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平壩區應急管理局

安順市平壩區應急管理局

根據《中共安順市委辦公室、安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安順市平壩區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共安順市平壩區委、安順市平壩區人民政府關於安順市平壩區區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制定本規定。

 安順市平壩區應急管理局(以下簡稱區應急局)是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為正科級。

區應急局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和區委關於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應急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順市平壩區應急管理局
  • 隸屬:安順市平壩區人民政府
主要職責,內設機構,人員編制,其他事項,

主要職責

(一)負責全區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各部門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負責全區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煤礦除外,下同)。
(二)擬訂全區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政策措施,組織編制全區應急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監督實施相關規程和標準。
(三)指導全區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組織編制全區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並組織實施,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推動應急避難設施建設。
(四)按要求牽頭建立與國家、省、市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相銜接的、全區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負責信息傳輸渠道的規劃和布局,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
(五)組織指導協調全區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承擔區政府應對重大災害指揮部工作,綜合研判突發事件發展態勢並提出應對建議,協助區委、區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組織重大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六)統一協調指揮全區各類應急專業隊伍,建立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推進指揮平台對接,銜接區人民武裝部及駐區部隊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七)統籌全區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按規定負責消防、森林和草原火災撲救、抗洪搶險、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生產安全事故救援等專業應急力量建設,按規定管理區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指導全區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承擔防震減災相關職責及區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職責。
(八)按規定協調指導消防監督、火災預防、火災撲救等工作。
(九)指導協調森林和草原火災、水旱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等防治工作,負責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工作,指導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承擔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區森林防火指揮部日常工作。
(十)組織協調全區災害救助工作;組織指導災情核查、損失評估、救災捐贈工作,管理、分配中央、省級、市級下撥和區級救災款物並監督使用;承擔區減災委員會日常工作。
(十一)依法行使全區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權。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區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安全生產工作;承擔區安全生產委員會日常工作。
(十二)按照分級、屬地原則,依法監督檢查工礦商貿生產經營單位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規規章情況及其安全生產條件、設備(特種設備除外)、材料、勞動防護用品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依法組織並監督實施安全生產準入制度。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和全區危險化學品登記;負責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十三)依法組織指導開展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落實情況;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調查評估工作。
(十四)擬訂全區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救援裝備規劃並組織實施,會同區發展改革局、財政局等部門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信息平台和調撥制度,在救災時統一調度。
(十五)負責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組織指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的科學技術規劃研究、推廣套用和信息化建設工作。
(十六)根據區委、區政府和市應急局的決策部署,開展應急管理方面的跨區域交流合作和應急救援。
(十七)結合部門職責,做好軍民融合、扶貧開發等相關工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保障;按規定做好大數據發展套用和政務數據資源管理相關工作,依法促進部門政務數據資源規範管理、共享和開放。
(十八)完成區委、區政府和市應急管理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九)職責調整。
1.將原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除煤礦安全監督管理外的職責,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職責,區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職責,區民政局的救災職責,原區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防治、區水務局的水旱災害防治、原區農業局的草原防火、區林業局的森林防火職責,以及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區減災委員會、區森林防火指揮部等職責劃入區應急局。
2.將原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劃入區衛生健康局。
3.將區教育和科技局的防震減災職責劃入區應急管理局,將區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及其職責調整到區應急管理局。
4.將所屬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入區應急局。
(二十)職能轉變。區應急局應加強、最佳化、統籌全區應急能力建設,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全區應急能力體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應急管理體制。一是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提高全區應急管理水平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把確保人民民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確保受災民眾基本生活,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公眾知識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三是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十一)有關職責分工。
1.與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務局、區林業局等部門在自然災害防救方面的職責分工。
(1)區應急局負責組織編制平壩區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指導自然災害類應急救援;組織協調重大災害應急救援工作,並按許可權作出決定;承擔區級應對重大災害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工作,協助區委、區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組織重大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組織編制平壩區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指導協調相關部門森林和草原火災、水旱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等防治工作;會同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務局、區林業局、區氣象局等有關部門按要求建立與國家、省、市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相銜接的、全區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平台,指導有關部門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開展多種災害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預警,指導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負責森林和草原火情監測預警工作,發布森林和草原火險、火災信息。落實國家、省、市應急指揮機構和相關流域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有關要求。
(2)區自然資源局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平壩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並指導實施;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工作。
(3)區水務局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平壩區洪水乾旱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並指導實施;承擔水情旱情監測預警工作;組織編制平壩區重要江河湖泊和水工程的防禦洪水抗禦旱災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方案,按程式報批並組織實施;承擔防禦洪水應急搶險的技術支撐工作;承擔颱風防禦期間重要水工程調度工作。
(4)區林業局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平壩區森林和草原火災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並指導實施;指導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組織指導國有林場林區和草原開展防火宣傳教育、監測預警、督促檢查等工作。
(5)必要時,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務局、區林業局等部門可以提請區應急局,以區級應急指揮機構名義部署相關防治工作。
2.與區發展改革局、區財政局在區級救災物資儲備方面的職責分工。
(1)區應急局負責向市應急管理部門申請動用市級救災物資,負責提出區級救災物資的儲備需求和動用決策,組織編制區級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品種目錄和標準,會同區發展改革局、區財政局等部門確定年度購置計畫並組織實施。根據需要下達動用指令並組織調出。
(2)區發展改革局根據區級救災物資規劃、品種目錄和標準、年度購置計畫,會同區應急局負責指導區級救災物資儲備管理。委託區應急局所屬區減災中心(區救災物資儲備中心)承擔區級救災物資的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工作。

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負責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目標管理、黨務政務公開、機關後勤、重要文稿起草等工作;承擔組織協調應急管理方面的轄區內、跨區域交流合作工作;結合部門職責,做好軍民融合、扶貧開發等相關工作;承擔機關黨政日常工作,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黨群工作。編制全區應急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規劃並組織實施,研究提出相關經濟政策實施意見;推動落實應急重點工程建設和避難設施建設;負責部門預決算、財務、裝備和資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工作。承擔區級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的科技和信息化建設工作,規劃信息傳輸渠道;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擬訂有關科技規劃、計畫並組織實施;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保障;按規定做好大數據發展套用和政務數據資源管理相關工作,依法促進部門政務數據資源規範管理共享和開放。組織指導應急救援隊伍教育訓練,承擔區級綜合培訓基地建設和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幹部人事、機構編制、勞動工資和離退休等工作;承擔全區應急管理系統思想政治、幹部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工作。
(二)政策法規宣教股。承擔政策研究相關工作,擬訂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政策措施;組織開展應急管理系統法制建設工作;監督指導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承擔依法行政相關工作;承擔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行政訴訟等工作。依法承擔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組織監督、評估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情況;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調查評估工作;承擔全區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信息統計分析工作。承擔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新聞宣傳、輿情應對、文化建設等工作,開展公眾安全知識普及工作;組織指導應急管理社會動員工作。組織協調全區性安全生產檢查以及專項督查、專項整治等工作,承擔區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三)應急協調股。承擔應急值守、政務值班等工作;組織擬訂平壩區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發布預警和災情信息;統籌全區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組織編制全區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並負責各類應急預案銜接協調,承擔預案演練的組織實施和指導監督;建立應急協調聯動機制,統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和管理,承擔應對重大災害指揮部的現場協調保障工作;組織參與跨區域應急救援工作;銜接區人民武裝部隊及駐區部隊參與應急救援工作。建立全區重大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論證機制,承擔安全生產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建檔和監測監控工作;承擔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工作,組織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與減災能力調查評估;承擔災情核查、損失評估、災害救助、救災捐贈等工作;擬定應急物資儲備規劃和需求計畫,組織建立應急物資共享和協調機制,組織協調重要應急物資的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承擔中央、省、市下撥及區級救災款物的管理、分配和監督使用工作。
(四)自然災害救援股。牽頭組織區內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協調緊急轉移受災民眾、因災毀損房屋恢復重建補助和受災民眾生活救助;指導完善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救災工作機制。指導協調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組織指導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承擔區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工作。組織指導城鎮、農村、森林、草原消防工作規劃編制並推進落實;承擔指導消防監督、火災預防、火災撲救等工作;承擔區森林防火指揮辦公室工作。組織協調全區水旱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協調指導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實施防禦洪水抗旱災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工作;組織協調颱風防禦工作;承擔區防汛抗旱指揮辦公室工作。承擔防震減災相關職責及區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職責。
(五)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股。承擔化工(含石油化工)、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依法監督檢查相關行業生產經營單位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情況。承擔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負責煙花爆竹經營(零售)許可證和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不帶儲存設施)審查和頒證;負責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備案和核銷;負責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備案;負責第三類非藥品類易製毒化學品的經營備案;監督指導相關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作;負責全區非藥品類易製毒化學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工作;承擔全區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參與相關行業事故的調查處理和應急救援工作。
(六)安全生產基礎管理股。承擔非煤礦山(金屬與非金屬礦山、地質勘探),石油天然氣(煉化、成品油管道除外)、尾礦庫(含赤泥庫、磷石膏庫)、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菸草、商貿等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依法監督檢查相關行業生產經營單位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程、標準情況,指導監督相關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等工作;指導監督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非煤礦山關閉工作。依法依規指導協調和監督有專門安全生產主管部門的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參與相關行業事故的調查處理和應急救援工作。
機關黨組織按有關規定設定。

人員編制

區應急局機關行政編制10名。設局長1名,副局長3名(不含兼職),股級領導職數6名。
機關工勤人員編制3名。
將原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所屬事業單位調整由區應急局管理。區應急局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其他事項

本規定由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其調整由區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按規定程式辦理。
本規定自2019年3月25日起施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