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遊戲機

家用遊戲機

家用遊戲機(Home video game console),簡稱家用機,電視遊戲機,是提供家庭娛樂的電子設備。家用遊戲機是電子遊戲機的一種,與街機掌上遊戲機等不同的是,家用遊戲機通常使用電視螢幕或電腦顯示屏等作為顯示器,並使用專門的遊戲手柄進行操控。家用遊戲機的範疇不包括遊戲手機電競電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家用遊戲機
  • 外文名:Home video game console
  • 別名:家用機
  • 類型:電子遊戲機
簡介,發展歷史,第一世代,第二世代,第三世代,第四世代,第五世代,第六世代,第七世代,第八世代,第九世代,各世代主要機型,

簡介

家用遊戲機是一种放置在家中的固定位置,連線顯示屏和外部電源,使用一個或多個遊戲手柄遊玩電子遊戲的電子設備。
早期的家用遊戲機通常由一系列標準且高度定製的集成晶片製成,封裝在電路板和機箱內。隨著科技發展,家用遊戲機設計已經與電腦融合到一定程度,採用類似的組件和系統設計,包括與主要計算機晶片架構的標準化。家用遊戲機內置系統多為固定系統,缺少計算機組件的自定義選項,大多數家用機有定製組件,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記憶體和降低功耗,為遊戲提供最佳性能,同時通過降低存儲和記憶體配置來降低成本。
遊戲軟體通常都是儲存在遊戲卡帶或光碟中,這些遊戲存儲介質可以插入遊戲機,或者直接從網路下載遊戲至遊戲機中。早期的家庭遊戲機只有內置的數款遊戲可玩。大多數家用遊戲機需要單獨的遊戲手柄,支持多人遊戲可能需要多個手柄,一部分主機遊戲需要使用內置感測器等特殊的遊戲手柄。

發展歷史

第一世代

1972年,Ralph Henry Baer研發的遊戲機Brown Box與米羅華合作並加以改進和商品化,最終產品就是ODYSSEY。1975年,世界上資歷最老的電視遊戲廠商Atari,基於其街機遊戲PONG,推出了一款家用遊戲機版本的HOME-PONG。
家用遊戲機
PONG

第二世代

1976年,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推出了自家帶有微處理器的次世代家用機VES(Video Entertainment System)。1977年10月,Atari 2600正式上市,起初新機被命名為VCS(Video Computer System),仙童隨後將自家產品更名為Channel F。
家用遊戲機
Atari 2600

第三世代

1983年7月,任天堂在日本市場推出紅白機(FC,美國稱NES),世嘉推出SG-1000。1985年10月,NES在紐約市率先上市,首發遊戲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紐約賣出了5萬台,隨後NES開始在美國全國上市。第三世代中誕生許多角色扮演遊戲,也開闢了學習機的市場。1986年,世嘉在美國推出Master System
家用遊戲機
紅白機

第四世代

1987年,NECHudson研發的PC Engine上市,發行的附加組件可以使其使用CD-ROM作為存儲介質的遊戲軟體,對遊戲行業產生重大影響。1988年,世嘉在日本市場推出Mega Drive(MD,美國稱Genesis),推出了大量以成年玩家為主要對象的遊戲,其後世嘉決定保留登入該機的遊戲真人快打中的血腥元素的舉措,引發美國社會爭議,促成了ESRB的創立。1990年11月,多次延期發售的超級任天堂SFC,美國稱SNES)在日本市場發售。同年SNK公司推出NEO GEO,其中多為SNK自己移植的街機遊戲。
家用遊戲機
超級任天堂

第五世代

1993年,3DO在北美開始銷售。1994年,世嘉在日本發售第六部主機SEGA Saturn。任天堂和索尼於1993年開始合作研發次世代主機,但雙方在遊戲存儲介質方面存在分歧導致最終合作失敗,次年12月,索尼在日本獨自推出了PlayStation。1996年6月,任天堂64在日本發售。
家用遊戲機
第一代PS

第六世代

由於主機設計的問題,世嘉土星在第五世代的競爭中不敵其他廠商。1997年,世嘉高層決定將下一款主機定名為“Dreamcast”,即夢(Dream)與傳播(Broadcast)的合成詞,意思是將夢傳播給玩家。該機最終於1998年11月27日在日本推出,首批出貨的15萬台在一天內售完。Dreamcast的發售,促使索尼加快開發第六世代家用遊戲機,並於次年宣布第六世代主機的正式名稱定為“PlayStation 2”和日本地區發售日期為2000年3月4日。2001年11月15日,微軟進軍家用遊戲機行業,發布了其首款家用機Xbox。而NGC於2001年底在日本和北美推出,由於在線上遊戲的出現和遊戲存儲介質容量太小等原因,導致後期銷售低迷和缺乏支持原因。

第七世代

2005年11月,Xbox 360在北美發售,支持Xbox LIVE,玩家可以通過Xbox聽音樂、觀看視頻、電影和電視節目。Playstation 3於2006年11月11日在日本發布,發售價格過高被認為是拖了PS3的後退,隨後索尼宣布對部分機型下調售價。任天堂於2006年11月在北美發售Wii,計畫通過新的遊戲體驗和遊戲互動方式,來吸引核心和休閒玩家、非玩家和曾經的遊戲玩家。受遊戲機銷售禁令的影響,部分家用機無法或不得不以其他方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第八世代

2012年第四季度,任天堂推出Wii的後繼機種Wii U。索尼的PlayStation 4在2013年正式對外公開,並於2013年第四季度上市。微軟在2013年宣布Xbox 360的後繼機種Xbox One,於2013年11月在美國發售。2016年11月和2017年11月,索尼和微軟分別發布了本世代的升級版主機PlayStation 4 ProXbox One X。與初版主機相比,升級版機型性能有顯著提升能夠以更高的幀率和更細膩的畫質來運行同一款遊戲。任天堂在2017年3月3日發布了Nintendo Switch,是遊戲史上首部實現了主機及掌機能夠隨時切換的混合型主機。
由於手機遊戲的興起和手機的普及,家用機市場也面臨來自手機、平板電腦、電腦遊戲市場的嚴峻挑戰。家用機也開始與手機聯動,支持將遊戲畫面上傳到網路等一系列功能。

第九世代

2020年11月,微軟和索尼分別發售了第九世代遊戲機Xbox Series XXbox Series SPlaystation 5

各世代主要機型

FC:又稱“紅白機”,任天堂的早期8位機,創造了業界銷量神話,使用專用FC卡帶。
Mega Drive:世嘉的16位機,性能優於FC,但市場表現不如SFC,使用專用MD卡帶。
SFC:又稱“超級任天堂”,任天堂的16位機,有大量經典遊戲,使用專用SFC卡帶或接驅動器使用三英寸軟碟
SEGA Saturn:世嘉的準32位機,性能一般,使用CD光碟。
N64:任天堂的32位機,號稱64位,性能比土星好,遊戲不多,但都比較經典,使用專用N64卡帶。
PS:索尼進軍遊戲機業的開山之作,32位機,擊敗了土星和N64,遊戲比較多,使用CD光碟。
Dreamcast:世嘉的128位主機,世嘉轉型前推出的最後一部主機,被PS2打敗,使用容量1G的GD-ROM光碟。
PS2:索尼的128位主機,性能比DC好,有大量經典遊戲,擊敗了同時期的DC和NGC,使用DVD光碟,機種有厚薄兩種型號,厚版的已停產,薄版仍在發售,價格900元左右。
NGC:GameCube,任天堂的128位主機,性能比PS2要好,遊戲不多但質量較高,市場占有率不大,使用三英寸DVD光碟。
Xbox:微軟進軍遊戲機業的第一部主機,使用32位奔3處理器,架構和PC一樣,性能高於PS2,遊戲比PS2少,但也有很多高質量遊戲,靠微軟砸錢在歐美市場獲得了較高市場占有率,使用DVD光碟
PS3:是由索尼所開發的次時代家用遊戲機,使用專門開發的Cell處理器藍光光碟機,於2006年11月相繼在日本、台灣、香港及美國地區發售。
PS3 Slim:PS3的輕薄版,分為80G版和120G版
Xbox 360:微軟的次時代遊戲機,使用IBMPowerPC處理器,該款主機已於2005年11月22日開始在北美地區發售,其後擴展至歐洲及日本地區,而香港及台灣也已於2006年3月16日起正式售賣。性能大幅提升,繼續使用DVD9光碟
Wii:任天堂公司於2006年11月6日所推出的家用遊戲機,屬於第七世代家用遊戲機,同時期的競爭對手是微軟的Xbox 360及索尼的PlayStation 3。前所未見的控制器使用方法、懷舊主機遊戲軟體販賣下載、無關遊戲的生活資訊內容、運用網路的功能及各項服務等均為 Wii 的主要特色。
家用遊戲機各世代主要機型

微軟
索尼
任天堂
世嘉
雅達利
第一世代(1972~1977)
第二世代(1976~1984)
Atari 2600/Atari 5200
第三世代(1983~1992)
Family Computer
(FC)
Atari 7800
第四世代(1987~1996)
Super Famicom
第五世代(1993~2002)
Nintendo 64
(N64)
Atari Jaguar
第六世代(1998~2006)
Nintendo GameCube
(NGC)
第七世代(2004~)
第八世代(2011~)
第九世代(2020~)
Switc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