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政變(詞語解釋)

宮廷政變(詞語解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宮廷政變,通常指統治集團內部為了爭奪權力而發動的一場鬥爭,有流血的,也有不流血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它與皇權相終始,而以人治為基礎。

原指帝王宮廷內發生篡奪王位的事件,現在一般用來指某個國家統治集團少數人從內部採取某種方式奪取國家政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廷政變
  • 外文名:Palace coup
  • 實質:不流血的,有成功的
  • 特點:皇權相終始
發動原因,滿清,著名政變,

發動原因

宮廷政變的發動者,絕大部分為了個人或派系(集團)的權力,談不上理想,只存在野心,往往具有孤注一擲的可怕的冒險性,欲望淹沒了理智。但極少數也有正義性進步性,例如“戊戌變法”和後黨發動的“戊戌政變”是兩種概念,兩種性質,但如果變法成功,後黨下台、坐牢,實際也是一場政變,不過是良性的。
人的權欲是沒有底的,因此,宮廷政變也就層出不窮。天子至尊,君臨四海,應該不再有權力的爭奪了,可是他還得防止文臣武將侵犯他的權力,哪怕是很細小的;防止異己者損害他的尊嚴,因而仍然有鬥爭,多是採用突擊性的手段,例如清聖祖即位之初的對付鰲拜,仁宗即位之初的對付和珅,這兩人都屬於貴族集團,如不剪除,新君的權力便得不到保障,實際上也是宮廷政變,只是由皇帝這方面來發動。中國的宮廷政變,說來源遠流長,西周初年的管蔡之叛,就是一場未遂的宮廷政變,嵇康即曾為管蔡鳴不平,說二人是懷忠抱誠。為杜甫稱為“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宮廷政變、殺兄滅弟之後攫取帝位,今人李宗吾的《厚黑學》即以唐太宗為代表。宋初的燭影搖紅故事,至今仍為宮闈間一大疑案。少數民族如遼、金、元的宮廷政變,也是史不絕書,那位以荒淫出名的海陵王完顏亮,也是得天下於宮廷政變。到了明代,惠帝即位才四年,他的叔父燕王朱棣即發動宮廷政變,還說他要效法周公輔成王
中國宮廷政變所以特別頻繁,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帝王后宮之多內寵,由多妻而多子,由多子而造成儲位之爭,明知這是要用生命作代價,但因天無二日,大家就願做撲燈之蛾,康熙朝因爭儲位而投入哄斗的漩渦就有九個。還有一點,由於多妻,使婦女(后妃)也進入政變的行列,本書前部分寫的孝莊太后,後部分寫的孝欽太后,兩人在清代歷史上起的作用雖不相同,卻都是聰明而富於才能、善用權謀,以孤兒寡婦之身,在宮廷政變中十分活躍的婦女。

滿清

清人發跡於遊牧,君主雖也多妻,尚無預立太子以及立嫡立賢之制,入關後,因受漢化影響,到了第二代康熙朝,為了儲位之爭,糾紛延續父子兩朝,骨肉相殘,大獄頻興,牽連受禍的為數極多,自聖祖晚年至世宗初期,為宮廷政變一個高潮。但聖祖晚年,政局逐漸傾斜,大臣的朋黨因儲位之爭而不斷起伏,世宗即位後,以鐵腕而大事整頓,言出令隨,雷厲風行,清除了許多積弊,開乾隆朝宏邁之局,而大清帝國的絕對專制,也至雍正朝而完固。他的兒子高宗,能在和平環境中順利取得帝位,則又與乃父懲前毖後,秘密建儲的預謀大有關係。
第二個高潮則是文宗熱河逝世後,由垂簾聽政而使孝欽初露鋒芒,促成辛酉政變,三十餘年後又有戊戌政變,六十餘歲的文宗遺孀那拉氏,卻成為政變舞台上唱大軸的主角。但自戊戌以後,大清帝國的命運日益暗淡,列強勢力已經威脅到臥榻之側,皇權已經殘缺,那拉氏要想廢德宗而另立大阿哥,也深恐洋人要干預而未果,這以後誰都沒有發動宮廷政變的力量了。
宮廷政變的核心是權力之爭,環繞這一核心,諸如結黨營私鈎心鬥角、看風駛舵、投井下石、翻覆無常、泄憤報怨(如濟爾哈朗多爾袞,孝欽與肅順等)一系列現象,就像萬花筒那樣搖滾於政變的風頭浪口中,也是很自然的規律,於是大家都成為失控的野馬,什麼殘忍卑鄙的手段都用得出,對於心理學家,倒是很現成的研究史料。今天有些家庭糾紛中的父子結怨、兄弟狠斗的事例,讀了本書中的某些故事後,也會引起您的興趣和思考,歷史的鏡子雖然已蒙上灰塵,但當我們抹去灰塵,擦亮鏡子後,仍然可以窺見活動著的影子。

著名政變

前238年,嫪毐宮廷政變(中國·春秋戰國·秦國
前210年,沙丘政變,二世登基,趙高當權(中國·秦)
528年,河陰之變(中國·南北朝·北魏
629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中國·
705年,神龍政變,張柬之逼迫武則天退位(中國·唐)
710年,唐隆政變,李隆基誅殺韋後(中國·唐)
810年,藥子之變,(日本)
835年,甘露之變,(中國·唐)
1323年,南坡之變,(中國·
1332年,天曆之變,(中國·元)
1457年,奪門之變,(中國·明)
1660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
1815年,拿破崙百日政變,(法國)
1861年,祺祥政變,(中國·
1898年,戊戌政變,(中國-清)
1917年7月,張勛復辟,(中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