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宮(介紹城隍廟寢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寢宮之設,始於官署建築中“前朝後寢”之說,是清鹹豐九年(1859年)大火後的倖存建築,呈下窯上閣式布局,樓上祀城隍神與城隍娘娘,還有傳說中城隍神的小妾,殿內清代壁畫獨具特色,實屬珍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寢宮
  • 地理位置:山西省平遙縣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地圖信息,
平遙城隍廟之寢宮,位於大殿背後,同縣衙署之二堂內宅院相對應,亦自成院落。院門為扁擔式垂花門樓,門額書“靈應府”三字,意為“聽則無聲感則靈,視之不見求之應”。門外兩側有“石神廟”、“冀公祠”,似有看門護院之意。
院內正面為磚拱窯洞,是為寢宮殿;上建木結構閣樓,稱寢宮樓;東西兩側建廂房,是典型的北方地區民居式院落建築格局。
兩廂房東側為知縣齋宿堂,裡間是臥室,外間是客廳。明初誥封城隍神以後,詔令知縣上任前,需先拜謁文廟和城隍廟,並在城隍寢宮院齋宿一日,以“聆請神教,端正為官之德”,成為定製。清代沿用此習。西側為道士室,由城隍廟之黃冠道長陪宿,簡從之差役則夜守院門,負責知縣的安全。
寢宮殿類似縣衙之二堂,為城隍爺處理日常公務之所。為磚拱十字窯建築,正面神壇之上供奉三神中為城隍爺左、右分別端坐著掌生死善惡之判官,顯然城隍神在後院處理案務時也有兩判官在側,依律辦事,斷案公正,有完善的監督機制,與封建時代“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黑暗現實大不相同。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善良心愿,但他們所能得到的不過是一種心理慰藉而已。
寢宮是清鹹豐九年(1859)失火後倖存下來的建築,因此寢宮殿兩側殿牆上的壁畫,仍為乾隆年間葺修時的原作。均為舊式分格書櫃樣,為彩墨工筆畫,名曰“平遙縣四十里坊男婦善惡生死簿冊”。並書有“重造於乾隆四十三年”。說明原作時間更早,乾隆四十三年(1778)僅為重描。壁畫線條清晰,立體感很強,在全國各地現存城隍廟壁畫中,也堪稱珍品。2000年10月2日,日本大阪大學研究生院教授、中國明史學會外國學者、顧問濱島敦俊先生,在參觀完平遙城隍廟後,曾到筆者家中訪問座談。濱島先生近年來專門致力於中國城隍廟的研究,曾在海內外發表論文多篇,學術造詣頗深。他對平遙城隍廟的寢宮壁畫讚嘆不已,惋惜因有關規定所限而無法攝影珍藏。寢宮殿中兩判官神像背後,也有壁畫“鹿鶴桐松”,取其諧音,寓意“六和通順”,同樣應為乾隆年間的作品。

地圖信息

地址:晉中市平遙縣古城城隍廟街51號城隍廟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