在潛意識中,人們喚起對尋根的需求,渴望與族人緊緊相連。
歐美各國的姓氏大多源於中世紀,最早的可追溯到古希臘羅馬帝國。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兩個單音詞。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組成的,意為人所生,因生而姓。
據傳說,姓氏最早起源與原始民族的圖騰崇拜有關。氏族部落不但對圖騰奉若神明,禁止食、殺、冒犯,而且把它作為本氏族統一的族號。在原始部落中,圖騰、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圖騰的名稱就演變成同一氏族全體成員共有的標記——姓。
百家姓百家姓
姓的形成除與圖騰關係密切外,還與女性分不開。那時是母族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據考古學資料表明,西周銅器銘文中,可以明確考定的姓不到三十個,但大多數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姬、媧、婢、妊、妃、好、贏等等。不僅古姓多與“女”字相關,就連“姓”這個字本身也從女旁,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個特徵性產物。婦女在生產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間可以通婚,在這種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話里流傳著“聖人無父,感天而生”的許多故事。許多古姓都從女旁,可見我們祖先經歷過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跡。
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發展的過程中,又衍生出“氏”這個稱號。傳說,黃帝治理天下時,已有“胙土命氏”。氏的產生,最大量、最頻繁的時代是周朝。周朝初年,為控制被征服的廣大地區,大規模地分封諸侯。而這些諸侯國的後人即以封國名為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 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艱苦鬥爭中,從漁獵、採集生活逐漸過渡到定居的農牧業和漁獵相結合的生活。從陝西半坡遺址和浙江姆渡遺址的考古發現來看當時的人們懂得了飼養家禽、家畜,懂得了建造房屋,會紡織麻布、製作衣服。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進入了農業社會。

尋根歷程

中國人,特別是漢族社會中,宗族觀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在漢人眼裡是一種很強的關係紐帶。而姓氏,則是我們血緣的河流,溯流而上,我們可以追尋到自己的祖根,追訪到自己的故鄉。
中國人姓氏的歷史已經有5000餘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在世界其他地區,姓氏的產生不過是近千年的事情。歐洲大陸普遍使用姓的歷史只有400年。日本在公元5世紀出現姓,多以所居地名為姓,因此多為兩字姓,當時日本人一下子湧現出3萬多個姓來。
中華姓氏起源,可追溯到距今約5000餘年的伏羲氏時期。伏羲是中華古史傳說時代的遠古帝王,在中華民族族譜大系列中,位居三皇五帝之首,冠居百王之先,被中華民族譽為人文始祖。

意義作用

凝聚·延續

同姓氏在漢人眼裡是一種很強的關係紐帶,這種微弱的關係以親情把人與人之間聯繫起來。通過尋根,把已失散的親情尋回;通過尋根,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通過尋根,把家族史完善繼而延續下去。
凝聚親情凝聚親情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其形成與文明發展進程有緊密聯繫的。“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範圍往往會有一個模糊概念起著作用。比如:因為中華兒女都是炎黃子孫,所以我們相親相愛;天下同姓是一家,所以我們更應該互相幫助;因為在同一片土地共飲一江水,所以我們團結奮進……就是這種微弱的感情把人凝聚在一起。而尋根恰恰是把這種存在的感情展現出來,以完成人們的心愿。

文化傳承

在姓氏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家族史和姓氏文化。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下的名族世家,都會有家譜、家訓祠堂圖騰、故事傳說等,這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一般家族文化都包含:禮儀習俗、家譜、家祭、家法、稱謂、門第、名號習俗、信仰、圖騰等。日常生活中就會有意無意的把這種無形的文化傳遞給子女。尋根也是尋求、探索家族文化的過程,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規範,尋根就是要找回在潛意識中隱藏的生命氣息。

心靈歸宿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人行千里,心中仍然記掛著故鄉,古今多少遊子抒發了思鄉之情。“葉落歸根”的中國情結,讓人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在故鄉安度晚年,讓身體和心靈都有一個最溫暖的歸宿。但,事實卻有許多人因為各種因素客死他鄉,不能安眠於故土,留下了畢生的遺憾,也留下了感人的故事。

華人尋根

華人尋根是指在異國他鄉的人對家族文化的探究和對祖先的追尋,一般通過族譜和家譜來尋找自己祖先的相關信息。華人都會懂得自己文化發源的重要性,所以像一些傳統文化:清明節掃墓、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餅、除夕包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根”——中華文化。自從中國開放以來,有很多海外華人回祖國尋根,著深刻的表明:華人飲水思源,不忘歷史,不忘祖先的情懷。
拜祭祖先拜祭祖先
華人對自己“文化根”的看法:
玫瑰與教育一書中提到“做一個有根的中國人,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才會提高,民族優秀文化也才能被繼承、弘揚和發展。如此,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才可以存在,才可以驕傲,才能避免成為人家文化、經濟的奴隸。”
孫中山海外親屬孫美玲說:“雖然我在洛杉磯出生,但我的根在中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一直是我想了解的。將來我一定會回來的,回來尋根。”

其他相關

家族網·尋根

家族網是一個以家族文化為基礎,集部落格空間、家族樹、資訊、文化交流、家族尋根指引、百科等服務和功能於一體的開放互動社區。
家族網一方面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網路服務,同時也是一個極具親和力的交友平台,素不相識的人可以在家族樹中找到許多交叉點,還可以通過家族、群組、活動,建立聯繫,使親朋好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家族網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家族網家族網
家族樹:是集成家族樹、家族百科、日誌、相冊、日曆、活動、群組等多種套用的互動平台。用戶可以建立家譜、管理家譜、記錄生活、分享樂趣、發起活動、交流家族文化、尋根等操作。
發現中國:是一個以中國人文歷史為主要內容的文化資訊頻道,以城市為單位,對每一個城市的人文深度挖掘,發現城市文化,匯聚中國文化,弘揚中華文明。
民族文化:是對中國56個民族的發展、文化、風情、習俗等進行研究。以此來增加民族之間的了解和團結,增加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和團結互助意識。

尋根故事

【台灣孔子後裔到曲阜尋根:兩岸孔家終於統一】
2010年3月20日,台北孔廟舉行春季祭孔典禮,2000多名台灣各地民眾和來自大陸及海外的賓客聚集一堂,共同敬奉中華民族的至聖先師孔子。據介紹,祭孔始於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最初每年僅秋季一次,至東漢實行春秋兩祭。台北孔廟除了每年秋季祭孔外,從2008年起推行“春日祭孔 躍動儒風”的釋奠古禮。
孔子後裔尋根拜祖孔子後裔尋根拜祖
孔子家譜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從大陸遷至台灣的孔子後裔可追溯到清朝康乾年間,早前這些後裔僅被記錄在各支系族譜中,從未被錄入過總譜,聚集屏東的一支是人數最多的大家族。搜尋兩三百年來散居台灣各地的孔氏子孫並非易事。2005年,孔祥祺接任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台灣分會會長,正式啟動了被形容為“大海撈針”的尋人之路。年過八旬的他在台灣《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報紙上刊登廣告“尋孔”,並發動了“網路搜尋”。
兩岸的孔姓接續上後,很快彼此之間的走動就熱絡起來。2006年9月28日孔子誕辰,孔子第77代孫、曲阜文物局局長孔德平在凌晨趕到台北,參加了孔廟的孔子祭祀大典,並代表曲阜祖廟向台北孔廟贈送了6件祭孔祭器。
從這一天起,兩岸孔廟正式呼應共同祭孔,兩岸同根一脈。

尋根活動

1989年——
4月,世界許氏宗親會秘書長、台北許氏宗親會會長許江富先生率領許氏祭祖團一行10人到許昌祭祖。
5月,台灣詹氏宗親會代表團一行10人到固始尋根祭祖。
1990年——
4月,台灣葉氏宗親祭祖團一行103人和僑港葉南陽堂宗親會一行6人到葉縣祭祖。
10月,泰籍華人謝其昌聯絡美國、菲律賓等10多個國家的謝氏後裔120多人到唐河縣,確認自己撰寫的《謝氏族譜》原證無誤後,捐資50萬元,籌建“客家謝氏活動中心”。
1991年——
4月,台灣著名葉姓族史研究專家葉經華先生到葉縣採訪,將他30多年來收集葉公沈諸梁和葉姓族人的史料,用心血編著了一部葉姓族史《葉氏之根》,在台灣和東南亞被公認為是研究葉姓歷史的權威書。
5月4日,台灣鐘氏宗親會一行48人到長葛尋根祭祖。
7月,香港葉氏宗親會一行4人到葉縣祭祖。
10月13日至15日,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愛爾蘭、義大利8個國家,張、傅、鄧、鐘、曾、李、天、彭、葉、蔡、劉、謝、陳、邱、魏、黃、荷、萬等19姓245名客家人組成的全歐客屬崇正總會“尋根祭祖暨商業考察團”到鄭州、洛陽祭祖、訪問。
11月,台灣資生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丁貴先生率領“鄭氏宗親會”一行23人到滎陽尋根祭祖。
1992年——
4月,台灣范氏宗親會一行2人到伊川尋根。
5月,香港鄭氏宗親會一行30人到滎陽尋根。
4月、5月、7月,新加坡林氏宗親100多人到衛輝比干廟(墓)祭祖。
7月1日,泰國林氏宗親總會一行3人,到衛輝市比干廟(墓)謁祖。
8月,新加坡邱(丘)氏工會一行24人到商丘尋根。
12月7日至9日,來自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和台灣、香港、澳門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鄭氏宗親到滎陽參加世界鄭氏宗親92祭祖活動。
9月,香港尹氏宗親團一行10人到商丘尋根。
9月7日,泰國林氏宗親總會謁祖旅遊團一行68人,到衛輝比干廟(墓)祭祖。
1993年——
1月,台灣柯蔡宗親會一行10人到上蔡祭祖。
5月23日至25日,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泰國、新加坡和台灣、香港、澳門的林氏後裔527人到衛輝市參加“中國衛輝市比干誕辰3085周年紀念會”。這是河南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9月23日,台灣世界謝氏宗親會一行40人到太康祭祖。
10月,台灣嚴厲敕建礁溪協天廟朝聖謁祖團一行218人到洛陽關林祭關公。
11月,台灣鐘氏宗親會一行31人到長葛縣增福廟鄉孟莊村鐘繇墓前,拜謁祖先。
1994年——
3月31日至4日,台灣《桃園觀光》雜誌社長宋安業一行7人到新鄭軒轅黃帝故里拜祖。
6月28日至29日,韓國南(金)氏家族尋根團一行17人到汝南尋根。
8月22日至29日,台灣全球董楊氏宗親總會一行70多人在開封、靈寶舉行了紀念西夫子、東漢太尉楊震逝世1870周年暨弘農楊氏故郡尋根訪祖活動。
1995年——
4月25日,菲律賓江夏黃氏宗親團一行34人到潢川縣尋根祭祖。
7月7日,韓國溫陽方氏中央花樹會一行7人到禹州市方崗尋根訪祖。
10月16日至18日,20多名台灣同胞到商丘縣參加中國宋氏研究會並祭祖。
10月23日至29日,新加坡六桂堂一行10人訪問河南禹州市和正陽縣
1996年——
4月3日至8日,新加坡蔡氏公會代表團一行31人到上蔡訪問。
4月9日,馬來西亞《光華日報》社董事經理溫子開、著名華人作家任雨農到新鄭軒轅黃帝故里拜祖。
4月14日至18日,泰國、日本和福建68位客家鄉親組成的世界客家文化尋根團到鄭州、洛陽、開封、新鄭、登封舉行“96海外客屬社團中原文化尋根活動”。
4月18日至24日,新加坡南洋黃氏聯誼總會尋根墾親代表團一行33人到潢川舉行尋根祭祖活動。
4月19日至23日,泰國陳氏宗親會一行52人到淮陽縣陳胡公祠尋根謁祖。
5月5日,息縣賴氏文化研究會舉行了“紀念叔穎公受封立國(賴國賴姓所在地)3118周年大會”。
5月11日至13日,馬來西亞溫輝父子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溫添貴到溫縣尋根。
5月20日,韓國、新加坡、泰國等林氏代表一行51人到衛輝市比干廟(墓)祭祖。
5月27日至31日,馬來西亞中國客家文化尋根訪問團一行162人到新鄭軒轅黃帝故里和鄭州黃河遊覽區分別舉行祭拜黃帝和黃河的活動。
1997年——
4月20日至4月27日,香港、澳門、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賴族宗親會一行96人來信陽息縣參加“紀念賴氏始祖叔穎公受封立國3119周年暨賴羅付謁祖大典”,併到鄭州、開封、洛陽及新鄭軒轅黃帝故里觀光朝聖。
1998年——
4月26日到4月30日,由泰國林氏宗親總會林勝隆先生率領的林氏宗親謁祖團一行47人到鄭州、新鄉及衛輝比干墓祭祀林姓始祖比干。
1999年——
9月26日至9月29日,來自馬來西亞新山客家公會的“馬來西亞客家文化尋根團”一行128人在拿督蕭光麟博士的率領下再次朝聖中原,在新鄭軒轅黃帝故里、新密黃帝宮、山西洪洞大槐樹拜謁祖先。
2000年——
4月2日,來自美國、澳洲、泰國、俄羅斯、義大利、日本等國以及港澳台地區的200多名華人、華僑會聚於河南省新鄭市,在黃帝故里舉行了盛大的尋根祭祖儀式。
尋根祭祖成員分地域向軒轅黃帝敬獻花籃,並把杯中的美酒灑向祭壇周圍。新鄭市市長張春香主持了這次尋根祭祖活動,定居美國的陳香梅為紀念碑題字。
5月,河南省客家聯誼會組織“遙遠的中原,我們的家”中原世紀大尋根活動,來自
6個國家和地區的68名客家代表來到河南。
2001年——
11月30日-12月5日,泰國旅遊協會代表團中原考察。
2002年——
4月14日-19日,“2002海外客屬社團中原尋根賞花之旅”活動。
5月18日-24日, “2002全球楊氏中原尋根暨工商考察之旅—紀念伯僑公封楊受姓2680周年大典”活動。
9月13日-16日,馬來西亞甲必丹鄧福恩會長等赴南陽鄧州參加“鄧國候吾離陵第一期程竣工典禮活動”。
10月29日-11月1日,“2002牛姓中原尋根暨工商考察之旅”。
12月18日-22日,“2002全球鄭氏中原大尋根暨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40周年大會”活動。
2003年——
10月26日—28日,“世界客屬第十八屆懇親大會”成功召開。
2004年——
4月6日-15日,葉氏中原尋根。
4月8日-12日,2004海外客屬中原尋根賞花之旅。
5月18日-23日,2004年全球楊氏中原大尋根暨紀念弘農郡楊震公逝世1880周年。
5月21日-26日,紀念比干公誕辰3096周年。
5月26日-29日,世界劉氏第四屆(尋根)聯誼大會將在河南魯山舉行。
6月18日-23日,2004年全球李氏中原大尋根暨紀念李氏得姓3101周年。
10月29日-31日,“中國滎陽首屆鄭氏文化節暨紀念鄭桓公受封立國2810周年”。
11月18日,黃氏中原尋根。
2005年——
3月26日-27日,“2005年世界韓氏祭祖(尋根)大會”在一代文豪韓愈的故里——河南省孟州市隆重舉行。
4月8日-12日,2004海外客屬中原尋根賞花之旅。
4月27日-30日,“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
6月15日-20日,來自泰國、韓國、台灣及國內部分地區的方雷鄺後裔280多人起聚在河南省禹州市,舉行了盛大的“國際禹州方山溯源懇親大會”
9月22日-26日,“全球董楊童宗親第十屆懇親大會”成功召開。
10月16日-18日,世界朱氏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10月16日-18日,“第二屆世界溫氏宗親文化交流大會暨首屆世界溫氏祖地懇親大會”在太極故里焦作溫縣召開。
10月18日,全球朱氏後裔紀念朱熹誕辰。
11月1日,世界宋氏宗親第一屆懇親會。
11月10日-11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政協河南省委主辦,周口市政府和鹿邑縣政府承辦的《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在老子的故里周口鹿邑如期召開。
11月11日,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許氏宗親座談會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